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当的,应当的。”

    众人再客气几句,便说起正事。不多时,邵毅已经把矿区如今的状况了解得七七八八。

    之前,各村落所有矿工众志成城,都一门心思来这里做工,好好表现,希望能度过试用期,能留下来继续做事,给家里赚些银钱度日。

    加上这里吃好住好,相较而言,这段时间算是这些人人生中最简单满足的经历了。

    但现在,因各村村民对矿区有不满,矿工们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也有了各自的想法。只不过,因为个人利益,矿工虽然吃饱穿暖,但对矿区有意见的人依然占了大多数。

    只有一小部分人,认为矿区对他们不错,在没有错处的情况下,单方面撕毁之前谈好的约定,的确于理不合。

    这些人就是矿区掌握矿工动向的基础。

    也是从这些人口中得知,矿工们如今滞留不去,倒不是别有阴谋,只是本着既然此处有吃有喝,还能赚钱,那他们便多吃一日是一日,多赚一日工钱就多赚一日。直到矿区的乌金石堆成山,却一粒运不出去,再看矿区是否妥协。

    反正目的就是为了赚工钱、吃饱饭。若回到家,冬日没体力活儿,那是要靠稀汤寡水度日的,很艰难。

    了解到矿区一切如常,看着时间不早,已是矿工们收工、吃晚饭的点儿,几位管事知情识趣的提出告辞。

    邵毅起身相送,笑道:“此次事务紧急,来的匆忙,只草草给几位准备了些简单礼物,已经派人给几位房里送去,还望几位管事不嫌弃。日后时间宽裕,咱们再当重谢。”

    “承蒙邵校抬爱,着实是破费了”“都是应该的,邵校尉太客气”等等,几位管事客气着道谢,各自离开。

    待到房间里只剩下邵毅和莫洪,饭菜已经送来,依次摆上桌。两人一边吃饭,一边闲聊。

    莫洪提起几位管事,刚才几次欲言又止时,说道:“估计他们也是想问,乌金石这几日已经攒下不少,有些发愁到底怎样运出去。这几日派人去路上看过,被搞得不成样子,车辆难以行走。你那正在改进的马车,总也要用轮子在路上碾过吧?这样的路况成不成啊?”

    邵毅失笑,回道:“莫叔说的哪里话,车辆自然要在路上才能行走,最终也得把周围村落的情绪解决掉才行。改进后的马车也一样需要路途平坦,只不过,加长加宽后的马车载重增加,但马匹负荷却和原来差不多,大大提高了运送量而已。”



    第四百七十二章 有意避开

    邵毅这话和没说差不多,依然没切到关键点。

    莫洪放下筷子,问话也干脆了:“你就和我说,你那马车改进的关键在哪里吧。”

    只要是个正常人就知道,无论怎样的运输方式,承载的东西越多,耗费的力量就越大。邵毅所说,如果没有很关键、很奇异的改动,这种反常规的事根本不可能有。

    “在车轮上。”邵毅说道,看起来对此事颇不以为意,还有心情抿了口这地方的黄米酒。

    “车轮?把车轮改成别的材料?那有用吗?”莫洪依然不解。

    说起这个,邵毅自己也有点挠头:“其实我也不太懂,他们改动的关键在车轮和车轴的接触部位。这些日子我也去看过,将作监那个牛气哄哄的方朝生,担着开发玻璃技术的事情,还不忘颠儿颠儿的跑去指导改造马车的工匠。又是铜、又是生铁的,已经很光滑了,还在那儿细细研磨。他们管它叫什么轴啊、瓦啊的,说最终做的叫什么滑动轴承。”

    一边说着,一边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那东西,外行是真看不懂。”

    他现在还能想起方朝生,那展望未来的样子,口沫横飞,兴奋异常。为此,不惜撺掇曲江,又悄悄从将作监找了几个工匠前来帮忙,还弄出不少钢珠,说要试试另一种转动方式。

    邵毅亲眼见过的,也没搞懂多少,更不要说莫洪。他只是听邵毅似是而非的解释几句,更是一头雾水。

    他之前是侍卫,虽然不是专业车夫,但贴身保护王爷和皇帝安全,类似于驾车、简单维修故障这些还是懂的。

    他着实不明白了:车轴和车轮的轮毂结构由来已久,折腾出大天来,又能有什么变化?

    但是,如果此次改进能勾起方朝生的兴趣,事情怕就不简单了。

    在车辆方面,整个将作监、乃至全天下,最权威的人大约就是方朝生了。毕竟,皇帝乘坐的车驾和那大型龙辇是由他负责制作和维护的。

    因为方朝生的关系,莫洪对清韵斋的车辆改造充满了期待。

    “那就只能等马车送来这里,运货时再看了。”莫洪的话说得颇为遗憾,接着就很嫌弃的看向邵毅,“车轮和车轴,不外乎轮毂结构,大爷都见到实物了,居然还看不明白。若是以后大爷自己驾车,遇到个小故障,难道要弃车而行吗?”

    说着话,还很深沉的摇着头,心中已经在自我怀疑,邵毅年少时,他一力支持他和人打斗,告诉他男子汉不能输了阵势,是不是有些偏颇了?

    或者当时应该帮找几个别的师父,学些能用得上的技能?

    邵毅一向从善如流,尤其莫洪这个假设,让他瞬间想到,日后若带着娘亲和媳妇、孩子出行,遇到紧急情况,难道他就只能干等救援,或者带着母亲妻儿在山野间奔跑跋涉吗?

    他这里正在反思,刚想说说心得,没想到莫洪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接着说道:“不过,这些东西你不知道也没什么,若日后带着夏氏出门,有故障也不怕。有夏氏做指导,你照着做便可。”

    “”邵毅立时满头黑线。这叫什么话?如今这样,他已经有吃软饭的嫌疑了,再被莫洪这么一说,居然连体力活也不如媳妇。

    他不要面子的吗?

    京城这边,知道清韵斋正在改进马车的人不多。但邵毅带着一票人,急匆匆赶去东溪的事情却已广为人知。

    不知人们是有意避开,还是正好赶巧了,邵毅离开京城当日,就有传言开始扩散。说东溪乌金石矿区因对待矿工苛刻,与周边村落发生纠纷,已经无法调节。如今,东溪矿区和京城官道之间的乡间道路已有多处毁坏,车辆难以行进,以后的乌金石怕是再难运出来一块。

    所以邵毅才擅自离京,急着去调停此事。

    传言还没落到实处,传播范围也还有限,就有几份折子递交到各自上官的桌案上。

    有折子称,既然朝廷已经发现乌金石用途广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物资。那这种重要物资就不能交到一人一家手上,即使短期的权宜之计也不应如此。

    就像现如今乌金石运不出来,就是独家开采引出的祸端,以至于让他们一家在东溪作威作福、鱼肉附近乡里,搞到天怒人怨,引起民愤。

    所以,朝廷应该多安排几家去东溪,同时开采乌金石。不但相互之间有个牵制,同时多加开采,更能保障朝廷对乌金石的使用。

    还有折子提到,如此重要资源,本应由朝廷统一配发。

    但邵毅呢,却利用朝廷赋予他的开采资格,私自供应清韵斋和与清韵斋有关的关家作坊,让京城其他行业只能眼巴巴看着。

    如今,很多行业、很多作坊、甚至很多人家,都对乌金石这样能持久燃烧的优质物资望而兴叹,求而不得。

    折子也提出了建议:如果东溪能开采足够多的乌金石,供应朝廷之外还有剩余,那么就应该全部交给朝廷分配。由朝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别卖出去。不但对民众有便利,也能让朝廷多些进项,免除厚此薄彼的不公。

    另外还有一种声音,则是干脆弹劾东溪矿区。请朝廷派人核查,矿区是否为了获利,不顾当地百姓死活,奴役矿工大量开采乌金石,致使民怨沸腾,才导致如今乌金石难以运抵京城。

    如果核查属实,恳请朝廷依律法对当事人和主使人治罪,免得因此激起民变,让当今的太平盛世因此事被抹黑。

    这些折子无一不是针对乌金石,谁不知道,东溪那片不毛之地,因为乌金石被炒的火爆之极?

    其中牵扯的利益颇大,还有皇帝偏颇的邵毅在里面,大约就是折子里面隐晦说的那个主使人。

    所以折子一交上来,各位上官哪敢压在自己手中,立即一层层递上去,当天就到了阁部。

    阁部四位大人闷头做事,还真不知道外界那些传言,结果就被这几本折子的内容砸得发懵。

    不过定下心神,一本本看下来,就多了几分玩味。一边看,一边还不时瞄两眼展康。



    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个意思

    如今的朝廷官员以及勋贵之家,若说和东溪矿区、和邵毅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展康和威远侯等五家。他们几家那是派了名声赫赫的大管事,前往矿区管事的。

    若矿区真有苛待矿工、鱼肉乡里,导致民怨沸腾,展康这几家怕是脱不了干系。

    如果再被有宿怨的政敌揪着,咬上一口。说不得,这事儿就成了他们五家授意管事干的,反而邵毅,一个少不更事做借口,很可能就是被老奸巨猾的下人算计了的无知年轻人,最后的主使人没准儿就是展康几家。

    真到了这种地步,他们几家还真说不清楚了。

    阁部几个老狐狸一起共事这么长时间,相互之间的了解非同寻常。眼风飞了几次,展康大约也知道这几位想的是什么了。

    他自己派出去的管事的行事作风,他自然心中有数。

    而且,据传回来的消息,矿区主事的莫洪并不苛刻,给矿工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在吃、住、甚至穿衣上,比他们在家中强的多。

    想到这些,他随手把折子扔回桌面,嗤笑道:“这些人到底有没有点担当?拿着朝廷的丰厚供养,上折子之前,都不懂派人去看看东溪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也不懂实地了解矿区矿工又是怎么过的。这样,也敢把折子递上来,没想到广开言路,还能给官员上书带来这等便利?”

    这老狐狸是在说:上折子的人在胡说八道吗?

    何守礼三人面面相觑,看看好整以暇、一点儿不见仓皇的展康,再看看各自手上拿着的折子,心里居然没底了。

    京城权贵蜂拥去东溪买地的时候,他们家中也派人过去了,并且各入手了数量不等的土地。

    办事人没在那里多呆,回来复命也简单,只说那里土地异常贫瘠,若不是底下埋有大量乌金石,就是把地皮白给人,都不会有人要。

    至于别的,就什么都没说了。

    若他们只凭着这几本折子所言,就急吼吼的上交皇帝,请求查办。而事后查下来,折子所言是虚,那他们几人就是展康说的,是白拿朝廷俸禄的官员了吧?

    “展相,如果说咱们四人中最了解东溪地区的,那是非展相莫属的。你看,这几本折子写的条理分明,字里行间充斥着忧国忧民的情操。但这些是否属实,我们三人却是不知道,展相有下人在矿区,还是展相爷给咱们说说,你看可好?”排在第三的阁老高启问道。

    高启问话很客气,但展康却不买账。他呵呵干笑两声,说道:“展某也是整日坐在朝堂,几位不知道的事,老朽又怎么能知晓?”

    他还拿起乔了?何守礼不悦道:“展相刚才所言,难道不是在指责,这些折子有捕风捉影、所言不实的嫌疑吗?”

    展康正色:“何相慎言,展某可不敢随意指责他人。只是,各位也知道,乌金石矿区有展府管事。老朽别的不敢保证,但是,矿区中若有鱼肉乡里、违反朝廷律法之事,不论主使人是莫洪、还是邵毅,展府管事一定不会坐视不理。就算碍于职责,不会断然离开,至少也会给老朽报个信。”

    他看着他的另外三为同僚,严肃说道:“但是,东溪矿区大范围雇人、大量开采乌金石已经一月有余,老朽却从未听过此类讯息。”

    三人相互对视,几乎同一时间,就在这几本折子和展康之间,选择了相信展康。

    倒不是他们认为他有多么高尚,不会容忍有违法乱纪、残害百姓的事情发生。而是这老家伙贼精,绝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何守礼说道:“我等自是相信展相。不过,这几份折子却也不好擅自压下,还是得和皇上提上一提。但也要说出咱们的态度,这些事没查清楚之前,不能妄下定论。”

    高协和刘敏都是赞成:“何相之言有理,就这么办。”

    接下来,四人为明日早朝时商议此事做准备。

    这些折子就是三个论点:

    其一,剥夺邵毅单独采矿的资格,再添几家采矿势力,共同参与乌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