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番,沧州人刘海宝率部曲袭占沧州,响应高乾、高敖曹兄弟在信都的起义,高氏兄弟任命刘海宝行沧州事,然而不久,刘海宝被前范阳太守刁整所杀,刘海宝之弟刘叔宗领余部投奔高敖曹,高敖曹于是领军出信都攻伐刁整。
  而此时,远在沧州作战的高敖曹也终于得知了高乾决议迎奉高欢之事。
  以高敖曹的骄傲,以及新近击破尔朱羽生的战绩打底,他又如何甘心。
  于是,立即派人购置妇人衣裙,送往信都,以此讥讽高乾懦弱。
  也就高敖曹生得早了,要搁现在,这种行为挂上微博,怎么也要挨上几拳让他明白世道变了。
  高乾与封子绘等人先行告别高欢,回信都安排迎奉事宜,高欢则徐徐在后,更是狠抓军纪,一时间所过之处,都道高欢麾下是仁义之师。


第二十三章 高敖曹
  高乾与封子绘尚在返回信都的途中,尚不知高敖曹为他精心挑选了女装。
  留守信都的高慎脸色难看,这件衣裙只说送给高乾,打的又何尝不是他们这些留守之人的脸:
  高乾迎奉高欢得到了众人一致认可。
  高慎看着闻讯而来的高澄等人,苦笑道:
  “兄弟生隙,倒让子惠看了笑话。”
  “二叔祖莫要这般说,三叔祖是当世勇将,有再世项籍的美誉,惯于战场厮杀,疏于全局谋略,自然不清楚诸位相忍为国的苦心。”
  高澄安慰几句,他看了眼一旁忧心忡忡的高季式,继续道:
  “解铃还需系铃人,三叔祖因我父子心生嫌隙,自当由我出面安抚,还请二叔祖让人为澄领路。”
  高季式迫不及待道:
  “二哥,让我领子惠去吧。”
  高慎知道深受高敖曹宠溺的高季式是最好的人选,颔首道:
  “那就交由子通与子惠了。”
  高澄与高季式正要告辞离去。
  高慎却问道:
  “方才子惠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是出自何典故?”
  原来高慎自小爱读书,但着实想不到高澄此语的出处。
  高澄心里一咯噔,难道这句俗语现在还未出现?
  但这难不倒他,高澄笑道:
  “家父曾考校我,有铃铛系于猛虎脖颈,应该如何将铃铛取下,澄愚钝,不知何解,家父便教我,当去寻系铃之人。”
  望着高澄、高季式离去,高慎暗自感慨:高晋州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
  “子惠,你莫要埋怨,我三哥只是傲气了些。”
  离开高慎住处,高季式突然止步道。
  “子通兄莫要多想,方才我与二叔祖所说确实出自真心。”
  高澄当然清楚高敖曹的脾性,就是头顺毛驴,行事率性而为,不计较后果。为人是暴虐了些,但你要说他真有什么坏心思,真不至于。
  高欢收服高敖曹花费多少精力?也没有,只是派遣十一岁的高澄出使高敖曹军中,行子侄之礼,照顾到了高敖曹面子,高敖曹也为高欢的霸业抛头颅、洒热血。
  纵使被高欢的鲜卑亲信们排挤,穷途末路之际也没想过向西魏乞降求活。
  这么骄傲的一个人,得知兄长没有与他商量就迎奉高欢,耍点小情绪可以理解。
  真正让高澄犯难的是接下来他要面对的胡汉矛盾。
  在高敖曹面前说出‘一钱汉,随之死’,气得高敖曹拔剑去砍的是谁?
  是替尔朱荣引荐高欢,为他卧底尔朱氏多年的匈奴人刘贵。
  高欢出牧晋州时,诸如窦泰、薛孤延等人,都是刘贵贿赂尔朱荣亲信,暗中运作,为高欢调至麾下。
  收拾心情,高澄依旧随身携带段韶、斛律光这两张SSR卡,与高季式策马奔向高敖曹大营。
  也许与高欢重逢后,应该为段韶、斛律光的前途考虑了,行伍才是提升能力的地方,保镖不是他们的未来。
  高澄追随高季式抵达高敖曹军中,有什么样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高澄观察着这支因高敖曹武勇而凝聚的军队。
  果然都是些赳赳武夫,堪称是契胡、三州六镇鲜卑兵外又一支精锐,难怪十余骑就能破尔朱羽生五千州郡兵。
  (尔朱羽生:没完没了了是吧?)
  “小子高澄,拜见三叔祖。”
  高澄偷偷瞟着端坐帅帐的魁伟大汉,似乎攻城时受了些伤,赤膊着上身,由医者上药,他的肌肉鼓凸强健,浑身都散发着阳刚的气息。
  “是高晋州遣你来的?”
  “家父还未入信都,否则必然亲至,又怎会让澄一孺子代劳。更何况澄为高氏后人,拜会宗族长辈自是本分,又何须受人指派。”
  高季式已经为高敖曹解释了高欢父子与他家的宗亲关系。
  高敖曹打量着帐下的高澄,生得倒是好皮囊,肤色白皙,唇色鲜红,鼻梁高挺,眉眼飞扬,举止不似慕容凤皇的龙阳姿态,言谈间多了几分自信从容。
  “高晋州膝下有几子,你排行第几?”
  “家父如今只有二子,澄是家中嫡长。”
  高敖曹神色郑重起来,说道:
  “小小年纪能为父分忧,倒是好志气。”
  “三叔祖信都破贼才是真英雄,澄只恨来晚了些时日,不能亲见信都一役。”
  “日后我为你父冲锋陷阵,你自会再见到我麾下儿郎的骁勇。”
  高敖曹闻言大悦,他就是这脾气,吃软不吃硬,好话哄着比什么都强。
  高澄笑道:
  “得三叔祖之助,何愁天下不定。”
  高敖曹对高澄越看越顺眼,当即为他引见麾下部将,除去当日与他冲阵的呼延族、刘贵珍、刘长狄、东方老、刘士荣、成五彪、韩愿生、刘桃棒等人以及继领兄长余部来投的刘叔宗之外,还有前来投奔的刘灵助旧部刘孟和等人。
  如今高敖曹麾下虽只数千人,但多是河北汉族骁勇之士。
  高澄也为他介绍段韶、斛律光。
  高敖曹见这两人年纪虽小,掌间却老茧粗厚,又有一对罗圈腿,定然是精于马战之人,他最爱豪杰,也不顾伤势,便要与他们较量马战。
  高澄当即阻止道:
  “还请三叔祖与澄一同回师,刁整困守沧州,不过是待死之人,较量马战,日后也有时间。
  “家父入信都,制定大略少不得与三叔祖相商,还望三叔祖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澄向三叔祖承诺,将来定执刁整于三叔祖帐下,听候处置。”
  高敖曹不作思量,当即应道:
  “刁整此人我自会擒拿,何须子惠劳心,不过子惠说得也对,事有轻重,也罢,传我军令,回师信都。”
  又是一番仔细布置,高敖曹班师启程,被高澄劝回了信都。
  高澄、高敖曹等人进入信都时,高乾已经返回。
  两兄弟见面,并没有什么怒目相对,他们两自小窝在一起打家劫舍,为祸乡里,彼此最是深知。
  高乾先向高敖曹解释,言说事情紧急来不及派人与他相商。
  高敖曹也向高乾致歉,道是一时冲动,没有体谅兄长苦心。
  如今只需等待高欢抵达他忠诚的信都。
  高澄遥遥望向西南方向。


第二十四章 对话
  北魏中兴元年(公元531年)四月初六。
  高澄与封子隆、高乾、高敖曹、高慎等人齐聚于信都南门,恭迎即将到来高欢大军。
  远方尘土飞扬,有一名督将率轻骑打马而来,通报行程消息。
  “卑将彭乐拜见王世子,高王车驾距此只余二十里,请世子随乐前往拜见。”
  彭乐翻身下马请示道。
  高澄快步而出,一把扶起彭乐,笑着对身后的高乾等人道:
  “父将至,为人子者出城二十里相迎实属分内,诸位叔祖都是长辈,就不必随澄奔波劳累了。”
  得到众人答允后,高澄冲段韶、斛律光喊道:
  “孝先、明月,姨父与斛律叔父必在其中,你二人还不与我共往。”
  三人于是打马由彭乐领轻骑护卫而去。
  对于狠人,高澄从来都存着几分敬意。
  更不用说彭乐这种狠人中的狠人。
  彭乐并非高欢嫡系,他是安定郡高平县羯族人,随杜洛周在河北起义,之后投奔尔朱荣,参与滏口之战,因功列为督将,归属尔朱荣儿女亲家于晖麾下,通过于晖与高欢合兵击破降梁的泰山太守羊侃一战,得到高欢的赏识。
  通常,走到这一步,旁人也就等着被刘贵运作,调至高欢麾下。
  但彭乐却不甘寂寞,葛荣旧部韩楼叛乱,彭乐领麾下两千骑叛投韩楼。
  侯渊攻韩楼,彭乐再次叛投侯渊,最终被高欢运作至自己麾下。
  就这背主经历来看,属实是小高欢了。
  高欢深知彭乐反复无常,但着实爱惜他的豪勇。
  毕竟肚子被人刺穿,肠子流出来,塞不回去,便把肠子截断继续厮杀,最终杀败敌军,这种狠人世上可没几个。
  更离谱的是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战后彭乐居然活得好好的,依旧厮杀如故,这顽强的生命力馋得高澄直流口水。
  高欢获封渤海王后,立高澄为世子,正式确认他继承人的地位。
  对此,高澄心中并没有多少波动。
  无论高洋称帝后,史官如何粉饰高洋得高欢宠爱,有一点可以确认,根据《北史》记载,高澄的世子之位唯一一次动摇,是高澄人小开大车,高欢起意废掉高澄、娄昭君母子,改立尔朱荣之女,尔朱英娥所生高欢第五子高浟为世子。
  真假姑且不论,原主在另一时空的错误,高澄肯定不会再犯,他好不容易穿越一趟,可不是为了写小妈文学。
  别问,问就是花钱也不能看。
  啥?隐藏章节?我真不是那种人,莫要污人清白。
  说是相距二十里,其实并没有,彭乐来回期间,高欢大队依旧在行军前进。
  远远望见高澄一行人迎驾,当先的窦泰很有眼色的下令全军止步。
  在一片口呼世子的参拜声中,高澄与众多长辈一一见礼,最终行至高欢车驾前。
  “阿惠,上来吧。”
  果然,高欢虽然为高澄取了表字,但依旧唤着他的乳名,否则也不会在高澄成年后,还对陈元康说‘我性急,瞋阿惠,常如此。’
  所幸穿越以来,高澄从未给过高欢发怒的机会。
  踏入车厢,光线昏暗,车厢中只高欢一人。
  高欢拍拍身侧的空余,示意高澄与他同座。
  待高澄入座,高欢冲车外下令道:
  “出发!”
  消息传至窦泰处,队伍才继续向信都而去。
  “阿惠,河北之行,你做的很好。”
  高欢抚着高澄的头,夸赞道。
  “孩儿只是遵照父王教诲行事,河北士人归附,仰赖的也是父王声威。”
  “阿惠,你猜猜,河北之行,哪件事做得最合为父心意。”
  高澄想了想,说道:
  “是我放出假消息,迫使高氏兄弟投奔父王?”
  高欢摇头否定道:
  “刘灵助覆灭,我大军东出,高氏兄弟难以抵挡,归附不过是早晚的事,纵使其人负隅顽抗,为父也能自取冀州。”
  言语间充满自信,自从大王山整军,高欢统合了麾下两万余战力,对成就霸业的信心与日俱增,这份蔑视天下英雄的气势,高澄第一次在父亲身上看见。
  高澄继续说道:
  “是我举荐李元忠,为父王取殷州埋下一颗暗子?”
  “李元忠身具才干,兼有人望,但一如高氏兄弟,他不是甘于寂寞的人,大军东出,他定会投奔。”
  “总不会是我与孝先、明月结义吧?”
  “铁伐、明月本就是亲近子弟,你与他们结义不过是亲上添亲。”
  “孩儿实在不知,还请父王指教。”
  高欢注视高澄许久,终于,他感叹道:
  “你放出童谣为我收取人心,最合为父心意,阿惠长大了,懂得操弄人心的手段。但是,阿惠呀……”
  高欢将手放在高澄肩上,拍了两下,轻声道:
  “不要忘了,我是你父亲,永远不要把操弄人心的手段用在为父身上,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语气轻柔,听在高澄耳中,却重如千钧,原来高欢早就看出来他在装糊涂。
  高澄扯动嘴角,强笑道:
  “孩儿晓得了。”
  “为父听说你亲往高敖曹大营,将其带回信都迎我,以你之见,其人如何?”
  高澄不再卖弄聪明,如实答道:
  “孩儿以为他与彭乐不同,彭乐貌憨实猾,而高敖曹只是个纯粹的武人。”
  “为何这般说?”
  “高敖曹为人倨傲,不知道隐藏喜怒,心思较为简单,好听恭维与奉承,得其忠心并非难事。”
  “嗯。”
  高欢闻言点了点头,不再纠结于此,转而考校道:
  “为父入主信都,阿惠认为我当先做何事?”
  “立即上表洛阳,言称信都平定,将率北镇之人于冀州就食,请天子将父王由晋州刺史,改任冀州。”
  “我东出便是起了与尔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