《嬿婉及良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嬿婉及良时-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锦书忍俊不禁:“你才多大,就知道要面子了?”
  “好吧,那就算我没脸没皮,”承熙厚着脸皮摇她胳膊:“求求母后了。”
  锦书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笑意微妙,道:“母后尽量吧。”
  傍晚夕阳斜斜映照,衬的花草枝叶一片骀荡金色,连风都是温柔的。
  母子二人往行宫北侧荔枝园去,人刚过一弯小桥,便见承安正坐在一侧桥墩上,沐浴一身夕阳余晖,也不知在这儿等了多久,听见他们动静,起身一笑。
  承熙一见他,心中便浮现几分歉意来,毕竟自己走的时候,也没吩咐人去叫他,虽说这是母后意思,但他终究是附从者,这会儿在这里碰上,又惊又喜。
  “楚王兄,”他快步跑过去,笑着道:“你是什么时候来的,在这里等的久吗?”
  “刚刚过来,”承安如此道:“正巧凑上罢了。”
  承熙拉着他衣袖,显然是想叫他一起去,锦书此前答允,倒不好再说什么,带着几个宫人,往荔枝园那儿去,二人连忙跟上。
  正是六月时节,荔枝竞相成熟,远远望过去,红压压一片点缀枝叶之间,压得枝头下沉,委实辛苦。
  几人还没过去,便嗅到那特有清香之气盈盈,好不诱人。
  承熙自幼在宫中长大,到南山行宫也没几次,亲自采摘更是从来没有,早就新鲜的不行,挎着小篮子,拉着承安过去,叫身材高大的哥哥帮着自己采。
  “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行宫里的内侍随从,一面为锦书将枝干压低,方便采摘,一面赔笑道:“往年里南山也会给长安送,但终究不如亲手摘下,随即食用来的新鲜。”
  “那倒是,”锦书胃口不大,承熙也吃不多,加之不急着走,倒是没有将枝头荔枝全然采尽,只挑了色泽鲜红,个头儿大的摘下:“这是什么品种?”
  “是落塘蒲,”那内侍答完,见锦书微露不明,随即又道:“便是妃子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锦书莞尔:“真真是好名字。”
  “母后,”荔枝园很大,承熙走的远些,隔着一段距离,朝她招手:“到这边来,这里的果子大,还甜!”
  锦书瞧着他一笑,倒是真的过去:“甜不甜你怎么知道,吃过了?洗都没洗呢。”
  “有果皮包着,洗了做什么?”承熙从内侍提着的篮子里挑了一个大的,亲手剥开,白腻的果肉递给她:“母后尝尝嘛。”
  锦书微微弯腰,由着他将荔枝送到自己唇内,随即目光一动:“确实新鲜汁美。”
  “楚王兄采了好多,我叫人压着枝头,自己也采了好些,只是品相不如楚王兄采的好。”承熙有点遗憾。
  “采那么多做什么?”锦书见将几只篮子装的满满当当:“吃不完,会坏掉的。”
  “给父皇的,给魏王兄的,给太外婆的,给舅舅舅母的,”承熙掰着指头数,末了又摇头:“还不够呢。”
  “你想的倒远,”锦书一时之间还真没想到要给别人送些,摸摸他小脑袋,感慨道:“真是长大了。”
  承熙得意的笑。
  左右时间还早,他们倒也不急,送都送了,索性多采些,做个顺水人情。
  锦书个子不算高,低些的枝头勉强能够到,高的便不成了,承熙更不必说,比锦书还要矮呢,相对而言,还是承安人高马大占些便宜,大半都能够到。
  承熙瞧着满园荔枝,眼珠都有点不够用,站在东头觉得西头熟的更好,到了西头,又觉得南头的好,叫内侍陪着四处跑。
  锦书不欲拘束他,叫人仔细跟着,便随同几个宫人一道,往另一边去了。
  那枝头堆堆簇簇,全是红丹,可见此地内侍确实将荔枝园照看的极好,她伸手去摘,偏生只差了一线功夫,却够不到,正要吩咐不远处内侍过来,却见那枝头低了,凑到自己面前来。
  承安站在她近处,将那枝干压住,示意她近前去摘,却不说话。
  锦书嘴唇略微一抿,随即舒展,状若寻常,伸手去一个个摘了,送到一边宫人篮子里。
  那里头已经半满,为防挤压,却也不可再放,那宫人往一边去取空篮子,承安却在这时,将手松开。
  锦书手扶枝叶,正有些出神,却觉枝头上翘,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那之前,一只手堪堪伸过,扶住她腰身。
  “娘娘小心,”承安站在她身边,关切道:“仔细脚下。”
  夏日里衣衫单薄,并不厚重,她几乎能感觉到他掌心传来的,叫人羞愤的热度。
  锦书将他手臂推开,冷冷瞟他一样,往另一头去了。
  承安确是故意为之,也明白她知道这一点,但还忍不住去做。
  她就在自己眼前,同枝头红灼灼的荔枝一般,外表鲜艳,内里白腻,香气直往他鼻尖心头钻,诱惑得他心神荡漾,几乎抑制不住扑过去咬一口的冲动。
  站在原地,他感觉到自己手掌上柔腻触感渐渐逝去,低头看了一眼,微微笑了。
  晚膳时候,气氛重又变得冷凝,同外头阴云渐起的天空一般,叫人隐约喘不过气来。
  锦书神情平静,自顾自用膳,却不开口,承熙察觉到她心中不豫,更不敢这时机冒头,至于承安……
  在她面前,他自然是一如既往的夹着尾巴做人。
  然而这一次,锦书似乎不想再留情面,晚膳结束,将筷子搁下之后,便开门见山道:“京中事多,楚王久留不便,今日便动身,归京去吧。”
  这话说的毫不客气,不止承熙一怔,连承安都有转瞬僵硬,嘴唇一动,正欲说话,却听锦书开口道:“要本宫亲自去送吗?”
  她口称本宫,语气已经很不好了。
  承安心知今日试探已经将她惹恼,再不快滚,只怕真会撕破脸,连忙乖巧道:“是,我这就动身。”说完,向她施礼,起身离去。
  承熙有些不知所措,看看哥哥,再看看母后,神情有点伤心的萎靡下来。
  锦书注意到了,却也只当没看见。
  轰隆隆,雷鸣过后,外头雨声起了。
  不知是不是内殿中人的错觉,雨落下之后,楚王殿下的步伐似乎慢了,就像是,在等着谁挽留似的。
  然而到最后,锦书也只是淡淡瞧着他背影,一言不发。
  于是,他像是一只被暴雨打湿了毛发的大狗,一步三回头,可怜巴巴的走了。
  装给谁看呢,锦书面上神情淡然,却在心底冷笑。
  五年过去,她不再是初入宫闱的小女子,而他,也不再是需得仰人鼻息的可怜皇子。
  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花费整整五年时间,将整个南越驻军打散重融,整合当地诸夷,打通商道,重开海贸,俨然将那里打造成自己的大本营,竟使得圣上暗示朝野,将他召回长安,另外遣人接管南越。
  这样的人,真能老老实实在自己面前当癞皮狗?
  无非是借此掩饰自己的锋利爪牙罢了。
  今天傍晚,这不就露出狐狸尾巴了。
  现在的他,再不是需得依仗嫡母喘息的卑微皇子,而是风头正劲,呼声仅次于皇太子的亲王!
  若无必要,锦书也不想同他撕破脸,毕竟有一个屋檐下相处的情分在,成了陌路,倒也可惜。
  只是,有些时候,是不能退的。
  “娘娘,”红芳瞧见她神情实在不好,笑着上前,打岔道:“您的帕子呢?怎么不见了。”
  “大抵是丢在哪儿了,”锦书扫一眼,漫不经心道:“左右是一条素帕,没了就没了。”
  “走吧,”她瞧一眼有些担忧的承熙,道:“陪母后下棋去。”
  “嗯。”承熙闷闷的应了。
  这场雨下的很大,雨势更是渐渐转急,最开始时雨点便有豆粒大,到最后,几成瓢泼之势。
  锦书同承熙下棋,他却心不在焉,到最后,终于沉不住气,道:“母后,这样大的雨,要是淋了,会不会叫人生病?”
  “你当谁都跟你一样娇弱?”锦书听出他话中意思来:“他行军打仗,这等阵仗,不知见过多少,有什么好怕?”
  承熙被噎住,同她道别,闷闷的往自己住处去了。
  锦书暗自摇头,却也没再说什么。
  这夜似乎极不安稳,锦书躺在塌上,久久未眠,好容易生了睡意,意欲歇下时,却听外头风声大作,竟将窗户吹开,漏进雨来。
  红叶与红芳便在外间,匆忙去关窗,锦书却放心不下承熙,披了衣裳,往他住处那儿去瞧。
  那孩子睡觉也不踏实,总爱踢被子,偏生还吵着自己大了,不许嬷嬷在边上守着,圣上倒是赞赏他这样自立,也就允了。
  夜色已深,路上虽有灯笼,却也昏昏,狂风暴雨之中,猛烈摇曳。
  锦书穿过长廊,一路到了承熙那儿,几个内侍在外守着,赶忙见礼。
  “轻声,”示意两个宫人留下,她道:“我进去看看他。”
  行宫制式不比宫中,却也差不了多少,锦书穿过内里点着的那树豆灯,正待往床榻那儿瞧承熙,却听帷幔内里一阵低低喘息,晕黄灯光之下,隐约暧昧。
  锦书不是待嫁闺中的姑娘,听得出内里正在做什么。
  男孩子到了年纪,情事渐起,大多都会如此,可承熙年纪也太小,叫她听的又惊又窘,竟不知说什么。
  只是在这儿听着,也不是那么回事,顿了顿,她才试探这道:“承熙?”
  那里头人似乎也一僵,那暧昧声音停了,喘息声愈发低,却并不是没有。
  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响起,承安掀开帷幕时,面色仍旧微红,倒不窘迫,全然不见被人撞破的尴尬:“娘娘怎么来了?”
  锦书一见是他,心中惊恼,思及他方才所为,反倒不知应该如何开口。
  恰在这时,内里小间里有动静响起,门被人推开,承熙揉着眼睛,睡眼朦胧,大抵刚醒:“呀,母后来了。”
  一句话说完,他随即清醒过来,赶忙解释道:“暴雨骤至,雷电交加,路上有树被劈倒,挡住挡路,楚王兄不得不回来停宿。”
  锦书瞟他一眼,不知是信了没有:“外头内侍怎么不知道?”
  “怕被母后知道,”承熙小心翼翼道:“当然要避开他们了。”
  锦书气笑了:“你倒有本事,知道防着母后了。”
  承熙嘿嘿的笑。
  若换了别的时候,锦书少不得要说承安几句什么,只是刚刚才撞破他纾解,极是尴尬,终于也不曾责备,向二人道:“早些歇着吧。”
  承熙困得厉害,应了一声,就往内间去,承安则向她一礼,语气轻缓:“雨骤风紧,娘娘路上当心身子。”
  锦书勉强应了一声,眼角却瞥见他衣袖内白帕一角,思及他方才在帷幕内所为,一时面红耳赤,怒意上涌。
  承安这才发觉自己露了痕迹,本是应该遮掩的,许是夜色太过暧昧,许是她眉目太过动人,竟笑了一笑,取出那块帕子,道:“这本是我心爱之物,娘娘若是喜欢,我大可以割爱。”
  若说先前锦书只是一个猜测,这会儿却是门清,牙关紧咬,瞪他一眼,终于拂袖而去。


第123章 原因
  锦书心中如何作想; 承安也能猜测一二; 等到第二日,不等她驱赶,便带人下山,逃之夭夭了。
  听内侍回禀时,他已经离去; 锦书勉强压下火气; 示意周遭人退下; 对承熙道:“你素日交友,母后是不管的; 可是这一次; 却希望你听一听,离你楚王兄远一些; 不要走得太近。”
  母后对于楚王兄的态度很复杂; 同情之中掺了几分反感与忌惮,承熙虽小; 却也能察觉一二。
  顿了顿,他才低声道:“不可以再见吗?”
  “当然可以; ”锦书见他没有去问原因,心中一软:“只是叫你谨慎些; 别像这些时日一般; 走的太近罢了。”
  “楚王兄待我很好,但终究不如母后,”承熙知道母亲性情; 话一旦说出,便是有了决断,倒不迟疑,主动凑过去,像是小时候那样,趴在母亲怀里:“母后既然不喜欢他,那我以后少接触些便是。”
  她这个儿子呀,虽然有时候很淘气,但大事上,从不会叫她烦心。
  锦书心中熨帖,抚了抚他的背,温和笑了。
  昨夜那场骤雨,使得道路难行,锦书便做主,将归宫时日往后延期,待到路况转好,再行上路。
  七月的天气依旧是热,然而承熙却半分都不安生,人一进宫门,便迫不及待往含元殿跑,像是脱了缰绳的一匹小野马。
  ——出生之后,他还没跟父皇分开这么久呢。
  圣上这会儿正在前殿议事,就听人传禀,说是皇太子过来请安,原本黑沉面色一缓,笑着示意他进来。
  承熙同圣上生的很像,较之承安,更胜一筹。
  归根结底,二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周身气韵亦是不同。
  承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