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风险也大。一旦有泄密事情发生,首先被怀疑的,大概就是这个民间作坊了。
如果能把技术卖给朝廷,既能消除皇帝的戒心,他也有信心,能够替清韵斋争取道足够高的价钱。
“行,你想好了就成,最好是能用高价把千里眼技术卖给朝廷。以后这里的生意,依然属于民用状态,经营起来相对要轻松很多,自由度也更大些。”
邵毅说完正经事,迟疑一下,问道:“皇上急于看到研制千里眼的条陈,不知夏姑娘什么时候可以写好?要不,你告诉我大概意思,我帮你写。”
主要是他还惦记着去感业寺吃素斋的事。
千里眼这事儿,晚上三五天其实没什么关系,谁让皇帝着急呢。
早点儿把皇帝吩咐的事情交上去,他也好托钦天监的熟人,帮忙看下宜出行的好日子。
夏宴清想了想,玻璃的制作流程和材料表,她现在就有,只要誊抄一份即可。
这个所谓的条陈也不难写,只是一个简单的计划书,用上一半天的时间就能搞定。
“若皇上着急,我现在就着手书写。邵公子自去忙自己的事情,大约明日这个时候,或稍晚些,这份规划就能写出来。”
“这么快吗?”邵毅大喜,“需不需要我帮什么忙?别的不行,誊抄一下我还是可以的,我的字写的不错。”
“是吗?”夏宴清惊讶了一下,纨绔不都是不务正业,既不读书,也不写字的主吗?
“若邵公子的字的确不错,那就帮忙誊写玻璃制作流程和所需材料吧。”
有了邵毅,就不用麻烦二哥帮忙了。二哥也是拖家带口的人,多些时间,还不如陪陪老婆孩子
主要是她自己的字实在拿不出手,穿越之前的她,写字也就是将将过得去,中等水平。
结果来了这里,要用毛笔写字,写的还是悲催的繁体字,着实让她力不从心。
这时有个好劳力,不用白不用。
“还有这个条陈,待我写出底稿,也交给邵公子。邵公子拿回去,自行誊抄交给皇上便可。”
劳力是有了,只是弊端也有,除了他二哥和四哥,这世上又会多一个嘲笑她写字太丑的人了。
第二天的下半晌,邵毅提早从兵马司出来,赶往清韵斋窑场。
夏宴清已经把望远镜开发的简约版计划书写出来,写的不算复杂,只是把把她打算做的事情,写清楚了而已。
邵毅拿到计划书草稿,大概翻看一下,嘴角不由得抿出一抹笑意。
果然就是阿灿的字迹。在他认识阿灿的那么多年里,阿灿的字也没有练得更好,顶多也就是书写得更快一些。
至于字体和形状,什么娟秀、工整那些东西,和阿灿是绝对无缘的。
夏宴清一看到邵毅那种莫名的笑意,就知道他在笑话她写的字难看。
“这个,我习字的时间有点短,写得不太工整哈。不过,辨认还是没问题的,应该不影响邵公子誊抄”被夏梓希和夏梓堂调侃,夏宴清还是能坦然面对的,可邵毅的话,大家不熟,所以还是有些尴尬的。
邵毅笑道:“没关系啊,夏姑娘之前都没学过,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能写章程、写书,比寻常人强太多了。”
第二天将近午时,邵毅在皇宫一侧的小门求见,顺利进宫见到皇帝,把他连夜誊抄出来的千里眼研制计划,以及另一份玻璃制作方法、和所用主料辅料一并呈上。
第二百六十七章 差的那一点儿
大概是太孙的话起了作用,这次皇帝再见邵毅,好像忘了上次对邵毅的不满,平身之后就赐了座。
皇帝接过孙从山递过来的条陈和一个薄薄的册子。
首先看的是千里眼的研制计划。
待扉页上的字迹映入眼帘,不由皱了皱眉,看向安坐一旁的邵毅,问道:“这字迹不似女子所写,难道此事还参与了别人?”
事情还没个定论,就有更多人知晓此事,这不是皇帝所愿。
邵毅连忙躬身回道:“禀陛下,因此事重大,陛下又要的着急。所以,这些都是夏氏宴清出的底稿,由微臣誊写。”
“嗯,字写得不错。”皇帝点了点头,很满意邵毅的谨慎。
这才开始翻看条陈里的内容。
就像夏宴清自己说的那样,她这份计划,提出了两个方案。
其一,是由清韵斋作坊研制千里眼,并按照朝廷需要的数量加工制作,秘密供应。
其二,清韵斋只负责研制千里眼,成功后,把技术卖给朝廷,由朝廷自行制作。
两个方案在研制时期是一样的,为了保密,人员安排很简单。由夏宴清自己主导,辅助以一个打磨工匠,和夏家派往清韵斋窑场做事的两个家奴。
研制工作设在夏宴清在窑场的办公房内间。就近,又在办公房隔壁,辟出一个小房间,用于玻璃片研磨。
从千里眼开始研制,一直到成功,安全保卫事项由邵家护卫负责。千里眼制作区域,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靠近。
研制成功之后,若选择第一套方案,由清韵斋投入生产的话,依照千里眼受管制程度,需求量应该很少。所以,在玻璃构件方面,只需要乔辰生用制造千里眼的特殊模具,一次性制作若干玻璃片。
之后,送入千里眼的特别打磨工坊,对玻璃片进行一定规格的打磨和抛光。
千里眼的其它构件,需要分别委托不同的工匠作坊进行加工。
关键结构则由清韵斋自己制作。
最后一步,把所有部件集中在清韵斋特别作坊,进行组装。
在这个计划书,也就是所谓的条陈结尾,清韵斋推荐朝廷选择第二个方案,也就是,由朝廷购买清韵斋的制作技术,至此,千里眼一切事宜都由朝廷安排,清韵斋不再参与此事。
在一起还在附录中强调了:千里眼研制成功与否,机缘的成分很大,顺利的话,也许很快就能成功。也有可能找不到门道,大约需要很长时间。
皇帝一边看,一边点头,不过一天的时间,夏家女就能把事情想得这么周全,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夏宴清推荐的第二个方案,也很合皇帝的心意。
千里眼技术在研制过程中,只有夏宴清和夏家两个小厮具体参与。甚至其中的关键,很可能只有夏宴清一人知道,两个辅助的小厮只能看个表皮。
成功之后就把技术卖给朝廷,只要夏宴清能保守秘密,千里眼这个有利的军中辅助工具,就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了。
结合这个提议和太孙昨天的叙述,夏宴清在皇帝眼中,差不多就是有才干、而且很知情识趣的存在。
所差的那一点或者好多点,就是千里眼是否真的能做出来。
一旁随侍的孙从山,见皇帝不断点头,自是知道皇帝心情不错。
他瞟一眼邵毅,如此看来,这位又在皇上面前办了件出彩的事。有襄亲王的情分,再有太孙的好感,又能不断让皇帝认可这位的前途,差不多已经能预见到了。
小心观察皇帝的邵毅,也是心下大安。
他抄写的时候就看出,这份计划书可以说很简单、很粗略,甚至连所谓的千里眼的大约外形和结构都没给出来,也未提及如何着手研制。
但是,在他看来,千里眼现在还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其它的,当然要在不断的试验中慢慢实现。
所以,这份计划书的关键在于,要让皇帝对研制的保密性有足够信心。显而易见,夏宴清做到了。
定下基调的皇帝心情很轻松,再去翻看玻璃制作方法和原料配制。
看了一页,一头雾水。
再看一页,依然是一头雾水。
什么石英石、长石、萤石,还有坩埚、双金属、熔制温度,在皇帝这里,完全就是没概念。
皇帝揉了揉额头,问邵毅道:“这东西是你誊抄的,你能看懂吗?”
邵毅内心止不住的发笑,哼!让你抢阿灿的玻璃技术。这下,看的头疼了吧?
面上却极为恭敬,说道:“禀陛下,微臣,能看懂一部分。”
他之所以能看懂,是因为他在玻璃作坊转了不止一次。皇帝呆在深宫大院,居然还煞有介事的拿着观看,能明白才怪。
好在庆元皇帝也不是那种狂妄自大、一定要事事都比别人高明的人,尤其这种需要动手的工匠业,他这个上位者不懂是应该的。
“孙从山。”皇帝叫道。
“奴婢在。”
“让人宣曲江即刻进宫。”
孙从山领命而去。
曲江是将作监的掌事人,宫中所用事物和各种异器打造,都是有将作监负责。
千里眼需要的保密程度较高,需求量却不多。所以,皇帝不打算让军械处插手,由将作监承担这种小规模的物事,更便利、更不惹人注目。
这时把曲江找来,让他评定玻璃制作方法是否合理可行,顺便让他听听千里眼的构思,有疑问,也好当场向邵毅询问。
他身为将作大监,应该能看出册子里的内容是否有可行性。
将作监距离皇宫不远,孙从山又吩咐的急,打马一个来回,曲江很快就到了。
觐见、磕头、平身一连串下来,皇帝赐座,曲江才诧异的看一眼邵毅。
不知道有什么事,既能牵扯到邵毅,还要把他召来。
曲江是个留有浓密胡须的中年人,身材魁梧,大概因为管理着工匠业,看起来有些粗糙,更像武将一些。
他和邵毅从未有过交集,甚至都没打过照面。
只不过,邵毅是京城的风云人物,虽然是那种名声不怎么样的风云,但也足够让曲江知晓。
“曲爱卿。”皇帝抖了抖手上那本薄薄的册子,说道,“你瞧瞧这个,看看这做法是否合理。”
邵毅听着,视线不由得就移向上方,默默地把头偏向一侧。
皇帝这话说的,好似他看不懂玻璃制作方法,都是因为他家阿灿没写明白似得。
第二百六十八章 居然是女子写的
孙从山接过册子,转交到曲江面前。
曲江一看扉页上的字,神色立即凛了凛。下意识的抬眼,扫过皇帝和邵毅。
这一年多,京城里最出风头的,莫过于清韵斋和玻璃了。
从皇宫开始出现玻璃窗之后,清韵斋不断推出新品,每一样都能闹出不小的动静。
如今王公贵族的府上,只怕门窗都已换了玻璃的。
平民百姓凭自家能力,有能力的,会用上几块玻璃。没能力的,也心心念念的,希望有朝一日用上玻璃,让冬日的房间,也能有阳光照射。
而他现在手上拿着的,正是玻璃的制作方法。
曲江集中精神,一页页的快速看下来。
他是将作大监,对工匠行甚是了解,玻璃制作并未超出这个范畴。而夏宴清也不具备之乎者也的笔力,白话的很,所以曲江看的很是顺畅。
一路看下来,曲江把最后一页合上,长长的吁了口气。
看起来稀奇、晶莹剔透的玻璃,原来做法并没有多难。怪不得,京城另有几家玻璃作坊,不过收买了几个工匠,就能另起炉灶。
在曲江看册子的同时,皇帝已经喝下一盏茶,和邵毅聊了好一会儿的玻璃趣闻。
见曲江终于把册子合上,皇帝转向他,问道:“这书上的玻璃制作是否合理?可有疏漏?”
曲江双手把册子送还孙从山,躬身回道:“禀陛下,单从字面看来,没有什么疏漏,可行性也很强。只要里面提及的原料成分和配比没有问题,只要试上两次,应该就能烧制出玻璃。只是,书里提到的双金属测温仪,微臣没听说过此物,还需要看看实物才行。”
看到这份书,曲江的心里是有些异样的,一个女子掌管的作坊,其中涉及到的器物工具,都发挥了极大的功用。
这种双金属测温仪,曲江好像有点触动,但没把握到关键。
皇帝看向邵毅。
邵毅连忙答道:“这个没问题,清韵斋的测温仪并不保密,图纸或实物都可以给曲大人。包括温度范围的标注和校准,清韵斋都可以做,曲大人也可以实地验看。”
可以吗?曲江惊讶一下,竟还起身冲着邵毅拱手道:“多谢邵副尉。”
这个话题,皇帝就听不懂了,但曲江显然是明白的,而且这东西看来还挺重要,以至于曲江这个三品官员,还要向邵毅致谢。
虽然皇帝知道,邵毅和夏宴清应该不敢骗他,也没胆子刻意隐藏紧要技术,用以向朝廷讨要好处。
可是看到曲江能认可这份书,且还如此郑重,皇帝依然很高兴。
他把另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