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惠身后两人生得雄壮,又是哪处豪杰?”
  高澄当即介绍段韶、斛律光两人。
  “两位看年岁,与我相仿,可能饮酒?”
  高季式又问道。
  “如何不能。”
  两人傲然道。
  高季式闻言大喜:
  “好,先不急着去住处,走,咱们喝酒去,子惠,你也来。”
  高澄脸色一黑,他看向段韶、斛律光两人,心中为他们惋惜:
  你们两是不知道高季式酒量有多恐怖,酒品有多差。
  这人出了名的不把你喝趴下,不准走,还活生生把高欢一个幕僚给喝死。


第二十一章 约定
  高季式将高澄三人带入自己院子。
  才进门,就让奴仆落锁。
  “今日不喝尽兴了,谁也莫要走。”
  高季式笑道。
  仆人先搬来四大坛。
  高澄赶紧撇清道:
  “莫要算我,我年幼,家中不许饮酒。”
  “不能饮酒算什么男儿,这坛酒莫搬走了,就放这,一人只一坛怎喝得畅快。”
  段韶、斛律光眼角抽搐:这人只怕是个酒中恶鬼。
  高季式倒满三大碗,举碗示意段韶、斛律光。
  两人也不示弱,与他共饮。
  见两人一饮而尽,高季式放声大笑:
  “好!好酒量!”
  高季式再满三大碗,正要再喝。
  高澄迫不及待道:
  “叔祖,你可识得冀州人陈元康。”
  他记得高季式喝死高欢一个幕僚后,为高欢举荐的就是陈元康。
  “莫要叔祖、叔祖的喊,听着难受,唤我子通就成。”
  高季式很不耐烦这些世俗礼节,他略作回忆,说道:
  “听过他的名字,但不认得。”
  高澄大失所望。
  原来高季式也是等陈元康入了高昂幕府,才与他相识。
  高澄自从穿越以来,对陈元康的思念与日俱增,他的分量,甚至连斛律光也不能及。
  (斛律光:呸!渣男。)
  高澄知道原主的结局,大难临头之际,众心腹幕僚的选择也牢牢记在他的心底。
  不能因另一个时空的事情去怪罪他们,比如东魏拳王崔季舒。
  崔季舒多大的胆子呀,天子不喝高澄的敬酒,他敢公然殴打天子三拳,然而刺客闯入,却仓惶躲进厕所。
  但高澄不会忘记,摔伤腿的原主最无助之时,只有陈元康扑在他的身上,为他遮蔽刀剑,最终高澄死于陈元康怀中,陈元康也随他殒命。
  倒也应了高欢那句戏言:
  “元康用心诚实,必与我儿相抱死。”
  嗯,以后还是要提醒高欢少说戏言,自己乌鸦嘴,心里没数的吗?
  这不,又给高欢记上一笔。
  高澄沉思之际,段韶、斛律光与高季式连干好几碗。
  见他还要再满上,两人脸色瞬间难看起来。
  行军滏口陉中,高欢得知刘灵助兵败的消息,他将李元忠唤来,询问前途。
  李元忠分析道:
  “殷州小,无粮仗,不足以济大事。
  “占据信都的高乾、高昂兄弟归附刘灵助,如今刘灵助身死,明公可向信都进发,高乾兄弟必会来投。
  “得冀州之地,殷州就交由我为明公取得,冀、殷之地一旦平定,沧、瀛、幽、定四州自然追随明公。
  “河北之地,也许只有相州刺史刘诞,或会顽抗,但决不是明公的对手。”
  一番分析,让高欢前路豁然开朗。
  对李元忠更为倚重。
  终于,经过数天的跋涉,三十万人陆续通过滏口关,高欢于滏口关外设营。
  还来不及一展抱负,一个问题却摆在高欢面前:缺粮。
  从晋州带来的粮食快吃尽。
  现在三十万张嘴朝向高欢,嗷嗷待哺。
  “如今军中缺粮,先生有何策教我?”
  高欢再次问向李元忠。
  李元忠家中确实豪富,但也拿不出三十万人的食用。
  稍作思量,回禀道:
  “明公或可向相州借粮。”
  高欢犯难道:
  “听先生言,刘诞为人奸猾,又如何会借我。”
  “明公可自行去抢。”
  高欢闻言不悦道:
  “先生,此番东出,我欲以河北为基业,不愿劫掠于民。”
  李元忠见高欢误会,笑道:
  “仆是指明公可抢相州军粮。”
  “好,自当依先生所言。”
  高欢召集诸将士,在营中设台。
  他登上高台,扫视麾下众人,其中还有率领部民追随东出的敕勒人斛律金、斛律平两兄弟。
  经过六十余日的整编,拣选的一万六镇降人与原有的一万大军打散混编,重新形成了战斗力。
  薛虎儿也在其中。
  他的斥候小队经过乐平一战,只剩了自己与张末两人,算是被彻底打残。
  还好,大王山整编,小队再次补充到满员的十人,其中就有他的旧交,沃野镇匈奴人刘延寿。
  高欢大声呼喊道:
  “六年前,六镇被柔然焚毁,我等如丧家之犬,被朝廷安置在河北就食。
  “三年前,葛荣兵败,你等被迁徙于并、肆二州,受人欺凌。
  “今日,我贺六浑终于带领大家重新回到了河北。”
  众人齐声呐喊:
  “高王!高王!高王!”
  声势震天。
  三声呐喊之后,高欢继续喊话道:
  “将士们,乡民们,我们在北镇、在山西过得是什么日子,你们还记得吗?”
  “记得!”
  “不敢忘!”
  “我想留在河北!”
  “高王,我们不要回去了!”
  高欢待鼓噪声稍歇,向众人喊道:
  “没错!我贺六浑也不愿再让乡人们回到并、肆二州,让你们再受契胡欺凌,但当年葛荣等人屠戮河北,犯下诸多血债,贺六浑担忧河北之人不欢迎我等,又该如何?”
  “杀了他们!”
  “抢了他们!”
  众人纷纷喊道。
  这些事情,他们跟随葛荣干过。
  “不行!”
  高欢大声喝止,反问道: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要的是安稳,要的是能够活下去。
  在北镇,朝廷不许我们活;在河北,天灾不许我们活;在山西,契胡不许我们活。
  为了能够活在世上,七年来,我们一直在抗争,与人争,与天争。
  为了反抗契胡欺凌,三年来,你们大小起义二十六次,死了多少亲人,才终于换来重归河北之日。
  我们还要再跟河北人杀下去吗?”
  当即就有早已安排好的亲信将领带节奏:
  “高王欲如何作为,我等但听高王吩咐。”
  众人齐声附和。
  高欢很满意他们的表态,高声道:
  “从前过错,皆是葛荣所为,这一次我们要让河北之人知道,我等不是暴民,我们来河北会与他们和睦相处,是为了自己与家人过更好的日子。
  今日,我贺六浑决心严肃军纪,沿途所过,你等不可扰民,若有不愿听从我的,自可回山西,做契胡奴仆,我贺六浑绝不为难,谁愿走!我贺六浑现在就可以给他盘缠!”
  “我等不走!”
  “我等唯高王之命是从!”
  高欢见众人情绪上来了,当即立誓道:
  “既然你等不愿离开,那我贺六浑与你们立下约定:劫掠于民者,死;杀民者,更要死。我贺六浑也向诸位保证,我会带领大家重建家园。”
  “我等愿追随高王!”
  在将领们的带动下,众人再次高呼。
  高欢立于高台之上,满面春风,他很满意这场表演。
  很好!很有精神!


第二十二章 人心
  相州刺史刘诞拒绝高欢的借粮要求后,眼睁睁见他抢了自己军粮仓库,却无能为力。
  大家都是给尔朱氏当刺史,相州治下还有名城邺城,但实力不能相提并论。
  高欢是领兵大将出身,麾下兵强马壮,而他就真的只是一个刺史而已,能驱使的也只有孱弱的州郡兵。
  这些州郡兵用来守城还行,拉出去野战,尔朱羽生五千人被高敖曹十余骑杀败就是例子,当然,这个例子过于极端。
  高欢领三十万众出滏口关往东过相州抢军粮,再向东北,直奔信都,沿途约束士卒,与民秋毫无犯,每过麦地,高欢必要下马步行,大肆收揽人心。
  与此同时,几则童谣开始在信都传唱,并在有心人的传播下,由信都向河北各地流传。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高王,高王大军不抢粮。”
  “高王本是汉家子,沦落胡尘数十年……”
  “爱百姓、得民心,高王心系父老情……”
  酒肆外,一群稚童吟唱着童谣经过。
  高季式看向高澄,疑惑道:
  “子惠,你这办法有用吗?”
  一旁的斛律光抢先道:
  “子惠想出的法子怎么会没用,这叫,这叫什么来着。”
  却卡在那,死活憋不出来。
  “这叫舆论宣传。”
  段韶无奈提醒道。
  “对对对,子惠就是这样说的。”
  两人脸色都有些苍白,这段时间整日被高季式拉着喝酒,让他俩见着对方就发怵,整个人都头皮发麻:哪有人这样喝的,身体哪受得了。
  高澄抿了口茶,说道:
  “河北之人有几人见过家父,又有几人能够见到家父,他们对家父的了解只能从旁人口中得知,与其放任他人传播,为何我们不从中引导,在河北各州树立起家父‘汉人、乡人、爱民’的形象。”
  段韶激动道:
  “没错,我听闻高王东出太行以来,严肃军纪,沿途不曾扰民,有此为佐证,何愁不能尽收河北人心。”
  高澄却不认同,他摇头说道:
  “孝先你说错了,能尽收河北人心的不是童谣,也不是一场行军,有子通兄(高季式)的兄长相助,入信都易事耳,入信都后才是考验,只有让各州之人见到冀州人过得好。让他们相信,在家父的治理下,他们也能过得比现在更好,河北人心才会真正归附。”
  “子惠年纪虽小,却有如此见识,季式佩服。”
  说罢,高季式又摇头惋惜道:
  “可惜饮不得酒。”
  高澄笑道:
  “子通兄再等我几年罢。”
  高澄很喜欢高季式,他好酒,但并非酒囊饭袋,历史上,高季式跟随高岳在寒山击败萧渊明,在涡阳击败侯景,在颖川击败王思政,多有战功。
  但真正让高澄喜爱的,除了他是高敖曹的心尖尖外,更因高季式深明大义,听说相邻州郡有贼人叛乱,高季式自领部曲越境击贼。
  幕僚劝他别干这种事,赢了没功劳,败了又招罪。
  高季式却表示:
  ‘你说这番话是对国家不忠诚,国家安则我安,国家危则我危,哪有知道贼人所在却不去讨伐的道理,况且贼人知道朝廷平叛大军不能速来,又想不到外州之兵会越境,贼人没有防备,我必定能够击破,兵贵神速,我怎么能延误军机,纵使因此获罪,我也没有遗憾。’
  可惜这样一位有担当的战将却死于酒精中毒。
  高澄瞧见又拉着段韶、斛律光喝起来的高季式,心想等高欢坐稳冀州之主后,自己定要好好劝劝高季式,不说戒酒,至少才十六岁的年纪怎么也要节制些。
  高乾与封隆之之子封子绘领十余轻骑离开信都,终于在相州境内与高欢相遇。
  “尔朱氏残暴叛逆,人神共愤,谁不想奋起讨伐!明公您威德素著,天下倾心,若能兴兵,则天下没有人能与您相抗衡。冀州虽然狭小,人口、赋税足够接济军资,还望明公勿要迟疑。”
  高乾单刀直入,号召高欢一同反抗尔朱氏暴政。
  高欢没有迟疑,他响应道:
  “昔日天子为尔朱兆所擒,我深知其为人,曾去信告诫尔朱兆万不得有弑君之念,可恨不被听从。
  “河西贼人逼凌晋阳,沿途烧杀劫掠,我不忍见百姓受难,于是助尔朱兆诛灭纥豆陵步蕃,我与他结为兄弟,本想借此劝他爱惜百姓、宽待士人,不曾想他却刚愎自用,恣意妄为。
  “如今,目睹尔朱氏诸多暴政,我明白要济世救民,不能指望他们,只能由我们自己终结这个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今日你来投我,为我带来一处容身之地,我高欢愿与你们共举义旗,诛讨国贼。”
  高欢自出太行山后,就一直作汉人打扮,又得知高澄与高乾曾排列世谱,自己与高乾是叔侄辈,当即称呼比自己小了一岁的高乾为叔父。
  高乾连称不敢。
  高欢却道:
  “叔父与我志同道合,相约讨贼,如今又为亲族,更是休戚与共。叔父于欢,有献地之恩,欢于叔父,不能失子侄之礼。”
  高欢待人接物使人如沐春风,高乾自认遇得明主,因此更生好感。
  当夜,两人同帐共寝,感情越发深厚。
  前番,沧州人刘海宝率部曲袭占沧州,响应高乾、高敖曹兄弟在信都的起义,高氏兄弟任命刘海宝行沧州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