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过后,高昂再世项籍之名传遍河北。
与信都的士气高涨不同,刘灵助攻定州日久,却始终不能入城。
心中难免犯嘀咕:
卦象不是说尔朱氏不久当灭,三月末我必入定州城吗?
难道卦象解读错了?
刘灵助一身卜卦本领没有让他失望。
领军平叛的叱列延庆与候渊声称要退军,刘灵助得知消息,放松了警惕。
叱列延庆与候渊领骑兵千人,趁机偷袭刘灵助的城垒,一举擒杀刘灵助。
刘灵助首级入定州城,正值三月末尾。
裹挟民众二十余万的河北起义领袖刘灵助,被千骑剿灭,河北大地又回想起了尔朱荣所带给他们的恐惧。
一时间人心惶惶。
第十九章 东出
“子惠,刘灵助死了,首级刚刚过的殷州城,我亲眼所见。”
外出打探消息回来的斛律光兴冲冲地对两人说道。
三人彼此以表字相称。
“起事不足两月就覆灭,刘灵助这人真上不得台面。”
高澄鞭尸讥讽道。
段韶好奇问道:
“刘灵助如何败的?”
“候渊假称退兵,暗中领了千骑袭营,就这般简单。”
斛律光大致打听了经过,但还是感到不可思议,赞叹道:
“世间竟有天柱这等人物。”
高澄知道斛律光说的是尔朱荣对候渊的评价。
葛荣部将韩楼占据蓟城作乱,拥兵数万,尔朱荣派遣候渊平乱,却只给七百骑兵。
众人问缘由,尔朱荣表示侯渊善于临机设变,让他统率大军,未必能够平定,领小股兵力,反而能够成功。
果然,韩楼等人被候渊仅以七百骑兵平定。
如今刘灵助裹挟二十万民众,候渊又是以千骑破敌。
然而这样一位无论军事指挥还是识人之能,都堪称顶级的枭雄,却死在傀儡皇帝之手,属实让人唏嘘。
“天柱已死,却有昔日之言留存于世,可以取代他的人只有高王,尔朱兆等人必为高王所擒。”
段韶没有反驳斛律光对尔朱荣的赞叹,但他还是提起了尔朱荣暗示子弟提防高欢的话。
高欢获封渤海郡王的消息已经传入了河北,段韶也随之改口,不再称姨父,尊称高王。
斛律光亢奋道:
“如此看来,高王大业必成。”
不得不承认,尔朱荣对于高欢麾下的人心凝聚,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老强力胶了。
段韶看向高澄问道:
“子惠,接下来我们如何作为?”
“由李氏放出消息,阿爷即将率部东出,进攻信都。”
“那我们呢?”
斛律光疑惑道。
“我们?我们当然要去救援信都!”
高澄朗声笑道。
信都其实他早就想去了,只不过刘灵助不死,他去了也起不到作用。
高昂桀骜的性子摆在那,不是现在的他能够降服的。
李密听说刘灵助被斩首,后怕不已,家族中一直由他与信都高氏兄弟暗中往来,以期一同举事响应刘灵助。
只是因为刘灵助迟迟拿不下定州,这才按兵不动。
如今信都刚刚大捷,身为义军领袖的刘灵助却垮了,正应了那句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李密心中只有庆幸,庆幸宗主选择的是渤海郡王。
因此高澄要求他放出假消息迷惑信都,他立即应从。
对于本就与信都方面暗有往来的李密来说,这事可太容易了。
“你要走了吗?”
坐在自家院墙上的李祖娥瞧见高澄等人牵马,背着行囊,摆明了要走的样子,却明知故问道。
“嗯。”
“还会回来吗?”
李祖娥追问道。
高澄摇头道:
“不会了。”
李祖娥哦了一声,没有再多说,在婢女的帮助下回到院中,不见了身影。
“子惠,她是……”
“走了,该出发了。”
高澄打断道。
高欢东出攻打信都的假消息,已经由李密放了出去。
而实际上高欢大军也确实开拨,离开了屯军近六十日的大王山。
“还好有先生为我指明道路,阿惠为我寻一贤才也。”
高欢拉着李元忠的手同车而坐,感慨道。
李元忠自来到大王山后,并不急于求见高欢,只在暗处观察高欢军势,果然如高澄所言,这是一群精兵强将。
又见高欢军纪森严,哪怕准备东出,也不许士卒欺凌百姓。
这才决心归附。
高欢可没有只割据河北的心思,山西之地,他终究是要打回来的,因此约束部众,收揽民心。
然而,李元忠数次求见,都没有得到高欢召见,最终李元忠故作狂士才勾起高欢的好奇,才得偿所愿。
两人一番相谈,高欢似乎看见了四年前的自己在尔朱荣面前指点江山的模样。
李元忠将河北各州情报与高欢一一详谈,建议高欢以冀州为根基,再取殷州,其余各州自会响应。
这一次会谈,高欢得到了他最需要、也最迫切的河北各州详细情报,从此将李元忠引为心腹。
得到了河北各州情报,高欢不再犹豫,立即率部走滏口陉,准备东出。
冀州信都
高昂率军在外攻略城池,封隆之与高乾留守信都,两人前些时日接了赵郡李氏的密信,言说高欢受命平冀州叛乱,领军两万余人走滏口陉,准备东出太行,攻伐信都。
信都人心再次陷入慌乱之中。
“乾邕兄(高乾),高欢将犯,我等应该如何御敌?”
“莫不如让敖曹兄(高昂)领军回援。”
“高欢可不是尔朱羽生,尔朱兆败于河西贼人,得他帮助才得以保全家业。”
“高欢与尔朱兆是结义兄弟,高欢来了,尔朱兆会不会也跟在后边。”
众人你一眼我一语,场面好生混乱,最终都把目光投向高乾,指望他拿个主意。
冀州之主名义上是封隆之,但真正主事之人还是高乾。
之所以推选封隆之,只不过是高乾、高昂两兄弟名声太臭了。
哥俩虽出身豪族,但年轻时候以劫掠为业,就连高乾的妻子,也是求婚被博陵崔氏拒绝后,伙同三弟高昂给抢出来的,生米煮成熟饭才领回家。
“我听说高欢雄略无双,如今羽翼丰满,必定不会久居人下。
“况且尔朱氏无道,弑杀天子,欺凌百姓,如今正是人心丧乱之际,英雄建功之时。
“高欢抛弃晋州的家业,领军东出,他的意图就不只是为了替尔朱氏平乱。
诸位不必担心害怕,我愿为大家前往高欢军中求见,探知他的心意,若是他与我等同志,我们可奉他为主,若是他一心甘做尔朱氏的鹰犬,麻烦让敖曹速速领军回援,防备来犯之敌。”
“如此甚好。”
众人交口称善。
商谈间,有心腹来报,有三个少年郎自称受李密之命,前来拜访。
收看信物,高乾确认是李密所有,不敢怠慢,立即派人迎了出去。
第二十章 高季式
“不知小郎君是李氏哪位君子后人?”
高澄由人领入信都议事堂,一番见礼后,坐于首座的封隆之出言问道。
他生得俊美,语气宽和,很容易让人心生亲近之意。
“封刺史误会了,小子姓高,单名一个澄字,出自渤海高氏,先祖因罪而徙,故而与宗族疏远,澄受父命往渤海祭拜祖宗,听闻信都有几位渤海英雄共谋大事,方才向李氏求以信物。”
“原来是乾邕兄的宗族子弟。”
封隆之笑道,众人没听过高澄这个名字,但他自言出自渤海高氏,于是都把目光投向封隆之下座第一人。
高澄顺着众人视线望去,那人三十四、五的年纪,相貌出众,在众人之中,气度尤为突出。
这就是他河北嘴炮之旅最重要的交流对象之一,高氏兄弟之中的高乾。
“澄,拜见宗族长者。”
高澄赶紧以子侄之礼拜会。
“小郎君之父可是晋州高刺史?”
这个时候过来认祖归宗,又能得到李密的信物为他引见,高乾很容易联想到那位扬言要攻伐信都的高欢。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高澄从容答道:
“正是家父。”
众人纷纷窃窃私语。
高乾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虽说先前在众人面前言之凿凿,其实心底也有几分拿不准,他笑道:
“原来赵郡李氏已为高晋州从属。”
堂中顿时喧哗声大作,在高乾的目光扫视之下,才渐渐平息。
高澄神色淡然,侃侃而谈道:
“流言之事,都是澄自作主张,与家父无关。
“澄听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尔朱兆弑君虐民,上违天意,下失民心,家父苦于与尔朱兆的香火之情,身陷忠义两难的境地。
“素闻冀州多才俊,澄忧父心切,这才放出流言,期望有豪杰与家父相见,为他分说利害。”
高乾闻言大笑:
“高晋州好福气。”
“为人子者,自当为父分忧。”
“不知小郎君祖上何人?”
“澄祖父高公讳谧为东阿郡侯高敬公(高湖)第三子。”
高澄、高乾两人排列世谱,发现两人原是爷孙辈。
“澄拜见叔祖。”
高澄毫无心理负担,有压力的是高欢,毕竟他比高乾年长了一岁。
不过原时空里,信都建义时,贺六浑一口一个叔父叫得可亲切了。
众人早已经散去,今日集会,便是为高欢将攻信都而来,早已经议定由高乾西行面见高欢,如今又有高欢之子与高乾认亲,信都自然无事。
高乾牵着高澄往家宅而去,要为他引见家眷。
见过高乾妻妾子女与高乾二弟高慎及家眷。
高慎此时尚未休妻,他的妻子出自博陵崔氏,是河北名士崔暹之妹。
为了高欢的大业,高澄打定主意:
这一世你就别想休妻再娶了,李昌仪我自会照顾好,免得你与崔暹再度交恶。
为了高欢的大业,高澄承担了太多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贺六浑但凡有点良心,多少也要给他磕几个。
高澄也为高乾、高慎兄弟介绍段韶、斛律光:
“这位是我表兄段韶,字孝先,这位是我至交好友斛律光,字明月,两人都与澄有香火之情。”
段韶、斛律光两人应声与众人见礼。
高乾又将一个年岁与段韶、斛律光相仿的少年唤了过来。
“这是我家幼弟,季式,字子通。”
高乾引见道:
“这位是高晋州之子,名澄,字子惠,与我家是宗亲。”
“澄正要与季式叔祖好生亲近。”
高澄朗声笑道。
这句话确实发自真心。
高澄很清楚高家四兄弟之间的关系,高乾、高慎、高昂三人年纪相仿,高慎性情与两位兄弟相反,不喜武事,好读书,又有父亲高翼偏爱,因此高慎与高乾、高昂关系并不亲密。
要收服高昂,什么以礼相待,恩惠赐之,都是次要,交好高季式才是关键。
这位可是高昂的心尖尖。
高昂是个什么性情,家奴三次救他,只因小错,高昂就要杀对方,即使饶过性命,仍要打断家奴双腿,他就是个孤高桀骜、暴虐寡恩的性子。
但这个人对待自己的心尖尖高季式,却是另一张面孔。
在身中数箭,性命垂危之际,不念及家中妻、子,一心为高季式讨要官职。
‘吾以身许国,死无恨矣,所可叹息者,不见季式作刺史耳。’
“子惠生得好相貌,可能饮酒?”
高季式大声笑道。
“季式,莫要失礼。”
高乾厉声训斥。
糟了,忘了这是个比李元忠更离谱的酒鬼。
高澄强笑道:
“澄年幼,尚不能饮,待将来再与叔祖畅饮。”
高季式神色略带失望。
高乾让家眷退下,场中只余了高乾、高慎、高季式兄弟与高澄三人。
“子惠,我欲拜访令尊,你是否要随行返家?”
“澄听闻三叔祖曾以十余骑破五千,心中仰慕,愿留在信都与他相见。”
一旁高季式一脸的遗憾,似乎对那日不能随行,而耿耿于怀。
高乾颔首道:
“如此,子惠就留在信都等候敖曹回师,季式,这段时间照顾好子惠,莫要怠慢了。”
高季式连忙应是。
高乾又转头对高慎交代道:
“仲密,我稍后就会西行,家中一切事务就交托于你了。”
即使关系并不亲密,但终究是自家兄弟。
“兄长放心,慎会妥善处置家中诸事。”
“季式,你带子惠安置去吧。”
高乾说了个住处,高季式领命带着高澄三人告退。
才出门,高季式看向高澄身后的段韶、斛律光,问道:
“子惠身后两人生得雄壮,又是哪处豪杰?”
高澄当即介绍段韶、斛律光两人。
“两位看年岁,与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