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彤把视线转向敞亮的玻璃窗,很有些心悦诚服的说道:“是呢,真是神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说什么也不敢相信,如此晶莹透亮、恍若无物的玻璃,竟然是用一些石料烧制而成。”
清韵斋窑场里,各个作坊需要的原料,都是在配料间提前做好配置,然后按照生产调度所下的任务单,进行领用、投料。
关家等人虽然把玻璃的生产工序从头到尾详细看下来,可是,就像关彤说的,他只看见一些破碎成细小颗粒的石料送入坩埚窑,进行升温溶制,却不知道那些石料的具体成分。
即使这样,也足够他开眼了。
他不但看到了玻璃的投料过程,也看到了半熔融以及熔融状态的玻璃液。
另外,玻璃液降温到可以操作的温度范围,玻璃工匠对玻璃液娴熟的操作,也把几人看的惊奇不已。
关本和喝了口热茶,把茶盏放下,喟叹道:“此女有如此惊天之才,幸亏她生在夏氏大族,父亲又是朝廷高官。否则,只凭这些本事,她这一生怕是难得安宁。”
关本和的话让房间里其他三人沉默了好一会儿。经商之人社会地位不高,因没有靠山,巨额财产被人觊觎,搞得家破人亡的并非个例。
关家世代经商,赚得的赢钱,很大一部分都用来铺垫各种门路,经商之路着实艰难。所以,清韵斋的生意能做到如此程度,着实让人羡慕。
关云升被关家派来和清韵斋合作,很是把清韵斋的前前后后打听的详细,他说道:“夏氏女的生意能做到如今规模,其中也是有些波折的。刚开始,襄郡王府不曾把夏家看在眼里,想过强行压制夏家,插手清韵斋的生意,给出的条件异常霸道。
当时,出面的是邵毅,他那时还未在朝廷任职,仗着没有家族管治在京城无法无天,很是让那位郡主下不来台,这才打消了别家的念头。否则,夏家这生意怕是早就易手,做不下去了。”
第三百八十九章 再次热议
关云升说着话,想到他打听清韵斋时,对他描述的人,把邵毅在安平侯府门外狠狠踩了侯府脸面、人自己却安然无恙的事情,讲的那叫一个绘声绘色。
若他关家也有这样一个稳定的合作者,哪怕给对方多些干股呢,那也比用银子托关系、求助于人靠的住。夏家女,好运道啊。
关本和点头,说道:“这位邵公子是个有远见的,但夏氏女的本事也着实厉害。怪不得琉璃瓦那么赚钱的生意,说放手就能放手,只要三成利,就能与别家合作。着实是人家除了这些,再做别的也依然赚钱。”
说到这里,转而吩咐关云升道:“咱们看到的那顺风顺水琉璃摆件,我瞧着只有几处细节需要打磨抛光,应该能很快完工。让曹武把手上的事情交代下去,这几日,他只管带着银子去清韵斋店面和康掌柜坐着。那摆件只要一上柜,无论价钱多少,一定拿下来。”
那摆件他是着实喜欢,摆件不但寓意好,而且如此鬼斧神工,对于他们这些经商之家来说,也是个上天护佑的好兆头。
买来放在北河府的族地镇宅,不但体面,而且吉利。
第二天,和关云升同来的管事曹武真的就什么事儿都没干,怀里揣着银票子,就来到清韵斋店面常驻了。
人是社会性动物,虽然身份不同,但各有各的圈子。
就像商贾,尤其是大豪商,自然也有他们自己的圈子,像关家这样把木材生意做到天下第一的皇商,在这个圈子里那是很惹眼的。
关家被朝廷指定,和清韵斋合作开发连续投料玻璃技术,已经让京城各家纷纷猜测,朝廷这一纸行背后,关家依附的势力在其中使了多少手段。
京城众富豪商贾本就在注意着关家的动向,哪知道,关云升着手修建玻璃研发作坊不久,关家家主竟然到了。
看着不像两家合作有什么不愉快啊?就算不愉快,难道他们两家还敢违抗朝廷的命令,闹掰了一拍两散不成?
如果不是,关家家主这时候来京城,所为何事?
就在众人的密切关注下,关本和父子带着两个后辈,进了清韵斋作坊的所在地。
这下子,又让人们大跌下巴。那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去的,截止到目前为止,能敞敞亮亮进到清韵斋窑场的,除了清韵斋自己人,就是皇宫中给皇上办事的几个内侍。
而关本和几人,甚至算是半个内行,关家也有经营琉璃瓦生意,虽然和清韵斋的琉璃瓦大不相同,但说是同行一点儿不过分。
他们居然这么容易的进去了,不但进去了,还呆了差不多两个时辰,时间不可谓不长。
到底是他们的合作出了问题?还是在商谈别的事情?
后一个念头立即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是啊,有没有可能他们在商谈别的事情?所以清韵斋对关家才如此不设防。
关本和这样在商界响当当的人物,来到京城,当然要和相熟的人家打招呼,并进行拜访的。
虽然第一份帖子送到了清韵斋窑场,但其他各家也没拉下哪个,都送了拜帖,约定接下来日子的叨扰。
拜访清韵斋之后,关本和才正式开始走亲访友。在这期间,关家和清韵斋在琉璃瓦生意上的合作被爆了出来。
这个消息是关本和访友时,和人谈话提及的,这也是关家、清韵斋两家的共同意向。
他们的合作即使不说,过不了多长时间,也会在各地展开,着实没必要在这时藏着掖着。
把合作公之于众还有另一个想法,这个消息传开,希望能对其他两家玻璃作坊有个警示,能让他们及时收手。省得那两家自作聪明,为了抢占市场,也去各地修建琉璃瓦作坊。
竞争这种事,虽然听起来很有爽点,但相对收益来说,没有竞争的生意做起来才有更大的收获。
消息一经传出,再次引起京城各个阶层的热议,尤其是商贾之家,满满的全都是羡慕嫉妒恨。
关家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怎么好事儿全落在他家了?凭空掉下的玻璃合作生意还不够惊喜吗?怎么连琉璃瓦也找他家合作?
同时,这两家的合作,也给了南北通货行和成郡王府带来极大冲击。
清韵斋的琉璃砖琉璃瓦卖的紧俏,品质之好,足够让追求奢华和面子的人家,对此情有独钟。
唐州玻璃行也的确曾试着制作琉璃,虽然不成功,却依然没放弃。
清韵斋的琉璃瓦一出世,立即让成郡王看到其中的商机。琉璃宝石和琉璃摆件对琉璃的品质要求极高,但琉璃瓦就不一样了,完全不需要那么精致,这可不就是他们的机会吗?
只恨早之前没想过这个做法,又被夏家女抢先,他们又落得个拾人牙慧的结果。当做生意哪里讲的了那么多,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成郡王第一时间就派人前往唐州送信,而柳大富的回话也刚到没几天,那是信心满满,一口就应下的。
就在此时,清韵斋和关家合作的消息传了出来。
两家的合作方式关家没透露,但关本和却做了表示,将在大梁朝多处商贸和交通发达之地修建作坊,以最快的方式,把这种亮丽璀璨的建筑材料推广到各地,以彰显大梁朝的繁华富丽。
这种口气,明显就是打算全面拓展并垄断琉璃瓦生意。
成郡王这次没招王府的幕僚商议,而是独自坐在他日常静思的房间里。
不用试图与之相争,只凭夏氏女的技术和关家的财力,虽然柳大富有唐州蔡家的支持,也绝无可能和这两家对抗。
独自坐了良久,成郡王对着外面的空气喊了一声:“肖成。”
话音落下,一个精瘦灵敏的身影出现在成郡王的房间外:“王爷有何吩咐?”
人家成郡王果然不白给,就这随便一嗓子,身边立时就能出现一个高手,虽然比不上皇帝的气势,但比起邵毅和靖王这等人,却是强的多了。
“进来说话。”成郡王说道。
房门无声推开,一个相貌平凡、身材中等的人闪进房间,叉手行礼之后,安静的侍立一旁,等待吩咐。
这人是成郡王府的暗卫头领,同时总管成郡王所有的消息渠道。
“把你派往关家参与修建作坊的人用起来吧,让他们在仓库、窑炉修建的关键部位做些手脚。”成郡王吩咐道。
肖成躬身应下,追问道:“王爷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三百九十章 包藏祸心
成郡王笑了笑,希望达到的效果嘛
“烧制玻璃的作坊,木材燃料自然存的多。在需要的时候,能引起作坊和窑炉坍塌,进而引发火灾等事故,总之,越严重越好。”
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能克制清韵斋发展的办法。一旦清韵斋管辖之下的作坊出了严重事故,他就能动用手中势力对清韵斋提出质疑,从而让清韵斋停业,对其下辖的所有作坊和店面进行清查。
至于清查结果,只要有决心,完全可以在清查结果上做手脚,让清韵斋从此一蹶不振。
这一次,肖成答应的不是很快,而是稍稍犹豫之后才点头应下。
成郡王问道:“怎么,不好办吗?”
肖成答道:“这些事,靖王府派进去的人正在做。属下派去的人一直在关家管事的人跟前做事,力图把事情做到最好,以求能继续留下。”
成郡王略作沉吟,说道:“那就还按咱们原来的计划来,这些事由别人来做自是更好。让靖王的人出头,你的人适时的加把火,若是能把局势搅得更乱些,让朝廷无从查起最好。”
肖成拱手应下。
成郡王继续说道:“还有关家和清韵斋合作的琉璃瓦生意,也派人盯着些,看他们打算在哪几个地方经营。关家修建作坊和窑炉一定会在当地招人,到时或者派人进去,或者收买几个匠人,也埋下些隐患,方便以后做手脚。”
看着肖成闪出门外,成郡王略松了口气。
给朝廷督办的玻璃开发技术下绊子,由别人出面更加稳妥,能把成郡王府彻底撇清。
这段时间,不论成郡王府做什么,都处处受制,哪儿哪儿都不顺,好像有张看不见的大网越收越紧,而他又找不到这种不妥的源头。
先是年后的吏部补缺。
黄征的案子牵扯了不少官员,吏部有不少空位。这种时候,有点资历的人,只要稍加活动,升一级半级或者同级调动,很容易就能补缺。
但是这次,他这一系的人极力运作,也没得到一星半点的好处。那么多位置,成郡王府一系的人居然一个没捞到。
别说现有的空缺职位无法弄到手,就是升职空出来的位置,在很频繁的人员调动下,他的人都没捞到一个。
从他开始对皇位起意到现在,已经运作了十几年。可以说,凭借他的手段,凡是依附于成郡王府的人,他都能为他们谋到最好的职位和利益,还从未遇到最近这一两年停滞不前的状况。
去年户部派往东南六郡的官员魏昌平,因为这个人,成郡王府在东南六郡多年的经营差点儿被全部拔除。
成郡王母亲家族蔡家,在这趟事情中也大受损失。无论明里暗里的原因,成郡王都不能让这个人安稳的继续在京中为官。
处理这么个六品官员很简单,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很简单的,魏昌平就被寻了几处错处,连降两级,发落到一个偏远县城任知县。
可是接下来,揭开魏昌平渎职的官员,因为在这件事上尽职尽责,升官了。品级是升了,却被调离户部这个实权部门,去了鸿胪寺主管涉外事宜。
大梁朝国力不错,当今皇帝算是个中兴之君,在涉外事宜上都是寻着旧例办事。临近小国指望着大梁朝不生事就好,断没有主动惹事的道理。
唯一强悍的北夷之地,也就是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会扰边。可是今年,不知什么原因,西北边境居然没起什么波澜。
据兵部收到的军报,北疆驻军今年抵御北夷侵扰分外得力,几股扰边骑兵还没靠近边境,就被击溃。
若照此情形,调往鸿胪寺的成郡王下属,近几年都是无事可做,只能喝茶混日子了。
这可是户部的从五品官员啊,就这么被调离户部,去了一个鸟不拉屎的部门,这种损失是真的大呢。
更可悲的是,户部空出来的这两个职位,一个也没落到他手里。
成郡王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可是除了他一系列的运作无果之外,周遭依然是一团和气,没有丝毫不妥。
仔细想想,他经营的势力开始出现凝滞状况,差不多就是从芷容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