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倒也不是什么新式武器,发射石弹的臼炮多用铸铁制造,极易损坏。开原五花八门的军械库中也有少量这类臼炮,却被马城果断弃用了,在这没有烈性炸药的年代这类臼炮杀伤力太差,只会给后勤增加负担。却没想到这种被他不屑使用的武器,居然被建虏汉军旗搬到两军阵前来了。
  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这玩意还真有一定的作用,聊胜于无。


第四百零八章 炮术
  突然被虏军压制住了,马熠感觉被羞辱了,用鞭子抽打着运送大炮的民壮,却一时无可奈何,一千五百多斤重的新式火炮作为野战炮使用实在难以胜任,要把这么重的大炮推过辽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木造简易浮桥无法承受如此重量,只能找水浅处用土石建造堤坝,用牛马拖拽着大炮从堤坝上过河。
  马城反倒看开了,本来也没想让炮营过河,以开原军的实力最多打到抚顺城下。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花费了两日时间才有一个炮兵哨六门大炮过了河,瞄准了汉军大阵一通猛轰,汉军旗付出一些伤亡后索性退到了抚顺城下。十营步卒抱成一团尾随追击,却在抚顺城下遭遇了城防炮火的袭击。隐忍数日的抚顺城防大炮终于开好,轰鸣声中硕大的炮弹呼啸而至,精度虽然很差声势却极为惊人。
  马熠不敢冒进下令收兵,轰隆隆打雷一般的炮声中,持续了两天的攻防战草草收场。
  中军大营,开原众将看着抚顺城头轰鸣的大炮,脸色木然。
  抚顺城头的大炮射程极远,威力极大,每一轮齐射便有八颗硕大的铁弹呼啸而至,有几颗大炮弹重重的砸进开原军阵中,弹跳了四五下才耗尽了动能,炮弹所过之处一个正在撤退的步营瞬间少了几十人,整个队列都被打穿了。这类能精确命中的炮弹数量虽不多,威力却已是极为惊人。
  “杨鹤老匹夫!”
  连卢象升也忍不住破口大骂,抚顺城头轰鸣的火炮,应是杨鹤丢给建虏的红夷大炮,数量足足有八门之多。原装的英制十八磅滑膛重炮,原本是从福建运到山海关加强关防的,却被杨大傻子从山海关拆了下来带着反攻沈阳,在辽河惨败,这些大炮便送给了建虏,如今硕大炮弹落到开原士卒头上,让人气的脸色发青。
  马城脸色如常,头一回在战场上领教到西式重炮的威力,令人吃惊。
  马城已经尽量高估这些十八磅滑膛重炮的威力了,却仍是大为意外,这些笨重的城防巨炮威力实在太惊人了。一轮齐射有一两发能打中目标,所造成的杀伤便难以承受,一炮就是几十条人命,那可是几十个精兵呀,一场小规模的骑兵接触战,伤亡也不过就是这个数字,几轮轰击一个步营就垮了,一次攻城伤亡也不过就是数百。
  这些重炮运输起来十分不便,用来守城却实在是太犀利了。
  万幸虏军的炮术十分拙劣,也没有新式精炼火药加成,还无法发挥出红夷大炮的卓越性能,然而这种巨型舰炮又是直瞄射击的,根据弹着点调整角度,蒙也能蒙中那么几发。和这些巨炮比起来,开原装备的隼炮火力便显得十分孱弱,六磅炮和十八磅巨炮比火力,那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士气低迷,军心不振,马熠气急之下也想出了奇招。
  马熠将已经渡过辽河的十二门大炮拆开使用,化整为零凭借犀利的炮术分散作战,两炮一组利用了红夷大炮笨重的弱点,冒着城防火力在六七里处架起炮垒,勇敢的和城防重炮对轰起来。被挑衅的虏军炮手果然被吸引住了,十八磅铁弹呼啸着越过六七里的距离,砸向北面最靠前的一个炮组。
  中军帅营众人看的眼皮直跳,这些炮手是在刀尖上跳舞,远远看过去硕大的炮弹就在炮垒附近落地,弹跳,几乎是擦着炮垒蹦跳了过去。马城却拍掌叫起好来,这只不过是视觉误差,实际上在六七里的距离上,架在城头上的十二磅重炮想精确命中一门六磅炮,难度不亚于击中一只苍蝇。
  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双方展开了辽东难得一见的炮战。
  八门城防重炮对上十二门六磅加农炮,隆隆炮声让攻守双方都大开了一回眼界,城防重炮每次发射都似地动山摇,一颗颗硕大的炮弹在地面上蹦跳,将泥土地犁出一道道深沟,却始终无法命中任何一座炮垒。开原炮手却凭借犀利的炮术,将一颗颗铁弹呼啸着砸到抚顺城墙上。
  在六七里的距离上命中城墙,对训练有素并掌握了西式炮术的开原神机营来说,是极易做到的事情。抚顺城墙似乎在不停的颤抖,城上城下无数虏兵心中发麻,呆看着被炮弹肆虐的抚顺城墙,每一声巨响都让人心惊肉跳,似乎生出错觉下一发炮弹就会将城墙击毁,然而城墙终究是撑住了,只是外层被砸的坑坑洼洼。
  炮声渐渐平息双方大炮都打红了,炮战也便进入了尾声。
  两军如梦方醒各自调动,马城帅营中帅旗挥舞,前军十营兵马大举压上接应炮手,抚顺西门也突然敞开大批骑兵滚滚而出,想要夺炮,在虏骑主子带领下城外万余汉军也大举压上,围绕多个炮垒展开争夺战。鼓声隆隆,号角声连绵不绝,两千虏骑杀出西门直取北边两个临近的炮垒。
  前线明军应变极快,分出四营步卒严阵以待,中军两营铁骑火速驰援。
  方圆十余里的战场上乱成一团,前出的开原炮营趁机给大炮套上牛马,撤回本阵,过不多时两军前锋便接战了,隔着密密麻麻的盾车,木桩路障对射起来。明军前沿都是参加过喜峰口之战的老卒,早学乖了不等虏兵靠近便发挥重火绳枪的射程优势,打出一排排密集的齐射,很快在一个个局部战场造成优势火力。这都是前线军官用人命换来的血的教训,不惜弹药发挥优势火力,并且在营与营之间拉开层次。
  而占据了优势兵力的虏军则埋头冲锋,完全不顾巨大的伤亡。激战中两千虏骑突然减速,放弃了严阵以待的两个明军炮垒,绕了个大弯斜次里冲向张凤翼的前军将旗。以步卒为主的前线明军不及阻拦,只有一营铁骑迎了上去,争取给主将争取时间布防,两支骑兵刚一接触便纷纷落马。
  极混乱的战场上到处都在激战,明军左右两翼占据了极大的优势,阵阵排枪掩护着前出的大炮撤退,中间却是形势不太妙,前营主将张凤翼的将旗摇摇欲坠,被两千虏骑冲击的立不住阵脚。马城颇有些无奈这就是骑兵在战场上的巨大优势,来去如风,骑兵不会傻呼呼的往军阵上冲,而是会敏锐的寻找战机。


第四百零九章 炮制大捷
  骑兵凭借超强的机动性,无孔不入,闯营斩将只是等闲之事。
  后金八旗更是打了一辈子仗的铁骑精锐,捕捉战机的能力极强,稍有不慎便会被冲的全军溃败。虏骑,尤其是三上旗的精锐马甲,可不会傻呼呼的往火枪阵上撞,这么开阔的战场等到你的火枪阵布好了,骑兵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眼看前军被虏骑冲的人仰马翻,只剩下张益亲兵苦苦抵挡。两翼明军各分出一营兵力拼命救援,却又被那些虏骑杀了一个回马枪,成建制的被冲散了。
  马城举着千里镜,对这支虏骑的强悍无话可说,心服口服,这便是天下无敌的八旗三上旗老底子,凶悍之极。火枪方阵是无法克制骑兵的,如此开阔的抚顺城下,机动性强大的骑兵拥有绝对的战场主动权,骑兵是不会傻傻的往枪口上撞的,精锐骑兵会迂回,会徉攻,在马背上翻来滚去吸引你的步兵火力,会象群狼一般围着步兵方阵,在你的侧后方绕圈子,找你的破绽。
  火枪方阵也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稍微露出一点破绽,大股骑兵就冲过来了。
  八旗精骑说打就打,说走就走,还在马背上施展着各种精湛的骑术,步兵拿骑兵是毫无办法的。
  如此开阔的战场上,步卒要保持阵型整齐前进一里,最少也需半个时辰,然而一里地对于骑兵来说根本就不是距离,机动性完全是天差地别。眼看着那支虏骑击溃了一营步卒,又冲着一门大炮呼啸而去,马城身边众将终于按捺不住请命出战,马城稍一思索从中军马队分出两营骑兵,堵截那支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凶悍骑兵。
  两营铁骑冲进战场拦腰截住那支虏骑,终于挽回了前军的败局。
  那支虏骑也不恋战,付出百余骑伤亡的代价后摆脱纠缠,抱着马脖子往北边逃窜,明军骑兵追了一阵留下几十匹人马,便游荡在战场上四处扑杀乱兵。战至傍晚双方鸣金收兵,都知道无力再正面击垮对方。又是一整天的厮杀双方伤亡惨重,高达两千的伤亡数字让马城嘴角抽搐,弹药的消耗更是十分惊人。
  以一府之力对抗一国之力,终究是十分勉强的,能打成这样已经足以自傲了。
  入夜,大批民壮将囤积在铁岭卫的大批军需,源源不断的运过辽河,整段辽河都几乎被截断。大炮连夜过河建立了炮阵,这场大战还有得打,数年来囤积在铁岭的物资,足够马城挥霍大半个月,火药粮食都十分充足。
  灯火通明的帅营,召集军议。
  张益颇有些惭愧前来领罪,马城好言安抚一番,被八旗上三旗老底子,冲乱阵脚非战之罪。前线十营未伤筋骨,只是弹药消耗有些大,如今正在加紧补给,可虑的是辽河上游,下游都遭遇了虏军侦骑,下游沈阳方向,上游界藩寨方向都有敌踪,稍有一些军事常识也明白皇太极正在调集兵马,大股敌骑正在渡河包抄,妄想将开原大军包围在铁岭以东,抚顺以西的开阔战场上。沈阳集中了虏骑主力,界藩老寨也有超过两万骑兵,从南北两个方向包抄而来,稍有不慎便会陷入重围。
  众将多心中怯意,马城自巍然不动被围又如何,身后就是三岔堡,拥有完备坚固的防御体系,抚顺到三岔堡不过五十里,三岔堡到铁岭前卫不过百里,两卫如今都集结了重兵。只要中军马队保持着完整的战力,大军随时可以突破包围圈,到时候是包围还是两面夹击可就闹不清了,想来皇太极也不会如此愚蠢,虏军做出一副两翼包抄的架势,多半还是想要开原大军知难而退。
  马城不愿此时决战,皇太极更不情愿,双方都是心存忌惮的。
  尽管如此战局还是十分惨烈,几日夜间双方都杀红了眼,战局隐隐有失控的危险。
  马城自然是不会退让的,大军东征总不能草草收场,他的底线是牵制虏金无法顺利入朝作战。皇太极自然也不会退让,却不得不分兵防御山海关方向,还要用一支偏师防备东江镇的戚金,朝鲜北部的毛文龙,分兵之后倒和开原大军在抚顺城下打了个半斤八两,短时间内无法收场。
  大帐内,前营斥候估算着虏军兵力。
  抚顺城下约有汉军旗三万,城中有两白旗精骑万余,另有蒙军旗两万,当面之敌总兵力超过六万,这还不算被强迫征召的奴隶,仅仅是战兵就超过六万,连日来的战局让马城深刻的体会到了战争,便是国力的比拼消耗,打到这个份上和虏军拼起消耗,马城估摸着能撑一个月,以这种速度消耗下去,一个月内开原大军就会弹尽粮绝。
  军议进行中,倪元璐请命领军去界藩阻敌,马城照准给了他十营步卒,四营骑兵嘱咐他层层设防打的机动灵活些,不要和虏骑硬顶着,七千步骑用来阻敌足够他施展了,南面沈阳方向则有些难办,只能指望着袁崇焕的锦宁军。马城是不怕袁督师不出兵的,开原需要一场大捷捞足政治资本,袁督师更需要一场大捷,在天子面前证明他的能力。
  袁督师是个聪明人,两人很有默契的联手炮制出一场辽东大捷,无论真假都行,袁崇焕比马城更渴望这场大捷,没人比袁督师更了解当今天子的性子了,一场大捷就能换来天子无条件的支持,袁督师甚至比马城还要期待这场炮制出来的大捷,说不好此时他的兵马已经在锦宁大举集结了。
  袁崇焕的锦宁军拼起命来,还是有几分战斗力的,麾下五万精锐是他从山西带出来的老底子,集中了山西镇军和新军的精华,精骑也有一到两万之间,都是在山西和蒙古人长期对战的老卒。出京时袁督师更是搬空了兵部库存,连战马,各地勤王兵马中的能战之兵都狠狠搜刮了一批,麾下能战之兵超过十万。袁督师还是很有些能力的,总比杨鹤之流强上百倍,但不至于被虏骑一个冲锋就打垮了。
  然而袁宠焕也不是个好队友,多半不肯为开原大军牺牲奉献,就算他的锦宁军大举北进,也多半是步步为营,一有风吹草动就缩回去了,然而这已经让马城很满意了,锦宁军能将皇太极的两黄旗主力牵制在沈阳,辽阳一线,便极大的减轻了自身的压力,此外沈阳方向,还有一支内附的蒙古军,宰赛部五千余骑在外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