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不同,目的不同,对于她这个不怎么守古代规矩的人来说,那差别可就大了。
这时的夏晏清,陪着姜夫人迎接宫中来人的同时,已经在琢磨,以后她若是和这位苏姑姑合不来,那该怎么办?
以姜夫人为首的夏家女眷对小刘公公和苏姑姑,可谓是极尽礼遇。
小刘公公在的时候,都是他和姜夫人、夏晏清接洽、客套。
待到小刘公公离开,姜夫人依然不敢怠慢,笑盈盈的比划着一旁的椅子,说道:“苏姑姑请坐,小女顽劣,以后还得仰仗苏姑姑多多费心。”
姜夫人作为夏家的当家主母,这时是坐在上位的。其余两个儿媳、夏晏清,和苏巧等三个宫女分立两侧。
宫中这位大宫女虽然是皇宫出来的,但皇帝当日对邵毅说的清楚,这次小刘公公也交待得明白:这三位宫女,苏巧负责教导夏晏清言行举止,算是她的教养嬷嬷。那两位宫女,就是实实在在的随侍夏晏清的奴婢了。
不论哪样,都没有夏家儿媳和女儿站着,她们却大咧咧坐下的道理。
苏巧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女子,面容白皙和善。已经不是宫中打扮,身着一身浅藕荷色衣裙,棕色云纹镶边。虽然面上已有沧桑之色,眼角及额头的皱纹颇深,但腰背挺直,仪态端庄。单从身姿和面容上来看,这位苏姑姑并不刻板,神情气质上似乎更接近白先生一些。
从进门到现在,苏巧一直很谦恭,这时听到姜夫人如此客气,颇有些不自在,屈了屈膝,说道:“夫人抬举奴婢了。出来时,孙总管交代的清楚,奴婢三人来府上是侍奉四姑奶奶的。夫人只当奴婢三人是府上家奴便可。”
“苏姑姑是宫中出来的,可不能这么说。”姜夫人连忙说道。
不过,苏巧言语诚恳,话说的也有道理。再看自家两个儿媳和女儿都站在一旁,单请她们三人坐的话,的确不太好,便笑着说道:“既然苏姑姑这么说,你们也都坐吧。”
待到杨氏、高氏和夏晏清就着身旁的椅子坐下,苏巧略作迟疑,便谢过姜夫人,也就近坐在下首的一张椅子上。
随在她身边的两个宫女,也是寻常丫鬟的装束,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就坐的,一番谦让之后,站在了苏巧身边。
夏家人见苏巧三人态度谦恭谨慎,一点没因为她们是皇宫派来,而有丝毫托大,也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这种事很荣光,这两天,姜夫人接待了好几个来客,都是探问皇上因何有此恩典,言语和神色间的艳羡遮也遮不住。
可这荣光的背后,却是夏家一家人的压力。
皇上指名派出来的宫女,差不多就是三尊大佛,以后要住在夏家,一天十二时辰的跟着夏晏清了。
若是这三位对夏家、对夏晏清不满意了,会不会把这种不满意传达给皇帝?皇帝又会有什么看法?
提着小心的看下来,无论是刚才的小刘公公,还是如今的苏巧和另两位宫女,姿态都放得很低。如此看来,荣光是一定有了,至于压力,似乎也没那么大。
姜夫人和苏巧年岁稍近,轻言慢语很说得来。大约就是介绍夏家人口和宅子构成,之后才着重提了提夏晏清的情况。
大约就是自家闺女掌管着清韵斋的生意,因事务繁杂,作坊是一定得去的,抛头露面也免不了。在礼仪规矩方面,还得请苏姑姑多多费心,尽可以严格管教她。
听到姜夫人最后几句话,夏晏清很是翻了个白眼,这就像很多被熊孩子闹得头疼的家长,在面对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时会说的话。
可她是熊孩子吗?
苏巧连称不敢。她还真没什么托大的情绪,能早一步离开皇宫,对绝大多数宫女来说都是好事。
而且她还这么好运,不但出宫了,还是被皇上指派到大臣府上的。这可比皇宫中定期遣散的宫女要体面得多,相对来说,在主家的日子也好过的很。
同样幸运的还有这两个小宫女,随在她身边干了两年杂活,也算是有了个好着落。
这么好的运气,都是因京城出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大家女子。
孙从山交代的清楚,夏氏女和其他任何贵女都不一样,她的生意对于朝廷来说很重要。她们随在这位姑奶奶身边,是为了用宫中的身份,替她挡下外面那些风言风语,让她能安心做事。
有了这样的交代,还有之前在宫中隐隐听到的、对夏氏女的传闻,苏巧心中的忐忑一点儿不必夏家诸人少,甚至还更大一些。
这位姑奶奶之前有位先生白馨,同样是从宫中出来的,她和白馨不是很熟,但也见过几次。
白馨秀外慧中,很有学识。但对于一个年纪渐长的女子,孤身从皇宫出来,就算有学识,最好的去处不过就是给小富之家做填房。
但白馨没走这条路,而且在遇到夏氏女之后,走上一条更宽阔的大路。
只从这一点上看,夏家这位姑奶奶的本事就可见一斑。
这样一个有大本事的人,又是被皇上看重的,苏巧自认没有白馨的学问和见识,很怕伺候不了这位姑奶奶。
所以,她和姜夫人说话的间隙,还时不时的留意着夏晏清这边。
怎奈这位一直面含微笑,静静听她们说话,丝毫没有自己是主子,也应该说几句场面话,彰显一下身份的自觉。
直到姜夫人提起苏巧的住处,她才有机会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奴婢是来伺候姑奶奶的,哪里好单独居住?还是在姑奶奶院中随便找个房间就是。若是房间不足,大家挤一挤也是可以的。”
“这样不好吧,会不会太委屈苏姑姑?”姜夫人有些犹豫。
苏巧连忙起身,说道:“夫人说的哪里话?姑奶奶做的事于国于民有益,能侍奉在姑奶奶身边,这是奴婢三人的运气,您可千万别把奴婢当外人。”
第五百零五章 扬眉吐气了
苏巧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如果姜夫人再坚持高高捧着她,那就真的不怎么好了。
不说别的,若是当事人不享受这种被高高供起的感觉,夏家执意坚持的话,就是把她当外人、不接纳她融于夏家了。
姜夫人终于点了头,转头吩咐张嬷嬷:“那就嬷嬷带几个丫鬟和粗使婆子,把之前给苏姑姑准备的东西收拾出来,送往晏清院子里。再把姑奶奶东厢的两间房腾出来,给苏姑姑和两位姑娘居住。”
苏巧连忙起身,说道:“奴婢三人也去吧,都不是什么金贵的人,自己要住的房间,怎好在一旁看着张嬷嬷忙活。”
姜夫人略作迟疑,看向夏晏清。
夏晏清也站起身来,笑道:“也好,那就张嬷嬷带人整理姑姑的起居物品,姑姑就和我一起回院子吧,咱们坐着说说话也行,帮忙收拾东厢屋子也行。”
苏巧见这位传说中的姑奶奶终于说话了,连忙点头应下。
收拾东厢这话只是说说而已,苏巧在皇宫中都算是有资历的,年纪也在那儿放着。整理房间这样的事,当然就由夏家的丫鬟婆子去做。那两个小宫女,名字叫绮烟、绮罗的,也跟着去了。
夏晏清则和苏巧一起,进到上房堂屋说话。
不管苏巧性情如何,夏晏清原本就是打算接纳她的。
她首先摆出正确姿态,如果苏巧的言行性格不达标,那就不是她的问题,她尽力了。事后真对上皇帝的时候,邵毅也有话说。
但现在看起来,似乎是不用了。经过刚才这一轮说话,夏晏清觉得苏巧性格品行还是可以的。
皇帝此举,大概真出于善意,不管这善意的源头是为了邵毅和皇室宗族的名声着想,还是为了给她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创新环境,能继续为庆元皇帝的大梁朝做贡献。
总之,苏巧是个好的就对了,于大家都有好处。
所以,两人坐下说话,就很有一家人的气氛了。
心容给两人上了茶,夏晏清先端起喝了两口,然后笑着对苏巧说道:“姑姑也喝口茶解解渴。我瞧着,姑姑刚才和母亲说了好一阵话,茶盏都没端一下,这时应该口渴了才对。”
苏巧原本也是个大方知礼的,不然也不可能一直在皇后宫中伺候,还能让皇帝对她有印象。
这时见夏晏清态度随意,她也轻松不少,这位姑奶奶这随意的态度,是打算接纳她了吧?
刚才她一直陪着姜夫人说话,又是患得患失的各种思量,还真得喝口热茶舒缓一下情绪了。
这么想着,便端起茶盏,先谢了夏晏清:“多谢姑奶奶体恤。”之后就着手中茶盏,一小口一小口喝下去半盏,这才把杯子放下。
夏晏清这边开始说正经事:“前日邵公子带了话,说苏姑姑这几日会来,我这两日的前半晌都留在府中候着的。既然姑姑已经到了,就不把姑姑当外人,一会儿就是午饭,午饭之后,我去作坊做事,姑姑带着绮烟、绮罗留在府中,先歇上两日。之后咱们再商量,看院子里的丫鬟如何安排。姑姑觉得怎样?”
苏巧听的大为感动,她这下是真的放心了,姑奶奶已经把她当成自己人了,连院子里的丫鬟如何安排,都准备和她商量了。
“姑奶奶言重了,奴婢又不曾做什么体力活,哪里用得着歇息?既然姑奶奶午后要做事,奴婢就跟着吧。”
说到这里顿了顿,她神色间流露出一些期待,“早就听闻姑奶奶是有大本事的,作坊里做的也是世上罕有的稀奇物件儿,奴婢能早一日开开眼也是好的。”
这样子吗?夏晏清眨了眨眼,四十来岁的人,好奇心不是应该没多少了吗?
“那行,去熟悉一下也好。到时看情况,若姑姑觉得累了,咱们早些回来便是。”
宫中要给夏晏清派一个大宫女的消息出来才两天,带着皇宫标志的马车便进了夏家。
不用猜,这是宫里那位苏姑姑已经到了吧?
然后,午时刚过,夏家就又一辆马车驶出来,车夫和随行护卫都是日常跟着夏家四姑奶奶的一行人,但马车却不是原来那辆,明显的大了一号,马车外观也比原来那辆华丽。
凡是看到的,都是各种关注。很明显啊,据说过去陪夏家四姑奶奶去作坊做事的,就是她那两个丫鬟。
如今换了大一号的气派马车,这还用说吗?车上一定多了宫里那位姑姑,或者还有随着一起来的两个小宫女呢。
伺候皇上皇后的侍女就是不一样啊,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不都是先熟悉环境,歇息几日的吗?
可皇宫出来的人就不一样了,如此敬业,进到夏家都没歇脚吧,就开始陪夏家姑奶奶出去做事了。
凡识得夏晏清随行护卫和车夫的人,看着这辆马车驶出,眼神那个复杂,心中念叨的内容那叫一个丰富。
可是,没人敢随意议论了。夏氏女如今出去做事,已经有皇宫派出的侍女陪着,再想说长道短,那得看看周围有没有竖起的耳朵。
万一一个不小心,被有仇的人听到,真给捅到正经地方,给你安个什么罪名都不过分。
不能畅所欲言的感觉,实在太辛苦了啊
四个护卫倒也罢了,练武的人还不怎么在乎眼神什么的,通常能看在他们眼里的,都是明刀明枪的挑衅。
但赶车的车夫就不一样了,偶尔能从迎面遇见的个把认识的人,从他们眼中看到吃惊、了然、还有那种复杂的羡慕嫉妒恨赶车人那叫一个扬眉吐气。
前些天,自家姑奶奶被人嚼舌根、泼脏水,凡认识他、认识他们一行人的,眼睛里流露出的那些鄙视不屑、那些幸灾乐祸,现在呢?都哪儿去了?
就在这不一样的气氛中,夏晏清的马车一路通行,进到清韵斋窑场。
她这趟出来,原来随行的只带了心容,另外就是那个叫绮罗的,现在她的身份应该是丫头了,还有就是苏姑姑。
窑场众人都知道当今皇上要给夏晏清派随行侍女,却没想到皇宫的宫女下到凡间,居然都不带歇歇的,这是前晌才到的吧?后晌就跟着姑奶奶出来做事了。
行,不像是能拉后腿、约束东家做事的。
大家这就放心了。
第五百零六章 出城
清韵斋作坊的各种工人工匠可不比别家,且不说夏季二爷四爷常来,那位闻名京城的邵大爷,也是时不时的就会登门。
更有朝廷官员,类似于曲江那样的三品大员,那是窑场的常客。还有那位方大匠,手艺杠杠的,是正经的六品官员,如今就常驻这里。
所以,看到东家一行人中多了两个生面孔,而且站立行走之间,颇有些不一样的端正和谨慎,便知道这就是皇宫来的侍女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