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7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中小商人也就罢了,对于一些大商家来说,混乱与割据,其实也是他们得以谋取暴利的有利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马城还要对外用兵,不仅外部受到了阻力,而且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去年西征的时候,大明的农场主,士人,商人各个阶级却都是拥护的,因为谁都晓得叛军对大明的威胁。
  但现在西部的边患已经解决,商路已经畅通无阻,明军耗费无数财力,民力进入这贫瘠的中亚,在许多人看来实在属于不必要。
  尤其是在这个繁华的季节,大小商贩都害怕战争,如今中亚久攻不克,反对的声音更是大了起来。
  因为战乱,过去两年商人们已经承受了相当长时间的不景气,他们急需一个稳定的环境,来赚回过去两年亏掉的钱。
  因此坊间到衙门,到处都潜藏着反对战争的声音。整体来说,反对战争的声音还是比较克制,大家都还不敢直接否定马城,只是以请愿的方式,希望殿下能够反省。
  明军如今虽然强盛,但是西域诸部也不是好惹的。
  “三叔,你得劝一劝殿下。”
  “我?”
  中年文士哈哈一笑,摸了摸鼻子,别有深意道。
  “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他迈着四方步,不紧不慢的走了出去,扔下了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瞧着他有些不悦,那群后生不敢再多嘴。
  中年文士轻道:“来人,拿我的帖子,去求见殿下。”
  华贵的烫金帖子亮了出来,上书几个秀逸的字迹。
  “大明南京总理衙门,方。”
  城外,帅营。
  “谁?”
  马城看了看帖子,忙道:“方大人来了?”
  亲兵忙道:“是,在外头候着呢。”
  马城忙起身道:“请,财神爷来了呀。”
  “哈哈,哈哈哈!”
  老兄弟重逢,不胜欢喜。
  “请,快请。”
  将方世鸿迎入帅账,免不了一顿寒暄。
  “上茶。”
  寒暄过后,马城笑道:“方大人跑来这前线苦寒之地,该不是……来催债的吧?”
  为了打这场仗,他欠了南京总理衙门好些钱,发了不少战争债券。
  “哈哈。”
  方世鸿翻了个白眼:“你还的起?”
  马城打了个哈哈,糊弄过去:“方大人说笑了,这地方没什么油水可捞,欠着,欠着吧。”
  这都是玩笑话,他辽王殿下要借钱打仗,哪个敢不给?
  方世鸿也不在意,军费这玩意嘛,鼎盛时期的大明帝国还出的起,再打几十年也问题不大。
  马城端起一盏热茶,笑道:“全靠方大人了。”
  方世鸿严肃起来,沉吟道:“我料到这个仗再打下去,必定会有人加以反对,方某自然和殿下保持一致。”
  马城微微一笑:“好,好。”
  他这辈子最大的收获,就是身旁有这些大明朝的精英,理解他,支持他,还是无条件的支持。
  大家伙都将他当做大明这艘巨舰的掌舵人。
  瞧着方世鸿不紧不慢,马城奇道:“你来我这里,不是公干?”
  方世鸿笑了笑:“是公干,也是私事,我来是为了家中那些……不争气的后辈。”
  马城笑了笑,不再多言。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非议
  马城能理解他的想法,这年月大明子弟吃的太饱了,闲话也就多了。
  “成。”
  马城笑了笑,让那些吃饱了撑的小辈们,见识一下也好。
  深夜,营帐里。
  方家后辈们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唐设安西四镇,结果呢?”
  这话不假,盛唐时,汉人的兵锋确实抵达过这里,安西四镇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李世民时代。
  说安西就想到四镇,一讲四镇就代指安西。
  四镇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好,人多钱多、位置险要。
  龟兹是丝绸之路上一个核心要点,横千里,纵六百里,土宜麻、麦、粳稻、葡萄,出黄金。
  就算是李治上台十年后,唐朝仍保持了对外扩张势头。尤其西部边境,起用雪藏二十年的老将苏定方,一举击垮西域传统霸主西突厥。中华文明的范围,难得地突破西部天险帕米尔高原。
  当时的情况,安西都护府是西域最高管理机构,下设昆陵、濛池两都护府,分别统领原西突厥十个部落,一家管五个。
  其他丝绸之路和中亚一带的卫星国,大点的编设都督府,国王给他任命为都督,小点的编作州,首领给他封个州长。
  再往下,照中国规矩设县,总共搞了一百多个县。
  后来到了西汉时,末任西域都护李崇,就以龟兹为最后的据点与匈奴势力作战,崇遂没,西域因绝。
  龟兹失陷,汉朝在西域的地盘就没了,这西域之地的传统大国,其地良沃,多葡萄,颇有鱼盐之利,同样也是水草丰盛的沙漠绿洲。
  古代丝绸之路有南道北道之分,北道沿天山南麓,经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南道和北道隔了个塔里木盆地,沿昆仑山北麓,同样经抵帕米尔高原。
  四镇就是四个战略要点,唐朝把这四个点一占,立马搭起一个南北呼应、东西伸展的立体防御体系。
  四镇第二点比较厉害的,是有兵。
  它这个镇可不是历史小镇、旅游小镇,而是军事重镇。
  朝廷搞规划,考虑的不是经济发展、市场竞争,而是山川形势、后勤供应,最后出来的方案,每镇兵多少人、马多少匹,每年下拔军费衣粮多少、建些什么样的防御设施,等等。
  另外,四镇并不单单就这四座城,周边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据点,照唐朝时候的规矩,大的叫某某军、小的叫某某守捉,什么天山军、张三城守捉,等等。
  好比集团军,军部在某省某市,旅部、营部则分散在防区内各县市。
  安西四镇前后存在了一百多年,随唐朝势力涨落有点变动。
  有段时间,安西都护府搬到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碎叶城,就是传说中李白的出生地。
  “所以,大唐靡费粮饷,得到了什么?”
  方家子弟一个个争的面红耳赤。
  此时,账外响起一个不冷不热的声音:“得到了百年盛世,帝国荣耀。”
  帐内方家子弟一惊,瞧着自家大人和一个威武不凡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一个个噤若寒蝉。
  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了。
  “殿……殿下。”
  马城和方世鸿两人缓缓走来,可把这些方家子弟吓坏了。
  瞧着这些方家后辈,马城面色凝重,冷道:“安西四镇为什么丢了,那是朝廷管理的不得法。”
  猛然间,帐内鸦雀无声,方世鸿在一旁假作不知,有意让马城给他们家的小辈们上上课。
  死寂中,有人梗着脖子道:“小子不懂,请殿下解惑。”
  马城笑了,得咧,真是方家的人,七个不服,八个不忿,活脱脱就是方世鸿当年的样子。
  徐徐道:“唐朝的错处,对安西四镇过于心慈手软了。”
  这话不假,唐朝安西四镇和内地其他州县是有区别的,它们有个特殊的称呼,羁靡州。
  什么叫羁靡?
  就是名义上听中央招呼,实际并不交粮纳税。
  国家版图,就是说户口地盘都归我,这算实实在在的国土。
  这里面画地图简单,一块地盘出现在两个国家的地图上,这种事到今天还很多,难办的是版。所以新唐书这话,是讲在点子上的。包括后面一些羁靡州,慢慢同化,史书就加个标注,以上有版。
  表示这些快要成为我大唐正式国土了。
  《新唐书》谈到羁靡州时,还讲了一句话:“其后或臣或叛,经制不一,不能详见。”
  意思这些新开拓地区,管好是很费心思的。他们投靠唐朝,第一希望好处多多的,第二希望管束少少的。这两条哪条达不到,他可能就跑了,哪天达到了,他说不定又回来。
  这种或臣或叛的情况,中央心里很清楚,对付的办法,一是不断调整政策,该给胡萝卜给胡萝卜,该出大棒出大棒。二是从长远看,还是要建个核心基地。安西四镇,就是唐朝在西域的核心基地。
  不过,终究还是对西域人太好了!
  既是大唐版图,为何不纳粮,不纳税,只捞好处?
  最后马城下了结论:“终究是仁义之道作祟,西域人只认拳头。”
  这话也无法反驳,方家子弟们便讷讷的不敢纠缠。
  方世鸿赶忙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都下去吧。”
  将自己的后辈们打发走了,两人在帐内喝着茶,像是在等着什么人,不多时,便有两个身穿军服的将领进入账内。
  方家子弟们,一时哗然。
  “像是……南方军的人!”
  “这军服样式错不了。”
  辽王殿下还要继续增兵?
  明军有三大精锐集团,辽军的兵力其实不算最多,马城亲自统领的骑兵系统,辽骑,一向保持着精兵政策。
  此外是北方镇军的实力最大。
  其次是南方镇军。
  剩下的海外驻军都是杂牌,
  在明军三大系统里,辽军,北方镇军已经大部投入,方家后辈们在争论着,殿下会不会将南方军调来参战。
  这些年南方军一直养精蓄锐,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并且明军的步兵集团里,以南方军最强。
  北方军还是以骑兵为主,不擅长攻城。
  “劳师远征,智者不为也!”
  “未必!”
  若是将南方镇军调来这西域参战,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那便是整个帝国用尽了全力。
  “难道殿下真有这样大的决心?”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缠战
  “难说。”
  “你觉得是?”
  “以殿下用兵的作风,他很可能……”
  “很可能怎么样?”
  “很可能南方军已经在秘密调动了。”
  “哼,危言耸听!”
  如果是那样,那可就是一次秘密的军事调动了。
  众方家子弟,低低叹息一声:“如果连南方军都来了……那么,我大明三大重兵集团,就都要在这里聚齐了!”
  众人一时无言。
  北方军,南方军,辽镇,这是何等华丽的阵容,当然在这三大兵团之外,还有各地无法计算的仆从军。
  这样强大的兵力踏入西域,叛军真的能够抵挡么?
  他们是方府中人,消息可以说十分灵通,一时间听到这个绝密的消息之后,也要好一会才消化掉。
  帐内,秘密军议。
  “请用茶。”
  “请。”
  此时方世鸿的大帐之内,出现了两个人,两个本不应该出现的人。
  两人都已到中年,一个是智将,一个是勇将,经过多年的征战,身上早已沉淀出一种摄人的气质!
  南廷芳,杨若水站在方世鸿身后,这两位都是南方镇军里,比较出类拔萃的将领,这两个都是明门之后。
  “参见殿下。”
  两人拜见以后。
  马城开口了,声音很低,也很缓:“你们到了,我的心也就定了!”
  两人忙起身一礼,连道不敢。
  “调动南方军这个计划,本王筹划了很久,目前知道全盘计划的,只有本王和方大人两人,其他各部,要过些时候才通知他。”
  这也是先斩后奏,避开那些反对的声音,如今木已成舟,再反对也没什么用,等天下人都知道时,就已经晚了!
  南,杨而降听了这几句话都忍不住心头狂跳,心想这是一个多么秘密的计划,秘密到连朝廷各部,都不能知晓全情,而这个计划越是秘密,这次战争的规模只怕就会越加宏大!
  马城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轻道:“你二人,有什么困难?”
  二将对看了一样,犹豫道:“听说各地都有些杂音,商会那头……也不太愿意。”
  “别管他们!”
  马城刚愎地挥了挥手,道:“不管形势如何变化,那些都是假象,商人逐利而短视,不必管他们。
  “既得利益者嘛。”
  马城摆了摆手,既得利益者必然不愿意打仗,也倾向于守城,听他们的没个好这场倾举国之力的大战,一定会打完,他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域问题。甚至为此背负些骂名,也在所不惜,这值得冒险。
  打完了这一仗,他也该退休回家抱孩子了。
  “去吧。”
  虽只有短短两个字,二将听得热血沸腾,齐声低低地道:“末将遵令!”
  战场之上,裹足不前,这是最让人看不起的!
  两天后,南方镇军滚滚而来,云集德黑兰城下。
  南方镇军的战术,与北方骑兵为主的大军截然不同,南方军步兵强,炮兵更强,基本上是一只纯火器部队。
  如今大明南方的富庶,无法想象。
  骑兵掩护着成排的火枪方队,大步向前,在旷野间排的密密麻麻,不多时,金属风暴将德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