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语气不变,继续说道:“之后有巧垂作舟、赫廉制梳、奚仲造车,耕织水利,无不出自工匠之手。若无工匠,哪来世人的衣食住行?
正因为有农人耕种、匠人劳作、商人经营,读书人才有了安然之所。饮水思源这句话送给众位爱卿,不过分吧?”
殿中寂静一片,饮水思源,居然已经上升到这种高度了吗?
如果他们再提出反对,那就全都是忘恩负义之徒了。
可皇帝说的这番话,还真没办法辩驳。
展康和几个善于投机的朝臣当此情形,已经很想喊一句“皇上圣明”了。
就算他们内心,并不赞成皇帝的这番言论,可眼见得事情已成定局,能刷刷皇帝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奈何场间的气氛不对啊,怕是他们这话一出,立即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被同僚攻击倒是小事,若被他们揪住把柄,让皇帝的这番言辞再起波澜,那才是得不偿失。
于是,在这种气氛中,皇帝大袖一挥:”阁部安排将作监制作匾额,褒奖夏氏的圣旨依然礼部拟写,内容就按刚才所说,一定要起到晓谕天下人,让人们致力于工匠行,勇于创新。”
原来还要晓谕天下人在工匠行下功夫,这是要变天?
阁部四人和张远泰很没精气神的领旨,结果人家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另有云山书院夏梓希心智聪慧,悟出数字新记法,并应用于简单计算,于术数和算学上有大贡献。赏夏梓希银千两,予算学博士称号。”
夏梓希?什么人?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还有云山书院,众人这才想起夏珂,赫然回头,所有目光齐齐瞪过去。
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和人不能比啊
当年,夏珂长子夏梓希得中进士,却不入仕,反而用进士这块敲门砖,去了云山书院教书。
要知道教书的话,那都是屡试不中、仕途无望的读书人,无奈之下的着落之地。
当然,其中不乏很有名望的学究大儒,但那也都是前辈长者。或者因各种原因卡在进士这道坎上,难进一步,心灰意冷之下才致力于学问,最终成为大家。
或者仕途之路坎坷、丁忧等原因之后,再无入仕之心。凭借学识和仕途上的阅历,应聘著名书院,教授学生。
却绝没有像夏梓希这样,刚刚得中进士,且名在二甲,就放弃仕途来书院教书的。
当年,这个事着实被当做热点,议论了好一阵子。
所以,刚才皇帝提起夏梓希时,人们只是觉得这个名字耳熟,但和云山书院联系在一起,立即就想起,这是夏珂的长子。
回头再想想皇帝赏赐夏梓希,那是和褒奖夏珂女儿放在一起的。
是夏珂的长子,没跑了。
一时间,人们看向夏珂的眼神复杂至极,各种羡慕嫉妒恨纠缠在一起,简直要飙着泪的捶胸顿足了。
大哥,你这是要上天啊!
你家夏梓堂升官才几天,这就又是儿子又是女儿的、被皇帝放在新年第一天的早朝上褒奖,还给不给人活路了?
你家三个孩子个个不走寻常路,合着个个都比别家悉心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出息、有前程是吧?
最糟心的是,皇帝褒奖夏家女,他们还能提出个不同意见,在她经商的身份上做做章,就算最后被皇帝驳回,他们也把心中的不爽说出来了。
可夏梓希这档子事儿,这可怎么说?
人家夏梓希那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据说年纪轻轻就在云山书院混得风生水起。
若他在算学方面真有突出贡献,被皇帝赏些银子,给个算学博士的名号,他人完全没有表示反对的理由。
众人看向夏珂的眼神,那叫一个苦大仇深。难道他们这一干国之重臣都得承认,夏珂的儿子是最拔尖儿的?
人家远在庙堂之外,都能被皇帝惦记着奖赏,这让他们提着小心做事,动辄就要被皇帝责问的重臣情何以堪?
感受着身周冷飕飕的眼刀,夏珂知道,他必须得有所表示了。
他先对或明或暗盯着他的同僚和上官作出一个抱歉的表情。
结果大家伙没一个领情的,纷纷嗤之以鼻。他这是抱歉什么呢?抱歉哈,我家孩子就是这么优秀,一不小心就把你家子女都比下去,真不是故意的?
上方,皇帝重重咳了一声,大殿上跪地的侧头、扭头、大幅度扭头的朝臣们,纷纷收回视线把跪姿做端正了。
“行了,都起来吧。以后把你们那心思多往政务上用用,多想想怎样能让天下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就会少些诚惶诚恐。”皇帝说话很不中听。
大臣们已经跪了好一会儿了,哪里顾得上皇帝的措辞,巴不得能早点儿站起来。
一阵稀里哗啦的磕头谢恩,再一阵稀里哗啦的起身,各自站回位置。
只有夏珂跪在原地,待到众朝臣各就各位,他才又磕了个头,奏道:“启禀陛下,微臣有句话想说。”
“夏少卿有话只管讲来。”皇帝面上显出饶有兴味的笑意。他倒要看看,夏珂是否真有胆子把夏家的这个把柄,从他手中抽出。
夏珂自然不敢,磕头谢过皇帝,说道:“陛下恩赏,微臣阖府上下该当感恩戴德。小女倒也罢了,女子过活艰难,能得皇上褒奖,日后自然多些保障。但犬子的话,得陛下如此重赏,却着实有些勉强。”
“哦?哪里勉强了?说来听听。”皇帝语气不善。
夏珂抬衣袖拭了拭额头,他只是想让朝臣们对他和两个儿子少些敌意,就算接受皇帝赏赐,那也不能表现的太心安理得。
“数字的简单记法和算法,着实是犬子偶然笔误发现,并非钻研所得。此等情况,让他领陛下的赏赐和算学博士名号,怕是名不符实。”
夏珂抬头,很诚恳的看向皇帝,“微臣以为,陛下今日在早朝提及此事,已经是犬子的莫大荣耀,微臣父子已经深感惶恐。”
“这样啊。”皇帝不置可否,但他已经从夏珂的话里听出来,算学新式算法,夏梓希是一定得领了。
“年前,朕曾问你,夏梓希是否有意仕途,你可想好了?”皇帝旧话重提。
在场的人想起,皇帝年前的确召见过夏珂。事后,人们问起时,夏珂也含糊回答了,说皇帝问了问他儿女的情况。
原来夏珂还真没说假话,皇帝的确问的是他的儿女。只不过这个问法,远远不是他们所能理解的那种问话。
众人再次把眼刀,往夏珂身上刮过去。
瞧瞧,养儿子就得养夏梓希这样的。
他们这些人家的子弟,那是卯足了劲儿的请先生,各种鞭策,好的能考取个功名,长辈帮衬之下,才能在任职上,有个优先选择。
但绝大多数子弟都是提不起来的,屡试不第的比比皆是。更有的,怎么教也教不好,成日里横街怒马、走鸡斗狗,除了惹事,再没别的。
夏珂的儿子随随便便就中了进士,人家不稀罕当官,反而得皇帝上赶着问询:小子你有没有当官的意思?有的话尽管说,朕这就替你安排。
果然,人和人不能比啊。
夏珂那里压力剧增,如泰山压顶的那种。
皇帝这种问话,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怎么拒绝?这是妥妥的驳皇上面子,会不会被打板子砍头啊?
“禀陛下,犬子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教书育人,他对如今的状况甚是满意”夏珂有点说不下去了。
好在夏珂的努力没白费,众大臣好似能感觉到他吓得肝儿颤,情绪立时好了很多。
就说嘛,有这么个不走寻常路的儿子,着实也糟心的厉害,瞧瞧把夏大人吓的,声音都哆嗦了呢。
“如此甚好。”皇帝面不改色,能把夏珂吓成这样,比预期的好,“那就让他多在算学上下下功夫,最好能把简便算法深入研究下去,让咱们天朝的术数能有进步。好了,没别的事就散了吧。”
最后这句话是对在场所有大臣说的。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宣旨地点
众人面面相觑,这就散了?这意思是,对夏氏女和夏梓希的褒奖,都按皇帝说的办了?
大臣们退出大殿时,立即就有和夏珂交好的同僚拉着他问:“夏大人,你家子希做什么了?那数字啊、算法啊什么的,怎么回事?”
夏珂苦笑,压低声音说道:“真是偶然所得,非常浅显,着实不值一提。哪知陛下会如此重视,唉!”
他说话的声音虽低,但周围早有人留意这里,立时就有听到的人跨前一步,问道:“既然浅显,夏大人可否给咱们演示一二?”
大家是真好奇,能被皇帝拿到朝堂上说,而夏珂自己则一口一个浅显的算法,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是啊是啊,走走走,夏大人先给咱们看看,好过心里吊的难受。”周围七嘴八舌,好几个人同时开口。
被众人忽视的夏大学士,看着七八个人和夏珂走远,心中可谓百味陈杂。原来皇帝年前召见次子,果然不是随便找他唠嗑,而是真有打算。
可这打算又是为的什么呢?而且幅度好像太大了些,褒奖一个经商女子,用的是“大国重匠,兴国利民”的措辞。
再有圣旨加持,如果圣旨中也会提到远古的众位大匠师的话,二房这女儿的身份,可就很超然了。
还有夏梓希,过年时,夏珂明明已经说出,皇帝问的是夏梓希在算学上悟出的一些东西。他和夏琛却以为这是小道,因而没有深究,着实失策。
如果老宅子弟能早几天掌握这什么算法,先一步宣扬开来,日后有人提起皇帝褒奖过的新式算法时,总得说说夏氏一族。
奈何,现在再说这个,太晚了。
夏珂没把一众同僚带回大理寺,而是就近在一处公署找吏讨了纸笔,写下几串数字,分别用竖式做了加减法。
众人把这张纸传阅一遍,差不多都是目瞪口呆这写法,果然太浅显了啊。算法嘛,虽然简单,却是有些看头的。
但是,这样算出来的结果,真的会正确吗?
众人拿十万分的怀疑眼神,看向夏珂。
夏珂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说道:“不瞒各位大人,在下也曾怀疑,所以试过很多次。结果无二,都是正确的,各位大人如果有兴趣,回去试试便知。”
不用说,今天好多办公地,都会纸片横飞,好像忽然之间,大家就对算学有了无比的兴趣。
夏珂应付了一干人等,趁着这些人还在拿着那张纸议论,忙抽身而出。
刚出了公署大门,便见夏斌的长随常安守在前方不远处。
常安见他出来,连忙迎上:“小的见过二老爷,老太爷请二老爷午间过去说话。”
夏珂没多问,点头道:“行,你禀告父亲,我一定到。”
夏斌并没有在做事的衙署等着夏珂,而是让人把他领到就近的一个食肆。
大概是夏斌提前打过招呼,午间本该是吃饭的点儿,可小食肆里却空无一人。
夏斌坐着的那张桌子朝向外面的一侧,立起一个简单的屏风,隔开了外面的视线。
夏珂上前见礼,夏斌摆了摆手:“只有咱们父子二人,没那么多讲究,坐吧。”
夏珂欠了欠身,应声坐下。
“皇上对子希和宴清甚是重视。”夏斌少有的开门见山。
“这个,其实明渝感觉甚是惶恐。”夏珂说着,看了看后厨方向,一点动静没有。
想来父亲打算先和他说事情,然后才吃午饭吧?
他大约能猜到,父亲找他所为何事。饭前谈,他很怕谈完之后,大家就没吃饭的胃口了。
“皇上的恩赏如此之重,这是两个孩子的造化。尤其晏清,得到皇上如此隆重褒奖,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面对谁,人们都得多一份尊重。”
夏珂只点了点头,等着夏斌接下来的说辞。
夏斌显然也没打算听他表达什么意思,继续说道:“纵观这世上,还没有能得到皇上和朝廷如此隆重褒奖的女子,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你虽然一早就分家出去了,总还是夏氏子弟,为父不求别的,只希望宣旨之地能定在老宅。明渝以为如何?”
果然就是为了这个啊,夏珂心中喟叹。
“这个咱们做不了主吧?还得看皇上的意思,如果宫里让晏清自己选,明渝就把宣旨之地选在老宅。”
夏珂的态度非常诚恳,让夏斌无语了好半天。
“为父的意思是,你去阁部找几个阁老问问,宣旨地点会在哪里。顺便,你说说你自己的意思。几位阁老是聪明人,一定愿意帮你这个忙,在皇帝面前提一提。”
夏珂沉默了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