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后的乌金石,邵毅和清韵斋只负责挖掘运送,送抵京城之后,只管结算乌金石的基础价格。再之后,无论乌金石卖多高的价钱,卖出去多少,那都是由户部来赚这个银子,填充国库了。

    他现在才想起,刚才讲述这里时,他这女儿,好像对这部分没什么感觉似的。

    “为父刚才给你讲的早朝上那些,你都听到了吧?”夏珂问道。

    “啊,听到了吧?”夏晏清诧异,难道她漏听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夏珂一听,这根本就是不确定嘛,“早朝折子称,清韵斋是民间作坊,使用乌金石很不合理。所以,以后的乌金石,怕是不能由着你们处置了,运回来之后要全部交到户部,再由户部核定用量,分派给工部和清韵斋、关家作坊。之后有剩余,户部会定量卖给别的作坊或民间百姓使用。”

    夏珂说完,很注意夏晏清的神情变化。现在的乌金石,除了给工部足够用量,其余都由清韵斋储存,供应她们自己的作坊和关家玻璃研制使用。

    以前量少,除了供应三方之后没多少剩余也就罢了。随后就是五天运抵一趟,这个量就大多了,清韵斋已经存了不少。

    他听夏晏清嘀咕过,待到运输量稳定下来,有足额储存之后,计划对外出售。哪怕私底下交易给相熟的买卖字号或作坊,也是可以的。

    可是今日早朝,皇帝的意思,却是从现在开始,就要把乌金石掌握在朝廷手中,以后卖乌金石所得银钱,将会归于国库。

    这就是说,别说清韵斋私下出售乌金石赚银子,就是以后他们自己的用量,都得上报朝廷每月用量,朝廷核准后,他们再按朝廷的配给购买。

    他这女儿有多喜欢赚银子,他是知道的。朝廷这个决定下来,在女儿看来,无异于从她手里抢银子。



    第四百七十八章 清韵斋和邵毅

    他之所以注意夏晏清的脸色,也就是想提早开解她一番,有史以来,只要是重要矿产,一向都是由朝廷把控。

    乌金石之所以有如今的局面,也就是其用途刚被发现,朝廷又在冶炼方面尝到了甜头。为了不耽搁冶炼使用,才把临时开采事宜交给已经从事开采业的邵毅。

    现在很多权贵大足对此事起了心思,想分一杯羹,已经开始闹腾。如此状况,朝廷早日掌控乌金石,不但能少很多是非,而且与朝廷有益,此事势在必行,绝无更改的可能。

    明知不可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想办法谋取可以到手的东西才是正经。

    夏珂这里已经想好了诸多劝说内容,却见夏晏清只是愣了愣,然后就很平静了。

    “这样啊,那就太遗憾了。还以为,我们能趁着这一年的空挡大赚一笔呢。”她刚才还真没注意这一段,这么说来真有点儿亏了。

    她之前急吼吼的改造马车,也是想过,多运回来些乌金石赚钱。这帮古代人这么难搞,短短时间,就生出这么多幺蛾子,让皇帝回过味儿了。

    说起来庆元皇帝也算可以,在她的记忆里,好像大多数皇帝都不怎么懂经济,或者说不怎么重视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那些迂腐的家伙,通常只盯着皇权稳固,就算考虑到国库,也大约都是想的征税。

    这庆元皇帝倒是个例外,对经济之类的事情分外敏感,一切机会都不肯放过。

    像他这种在乌金石上的搞法,就是妥妥的国企雏形了吧。

    这个时代没什么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把煤矿这种不需要技术,只需要人力投入的生意,做成国有企业的话,这要是做好了,那收入她那个年代形容有钱,那说的都是家里有矿。

    在这种没什么正经工业生产的时代,国库有矿也是很厉害的。

    也就是说,要是操作的好,不走样的话,从庆元皇帝开始,朝廷就有矿了。

    这是一份稳妥的收入,可不是税收。税收的话,若是遇到天灾人祸什么的,或者商业不景气,如果为了保证国库收入强行征税,那是要引得天怒人怨的。

    煤矿就不一样了,只要开采出来、再卖出去,那就是银子。

    唉,说起来,这也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可她心里怎么就这么惆怅呢?

    合着她带着现代的金手指跑这么落后的地方,就是给人做好人好事来了。

    发现煤矿这么大的事,就不能让她先赚一年银子吗?

    紧接着她初时平静的,就是现在的满面惆怅了,把夏珂看的,以为她这是强颜欢笑呢。

    “有道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乌金石是埋于地下的无主之物,还如此重要。朝廷接管是早晚的事,你是个聪明孩子,不要因为这个不开心。”夏珂劝道。

    夏晏清被劝的回过神来,连忙说道:“哪里会不开心嘛,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女儿还是懂的。人皇上他老人家决定的事,而且已经在朝堂上议定,我若因为这个不开心,那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真不生气,只是这事儿发生的比我希望的早了些,有点儿遗憾而已。”说着话,这份惆怅就又起来了。

    她这次的神情,倒是让夏珂相信了她是真的不会在意,“你能这样想最好,在这世上生存,最重要的不是一往直前,而是认准目标,想办法接近,哪怕走些迂回的路线。”

    “女儿明白。”夏晏清点头,她老爸在夏家吕老夫人手下讨生活,若不懂迂回,只知道一味的横冲直撞,早就撞得头破血流,一定不会有今日。

    “还有件事,”这是夏珂临时决定提一提的,他斟酌着措辞,“今日引起朝堂上此番议论的几份折子,说的都是清韵斋和邵毅。你自然知道,这里面其实说的就是你和邵毅,你的年纪着实不小了。虽说现在是研制池窑技术的关口,不好成婚,但为父觉着,先把你们的亲事定下来为好,免得被人说长道短,也能让邵毅安心一些。你以为如何?”

    这事儿夏珂早就想对夏晏清说了,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所以一拖再拖。如今,早朝那几份折子可没少提清韵斋和邵毅。

    这也就是他这女儿了,一直就没和京城贵胄的女眷交往。又因所做事情非同寻常,很多人家还想着求娶这颗摇钱树,让她有着超然地位。

    否则,怕是早就被京城口诛笔伐的唾沫星子淹死了。

    夏晏清捧着茶杯的手就是一顿,这怎么又说到这件事情上了?这次还是他老爸提的。

    这半年来,她可没少被姜夫人念叨亲事,耳根都要起茧子了。

    有时,夏梓堂也会念叨那么一两句,但最近也没有了。显然,夏梓堂也多少知道她和邵毅不怎么对劲了。

    反倒是夏珂和夏梓希,竟是没怎么提过。

    如今,夏珂开了头,岂不是全家都要催婚了?她能说她还想再单身两年,再过两年这种没有管束的生活吗?

    夏珂见她迟迟不作答,面上已经不是惆怅,而是一副思来想去、愁肠百结的样子。以他古代人的想法,女孩子家的,虽说行事利落,但提起婚嫁,总不能让女孩子自己开口答应吧?看把孩子愁的。

    “那,既然你没意见,为父就应允邵毅来提亲了。”夏珂自以为很善解人意的说道。

    “我”夏晏清“我”了好半天也没说出什么。和邵毅一起厮混的,比他大的早已成婚,比他小的展七、张永昌也在前年年底就娶媳妇了。

    让邵毅再等两年?这让她怎么开的了口?

    她迟迟不语,反倒是她身后站的心秀着急的不行。邵公子多好的儿郎啊,相貌英俊,又有担当,比那王家的什么二爷可强的太多了。

    再说,还由着姑奶奶想怎样就怎样,从来没违逆过。错过这次,以后可就找不到了啊?

    夏珂本就有了自己的认知,当然不会难为夏晏清亲口答应,尤其见心秀恨不得跳出来替她答应的样子,心下更是认定了她一定倾心于邵毅,不小心被丫鬟知道了。

    当下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行了,既然没事就回吧,你母亲还等着你呢嗯,还有,记着明日把你那轴承的模型拿来,为父也长长见识。”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夺天工之巧

    夏珂此时的神情,那就是解决了人生大事之后的喜悦。面对这样的父亲,夏晏清还能说什么?

    “哦”她闷闷答应一声,站起身告退。

    她感觉在这古代,她居然得了那种现代病,叫做婚姻恐惧症的。不提的时候,样样都好,一提起亲事,心里立即就不淡定了。

    邵毅那货,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居然跑得不见踪影,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

    若他在京城,想来那些朝臣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把他和清韵斋一起写在折子上,她老爸大约也想不起成亲这事儿。

    夏晏清有些咬牙。

    还有,这货离开时,还一门心思想着快点把东溪搞鬼的人揪出来,尽快让乌金石运输道路畅通。

    可哪里,知道他离开的第二天,他们以后开采运回来的乌金石,就要全数交给朝廷了。

    交付朝廷所得银两,是当时给朝廷的优惠价。是邵毅和工部讨价还价,根据开采及运输所耗的人力,和车马等器具等所有费用加起来,又给了东溪矿区固定设施的损耗之后,额外加了两成。

    若是做寻常生意,尤其又没有投入原料成本,有两成利润自然是上好的,但他们这是开矿啊

    唉,看来得加快马车改造进度了,本来应该五天运输一次的乌金石,截止到现在,已经耽搁了两趟。

    这已经不是赚钱的事情,而是要想办法保证京城三方使用的乌金石不断顿。

    想来东溪那边的纠纷还得一段时间才能解决,一旦哪天道路畅通了,运输就得全力投入。那时加宽加长、并得到改造的马车,就应该大量投入运营。

    朝廷冶炼炉乌金石要保证,清韵斋的用量也要保证。新的马车投入运输,在原来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也能节省些运输成本,多赚些银子。

    还是她老爸说的对,没能力改变的,那就只能先放手,再想办法在能通融的地方,给自己寻些便利。

    好歹乌金石也是邵毅找到,并运进京城的。就算朝廷分配,清韵斋的普通坩埚窑也能比别家多领一份配额。

    还有改进的马车,这可不单单是马车的事情,这是轴承,用途无处不在的轴承。只要是和传动转动有关的器具,都能用得到轴承。

    朝廷想用心事马车,也就是关键的轴承技术,说不得,就得付点儿银子了。

    虽说这事儿有将作监的人参与,但绝大部分工作却是清韵斋的工匠做的。想来方朝生也不好意思把功劳全揽到他们将作监工匠身上。

    她明白夏珂没把话说透的原因,是想她心性保持敦厚。但是,只要是明眼人,就应该知道,若没有她的设想,轴承的发现和使用,会拖到无限期。

    这其实是夏晏清设想的最差结果,方朝生哪好意思把功劳独揽到自己一方,他如今对夏晏清,险些就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这时的他才明白,曲江那样一个既有学识,又精通工匠行的三品大员,为什么会对夏晏清推崇备至。

    此时,方朝生正陪着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人,看两个蹲在地上的工匠,往一个车轮中心装一个物件。

    距离这两人不远处,也有三三两两的工匠做着同样的事情。

    如果现代有学机械的人应该能认出,那是一个已经装了滑动轴承瓦的轴承座。

    方朝生一边看,一边感叹:“没想到世间真有如此心思灵透之人,如此奇妙的想法居然也能想到。而且这人还是个女子,着实让我们这些浸淫工匠行大半辈子的人汗颜啊。”

    他身边那人颇不以为意,说道:“有什么嘛,不就是车轮轮毂没上足油,有些干,行走起来摩擦的声音不好听。夏氏女子只是随口说了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而已,真正把握到关键,把东西做出来的,不还是方大人和这些工匠吗?”

    这人是将作监的一个手艺极好的工匠,奉曲江之命,来清韵斋看看马车的改装进度。

    这人之前就被派来过几次,帮着做了些活儿,对马车改进始末极为了解,所以才说了上面那番话。

    要不说,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哪个行业,都有业界翘楚,但也有些并不怎么动脑筋,只是循规蹈距、遵从师父教导和前人的经验,也能漂亮的把当前事情做好。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后者的技艺一样可以做到精湛,而且这样的人,是业界的大多数。

    方朝生闻言,斜了他一眼,很有些瞧不上。这些人无论多么努力,终其一生,也只是个手艺不错的工匠。想让他们解决个没见过的难题,想他们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