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7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大明南方的富庶,无法想象。
  骑兵掩护着成排的火枪方队,大步向前,在旷野间排的密密麻麻,不多时,金属风暴将德黑兰城笼罩住了。
  同时间,埃及,开罗城下。
  “他姥姥的,给我轰!”
  郑成功大叫着,一场暴雨带来了尼罗河水位上涨,终于他的炮舰可以逆流而上,加入这场灭国之战。
  三艘炮舰在骡马拖拽下,艰难的驶入内河,足够了。
  郑成功索性下令将战舰搁浅在河中,一百五十毫米以上口径的重加农炮全部参战。
  “轰,轰!”
  一个个炮手赤膊上阵,将毁灭性的力量倾泻出去,几百门火炮齐射,即便只有几十发炮弹命中目标,也是足够了,碉堡就此化为灰烬,其间准备开炮的可怜蛋就这样被残砖破瓦压烂。
  这是全军出击的意思,这是这支军队等待了很久很久的命令。
  “杀!”
  郑成功亲自举起日月战旗,率领枪骑兵当先疾驰,三万步兵全面压上,毫无疑问,这个城市完蛋了。
  埃及人的守军毫不犹豫放弃了前沿阵地,缩进城里转为巷战,也是,一切防御工事都会被这样的密集轰炸炸毁。
  这也是一个令人纠结的结果,拒不投降,也不逃跑的巷战往往是死战的前兆,城市建筑缝隙中的黑枪,与埋伏会激怒进攻的士兵,也会让他们失去对平民和军队的判别。
  朱慈烺骑在马背上,眼看着亲率的大军入城,他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而此时眼见三万余精兵入城,一切恍然已不可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慈烺终于成为了那个刽子手。
  身旁,一个身材婀娜的金发女子,轻道:“夫君,你说过,如果今天他们不遭殃,未来我们就会遭殃。”
  “是的。”
  朱慈烺稍稍松了一口气。
  “越是这种时候,主帅越不能失了威风,你若逃避,何以统军?”
  “说的是。”
  朱慈烺默默握紧马缰。
  “进城吧,没什么可怕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遥想当年殿下率兵征战之时,也该是这样的感悟。”
  瑞典国公主话罢,率先打马前去。
  中军侍卫簇拥这下,朱慈烺与娇妻随大军之后入城,令他惊讶的是,开罗城中并非是他想象中的血光地狱。
  明军军士地毯式清剿埃及军队以及雇佣兵,的确会踹门进入居民的房屋,搜索之后若无军人,只会默默出房去继续搜索。
  街上偶有乱跑的居民见大军立即匍匐跪地,明军军士也只视而不见,甚至会弯腰安抚一下。
  枪声与惨叫只是偶尔有发生,至于本地女子,甚至会被特别保护起来,以免受到乱战中暴徒的侵犯。
  朱慈烺瞠目结舌,在他眼中,这样的战争应该是充满仇恨与压抑的,然而自家麾下大军却响亮的抽了自己一个耳光,在自己并未下令禁止劫城的情况下,井然有序。
  只是那些威尼斯人比较暴躁,在到处杀人抢劫。
  “什么玩意!”
  朱慈烺大怒,下令整肃军纪,咱大明的兵没丢脸,终究是礼仪之邦,嘴上说着要屠城,可真打进来了也下不去手。
  再瞧瞧那些威尼斯人……可就原形毕露了。
  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风俗
  这伙威尼斯雇佣兵一冲进开罗城,就像是撒了欢的骡子,见人就杀,就东西就抢,一个个原形毕露了。
  “姥姥的!”
  朱慈烺大怒,下令军法队逮着一伙乱兵狠狠杀了几个脑袋,才止住了乱局,下令大军往各个战略要点推进。
  瑞典女王瞧着她的夫婿满世界抓人,满面怔然。
  所谓礼仪之邦,她曾一度认为是自大与懦弱,眼下来看,并不尽然,炎黄子孙在面对血海深仇的倭寇鞑子以外的人,理所应当保留了起码的自尊与克制。
  这就是不同,中华民族与倭人、与欧洲人、与那些奴隶贩子的不同,至少在这个朝代,尊严依旧存在。
  女王心中的担忧与疑惑,渐渐成为了一种坚定。
  “要留住这些。”
  她更加坚定了彻底将国民汉化的决心,这世上的人便是如此,有冥顽不灵之徒,也有心向光明之人。
  历史上彻底汉化的蛮夷,可不止她一个,毕竟出名的有魏孝文帝。
  华夏历史上有一个最为黑暗和动乱的年代,那便是五胡乱华,在这个时期内,汉人的地位极为低下,一直都处于被残酷压迫和奴役的地位,甚至就连生命都没有任何的保障。
  当时的汉族人处于灭亡的边缘,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的。
  后来,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征服了其他各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一百多年的混战局面。在北魏统一北方之后,经过数十年的和平发展,北魏在人口、生产和经济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
  然而,魏孝文帝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汉族人比较集中且汉文化基础较好的洛阳。
  并实行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措施和政策,促使鲜卑人汉化。
  这便是魅力无穷的华夏文明,礼仪之邦,这些大明军士,成功的为瑞典女王上了一课,何为强大的民族。
  “殿下。”
  一名年轻将领率队将十余俘虏押来。
  “这是在衙门没来得及逃走的西人。”
  十余俘虏满脸颓丧与惊恐,守城部队大部分都逃了,这些都是来不及逃,被逮住的倒霉蛋。
  瑞典女王不及询问俘虏,只叹道:“我以为如此之境,夺城必是血雨腥风,诸位军士竟能井然有序,对百姓秋毫无犯……”
  “呵呵!”
  年轻将领大笑道:“毕竟,咱们是殿下的兵呐!”
  旁边几位军士同时响应。
  “是啊,殿下,咱们又不是倭寇鞑子!”
  “与此地百姓无冤无仇,何苦滥杀无辜?”
  朱慈烺心中宽慰,与娇妻相视一笑,就此发令:“传我号令,降者不杀,民者不犯,升王旗!”
  一日夜间,战斗结束,精西语者挨家挨户安抚,寻水买肉,满城百姓劫后余生,百姓祈祷朝拜,感谢神灵的恩惠。
  死者厚葬,伤者本地疗养。
  这一次,朱慈烺大胆地让军士们寄宿在居民家中,意想不到本地居民竟然十分欢迎,热情款待。
  交谈之中朱慈烺方才得知,埃及人大概分为三等。
  头一等自然是纯种白人,包括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偶有往来的欧洲商人。次一等为混血人种,占据多数。
  本地原住民,几乎统称为埃及人,
  如今的埃及人并不是古埃及人的直系后代,从古埃及的壁画可以看出来,古埃及人主要是类似于亚洲东方的黄种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体系,信仰的是以多神教为主的古埃及宗教。
  后来随着埃及的衰落外族入侵频繁,不仅古埃及文明消亡了,那个创造了辉煌灿烂文明的古埃及民族也消失了。
  如今的埃及已经基本看不到黄种人了,而是混合着希腊和闪米特血统的白种人。
  如今的纯种原住民,沦为第三等,偶有所见逃出生天的黑奴,以及他们之间的混血。
  在朱慈烺观察之下,很难用一种科学明确的细分方法来统计这些人种,因为单是本地人就分为很多种,各种之间就有些纠缠不清,再与欧洲人,阿拉伯人混血,这些混血后裔再互相混血,基本就是一团浆糊。
  不过可以用一种最粗糙简单的方法划分,肤色越白地位越高,越黑越惨。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朱慈烺不免有些疑问,这埃及人近乎七成都是混血,这是怎么做到的?
  晚餐的时候,朱慈烺终于知道是怎么做到的了,其实压根就不是白种人做到的。
  行政官邸内,排满了女人,各种各样的女人,有些是父亲带着来的,有些是自己来的,高矮胖瘦不一,热情却不分高低。
  几位看上去四十岁上下的妇女争先恐后想钻进朱慈烺的行辕,军士奋力拦住,但眼看就拦不住了。
  郑成功推开妇女们,尴尬进房。
  “她们希望……殿下跟她们的女儿们睡。”
  “噗。”
  朱慈烺咽了口吐沫,“我不需要那么多姬妾,再者女眷也不得随军,让她们回去吧。”
  郑成功挠了挠头:“不是的,不需要带上,只要睡一觉,再留下姓氏就好了。”
  “啥玩意?”
  朱慈烺想了片刻,突然惊讶道,“拿我当种猪么?”
  “好像是这样的。”
  郑成功苦笑道,“这里的风俗如此,反正将来的孩子永远也见不到他的父亲,这没什么的。”
  “本地这是什么风俗?”
  “据我所知,他们希望不断提升他们后裔的血统,与胜利者睡觉是一种传统,这样自己的孩子身体内会流着胜利者的血液,将来也会成为胜利者。”
  “这里战争很多么?”
  “是的,各种部落,族群,国家之间永远都在战争。”
  朱慈烺这才豁然开朗,这样本地人血统之复杂,也就可以解释了。
  “等等!”
  朱慈烺一拍脑袋,“咱们的军士寄宿在居民家中,难道……”
  郑成功苦笑起来:“殿下说的没错,我猜这座城市,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狂欢。”
  朱慈烺呆滞了,没好气道:“你去睡,别拉上我!”
  他忍不住抓了抓头发,这个世界还真是精彩。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新年
  “怪不得人都不见了!”
  “需要叫谁回来么?”
  郑成功尴尬笑道:“这事闹的。”
  朱慈烺翻了个白眼,骂道:“这还用问?”
  这回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这里人的名字都那么长了,中间不知道要加上多少个祖宗的姓氏。
  朱慈烺笑骂道:“你有没有被……”
  郑成功苦笑:“我?”
  “下官家中河东狮吼,可不敢,可不敢。”
  尽管朱慈烺重申了军法,可这种事情也屡禁不止,最后也只好听之任之了。几天后,军士列队再次出征,百姓欢送,无数的丈母娘为一夜姑爷送上卷饼,无数的军士与姑娘热吻挥别。
  入冬,瀚海城
  这场仗从春天打到了冬天,当年关来临,明军控制的地盘上,喜庆的氛围竟然浓烈了起来。
  官府下令办了一场庙会。
  庙会这一天瀚海城里里外外,人山人海,有从大明本土赶来的的官将,有商贾,更多的还是中亚当地的边民,成群结队走来走去,他们敲着锣吹着号,举着小旗,个个兴奋无比。
  虽说战争尚未结束,可节日的气氛浓烈起来,大明治下大家生活安定,没有饥寒,没有匪贼。在可以望见的将来,日子还会越来越好。边民对大明都是真心拥护,生活在这片地方。短短时间内更有了归附感。
  “呀呀,好热闹,好热闹啊……”
  一个个边民的儿女,手上拿着一面面小旗子,上面画着日月浪涛的图案,兴奋的拍打小手,身旁一些同屯的小朋友,一样举着旗叫闹个不停。
  细看这些边民孩童中,混血的极多,对大明男子与中亚各族的通婚,官府也是十分鼓励的。
  如今与大明男子通婚已经成了时尚,好些中亚女子嫁给了大明的子弟,成为了归化籍。
  这已经成为大明的国策,马城也是很赞成的。
  通婚,归化,这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何乐而不为?
  当年蒙古人用强迫的办法,将子孙布满全世界,大明用的不是强迫,而是自愿,效果也差不了多少。
  一时间,到处都是挥舞的旗子,如今大明治下每次举办仪式,皆是全民挥舞旗帜,以显示朝气如火的气势,因为如此,很多外地商人长期与百姓做着纸布生意,这边需求量太大了。
  这种仪式日,购买刀剑等武器的百姓,也尽许可佩带出来,不需要巡捕查验他们的持刀证,当然,火器就不许可了。
  大明治下百姓有持铳证时可以购买长铳,然只可存放在家,不论什么日子,都不许可携带出来。
  看着儿女在脚下嬉笑玩闹,百姓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如今的日子,是所有人梦想中的天堂生活,大明边民不怕苦累,不怕干活,只求家人平安能吃饱饭就好,眼下这一切都实现了,岂又不满足?
  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头上顶了个茶壶,按他的说法,这叫箪食瓢饮,迎接王师归来必须要这样做,也引了一大帮老头跟风。
  大明人,本地人,混血孩童聚满道路两旁,他们个个兴高采烈,真心的喜形于色,虽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的心与郑兴祥是一样的,满足中带着感激。
  随着战乱远去,这瀚海城生活又安定富足起来,以往的流离颠沛已经成为过去,每日干完活回来,堡内抚慰官还会给他们讲报,经常有宣传队的人下来唱戏,这样的生活,对以往饥寒交迫的他们来说是不敢想象的。
  只要努力干活,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