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折子就是三个论点:
其一,剥夺邵毅单独采矿的资格,再添几家采矿势力,共同参与乌金石开采。
这一条不用多想,一定是京城一些权贵大族觊觎乌金石利益,想分一杯羹。说不定现在已经开始运作,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了。
其二,说的是运送进京的乌金石管理。建议朝廷把乌金石的分配权全部拿下,除去朝廷自用,其余按照一定规则卖出去。
这一条,大约有别家作坊想使用这种火力强劲、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乌金石。
另外,没准儿还有一层意思,是针对清韵斋的。不想清韵斋把所有好处都占了去。但这一条,阁部四位阁老都很默契的达成了共识:这个内容的折子大概会被皇帝采纳。
至于清韵斋嘛呵呵,面对皇帝急于充实国库的想法,不论清韵斋还是邵毅,那都得往后排。
即使现在用邵毅独家开采乌金石,那也是因为朝廷暂时无法伸手,为保证乌金石开采不间断,做出的最优选择。
其三,这个内容,就是妥妥的针对了。想借矿区和周围村民发生纠纷,把邵毅搞背运了,最好能把他治罪,皇帝以后不再维护他。
也有可能就是何守礼等人想的,没准儿有人想借此机会恶心展康那五家,顺便报个仇,谁让他们在东溪购置土地时占尽了好处?若是能给他们些惩处,或者干脆让这五家把东溪的地吐出来,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第二天早朝,上朝大臣们上了自己的折子和奏报。
待到大臣的奏报全部结束,接下来就是何守礼出列,把昨日接到的几份折子的三个意思讲述一遍。
当然,他的讲述中规中矩,只说总结出的内容,不带任何倾向性,也不带任何判断和设想。
随着何守礼的讲述进行,朝堂上也响起了议论声。
那些外界的传言,经过一天的发酵,到晚间时,这些大臣也就听到了。有自家子弟听来的,也有在外办事的管事听到,回来禀报的,总归都知道就是了。
现在,大臣们结合何守礼说的这些,想到东溪那边的乌金石,各自嘀咕。虽然这事儿挺赚钱,可是惦记的人也多,风险着实挺大的。
在何守礼的奏报和众人的议论声中,孙从山已经接过那几份折子,放在皇帝案头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多几个人垫背
皇帝一边听何守礼小心的措辞,一边拿起折子大略扫过。一份又一份,最后留在皇帝手中,没汇入大流的,有两本。
何守礼奏报完毕,又和三位阁老对了对眼神,果然,皇帝留下两本折子。
提议朝廷卖乌金石的折子,正好就有两本。
人皇帝还是比较有内涵的,并没有一上来就急吼吼的商议怎样把乌金石卖钱,而是看着一侧书案上的几份折子,沉吟片刻,才收回视线,说道:“朕听说,朝中有几位重臣府上,有派得力管事去往乌金石矿区,做的就是管理采矿事宜。如今,那边出现如此乱局,邵毅一个毛头小子,并未经历过多少事情,他又不在当地,少不得会被心机深沉的下人蒙蔽。”
皇帝此话一出,殿上群臣顿时一片哗然。
邵毅有那么重要吗?皇帝您为了撇清邵毅,这么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替他拉了五个朝廷重臣给他垫背。
怪不得之前那么多年,这小子能那样嚣张这,这还有地方说理吗?
那些本就心有叵测的大臣,吐槽之余,也有点摸不着头绪。昨天何守礼等人那种把事态扩大化的设想有点儿道理,却是有点过于阴谋论了。上折子的人还真没想过把展康等人扯进这件事。
他们只是想把邵毅搞下去,在乌金石上获取更多的利益。
别看现在户部正在加紧构建,力图早日把乌金石矿业局的构建、和各项准备办下来。可是,若是能从邵毅手中把乌金石开采资格拿下,或者多几家同时开采,这矿业局的构建一定能缓下来。别说一年,两年、三年的时间也是有可能拖延的。
所以,他们只是想把邵毅从东溪挤出去,可皇帝看了折子,这思维怎么忽然就拐弯儿了呢?居然找展康等人的麻烦?
他们不想这样啊,完全没必要,就算这些官员和家族不在自己阵营,再换别的人任职,也未见得就会和自己一个鼻孔出气。
更何况,这五家是那么容易搞掉的吗?
把矿区和周边村落发生的冲突引向这五家,朝廷一定责令去查。而这几家岂能坐以待毙?人家多年的大族经营,各有各的根基,矿区那点事儿哪里是站得住脚的?查到最后,最大的毛病也就是矿区在管理上欠缺点儿,手段不够硬而已。
同样不淡定的,还有那几家纨绔在朝堂上的家长。
他们是万万没想到,好端端的,居然会受到这种指责。而且这种无凭无据的指责竟然来自皇帝几人愤懑之余,差点儿就要以头抢地的喊冤了。
好在看到最前面站着的展康依然镇定,这几个人好歹是忍住了。
展康之所以镇定,是因为这种指责,昨天已经设想过一次,有心理准备。不过,真正面对的时候,就算面上不显,心情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陛下,臣有话说。”展康跨出一步,躬身说道。
“哦哦,是展爱卿啊。嗯,东溪矿区那边,好像也有展爱卿府上的管事”皇帝饶有兴味的说道。
展康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是啊,您知道我们府上的管事在东溪矿区,却依然往我们头上扣了屎盆子。
这么想着,展康忽然就有点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在不知道事情到底会发展到何种地步时,把事情栽赃为五家重臣,要比让邵毅自己应付更保险。
尤其看皇帝现在的神色,那就是在等着他开口辩驳的。
他们替自己辩驳的态度,可比替邵毅说话用心的多。
展康很是腹诽了一番,可是为了把自己摘清,也为了自家在东溪的利益,一些原本可以轻描淡写说说的话,现在就得不遗余力了。
“启禀陛下,何相和微臣等三人已就此讨论过。这几份折子虽然写的情并茂,但若论真凭实据,却着实没几分。微臣以为,若想知道实际情况,还需派几个做事中正缜密的官员去东溪核查,之后才好下定论。”
“哦”皇帝略一思忖,接着说道,“既然展府在东溪矿区有管事做事,想来展爱卿多少知道些那里的情形。”
“是,据微臣所知”展康把昨日在阁部对何守礼等三人说的话,再说了一遍。
“是莫洪啊,”皇帝似乎在回忆,“朕还是记着这个莫洪的,如果他这些年没有太大变化,想来也做不出鱼肉乡里的事情。”
众朝臣齐齐侧目。
您当然记得,那可是当年郑亲王府出来的侍卫,又贴身护卫皇帝好些年。合着别家管事出去,就是心机深沉算计邵毅的。您家出来的侍卫,就做不出鱼肉乡里的事情。
皇帝在众人的注目之下,一点没觉得尴尬,更没觉得自己的话需要反思,还是顺着思路说下去:“如此,矿区有展相几家管事照料,又有莫洪坐镇,这鱼肉乡里的事,怕是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御史台和户部各派两位官员,前去东溪调查此事。”
御史台和户部主事人对视一眼,大冬天的,派人去那种鸟不拉屎的荒凉之地啊两人连忙出列答应。
“还有两本折子提议,多派几家去东溪,共同开采乌金石。对此,各位爱卿有何看法?”皇帝继续处理事务。
众大臣面面相觑,都察院副都御史出列,躬身奏道:“微臣以为,此建议尚可,可以让乌金石的稳定供应多一重保险。听闻东溪地下的乌金石圹产极其丰富,可谓深不见底。既然如此,不防多几家开采,让朝廷下辖的作坊能更早更多的改用乌金石作燃料。”
有人当先发表意见,其余的也就能跟风了,纷纷表示看法。赞成的居多,反对的很少,也有些官员选择了沉默,不发表意见。
皇帝沉吟着:“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
这是有道理没道理的事情吗?展康吐槽,已经退回去的他再次出列:“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皇帝还没说话呢,刚才附议的人还没归队,纷纷就表示不理解了。
“如此合理,怎的就不妥了?”
“展相有家奴在东溪做事,理应回避。”
“对啊,对啊,如此合理之事都要反对,似乎不太对啊。”
第四百七十五章 瞎话随口就来
皇帝并未制止这些人的质疑,而展康也充耳不闻,待到这些反对的声音都说完了,场面静了下来,他才继续说道:“东溪埋藏乌金石之地广袤,微臣以为,如今乌金石交给邵校尉开采,只是为了不耽误朝廷使用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在朝廷没有完全接管之前,谨慎开发比较好,免得影响日后朝廷采矿规模的推进。如果是为了保证朝廷对乌金石的使用量,不如责令相关人员加快组建矿业局,早日把东溪矿区接过来。”
听了展康的话,皇帝点头赞许之余,还扫一眼之前赞成多人开采的官员。
而那些官员刚才所言和展康相比,那点私心和很有局限的眼界就昭然若揭了。
“这个老狐狸”众人心中纷纷吐槽。
“嗯,既如此,户部派人前往东溪矿区乡里纠纷之时,顺便也让人看看当地开采情况,多家开采的话,是否会影响日后朝廷进驻之后的统一安排。”皇帝说完,朝下摆了摆手,让刚才出列的官员归队。
然后开始下一个、他比较感兴趣的议题。
皇帝把手上拿着的两本折子打开,再扫一遍,视线转向众朝臣,说道:“这两本折子提议,以后的乌金石由朝廷统一管理调配,定下制度,卖与民间使用。朕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不知诸位有何想法?”
最大的大领导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谁还能有别的想法?
“陛下圣明,及早管理,不至于让这种新资源的使用出现混乱。臣附议。”
“臣附议。”
接下来,附议声一片。
户部两个侍郎还深入的提了提,朝廷接管乌金石之后,该如何运作:若固定分配之后还有盈余,可以在京城几个区和下辖的县城设立乌金石站点,方便民间使用时购买。
皇帝听着,连连点头,他就是这个思路,这种不用耕种纺织等复杂劳作,只需挖掘的商品,自然是要朝廷经营的,很赚银子。
看着人们讨论的热闹,几个知道这两份折子内里的官员有些发呆。他们的目的好像不是这个,这怎么搞的?把乌金石弄的比朝廷管理盐务还要严格,居然要朝廷亲自经营了吗?
他们的本意只是想给南北通货行争取乌金石的使用权,可没想过要与民便利这么高尚的。
看现在这个讨论方向,完全就是不对。不但没提清韵斋和关家作坊,反而要遍地开花的分配乌金石了?
“如今,除了工部之外,民间就只有清韵斋和关家作坊使用乌金石,此物不是应该统一调配吗?”说话的还是那位副都御史。
皇帝淡淡看他一眼,目光中并未有什么特别情绪,但就是把他看的胆颤了一下。
“关家的玻璃技术开发处,是朝廷指定研发玻璃新技术的作坊。熔制玻璃需要燃料上的支持,这个不用议了。”皇帝说道。
副都御史满怀希望,追问道:“那清韵斋呢?清韵斋也要熔制玻璃,所以也是可以用乌金石的吧?”
朝堂上很有几个官员看向他,这家伙胆儿挺肥啊,敢给皇帝挖坑。皇帝要是说熔制玻璃就可以使用乌金石,那么,别的玻璃作坊自然也就可以用了。
清韵斋窑场同样在研制玻璃池窑技术,这事儿曲江知道,皇帝自然也知道。这么做是为了多一个试验点,早些出成绩,同样也是为了研发的另一个保障,所以并未公开,不相干的人并不知晓。
如今被问到这里,正常情况下,却是不好回答的。
没想到皇帝脸皮厚的很,瞎话随口就来,一点不带含糊的说道:“清韵斋使用乌金石倒也是有缘由的,为了更高效的运送乌金石,将作监的工匠正在协助清韵斋改进马车。改动的关键部位需要高温锻造,非乌金石无法达到那样的高温。清韵斋使用乌金石是个例外,这事儿不用讨论。”
曲江这是不在列,若他在的话,听了皇帝的解说,怕是无法控制住表情,一定会被别人看出倪端。
可惜曲江不在,皇帝又说的信誓旦旦,大家除了一头雾水的纳闷。其余的,就是又一次在心中疯狂吐槽,清韵斋的风头,到底要出到什么时候啊?
之前清韵斋那玻璃,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