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前清韵斋那玻璃,在大家还不知道玻璃为何物的时候,首先就被皇帝弄到初一的新年大典上,让朝廷重臣着实开了趟眼。

    之后一件接一件,没一件是走寻常路的,个个都要抢足了噱头。

    如今,被他们弄出来的乌金石的风头还没过,大家还在羡慕嫉妒恨,又是明抢暗夺的没个结果呢,结果人家那儿又弄什么改进马车了?

    马车?那不都是木头的吗?最多也就是在车轮上包层铁皮,让其耐磨一点,又用的哪门子的乌金石吗?为了烧马车的时候火更旺一些吗?

    皇帝坐在上位,看着众朝臣的反应,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说道:“这马车可不同凡响,若改进的幅度小却也罢了,如果改动之后,拉运重量和速度有大幅度提升,于朝廷运送物资、运输粮草物资有大用处。”言下之意,这么大的事,用点乌金石怎么啦?

    朝堂上一些明眼人,看着皇帝的一系列处置,对眼前局势和朝堂上以后的发展,又重新审视起来。

    今日,阁部递上来的折子所表达的意向,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无非就是想在一些事情上某些利益。通常情况下,这种事总是无风不起浪,总要交代给相关部门查一查,再做处理。

    这查一查的当口,就会有很多事情发生,没准儿就让什么人从中得利。但明知如此,却也得核实一番,否则,真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事怎么办?真有了冤情怎么办?

    可这次,皇帝却一反常态,在朝堂上,当着众朝臣的面,就把事情解决了。而且在解决过程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向。

    仔细想想,皇帝今日处理的事情,并不完全出于维护邵毅的心思,主旨是在维护乌金石目前的采矿方式。另外,还维护着玻璃技术研制,以及清韵斋那莫名其妙的马车改进。



    第四百七十六章 皇帝的颜面

    明眼人能看出皇帝对乌金石使用和挖掘的态度,而谋划这几份折子的人虽然揣摩的不够清晰,却也知道,想凭这几份折子和东溪村落搅风搅雨,是不怎么能达到目的了。

    这些人都是愤懑不已,一方面因为自己这边没清楚把握到皇帝的态度,没走对路。另一方面,更是对清韵斋和邵毅的运气感到郁闷。

    清韵斋怎么就和邵毅搭上关系了?夏珂这样的府邸,和邵毅这种纨绔子弟,那就是两个极端,应该是无论如何都互看不顺眼的。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之前他们完全没有交集。夏珂中正严肃,他的两个儿子也和邵毅不是一路,邵毅在京城横行那么多年,他们两方甚至连起个冲突的机会都没有过。

    后来,邵毅入职兵马司之前,不知为何,夏珂次子还和那几个纨绔大打了一场。事后,两方人都不肯说他们大打出手的原因,之后也没有后续报复什么的,就那么互不相干了。

    结果,忽然之间,邵毅就入股清韵斋,他和夏梓堂也好的像兄弟一样。

    可以说,如果没有邵毅的入股,即使夏氏是夏珂的女儿,在遍地权贵的京城,清韵斋也没可能独自把控玻璃制作,把生意做到如今规模。

    没有玻璃作坊,自然就没有邵毅的乌金石利益了吧?

    在一众人的纠结中,早朝散了。

    朝臣们各自散去,照着皇帝吩咐做事的,暗自找同党交换消息、接着商量谋划的,还有事不关己和人八卦的等等,总之,今天又是一个有话题的早朝。

    大多数人,对清韵斋改进的马车更感兴趣一点儿,纷纷纳闷:什么样的马车,居然能被皇帝如此重视?

    夏珂调任中书省已有一段日子,职位挺重要,但寻常朝会他就不用参加了。

    对夏珂来说,这样就挺好,凡是能在朝会上议论的事情,他这中书省参议自然能知道。

    若说不能在皇帝面前露面,混脸儿熟的话,即使不上朝,在中书省处理事务,有些事情也需要面见皇帝奏报,完全不用担心存在感。

    而不参加早朝的话,优点却非常突出。

    就像今日朝堂上大张旗鼓商议的事情,夏珂听说之后,就暗暗抹了把汗。这得亏他没在早朝,否则,明里暗里的,又不知要被多少视线刷过。

    就凭他有这么个女儿,别说他在中书省做事,能时不时的去皇帝那里露脸。即使一年四季不能得见圣颜,怕是皇帝也忘不了他这个人。

    早朝时,皇帝和朝臣们议论的那几份折子,以及因此所做处置,夏珂所在的中书省知道得清清楚楚。

    各位同僚们分派事务的时候,倒也没避着他。有善意调侃他有个好女儿、真让人操心的。也有酸溜溜,恭喜他这女儿总能搞出大事情,高度直逼家国大事的。

    对于这些,夏珂都一笑置之,心里却对自家女儿弄的那什么马车满是不解。

    这段日子,他女儿不是把心思都用在玻璃池窑技术上了吗?那烟道排气什么的,连将作监大匠一时都找不到办法,又哪里有心情改进马车的?

    还有,皇帝都能随口说出的事,他这个当父亲的却一点风声都不知道,着实不称职。

    同时,夏珂也分外担心,别人大概还在奇怪,改进马车为什么会用到乌金石。可他却知道,清韵斋之所以需要乌金石,是因为那里也在研制连续投料技术。只不过,清韵斋这边不往外透露实情,皇帝也就找了个借口。

    这借口到底是皇帝随口找的,还是他对马车改进抱有很深的期待,那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心里有事,夏珂这日散衙之后并未做滞留,把需要处理的公整理妥当,便回府了。

    进了府门,先让人给内院传了信,他先在书房处理些事务。然后又给看门人留话,让姑奶奶回来,直接去书房见他。

    夏宴清可不知道,只因邵毅走了一趟东溪,朝堂上就有不少人蹦跶,对使用和挖掘乌金石起了觊觎之心,还把事情闹到上折子的高度。

    并且,这事儿还牵扯到她。

    进了夏珂的书房,虽然夏家父慈女孝,但礼不可废,夏晏清依然很规矩的给父亲行了礼,才依言坐到下首一张椅子上。

    心容接过小厮端来的盏茶和两碟干果,放在夏晏清身边的小几上时,他们父女二人也已经闲话了几句,开始说到正题。

    “你那连续投料的玻璃技术,研制的进度如何?”夏珂问道。

    夏晏清刚捻起两粒花生打算剥壳,听到问话,随口答道:“还在改进烟道排气系统,别的应该没问题了。方大人对现在试制的排气方式很有兴趣,正全力以赴。据他估计,照眼前进度,大约两三个月能有进展。”

    “哦,两三个月才有进展。如果真正投入使用,还需要更长时间吧?”夏珂沉吟着,同时也颇为困惑。

    池窑还在改进中,方朝生若对此很有兴趣,那一定是全力投入。如此的话,改进马车又是什么人来做的?

    “今日早朝”夏珂大略说了早朝发生的事情,把夏晏清听的瞪大了眼睛,嘴巴都忘了合拢,“皇皇上他老人家这说话也太不负责任了吧?赶明儿改进后马车和之前没太大区别,他可怎么自圆其说?”居然能用这种理由解释清韵斋使用那么多煤炭,亏他想得出来!

    夏珂对她的反应也是惊讶:“你纠结的居然是这个?难道你不应该担心,改进后的马车达不到皇上的预期,那时该怎么办?”

    夏晏清怔了怔,好像她这关注点的确有问题,随即,颇为无辜的说道:“这是皇上他老人家自己说的,能不能达到预期,和我们清韵斋没关系吧?”

    “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夏珂几乎无语,“能放到朝堂上,被皇帝当作挡箭牌使用的理由,若是没个说得过去的结果,让皇上的颜面往哪里放?”

    夏晏清两眼望天,她一介小女子,凭什么要负责皇帝的颜面?

    “若只是一个说的过去的结果,我琢磨着,我们弄出来的马车应该还可以。”对使用了轴承的马车,她还是有点信心的。



    第四百七十七章 改进的关键人物

    有了夏晏清的回答,夏珂安心不少别的不说,接着问道,“马车是以怎样的方式改进的?怎的咱们自家人都不清楚的事,反而让皇上知道了?”

    夏晏清挠头,“具体我也不清楚,大约是方大人通过曲大人,又从将作监找来几个工匠,是不是曲大人报给皇上了?”

    她是完全没想到,这事儿居然是刘协闲聊知道后,又给皇帝提了一句。这才让皇帝专门找曲江,问了车辆改造的具体情况。皇帝甚至还看过曲江拿给他的轴承模型,听了解说之后,信心大增,才会把这个当理由搪塞朝臣。

    “哦,曲大人也是知道的啊。”夏珂立即就认可了夏晏清的猜测。

    “我以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儿,您又公务繁忙,就没对您提起。既然这事都被提到了朝堂,我给您说说马车的改动方向吧”

    很多现代物理方面的语言词汇,没办法对夏珂讲述,但夏晏清也巴拉巴拉,描述了摩擦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至于夏珂懂不懂的,反正她已倾尽全力就是了。

    “我这么说您大概没有直观感觉,明日我拿个模型回来,您看看就知道了。”

    夏珂虽然听得似是而非,但也大约明白了马车改动的主要位置。

    至于结构和原理嘛,古代人和匠人之间就像有一道鸿沟,虽然夏晏清已经下了大力气解释,但他还是没怎么明白。

    “嗯,待你拿回来你那什么模型,为父看看再说吧。不过,若照你说的,使用了轴承的车辆的确能减轻马匹负荷,这种车辆一定能让皇上满意。”夏珂相信自家女儿不会夸大其词,另外也颇为自豪,“这又是你的主意啊?”

    夏晏清连忙摆手,“没有没有,我哪懂这个?我只是听到马车轮毂之间那吱吱扭扭的响声闹心,想着如果把轮毂弄成陶瓷或者铜铁之间的接触,也上了油脂,一定比现在这样滑溜,马匹拉动也会轻快很多。于是,便对方大人抱怨了几句”她看着夏珂,没接着往下说,一副“你懂得”的眼神。

    这种事情,她一个女子,最好是突发奇想的提个头。具体事情,当然得由专业人士来做才保险。

    否则,她做玻璃的技术已经让很多人觉着不可思议了,再弄个万事通,什么都懂的,那可就真无法自圆其说。

    夏珂闻言倒是笑了:“你倒是一点不居功自傲,蛮谦虚的。”

    夏晏清连忙再接再厉:“这哪里是谦虚,我是真不懂,只不过胡乱有了个念头。您是不知道,方大人和那些工匠才叫厉害,只不过听了一耳朵,就又是轴又是瓦的,居然就把东西做出来了,神奇之极。”

    “你如今的生意做得大,手下管束的人也多。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妥善任用,极好。”夏珂并未再多说什么,不是他真的认为自家女儿不懂,只是胡乱兴起个念头。而是他觉得女儿的这份心性、这份豁达,难能可贵,还是继续保持为好。

    遍观史书和各种杂记,很多神奇新型工具在制作上没有多难,不是工匠们手拙做不出来,而是没见过的东西,他们想象不到。

    就像夏晏清说的这个轴承,若是没人提点研制方向,方朝生和曲江等人,以及后辈若干年的车夫和工匠们,浑浑噩噩过上几十、数百年,怕也不会生出这种构想。

    也就是说,能兴起这个念头的,才是推动新型器物最关键的领头人。

    就像很多读书人,写字、做章大家都会,但都是遵循着前人留下的经史典籍来做。想要自己领悟出一种思想和学说,何其难也?这种人通常会被人尊称为圣人。

    夏珂在玻璃问世的时候就有感觉,庆元年间在历史上,也许会有特别的一笔。如今有了乌金石、还有这种更加行走轻便的车辆,大梁朝也许会被庆元年带到史上少有的兴盛期。

    若再多些记载,说不定,自家女儿的名字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另外,还有女儿的这份豁达和清透,也极为难的。别说是女子,多少饱读诗书的学究,居高位的重臣,也少不了有些嫉贤妒能、见不得别人好的。在功利面前,都会拼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想到女儿的豁达,夏珂忽然想到,他似乎忘了些什么。刚才他讲述皇帝早朝处理的那几份折子,其中有朝廷将要对乌金石统一调配。

    说是调配,其实也就是由朝廷决定,乌金石应该卖给哪些人。

    以后的乌金石,邵毅和清韵斋只负责挖掘运送,送抵京城之后,只管结算乌金石的基础价格。再之后,无论乌金石卖多高的价钱,卖出去多少,那都是由户部来赚这个银子,填充国库了。

    他现在才想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