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邦大传-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儋也大怒,下令斩杀公孙庆,齐、楚关系从此决裂。 

章邯见陈城得而复失,乃分出部分兵力,由左右两路分别攻击陈城吕臣不能敌,乃弃城南下当他退至长江北岸的鄱阳县时,结识了当地的盗贼头子黥布在黥布的支持下,吕臣再度挥军北上,和秦军的左右校尉决战于青波,获得全胜。于是陈城复得,仍为楚国之根据地。 

黥布原名英布,庐江六城人。年轻时有相士看到他凶猛而豪爽,便替他算命,预测他将因犯法而遭到黥刑(在脸上刺青的墨刑),但经过这个劫难后,他将更可能成名,并且会被封为王,前途不可限量。 

英布因而对自己这种“命中注定非常得意,后来他果然犯重罪而遭到黥刑,并发派到骊山陵的劳役营中。” 

在劳役营内的英布却一点也不气馁,反而不断安慰并鼓励一同受刑的劳工。由于他个性积极、豪爽,肯为别人牺牲,不久便成了劳役中罪犯的老大,大家都尊称他为“黥布”,这个绰号也逐渐代替了他的本名。因此在数万名“骊山众”里,黥布的大名无人不知晓。 

名气大了,从属增多,黥布和几名较强壮的伙伴便在大家的协助下,逃出骊山陵的劳役营,相偕在长江岸边干起水盗的生意,并曾有“鄱阳盗王之尊称。” 

黥布虽平民出身,但体形雄伟,粗壮有力,加上性格豪放,颇富谋略,也是天生的领袖人才。鄱阳县令吴芮虽为朝廷命官,但一向关心民间疾苦,擅长交结地方领袖及江湖豪杰,素有“番君”之称。黥布素景仰其名,乃率徒众数千人投奔之。吴芮欣赏黥布人才,特将女儿下嫁他,并支援其人马,北上袭击秦军,也成为一支独立的义军部队。 

陈胜死后,楚王景驹声名日高,在丰县起义的刘邦也率众前往归附。 

刘邦在沛郡起兵后,便率萧何等亲信,四处寻找粮食,以维持军团的长期生存。他将丰邑交由同乡人雍齿固守,雍齿从小和刘邦便颇熟识,他的身分地位更高于刘邦,因而实在无法甘心在这位“刘季”手中讨生活。正好魏将同市率军南下经略沛郡及丰县地方,雍齿便乘机举兵降魏。刘邦闻之大惊,立刻带军反攻,但雍齿闭城坚守,刘邦不能入,成了没有根据地的流浪部队。 

企划高手,胆大张良

张良字子房,是战国七雄中韩国的贵族其祖父张开地曾当过韩昭侯、韩宣惠王及韩襄哀王的宰相,其父张平则当过韩相里王及韩悼惠王的宰相韩悼惠王23年,张平去世,死后20年,韩国便为秦国所灭。 

张平去世时,张良年纪太小,所以并未在朝廷为官,成年时,韩国政治已陷入大乱,名存实亡,所以张良也一直没有机会为国效劳。 

《史记》上特别描写,依张良之个性和日后建立的功业,司马迁原本“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归人好女,而深感真是不可以貌取人。” 

也就是说张良个性豪放,胆大心细,深富谋略,如同一般印象中的“伟男子”,但直到见其画像,却意外长得娇小俊美,如同楚楚可怜的“小美女”,让司马迁都大感不解。 

不过张良胆量奇大,个性冲动,敢作敢为韩国被秦灭亡时,张良已掌有家中大权,光是家僮就有300余人,但他却凭其义气,发誓为韩国报仇他策划擒贼先擒王,打算直接暗杀最高统帅的秦始皇。 

这个计划不但大胆,而且非常困难。张良乃散尽家财,征求艺高人胆大的勇士。这时候,他的弟弟却病死了,但张良全心投入刺杀工作,无暇颇及悲伤,甚至没有时间准备丧仪,只草草埋葬而已。 

为了阴谋不至于泄露,张良寻找助力的方向指向东方,一路远达资讯较发达的齐地,但仍一无所获经由别人辗转推荐,他得知东夷地区(约今韩国新罗北地)有位部落酋长——仓海君,专门传授各种奇特武功,手下高手如云于是不辞劳苦及路途遥远,只身前往求见。 

仓海君深为其诚意所感动,便推荐一个超级大力士给张良。这位力士不但身材雄伟,而且擅长操纵120斤重铁椎,能在远距离飞击任何目标。这对刺杀警卫重重的秦始皇而言,是最合适的方法了。 

力士刺秦王,搏浪传美名

他们语言虽不通,但心是相系的,因此由张良负责派人搜集必要情报,并由两人作详细沙盘推演,设计各种方法,再一一过滤其成功的可能性最后他们找到了秦始皇第二次东巡的机会。 

由于东巡的队伍非常长,车辆行动较缓慢,是用铁椎飞击的好机会。他们仔细侦察始皇的路程,终于选定一个叫做博浪沙的地方。《史记》上记载: 

“29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10日。”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境内的阳武县之南,是一片由黄河河沙堆成的沙滩,人迹甚少,一望过去,沙滩如连绵波浪,地形高低起伏,因此人员埋伏其中,不易被发现。 

这本是万无一失的计划,但尉缭为秦始皇所建立的警卫体系,在出巡车队中装备有不少副车,车内均为始皇的替身由于车队很长,除少数亲信外,有时候连李斯等重臣都不易判断秦始皇是在哪个车中。 

张良自然也费尽苦心搜集秦始皇真正御车位置的情报,但秦皇室禁卫体制很严,张良不易得到正确消息,只能凭情况来猜测判断了。 

铁椎从百余尺距离飞击而出,正确撞击目标,可惜那只是辆副车,尉缭的“影武者策略,成功救了秦始皇的性命。” 

张良自然不知那是副车,他和大力士依计划分头逃亡。大力士长相魁伟,很容易被识破,幸好语言不通,秦皇室情报人员问不出所以然,只好处以极刑。但任谁也想不到,这位娇小若妇人的小男子,竟是这件大阴谋的主使人,所以张良得以迅速地逃离险境。 

途中张良探知谋杀失败及大力士殉难的消息,他虽满怀悲痛,但短期内也使不上力气,只有从长计议了因而他往东南走,藏身于江苏北部地带。 

秦始皇自然大怒,他下令全国谍报网缉拿张良,只是张良出道不久,真正看过他的人不多,更难想像其外形,因此虽“大索天下,求贼甚急”,张良仍然脱险而出。 

奇遇黄石公,苦学太公兵法

张良为了得到更多情报,因而成天在街上闲逛,一点也没把追缉的人放在眼里,幸好他那不起眼的长相,也的确不易让人产生疑心。 

不过却有个人特别注意到他。 

那是位像乞丐又似神仙的老头,成天坐在桥头上东张西望他丰富的阅人经验,很快看出张良非等闲之辈。 

有天,他故意要试试张良。 

当张良走向桥头时,老人突然弯下腰,脱下鞋子,丢往桥下,然后转身向张良叫道: 

“年轻人,帮我捡鞋!” 

张良愣了一下,但好奇心甚强的他,很快压住不高兴的情绪,反正也闲着无事,倒来看看这找麻烦的老头子有何居心? 

因此他回身下桥,捡起了鞋子,交还老人。 

“替我把鞋子穿上吧!” 

尽管心中微愠,但既来之则安之的潇洒个性,好人作到底,便跪下身来,故意表现得恭恭谨谨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子。 

老人看到张良的行为,似乎很满意似的,大笑而去。张良反而被他吓一跳,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目送他离去。 

老人走了约一里路,回头看看张良,又走了回来,并对张良说: 

“孺子可教也,5天后天明时刻,到这个地方与我相会!” 

张良虽满头雾水,但在好奇心驱使下,仍恭谨表示: 

“好吧!” 

5天后,天刚亮,张良便依约赶到桥头,只见老人早已在那儿了。 

“与老人家约定,却比我晚到,真没礼貌,5天以后再来吧!” 

张良愣住了,但想想的确是自己理亏,便只好客气地陪不是。 

5天后,鸡鸣声刚起,张良已到桥头。想不到老人比5天前更早就到了。 

“还是迟到了,回去,5天后再来吧!” 

到了第5天,张良根本不敢睡了,天未亮便到相会之点等待。 

没多久,老人也来了,看到张良先到,笑眯眯地表示: 

“这样子才对嘛!” 

便从怀中取出一册书,交给张良,并表示: 

“读通这部书,你便可成为王者之师这10年间将是你最需要努力、也是最有把握的成功期,绝对要抓紧13年后,你可以到济北来看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头很容易找得到的,那就是我呀!。” 

说完,便转身离去,不再回头,从此以后张良再也没见过这位老头儿了。 

天亮后,张良仔细审视这部书,竟然是姜太公兵法张良甚奇之,乃日夜苦读,将书中的精华完全消化。 

13年后,张良随同已成为大汉皇帝的刘邦到济北巡视,特别到谷城山下,果然见到一块黄色石头,于是取回家中祭祀。张良死后,遗嘱中交代要和黄石同葬,并令家人建立黄石祠以为纪念。 

虽然有人以为黄石公是特来指点张良的神仙,不过以较务实的科学观点来看,可视为一个颇具智慧及学识的老人,希望将其绝学找到一个合适的传人,黄石或许也是他特别安排的,让张良能更重视这本姜太公兵法也说不定。 

日后坊间留传的《三略》、《六韬》相传便是姜太公的兵法,不过依史学家考证,这两本书是汉末及魏晋时代的伪作,也许其中有不少是姜太公兵法的观点,但似乎并非张良所得的这本兵法。 

史料中的确记载吕尚为齐侯后,传世有《太公阴符》等多篇著作相传苏秦的纵横学是由此书而衍生,张良的这本太公兵法或许便是“原版不过,黄石老人刻意以此书相赠,相信其中也必有不少属于老人的注解,协助张良对兵法的精华,更能够融会贯通。” 

更妙的是,张良也尝试将这本书中的精华处世之术和别人讨论,但他们却大多听不懂其中道理,更谈不上应用。碰到刘邦后,由于谈话颇为投机,张良便也以太公兵法中的策略考考刘邦,想不到刘邦一触即通,不但能完全领会及接受张良之建议,并且在应用上也恰到好处,办起事来,果然是一帆风顺。张良不禁感叹道: 

从江北到江南,召平引出项梁

刘邦和张良往见楚王景驹时,楚北的战情已相当紧急章邯的部队攻陷了相城营地,并威胁砀地附近景驹以东阳甯君和刘邦引军西进,在萧县阻挡秦军,双方战于萧城西,楚军不利仍退还留城。 

景驹虽在秦嘉的支持下号称楚王,但由于他们的根据地在楚北,已倍受章邯“骊山众的威胁,因此得不到江南地区反叛军的普遍支持。广陵人召平的态度,便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广陵县是今日的阳州,也是楚北的重镇之一。 

召平是当地的贵族,在秦王朝时被封为东陵侯,但这却是有名无权的官职,因此即使最起码的秦王朝地方官吏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因此虽贵为侯爵,召平对秦皇室可没有一点好感。 

不过召平学识修养很好,尤其难得的是他很有科学实验精神,虽是个读书人,却肯亲自下田耕种,而且所培植的瓜类蔬菜,大而肥美,味道特佳,可以说是位农业专家。汉王朝建立后,召平不愿当朝官,乃在长安城外种瓜,但他深富宇宙人间哲思的智慧,连相国萧何都到过他隐居的茅庐向他请教天下事。 

萧何当时便曾对人表示: 

“召平德行高,学识丰富,足可堪任一国宰相。” 

由于知名度高,又曾当过东陵侯,长安人便称他培植出来品种卓越的瓜类为“东陵瓜”。 

不过碰到乱世,召平这种秀才便要有理讲不清了。 

他原本有意将广陵县献给陈胜,但除了少数很尊重他的青年子弟外,一般人民皆认为他缺乏实际行政经验,而不愿热烈支持,加上县令听到风声,早有准备。召平只好散尽家财,自己武装了百余名私人部队,杀出了广陵县城,准备投奔陈胜。 

基于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并自认人数太少,使召平不敢贸然依靠陈胜,他只好暂时流浪各地,等待能集结更多兵力的机会。 

但不久便听到陈胜被击溃的消息,召平失去了主意,加上军中粮秣即将用尽,让召平有点心慌。 

“听说项燕的儿子也在吴中起兵了!” 

这个消息对召平来说太重要了,虽然要渡过长江到南岸去相当困难,但他仍勉力而为,率领部属进入江南。 

项梁纳编张楚军的力量

在会稽郡起义的项梁、项羽叔侄,由于离秦国的中央最远,势力的扩展也最为成功。 

不久,他便拥有整个会稽郡,但并不急着称王,仍以秦国官吏郡守的称呼来执行统治权,由此可见项梁是位思考审慎的领导人物。 

首先他派出勇猛的侄儿项羽,南下收编江南地区的义军,自己则坐镇会稽郡的吴中,以监视江北情势的变化。 

“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