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无论谁看到心秀不顾自身的奋力拉人,第一时间就会以为被拉的人一定自家女儿。
心秀想拉回来的人到底是谁,他们现在还不知道。但只看此次出行的人都齐全,就能断定,心秀奋力相救的人,一定不会很亲近、很熟悉。
即使如此,心秀也对那人施以援手。
而吕老夫人和李夫人,面夏家对孙女和侄女的安危,就能做到无视。这样的人,还配让他当做亲人对待吗?
夏梓希、夏晏清也是面色阴郁,他们并未看到心秀被人流带走的情形,但夏晏清跟在邵毅身边,听到了莫洪的讲述。
心秀性格活泼直爽,是夏晏清一直带在身边、也很喜欢的。自己身边好端端的一个人被卷入那么混乱的人流,不知是否能安全回来。
她本就心中焦灼,再听到莫洪的讲述,对老宅的厌恶达到了极致。
刚才那种情形,从身边拥挤过去的人很多,实在无法要求不相干的人,对面前经过的人施以援手。
但那只限于外人,是不相干的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确无法出手相帮,因为人太多,实在不知道该救哪个。
但心秀却不一样,她和夏家二房同处一个屋檐下。只这一个理由,心存善意的人就不可能无视。
更何况,当时夏晏清自己还没有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心秀奋力拉住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她夏晏清夏家的孙女。
但夏家老宅那么多人是怎么做的?
此时的夏晏清,对老宅的人甚至生不出恨意。如果是不相干的人,她自然没资格要求人家在她危险时拉她一把。
好了,就这样了,以后,夏家老宅诸人对于她来说,就是一群不相干的人!
夏晏清看向邵毅,低声商量道:“要不,让人循着有可能的路途去找找。没准心秀已经被人裹挟着,身不由己了。”
她有点担心,上一世的正月十五,丢了的是夏小娘子。这一世她被看护的严密,说不定轮到心秀了。虽然心秀是个丫鬟,却也是青葱年华,拐卖女子那是不讲究身份的。
两人这时正和夏梓希一起站在窗边,下面看似整齐、实则混乱无比的人流,在不受控制的向前推进。
邵毅明白她的意思,是想他循着上一世阿灿有可能被拐带的路线找人,便点了点头,说道:“行,我这就让人去找。”
说完,邵毅走出雅间,去吩咐外面的侍卫。
太孙是众人防卫的重点,并未按尊卑次序就座,而是和夏涵一起,坐在中间位置的两张椅子上,面前桌上有丫鬟送上的热茶。
夏涵和心秀是熟识的,太孙也不陌生,他见过夏晏清几次,就见过心秀几次,知道这个丫头在夏晏清的心中有很重的位置。
所以,两人也并未嬉笑闲话,而是懂事的坐在众人护卫的中间,沉默不语。
房间里的人们就这么沉默着,过了好长时间,夏珂也走到了窗边,看着下方模糊的人流,问夏梓希:“这段时间人流可有变化?”
夏梓希说道:“我瞧着似乎有减缓的趋势,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昌平街刚才还璀璨繁华的街道,如今已经陷入半黑暗状态。
街道两侧的花灯,支撑点不甚牢靠的,已经随着人流碾压倾倒,掉落下来,却并未引起火灾。大约在人群的踩踏和人群的挤压中,根本就没有燃烧的机会。
邵毅吩咐了护卫,转身再走回来,却并未过去和夏晏清站一起,而是走到夏珂和夏梓希身后,低声说道:“刚才护卫传信,兵马司兵士和顺天府的衙役已经赶到关家作坊。是关家作坊起火,不知何故,火势蔓延到作坊外面,引起了现在的骚乱。”
“关家作坊起火?”夏珂二人齐齐回头看向邵毅。关家作坊是研制玻璃技术的场所,围墙砌得很高,防卫也很严,什么样的火能蔓延到作坊之外?
夏晏清站在紧邻的另一扇窗户旁,听到了邵毅的话,却并未凑过去。她已经不担心关家作坊如何,她只想让人早一点确定心秀没事。
邵毅继续道:“兵马司兵士和府衙差役已经从那边开始疏散人群,源头的拥挤已经制止,各条街道和路口也在实施管制。”
“那就好。”夏珂说道,语气轻松了些许。这种拥挤事件,只能从源头开始控制,如此看来,兵马司和顺天府衙的应对还算及时。
他又吩咐夏梓希:“你带着小厮去楼下问问掌柜,外面的情形如何了?人流中可有被拥挤踩伤的人?如果场面还能控制,能救助的人尽量放进酒楼,暂时安置一下。”
夏梓希答应一声,带着小厮下楼去了。
渐渐地,街道上潮水一样的涌动缓了下来,同时,雅间的门被敲响,莫洪派出去的护卫回话来了。
邵毅应声出去,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才返回来。往夏珂这边走的时候,还顺便拎起了太孙。
太孙身后的长随自然要跟过来,而且脸色很不好看,不住的冷眼瞟着邵毅。看起来,很介意邵毅刚才招呼太孙的随意态度。
太孙也是一头雾水,这什么情况?把夏涵撇在一边,把屋里其他人都撇一边,只把他领到夏珂跟前,邵毅还示意他们往角落里闪了闪。
邵毅一点不把自己当外人,自己动手,拖过来三张椅子,他、夏珂和太孙在角落坐定。接着就看见跟过来的长随,然后冲他挥了挥手,说道:“往后站一站。”
那长随的眉心立即拧成一个死疙瘩。他一向知道这家伙嚣张,可他和别人嚣张也就罢了,那是因为皇帝把他当侄儿看待。
问题是,你这侄儿和人家那亲孙子能比吗?
第五百四十七章 被人捷足先登
邵毅见他说话不管用,便转向了太孙:“咱们有事商量,夏大人教导过殿下律法,算起来也是殿下的先生。我们一起有什么不安全的?你让他站远些。”
说着话,还甚是挑衅的瞥了长随一眼。
长随眉心的疙瘩还没展开,就见太孙冲他摆了摆手:“我们商量事情,你不方便听,暂且退开些。”
“”长随张了张嘴,终究妥协了,很不情愿的退了两步,看看太孙和邵毅,又退了两步,然后再退。直到邵毅收回的视线,他才站定,看着邵毅转过去的背影,很是挫了挫后槽牙。
夏晏清没往他们这边凑,刚才邵毅进门,已经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儿,想来有好消息。
夏珂拧着眉,问邵毅道:“怎么回事?”
太孙睁着一双清澈的眼睛,纳闷的看向他。
没想到邵毅说出的话让人大跌下巴:“心秀找到了。”
夏珂本以为是多严重的事,没想到会是这么一句,差点把他腰闪了。
心秀找到自然是好事,可是这么郑重,这么故作神秘,还把太孙也叫到跟前,就是为了说这事儿?
这小子是来开玩笑活跃气氛的吧?
夏珂很是不善的瞪着邵毅,等他对此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邵毅一点儿不慌,接着说道:“心秀拉住的女子,是王韬的长女王嘉玉。”
夏珂面色一凝,太孙则在继续困惑中。
“护卫找到心秀时,她和王嘉玉已经被挤散了。她说王嘉玉身边还有两个男子,那两人把王嘉玉夹在中间,随着人流往南边那条街去了,她则被拥向了东边。”
夏珂瞥了太孙一眼,问邵毅道:“你的意思是?”
邵毅说道:“这个姑娘不太懂事,可年纪轻轻就这么被人拐走了,却也太凄惨了些。既然知道了去向,自然是尽快把人救回来为妥。”
“你想让燕王府的人去?”夏珂想到了邵毅的用意。
邵毅笑了笑,说道:“王韬是个人物,我觉着,让燕王得了这个人情比较好。”他和刘协接触的多,知道皇帝一直在留意王韬,这是在观望王韬是否得用吧?
大用夏珂,再扶持一个和夏珂不对路的官员作为制衡,这是当权者最喜欢做的事情。
既然这样,那就顺着皇帝的意思,让王韬领太孙一个大人情,追随太孙,成为太孙登基势力的助力。他又和夏珂不对付,两家一起被制衡,也就能更好的一起升官发财,前景一片大好。
夏珂看着邵毅,好半晌才点了点头,这小子的脑筋果然好使,若不是幼年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又身份低微,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导,只凭这份脑筋,大约也是能封侯拜相的吧。
他再转向太孙,问道:“殿下的意思呢?要不,就照邵毅的意思,由燕王府的护卫出面,把王韬的女儿找回来,让王韬领殿下这个人情?”
太孙乌黑的眼眸咕噜噜转了好几圈,终究也没想明白这是什么安排,问道:“现在就有趁手的邵家护卫,为什么还要找我们府上的人?如果是为了人情,我安排邵家护卫前往不是一样吗?”
邵毅笑眯眯的说道:“殿下也知道吧,夏家姑姑在王家受过气,很是被他们欺负狠了,我瞧他不爽呢。”
一点儿正形都没有!夏珂不悦的斜了他一眼,正色对太孙说道:“殿下年纪还小,很多事还考虑不到。承安所说虽有玩笑的成分,但微臣和王家因儿女亲事结仇,所以承安不愿插手此事是个不错的理由。殿下只要记着,微臣和王韬无论何时,都不会走一路就是了。”
太孙是皇帝照着接班人培养的,就算对夏珂的话没有百分百的理解,但也有了懵懂的意识,点了点头,严肃道:“既然如此,这事就耽搁不得,我这就让人回王府调人。”他身边的人动不得,这是母妃和皇祖父再三叮嘱过的。
街上渐渐平静下来,最先离开尚品居的是夏家老宅,除了打发出去寻找大房三房儿孙的,其余人跟着夏斌、夏琛一行人亮明大学士身份,通过管制的街道走了。
夏珂一家一直等到邵家护卫把心秀带回来,稍事整顿,让心秀、夏晏清和心容几个平复了心情。又等到刘协派人传讯,他们才随着管制的开放,离开酒楼,各回各家。
原本喜气洋洋,热闹欢腾的京城,经过之前的那一场骚乱,多个街道都是凄惨景象,一眼看去,满目狼藉。
昌平街那一段路有几个踩伤的人,伤势如何还待大夫诊治后才能下定论,至少没闹出人命,夏家这些目睹惨剧发生的人也算稍稍心安了些。
一颗心落了地的夏晏清,回去的路上,才认真琢磨关家作坊火灾的蹊跷。
原本庆元十八年的年景不错,无论朝廷的收入、边关守卫,还是民生百姓,都是大梁朝建国以来最好的一年。
所以这年的正月十五分外热闹,无论百姓自发,还是朝廷出面摊派的庆祝,都花了大量心力,是历年来气氛最好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各方面都有期待的节日,被一场火灾给毁了。以至于朝廷准备的大型烟花都没来得及燃放。
正月十六是朝廷开衙的日子,这一日的早朝,皇帝首先问的就是昨晚的骚乱和火灾,以及火灾造成的影响。
顺天府尹邱常赫出列,把府衙了解到的事情向皇帝和朝臣通报一遍:截止到目前,顺天府掌握的情况,位于城西的关家玻璃作坊内部,不同几个地点存放的木柴和乌金石,不知何故燃烧起火。在没得到及时控制的情况下,火势蔓延,相邻的几家民居被波及之后,扩散开来。引起看灯人群的骚动,在争相奔逃的过程中,引发了拥挤踩踏。
邱常赫的话说完,众人纷纷侧目,感叹顺天府尹这官儿当得可真不称职。一个不知何故引发火灾额结论,居然也能拿到朝堂上来说。关家作坊着火,作坊里的管事、伙计和看守人,难道没有拿下审问吗?
邱常赫接受着周围人等的侧目,有苦难言。
作坊里的人没等他去拿下,已经被侍卫营捷足先登。他连边儿都没摸着,只能在灭火之后的关家作坊进行探查,才能得出现在的结论。
皇帝那里还在沉吟,就有官员出来发表意见了。
“这场事故如此恶劣,微臣以为,应该即刻派人把关家主事人缉拿回京,彻底查问,此次火灾因何发生。”
“微臣附议,据说玻璃制作中需要的燃料数量极大,如果关家无法有效管控燃料,也就没资格再继续参与玻璃制作。”
“微臣以为,为了避免此事再次发生,应该对大梁朝所有玻璃作坊进行清查,尤其前段时间提出的连续投料玻璃技术,如果没有安全保障,这项技术就不应该推出。”
第五百四十八章 胆寒
几个朝臣出列,把话说得义愤填膺,却没得到丝毫回应。他们的话是说完了,但殿上殿下一片寂静,气氛甚是沉重压抑。
几人纳闷不已,却不敢抬头直视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