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看到东家一行人中多了两个生面孔,而且站立行走之间,颇有些不一样的端正和谨慎,便知道这就是皇宫来的侍女了。

    但这种认知只让他们远远看上一眼,便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那些能走到近处的,都规规矩矩的行礼问好,差不多能做到非礼勿视了。

    这让苏姑姑又是欣慰了一番。

    作坊里各种工人都如此规矩,看起来似乎都是见过些世面的。由此可见,这位姑奶奶做的生意和别家小打小闹真不一样,管人管事的本事也是厉害的。

    更让苏姑姑震动的是窑场的规模,她也曾经是市井之地长大的女孩子,虽没有真正见过什么工匠作坊,但来之前总有些想象。她已经根据传闻,把清韵斋窑场往大里估计了,但进门之后所见,依然让她吃惊不小。

    难以想象,一个年轻女子,竟然掌管着这么大一个生意。

    她见识过宫中的织染局、针工局,虽然也有些规模,但和眼前所见一排排建筑、一个个作坊真不能比。苏姑姑甚至怀疑,宫中更大的兵仗局和银作局,也不一定有眼前清韵斋窑场的规模。

    而以窑场命名的这个大作坊,只是清韵斋多个买卖中的一个。

    这时的苏姑姑,再看夏晏清,已经和之前更不一样。掌握着如此大的生意,所做事务还能对朝廷大有益处,这位姑奶奶将来的成就,遍观天下,怕是连男子,也少有能比的过她的吧?

    夏晏清从马车上下来,问了苏姑姑要不要去歇歇,她自己却是要看看即将去往顺城府的马车准备的如何了。

    苏姑姑当然要陪着的,夏晏清见她精神头不错,便也没多客气,当即带着他们三人往作车轴和车轮的作坊而去。

    这几天窑场正是忙碌的时候,东溪矿区传回消息,那边开采出的乌金石足够京城使用两三个月,但原来的运输道路依然无法疏通。

    按照莫洪的计划,矿区已经停工,四百多名矿工、还有几十名做辅助事情的杂工也都结了这段时间的工钱,各自返回家中。

    接下来,就是赶在年前,把矿区储存的乌金石全部运回京城,绕路是必须的,所以这一趟运输就要用到四轮的轴承马车了。

    在轴承研制成功后,窑场这边只造出两辆四轮马车。

    接下来,为了不引人注意,清韵斋窑场只负责制作车轮和车轴部件。其余车板、车架等木工活儿,则派人带图前往顺城府,在当地招募木工工匠,进行制作。

    现在,第一批运输车辆的车轮和车轴已经完成,顺成府那边制作的部分也都完工,运抵矿区。

    清韵斋需要做的就是把车轮车轴经顺城府,运往东溪矿区,进行车辆的最后组装。

    夏晏清过去的时候,按组捆扎妥当的车轮已经全部装车。从外观上看,就像一个个捆扎结实的圆柱形稻草垛,整整齐齐码放在马车上。

    乔辰生正带着工匠,给装车后的稻草垛盖上苫布,用大绳对车辆进行最后的固定。

    看见夏晏清过来,乔辰生先来行礼,对于跟在她身后的三人,只略扫了一眼,便说正事:“小的已经把路引办妥,将作监的免检书也送来了。明日赶早,城门开启之时,车辆就可以出城前往顺城府。”

    夏晏清又跟着乔辰生,转圈儿把两辆马车的各个细节部分查看一遍,这才点点头,说道:“希望能早点赶到矿区吧,毕竟组装也是需要时间的。”

    乔辰生则颇有信心:“姑奶奶尽管放心,这车辆咱们在作坊试过,只要道路不至于太过崎岖,这四轮马车的速度比普通马车快得多,不会耽误事儿的。”

    “那就好。”夏晏清再看看周围做事的人,诧异道,“方大人居然没盯着你们装车?”

    方朝生之前对车轮运输很关注,很是叮嘱了一些装车和路上的注意事项。这时居然没来看着,挺稀奇呢。

    乔辰生笑道:“哪里会不盯着?刚才还在呢,亲眼看着我们在车轮间隙填了沙土,又盖上夹了沙土的苫布,之后才离开的。”

    由于马车以及车轮的主体部分都是木质,方朝生怕遇明火烧起来,千叮咛万嘱咐做了各项防火措施,最后装车还加了一道沙土覆盖,用以阻燃。

    有这么一位内行人士盯着,夏晏清还真放心不少。

    苏姑姑在一旁听两人说话,心下明白了一些。

    怪不得呢,她过来时看到这怪模怪样的车辆,这么大,而且还是四个轮子的,着实少见。

    这时听了他们的对答,原来这也是清韵斋独有的。她看着马车上的货物高高堆起,心中满是感叹。这样的车架,那得装多少东西啊?

    原来她家姑奶奶手中掌握的,不单单是各种玻璃和琉璃,连马车这种东西,在清韵斋这里,居然也能拥有不一样的风光。

    和苏巧同样惊讶的大有人在。

    第二天天还没亮,随着沉重的城门吱呀呀的推开,城门内稀稀拉拉的百姓,还有一队显然也是准备大早赶路的商队涌过来,等着守城兵士检查通行。

    就在城门开启的同时,随着马蹄声由远及近,两辆大了一号的马车从大路行驶过来。

    待到马车走近,人们才看清这马车哪里是大了一号,这分明是大了好几号吧?

    尤其商队的人,看着偌大的马车驶来,惊讶的张大了嘴。再把自己这边的马车前前后后看过一遍,都是两个轮子的啊,就算顶天了往上装货,又能装进去多少?

    瞧瞧人家,光轮子就四个。装的货物那就更不用说了,这堆得满登登的不知什么,光是看看,就让人心惊并眼热啊。



    第五百零七章 压根儿就没往心里去

    人们正打算等马车近前停下,再仔细看个究竟呢,结果,在各种目光的灼灼注视下,人家直接不守规矩,公然插队了。

    在众人或大声质问、或低声吐槽议论中,两辆马车的护卫头领早早下马过去,据说出示了朝廷的免检书。

    于是,在黎明稀薄的微光中,人们根本没机会看到细节,马车已经在众人的注视中穿过城门,扬长而去了。

    随着马车离开,不但进出城门的百姓看着远去的马车发呆,连兵士也有点发愣。他们也是守城的资深人士了,可谓见多识广,但这种马车还是第一次见是哪家的来着?

    刚才光顾着看将作监的书吃惊,路引只瞟了一眼,没怎么看清楚,好像是

    “清韵斋的。”一旁年长的兵士沉稳些,刚才特意看了路引。

    这时,商队领头的距离两个兵士不远,听到二人在那里嘀咕,便陪笑凑了上来:“二位官爷,刚才那两辆马车新鲜的很呢,不知是谁家的?”

    年轻兵士瞥了他一眼,呵斥道:“哪那么多话?走不走?赶紧的,路引!”京城的风声这么紧,全是因为兵马司邵校尉和清韵斋。

    刚才出城的马车是清韵斋的不假,但拿的书却是将作监出具的,谁知道其中有没有需要保密的事情?!

    那位爷,连历经三朝的刘太师都在他那里栽了跟头,他们不过是些小兵士,哪能触这个霉头?

    商队被兵士呵斥,其他想打听事情的也都不敢多言了,对那辆满载货物、却走得丝毫不慢的马车满是好奇。

    守城兵士是没有多话,但这个时代,难得有个新鲜事,京城西门有两辆车型很大、装货很多的马车出城的消息,由底层慢慢的扩散开来。

    很多达官贵人、包括他们的下人家仆,都不在意马车装载量大小这种事。就算听一耳朵,也不往心里去。

    在大家的传统认知中,马车大、装的东西多,行路自然就慢了,拉车的牲口也得下大力气,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不过是个噱头,无非就是让人看的惊讶,排不上用场的。

    当进一步的传言,证实马车是清韵斋的,引起广泛关注时,已经是七八天之后的事情。

    这时,邵毅留在矿区的护卫也带着望远镜回来了。

    侍卫营刘协的办公间,刘协检查了望远镜一切完好之后,两人再次做了交接手续。

    刘协一边把邵毅之前写就的字据交还,一边问道:“你也听说了吧?你那马车,人们这几天议论的很凶。怎么样?乌金石的分量不比别的,重的很呢,你那马车靠的住不?

    两辆马车才能运多少?不要大家伙儿眼巴巴等着你的乌金石。结果你用了半月二十天的,只弄回来两车,还是因为乌金石太过沉重,装车时大打折扣的两车。”

    邵毅闻言,很有些得意,得瑟道:“什么叫两辆马车?那是很多辆马车好不好?我这几个护卫回来的时候,马车主体部分已经运抵矿区,等车轮和车轴一到,很快就能完成组装。刘大人我给你说啊,你就等着运送乌金石的马车进入京城后,亮瞎那些卑鄙之徒的双眼吧。”

    那浅薄、那得意,简直不忍直视。

    “呵呵。”刘协尬笑两声,看这小子的得意劲儿,他一大把年纪的,和这种毛头小子真没共同语言,还是问正事比较舒服一点。

    “东溪那边,事情查的怎样?”

    “哎呀,差点忘了。”邵毅说着,连忙从怀中拿出一叠纸,“这是莫叔查到的,我专门给刘大人抄了一份。”

    刘协接过来翻看着,随口问道:“专门给我抄了一份,你留着的那一份打算干什么?”

    “嘿嘿,”邵毅笑着,“李家人做的事嘛,找李家人没啥意思,我打算今晚约靖王殿下出来,念叨念叨这事儿。”

    刘协瞥了他一眼,这小子可真贼,他这身份,不愿和靖王扯到一起,却还要借靖王疏通乌金石运输道路。

    于是就在他这里先打个招呼,这就是变相通知皇上了,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你小子,归还望远镜只是捎带,这一趟主要还是为了给我说这件事儿吧?”刘协没好气的说道。

    邵毅嘿嘿笑了两声,一点没觉得尴尬:“这也不耽误刘大人什么事儿不是,我就这么随便一说,大人随便一听就是。若是太耗费心神的事情,小子一定会谨慎。”

    邵毅说的挺好听,要约靖王出来,可话传到了,人家靖王压根儿就没搭理他。

    约好的酉时,他在逸仙阁酒楼恭候靖王大驾。结果他在酒楼雅间儿等了整整一个时辰,不但靖王没来,连个推脱的话都没给他带一个。

    一个时辰后,邵毅付了银子,让酒楼把他预定的饭菜装了食盒,他带着酒楼伙计回家,让修远带着东溪送回来的调查件手抄版,给靖王府送过去。

    邵毅和清韵斋虽然蹦哒的挺凶,尤其近些日子,又是和展康等几家搭上关系,又让刘建因邵毅的事情栽了个大跟头,直接把太师府一家老少和满府繁华全都栽了进去。

    可是这些看在靖王眼里,却什么都不是。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有话说伴君如伴虎。往往位置越高,在某个方面越是走到顶端,面临的危险就越大。

    邵毅和夏晏清能否平安渡过庆元年间还是未知数,更何况新旧天子交替、新皇登基之后,邵毅死心眼儿的跟着燕王,若新皇不是燕王,他和夏晏清的结果可想而知。

    靖王即位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燕王,而燕王现在还只是个垂髻小儿,以后鹿死谁手哼!靖王觉得,他的赢面更大一些。

    他原本挺看重邵毅进入兵马司之后的发展,更有襄亲王的莫洪等一干侍卫,也很得用。

    奈何邵毅脑子坏掉了,并不领情,几次三翻驳他的面子。

    呵呵,现在约他见面,大概是遇到难处了吧?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他是皇上的长子,堂堂靖王,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邀约的吗?

    所以邵毅约见的事儿,靖王压根就没往心里去,甚至都没刻意打算吊着他,直接被抛在脑后了。

    直到晚间门房又报进来,接到兵马司六品校尉邵毅递的帖子,同时还有一份压了火漆的书,说书重要,一定要亲自交到靖王殿下手中。



    第五百零八章 竟敢监视王府

    小厮报进来的时候,已经是戌正时分,现代的话就是晚上八点多了。靖王早已吃过晚饭,疏散了好一阵子,打算回王妃那里说说话就歇息了。听到有邵毅的帖子递进来,他怔了一下才想起,好像邵毅约他见面就是今日。

    靖王直觉邵毅这是在故弄玄虚,不由得皱了皱眉,说道:“让送帖子的人把东西拿回去。他邵毅是什么人?和靖王府既无私交,更无往来,居然就敢往王府重地送东西,好大的脸面!”

    进来禀报的小厮踌躇瞬间,却还是怕耽误了正事,硬着头皮说道:“看门人说,来人是邵校尉的小厮,把东西留下就走了,并未等回话。”

    简直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