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6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范成章提着蜀锦的袍子,端端正正坐到主位,眉宇间,竟生出几许头角峥嵘的威风。
  请了茶,范成章便振奋道:“饱学士子,己然行动,我等商贾也不可落后,为今后咱们扬州人的福祉,范某,提议各商家集体罢市,以示我等愤慨声讨之意。见民情汹涌,朝廷必然换然醒悟,重开漕运,盐路。”
  众人纷纷叫好,皆言范大掌柜果然老成谋略,对他们言,商人联合罢市,这可是一个大杀器。时间到了开城三年,这些个江南盐商,旧派学子也学了个乖。哭庙不管用了,夫子不管事了,这闹事也得与时俱进,改罢课,罢市了。
  明末,江南士绅极为骄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扑腾几下的力气总还是有的。大明新政以来,漕运盐业都改成了官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定价权都掌握在官府手中,日渐没落的守旧商人,那还能乖乖等死嘛,必然是要垂死挣扎的。
  恰逢崇祯这尊大神,驾临扬州,这便干柴碰上烈火,闹腾了起来。在场各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语,言辞间皆痛心疾首,大好江南,锦绣繁华眼瞧着就要毁于一旦,大家伙决不答应。此时扬州士绅群情激愤,又拉上了崇祯这尊大神,闹将起来,自然是声威大振的。
  这将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各界纷纷响应,万众一心,向朝廷施压,目的,是让朝廷幡然醒悟,重开漕运盐路。
  不几日,扬州世面上闹腾了起来,面对声势浩大的罢市罢课,扬州府吓的两股颤栗,带着三班衙役试图阻止人群,却被人群里飞出的石头瓦片,砸了个鼻血长流。头破血流的扬州府,仓皇逃入守备衙门避祸,狼狈之下,连官靴都丢弃了。
  又过了几日,南京也有商铺停业,罢市,随后,却被愤怒的海商们,领着家丁,长随一顿痛殴,从街头打到街尾,其店铺也被砸毁一空。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夺路
  七月,这股风潮席卷了江南,盐商,米商,海商,各行各业都卷了进去,并且越演越烈,还闹出了当街械斗,致人死伤这样的丑事。扬州成为这场风暴的中心,局面很快失控,几个本地出海经商的大户人家,成了闹事者们宣泄的对象。
  本地盐商,漕帮和新兴海商之间,多年积攒的矛盾爆发了。
  扬州新兴海商和胜魁,大门外被堵的水泄不通,和胜魁大掌柜郑安国,盐城人,盐丁出身,崇祯初年还是个盐丁头子。后来借了海贸兴起的东风,召集了几十个盐丁,同乡,以三条舢板起家,很快淘到了第一桶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盐城首屈一指的富户。
  这位郑大掌柜发了财,举家从偏僻荒凉的盐城,搬迁到锦绣繁华的扬州,还买下了一座大园子,改称郑园。盐城到扬州也不过数百里,郑园,范园也近在咫尺,两家人朝夕相处,早晚相闻,不免经常发生些龃龉。
  偏偏这位郑大掌柜又是个爱显摆的,平日里,喜欢鲜衣怒马,招摇过市。
  如今扬州地面闹腾了起来,盐商闹事,解散的漕帮,泼皮无赖们趁乱起哄。郑家是外地人,是这两年才崛起的地方豪强,又旗帜鲜明的反对罢市,很快和胜魁,郑安国成了众矢之的,开在街面上的铺子,仓储被洗劫一空,一家老小百余口子,又被数百乱匪堵在家中,群起而攻之。
  隔着一道围墙,郑家人和数百个泼皮,无赖对骂了起来。
  “腌臜泼才,你一个盐城人,跑来作威作福,瞎了眼,以后你等想在扬州做生意,老子跟你的姓!”
  “你来,贼贱种,爷爷请你吃铳子!”
  “冲进去,活剐了他!”
  “朝廷大兵一到,将你们这些狗才通通抓了,杀头!”
  两拨人隔着围墙骂将了起来,外头的人虽多,却谁也不敢当出头鸟,真的冲进去血洗了郑园。和胜魁是海商背景,铺子里养了二三十个护院,擅使火铳,个个腰间插着手铳,还有黑洞洞的短铳,阴森森的瞄着外头,谁敢冲进去送死。
  外头闹将了起来,不得安宁,范园里崇祯帝面色苍白,知道他又一次,又一次被人利用了。这位皇爷每每出些幺蛾子,这些年已经收心养性,寄情山水,安心做起富家翁来了。却万万没想到一到扬州,竟然被区区一介盐商,上演了一出挟天子以令朝廷的戏码。
  他那十几个护卫,被人在酒水里下了迷药,都药翻了关在地窖里。
  偌大个园子,只有他和大太监王承恩两人,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慌了手脚,也不知该如何是好。王承恩是个忠心耿耿的,听闻隔壁园子里,吵闹起来,眼珠子一转想出个办法来了,请崇祯帝写了一封衣带诏,夹在衣带里,冷不丁狠狠一掷,从围墙扔到隔壁郑园里去了。
  隔壁园子里那户人家,瞧着应该和乱党不是一伙的,成不成,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入夜,郑园。
  和胜魁大掌柜郑安国,这位郑大掌柜倒是心中笃定,也不慌张,他早年领着几十个盐丁同乡,以三条舢板起家,水里来,火里去,不知道见过多少风浪。这世道在海上讨生活的,又有哪个,家中没有几杆私藏的火铳。
  骚乱一起,郑安国命人取出火铳,弹药分发下去,妇孺保护了起来,四五十杆手铳,十几杆转轮铳瞄准了大门,院墙,就等着有人冲进来送死。可惜,那些个泼皮无赖也不是傻子,没人愿意当出头鸟。
  这一天夜里,郑安和和几个护卫头子,两个儿子在厅中议事。
  大掌柜大马金刀坐在上首,腰间插着两把手铳,瞧着可也是威风凛凛。他长子郑荣,是个读过新学的斯文人,父子两人听着外面,不时传来几声铳响,还有恶犬疯狂的犬吠,不免担忧。
  “爹,商人突然罢市,学生更突然罢课,这内中肯定有阴谋。”
  “当务之急,咱们得派人出去,联络官兵。”
  郑安国点了点头,一旁几个护卫投资,暴跳起来:“我早瞧出来了,就说这姓范的不是个好货,这些鸟人敢罢市,官兵来了,全部抓起来杀了!”
  “这贼鸟好大的胆子,敢散布谣言,妖言惑众,其心叵测!”
  就在此时,几个伙计匆忙跑了进来,说在围墙边上,捡到了一封血书,瞧着像是从隔壁范园仍过来的。血书,郑安国父子便有些疑惑,借着明亮的烛火,打开一瞧,父子两人顿时目瞪口呆,傻眼了。
  “谁,当今天子?”
  “不对,恐怕有诈!”
  一片哗然,郑家人都疑神疑鬼的,多亏了长子郑荣是个读过新学的,又常年在外经商,见识不凡。崇祯帝出门游山玩水,没带玉玺,身上只有一方私印,尽管如此,郑荣还是认出了这方天子私印,不像有假。
  父子两人一合计,当今天子虽说不管事了,可毕竟还是天子不是。天子有难,咱不能见死不救呀,这父子两人也是胆大包天的主,一合计,郑荣带着四个好手,找来梯子趁夜深人静时,翻过围墙,冲进范园去把天子抢出来吧。
  老朱家坐拥天下二百年,余威犹在,郑氏父子是不敢怠慢的。
  当夜,崇祯爷枯坐房中,正在发呆,外头突然响起几声闷叫,四五个强人撞破了房门,冲了进来,手中明晃晃的尖刀还滴着血。崇祯差点吓昏了,好在他这些年游历天下,胆子练的大了些,没有当场失态。
  郑荣瞧见一位中年男子,呆坐房中,眼睛便亮了起来,不由分说抢了天子就走。
  崇祯一阵晕头转向,被两条精壮的汉子,一左一右的架着,前头还有两条身手利落的汉子,腰间插着好几把手铳,砰,砰,砰几声铳响,范园里一团大乱,几个郑家的好手抢了天子,趁乱一口气冲了出去。这一口气冲到了扬子津,汉子们夺了条乌篷船,保护着天子顺流而下,奔南京去了。
  崇祯爷逃出了生天,连鞋子都跑丢了,呆坐在船舱里发呆,这时候他有点害怕了,害怕面对马城慑人的眼神。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掀桌
  崇祯爷赤着脚逃回南京,如今南京形势还算稳定,新军标营出动控制了全城。这位皇爷竟然被一个盐商利用,险些连自己也栽了,面子上便有些挂不住了。他调不动南京兵马,急怒攻心,召集南京留守方从哲,进宫面圣。
  方从哲留守南京,处置政务,虽垂垂老矣,白发斑斑,却总算耳不聋,眼不花,心里比往常更明白了。瞧着这位崇祯爷恼羞成怒了,在武英殿大骂扬州盐商范成章,还要将此人扒皮拆骨,诛他的九族。
  崇祯在武英殿,暴跳如雷:“这些蠹虫,害朕害的还不够么!”
  “朕继位头一年,他们说要废茶税,朕准了,第二年要废矿税,朕也准了朕对他们千依百顺,他们却骑在朕的头上撒野!”
  “这些个混账东西,治世无能,却长于谤君卖直,家财万贯,却不思报国安民,混账东西!”
  “这些蠹虫,欺朕老实呀!”
  崇祯爷暴跳如雷,骂着骂着,竟一屁股坐在武英殿里,嚎啕大哭,这一哭便如同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下头,方从哲和一干属官,瞧着这位失态的皇爷,目瞪口呆,这是戳中崇祯爷的痛处了呀。方从哲细看这位皇爷,伤心欲绝,泪流满面的样子,反倒松了口气,赶忙从寝宫将皇后,公主请来,安抚住吧。
  方从哲也是四朝老臣,对崇祯还是有些感情的。
  方大人此时心中,亦是唏嘘不已,皇爷这不是失态,这是大彻大悟了呀。看来这些年皇上游历天下,与世无争,脑袋也渐渐清明了,终于明白崇祯那些年,到底是谁在坑他了,悟了,是好事呀。
  在开城三年的大明帝国,几个江南盐商,读书人组织的罢市,无非是一场闹剧。扬州之乱注定成了不了气候,各地标营新军很快出动,用排枪铳剑控制了局势,明晃晃的铳剑面前,乱党树倒猢狲散。首恶范成章被标营士兵格杀当场,株连九族,发配到北疆修城池去了。
  然而扬州之乱,引发了规模不小的民间械斗,死伤了几百人,这在太平盛世已经是大乱子了。
  范成章等人伏诛之后,这场乱子的影响,却远远没有平息。
  在械斗中死伤的苦主,在江南商会的撑腰下,告到南京留守衙门,群情激愤,南京留守方从哲出面安抚百姓,刚出治所,就被人兜头浇了一盆狗血。江南百姓不给这位留守大人面子,年老体衰的方从哲一气之下,八百里加急发往抚顺,要请辞。
  十余日后,抚顺辽王府。
  摄政王马城接到八百里加急的时候,正在王府书房,安抚长途劳顿的伽利略师徒,对这位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的科学巨匠。马城给予了极其优厚的待遇,将王府一侧的一幢豪宅,赏赐给了这位八十高龄的老者,并且将这对师徒聘为王府西席,负责教育马城尚未成年的儿女。
  伽利略一生在教廷的打压下,穷困潦倒,晚年得到了大明人的优待,也算是得了个善忠。他最出色的弟子托里拆利,更是对大明摄政王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不久,便说服恩师伽利略出任府学教授。
  伽利略在大明帝国安享晚年,活到八十六岁才去世。五年,在伽利略担任抚顺府学教授的五年间,口述,整理了大量科学著作。由伽利略口述,托里拆利整理的几十部手稿,包罗万象,内容涵盖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化学,价值连城。
  并且五年间,为抚顺府学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物理实验室。这位科学巨匠,现代科学的奠基人,还带领他杰出的大明学生,开创了一个历史性的学科,经典力学。
  伽利略去世后,他的杰出弟子托里拆利,接管了大明财政耗费重金,建立的物理实验室。很快成为抚顺府学的山长,并且把他自己的名字都改了,改了个名字叫做李泰山,这位意气风发的李山长,也是辽王府的常客,摄政王马城的座上宾。
  这一时期,随着欧洲乱局,越演越烈,大批文艺复兴时代涌现出的西方学者,离乡背井来到大明,无一列外,都得到了大明朝廷的优厚待遇。现代科学,在大明帝国生根发芽。新学,科学,真正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辽王府,书房。
  马城在伽利略师徒面前,打开了江南来的八百里加急。
  盐商闹事,不过是皮癣之疾,不足为患,开城初年这个时期,是新旧交替,新的海商财团崛起了,兴盛了,旧的盐商,矿商集团没落了。财富,正在从江南豪绅手中,快速向海商集团转移。
  这其实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新旧财团不免闹出些矛盾,当街械斗,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南京方从哲八百里加急请辞,马城准了,这位四朝老臣为大明帝国,贡献了最后一丝余热。
  方从哲引咎辞职,当可安抚江南商会的不满,自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