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月十五他派去偷东西的侍卫倒是回来了,但其余人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前些天又传出,顺天府移交了一批嫌犯给侍卫营,当时他就知道不好。

    事情是瞒不住了,却不知道皇帝会怎样处置这件事,会怎样处置他。

    “不知孙公公此来,所为何事?”靖王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问道。

    孙从山犹豫了好一阵,就是因为靖王终究是皇长子,如此问罪之事,自己如果先开口,那就有些咄咄逼人了。

    这时听得靖王询问,连忙欠身:“殿下恕罪。”

    靖王眯了眯眼。

    孙从山转身,在身后小太监捧着的托盘上抽出一个信封,双手捧到靖王面前,说道:“这是陛下亲笔手书,陛下吩咐老奴给殿下通读这个”

    孙从山很为难的样子,由他来读皇帝对靖王的斥责吗?主仆有别,这是以下犯上,还是算了。

    他等靖王自己把这封信拿走,这样就免去了大家的尴尬。

    靖王果然如他所愿,阴着脸起身,从他手中抽过信件打开,快速看了下去。开始时脸色是发青的,接着,渐渐变得惨白。

    原来关家作坊的事,他是被人当了垫背的,全程被人利用了。

    而他的父皇,从来也没动过让他接替皇位的心思,不是因为他是庶出,而是因为他志大才疏,心思不够缜密,情绪和目标很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起伏。

    所以,他能笼络到王韬这样的才智之士。但是,在王韬被皇帝不喜之后,他便可以轻易把王韬边缘化,却能和小肚鸡肠的李博远搅在一起。

    在关家作坊的事情上更是被人利用,不但在关家作坊放火,制造混乱把值守的护卫和工匠引走,给谋算他的人制造便利。更是不计后果,在正月十五这个万民同庆的时候,引发出一场大的骚乱。

    信的末尾,皇帝表示了对他的失望,声称以他的品行,不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甘愿辅助兄弟或侄儿坐稳江山。所以,从明日开始告病,在府中静养吧。

    靖王颓然靠在椅背上,心中满是绝望。父皇不但不会考虑传位给他,还要把他软禁在府中。

    还有,那个利用他的人是谁?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这么做?

    孙从山理解靖王此时的心情,但差事还是要办的,转身接过小太监手中托盘,双手捧着,放到靖王身边的桌上,躬身说道:“这是刘统领问案过程中,一些和殿下有关的笔录。如果殿下觉得心绪不畅,可以看看这些。”

    这不怪他,这是皇帝一定要说给靖王听的话,要他一定照着原话说,他也很难做啊。

    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还将被软禁在府中,靖王觉得,能失去的,他已经都失去了,再没有什么好顾忌的,更不担心会得罪这位深得皇帝宠信的内侍。

    靖王原本颓然的目光,在听到孙从山的话之后,瞬间变得凌厉起来,怒视着他。

    难道这阉贼的意思,是让他看手下人的口供,以作警示,甘愿过一生被软禁的日子吗?

    这个时候了,孙从山当然不会惧怕靖王。皇帝对靖王的态度他一直都知道,之所以一直由着靖王折腾,那是皇帝认为,以靖王的手段,闹不出多大的事端。

    皇帝这次恼怒,是因为他竟然被成郡王利用了。成郡王现在差不多就是皇帝最憎恶的存在,靖王这是踩了皇帝的禁区。

    试想,如果皇帝不知道成郡王包藏祸心,更没有掌握他的动向,照着靖王这么个搞法,多来几次,无异于张开一个遮天蔽日的挡箭牌,足以蒙蔽侍卫营和顺天府。在皇帝和朝廷不计较他这个皇长子的情况下,帮助成郡王在不知不觉中加速壮大。

    这是什么?这是在帮助成郡王颠覆自家的江山。虽然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脑之下犯的错更加可怕。

    如果接下来的日子,靖王能安心在府中反省,皇上和太孙都不是狠毒、容不下人的性子,日后自有靖王的一份富贵。

    可若是他不知悔过,只懂怨恨他人不给他机会、怨恨上天待他不公,他的将来怕是堪忧了。

    孙从山想得清楚,却总要给靖王些面子,面对怒射向他的目光表现的诚惶诚恐,连忙躬身告罪。之后才告退而去。

    第二天早朝,靖王告病。

    和靖王告病未曾出现在早朝行程鲜明对比的,是很少在早朝露面的刘协,今日却到场了。顶着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站在众朝臣中,分外显眼。

    陆续走上朝堂,分列在自己位置上的大臣们,得知靖王告病时,只是在心里猜测原因,同时联想到,皇帝最近对靖王的态度似乎不怎么好。

    但看到刘协出现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份猜测基本上就落实了,大殿上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关于正月十五火灾的传言,居然是真的?靖王这是事发了吗?

    在众朝臣的忐忑中,今日早朝第一件事,便是刘协上报:关于正月十五关家作坊火灾,以及火灾引发的骚乱事件的审问结果。

    刘协的上奏略过了靖王,根据几个嫌犯的口供顺藤摸瓜,查到以李博远为首,都察院副都御史张裕沉、兵部中郎将毛时新等五人,正月十五那日晚间,派人去关家作坊所在地区,行不轨之事。

    皇帝给出的处理结果很干脆:李博远、张裕沉等五人,食朝廷俸禄,不思报效朝廷、为民谋利,却结党营私,为了图谋民间作坊的玻璃技术,不惜陷京城和百姓于危乱之中。

    如此丧心病狂,令人发指。李博远、毛时新革职查办,张裕沉等三人降三级,罚奉一年,以观后效。

    虽然整个案件都没提靖王一句,但众朝臣都知道,这五个官员是靖王一系的。他们同时在这件事上获罪,靖王又怎么脱得了干系?

    除了靖王主使,什么人能让这五位为同一件事出手。

    所以,靖王告病了,这病不知要静养到何年何月。



    第五百六十七章 穿一条裤子

    王韬也在这一干朝臣之间,因为女儿的关系,他对正月十五那场祸事的感触尤为深刻。

    关家作坊的大火,果然是靖王做的吗?身为一个有志于继承皇位的皇子,密谋窃取一个民间作坊的技艺,而且还出了这样危害自家江山的昏招?

    如此行为,哪里还有丁点儿掌控天下的气魄?

    一时间,王韬的心情极为复杂,不知是否应该为他这两年仕途不畅感到庆幸。

    正因他仕途不顺,不但无法拥有更进一步的权势,甚至还有可能走下坡路。所以他失去了靖王的重视,所以他在这件事情上因祸得福,避过了丢官免职的危险。

    之前偶尔会有的低语、相互之间的眼神交流,这时已经全然没有了。对靖王的惩治,让众朝臣都是战战兢兢,皇帝这段时间情绪恶劣,这时终于发作了啊。

    只不过,因为一个民间作坊的火灾,和一场及时制止、并未造成很严重后果的骚乱,就如此严惩已经封为亲王的皇长子,是不是有点儿过了啊?

    皇帝居然如此重视关家作坊?或者如此重视池窑技术?

    是了,昨日皇帝才出宫,去清韵斋作坊视察,今日就查办了靖王和靖王一系的官员。难道皇帝的清韵斋之行,让他下了什么决心吗?

    接下来,皇帝的问话验证了大臣们的猜测。

    “何爱卿。”皇帝叫道。

    何守礼连忙出列:“微臣在。”

    “昨日巡视清韵斋的多个作坊,其中窑炉多、工种多、雇用人员庞杂,但各个作坊做事却有条不紊。以何爱卿所见,清韵斋是怎样达到如此效果的?”皇帝这一手,在他看来,叫做抛砖引玉。

    何守礼却很苦恼的发现,他堂堂首府,这是要替清韵斋当吹鼓手,要大肆替清韵斋鼓吹他们的管理方式了。

    好在何守礼虽有些刻板,但真正遇到事情,也能做到实事求是。

    昨日在清韵斋看到的那套管理方式,他也是唏嘘了良久的,这时照实说便可。

    “禀陛下”何守礼一边讲述清韵斋对制作过程、安全防护、成品质量和追踪等方面的管理,一边很不齿皇帝的行为。

    皇帝推崇清韵斋,却要假手于他实现某种目的。身为一国之君,使这种手段,简直太令人不齿。

    “清韵斋在这些方面着实用了些小心思,效果不错。”何守礼以这种方式做了结束语。

    小心思?皇帝对这个结论不太满意,便把目光移向下一位:“展爱卿觉得如何?”

    额,也不放过他吗?展康面不改色的出列,躬身奏道:“禀陛下,微臣以为,清韵斋经营着偌大的作坊,却治理有序,很值得同行业效仿。”

    很简单,但皇帝很喜欢。

    何守礼自己没想起来这个话,但他听展康说出,也猛然惊觉:这大概才是皇帝想要的回答。

    他看向皇帝。

    果然,皇帝赞许的点了点头:“何爱卿和展爱卿说的有理,二位爱卿这就拟一份章程,以后,凡大型作坊、采矿区和营造行,用工超过五十人的,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方式。

    尤其在容易引起火灾、坍塌等事故上,必须要有防范措施,尽量减少财物和人员上的损失。章程拟定之后,下发各州府衙门,由衙门落实。”

    何、展二人昨日是跟随皇帝同行的,虽然对这突如其来的安排有些意外,但对皇上此举也算理解。规范管理是好事,对朝廷和百姓有益,能让手工业得到更好、更顺利的发展。

    可其余官员却没有这样的感触,何守礼虽然对清韵斋的管理方式做了介绍,终究不可能一条条、把那些制度全部复述下来。

    这就导致其他官员心中存疑:清韵斋的作坊真有如此严谨、如此高明?值得让全天下效仿?

    忽然就有人想到,好像夏珂今日也是上朝了的。

    目光往过一转,不错,站在那里的夏珂,还是如往日那样,眼观鼻鼻观心的平静态度,好似朝堂上正在议论的事情,和他无丝毫关系一样。

    这家伙,还真沉得住气,这长篇大论说的,其实都是他的女儿。遍观天下,他这女儿,绝对是独一份的。

    这货真能装,心里一定早就乐翻天了吧?

    顺便的,大家便又看向王韬,这两家原本是姻亲呢。

    现在呢?王家的损失大了啊。

    各家大族想办法、求也求不来的媳妇,已经娶进了王家家门,眼看着王家就要兴盛,却闹了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王家不但失去了巨大的财力支持,连王韬的能力也因此受到了质疑,直接导致他的仕途坎坷。

    不过哦众人忽然又想到了靖王。原本王韬和靖王走得很近,也是因为仕途受阻,和靖王渐行渐远这个,好歹也算不走运的两年中,有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皇帝看着下方朝臣各自打着眉眼官司,继续着下一个话题:“昨日所见的池窑技术优势极大,顺天府尽快查实关家作坊管理是否有疏漏,若只是被人陷害,当抓紧时间整顿复工。户部敦促清韵斋和关家作坊,及早筹备往各地推行池窑技术。”

    得,关家作坊也没事了。早知如此,关家那位关本和老爷子,也不用路途迢迢赶往京城了。

    朝臣啧舌不已:这就是走运吧。

    邱常赫和户部尚书刘务出列领命。

    刘务满脑门子的汗,靖王居然派人偷盗关家作坊的池窑技术?这,池窑这事儿,他好像和人提起过。

    可他哪里知道,居然有人会动这种心思。

    他刚才偷瞄了刘协好几眼,那煞神好像没太注意他,万幸万幸

    “乌金石在冶铁及玻璃制作上用处极大,乌金石矿业衙署应加快构建。”皇帝的声音继续着。

    刘务还没退回去呢,又连忙站定:“微臣领命。”

    皇帝继续问道:“东溪矿区和周边村落的纠纷可有协调?”

    “这个”刘务直接傻眼,他不知道啊。

    众朝臣也都面面相觑,这不是邵毅那小子的事儿吗?怎么问起他们来了?

    面面相觑之后,众人差点忘却的羡慕嫉妒恨,这时又找了回来,纷纷看向展康、张远泰等几人。这几家和邵毅穿一条裤子,他们一定知道这事儿。



    第五百六十八章 快些嫁了吧

    被众人羡慕嫉妒恨和这五家,当然是以展康为首。他接收到的注目礼也最多,这时候不挺身而出,很有不重视皇帝问话的嫌疑。

    展康瞥一眼目光灼灼盯着他的何守礼,内心里把这些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禀陛下。”展康出列。

    包括皇帝在内的众官员侧耳倾听,现在,大家都挺关心这个问题。看皇帝支持池窑技术的热心劲头,如果邵毅协调不下来,是否会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