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附的蒙古军,宰赛部五千余骑在外围游荡,对沈阳也是一个威胁。
  袁崇焕麾下如今是兵强马壮,可也是大明最后的精锐了,大明二百多年的积累再也没有余力了。十余万精兵固守山海关,前出锦州关宁,其中包涵了山西镇军的精华,河南,山东各路勤王军的战兵,还有少量京营兵马,大明最后的精兵都在袁督师手中,整个北方的兵力都被抽空。


第四百一十章 军中新贵
  马城十分痛苦的了解到,为何富足的大明会被一群流民推翻,因为明军精华都葬送在辽东一次次的惨败之中,导致整个北方都无兵可用。袁崇焕用兵谨慎,不冒进这是极好的,总比杨鹤袁应泰强上千百倍。
  正在议事中,亲兵来报抓到了一个探子,说是老贼皇太极的使者。
  马城沉默后命人将探子带进来,一个白面书生颌下无须,人长的斯斯文文卖相十分不俗,进了中军大帐便一礼到地。
  众目睽睽下书生恭敬道:“学生抚顺人康贞,拜见大帅。”
  马城看他样子心中不爽,命人拖出去先打十记军棍,书生大吃一惊被亲兵架了出去,被大棍子打的鬼哭狼嚎再也没有半分儒雅。打了十记军棍命人再拖进来,那坏鬼书生翻着白眼大腿哆嗦着,才让马城觉得顺眼了些,劝降就劝降非要搞的象唱戏,真当老子是杨鹤那样的大傻子么。
  挨了军棍书生康贞老实了,挣扎着道:“罪民服了,莫要打了,服了!”
  哄笑声中,卢象升笑骂道:“奸滑之辈。”
  那坏鬼书生也不敢反驳,老老实实拿出贴身藏着的信,交给亲兵,还是皇太极的亲笔信,当然也未必是亲笔,总之是老贼一贯的作风以天下明主自居,将身段放的极低言辞越发恳切,约定两家休兵罢战,合兵一处攻掠蒙古,瓜分蒙古镇压林丹汗之后大举入关,仍是那一套平分天下的说辞。
  马城看完劝降信,油然笑道:“这老贼倒是真是个明主。”
  那使者康贞眼睛一亮,喜上眉梢,卢象升倒不以为意接过长信。
  看过之后,卢象升也笑着道:“不过是个胸无大志的草莽,谈何明主。”
  马城也不与他争论,命人将书信收好送去给林丹汗看一看,想来林丹汗气的鼻子都歪了,皇太极压根没拿他当个人物呀。这倒也在情理之中,林丹汗此人生性优柔寡断,象极了宫中那位崇贞陛下,都是志大材梳的一类人。
  赶走了皇太极的信使,翌日战局稳定下来,陷入僵持。
  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明军攻了一阵成效极差,虏军也没有决战的意图,正面战场必然陷入长期的僵持。两军阵前都挖了大段的壕沟,铺面了碎石路障,想突破这种程度的防御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正面战场陷入僵持,两翼偏师游骑却打的越发惨烈。
  抚顺西北,辽河之畔。
  一支骑兵在河边浅水处停下来,一名骑兵用马鞭指向远方,说道:“营头,走得快时,今天便能进入界藩地面,还走不走。”
  李争鸣望了望天,轻咳道:“天气不好,这日头也毒了走不了太快。”
  李争鸣正有些不安。一骑快马从前边奔来,认得马上骑士是放出去的侦骑,众人心中一紧。
  那骑兵飞驰到前,滚落下马,冲到马前才急促报告:“营头,前方十里,我部接触到一小股建虏游骑,咱们手边只二三十个老兄弟,追赶不及。”
  “虏骑奔哪个方向去了?”
  “一部奔建虏老寨方向,一部游弋左右。”
  这是在观我军容,李争鸣心念电转,传令:“传令后队高举着大旗,严令各位将军约束部伍,务必整齐行列。”
  他家娘子近日颇寻来了几本兵书,夫妻两人也曾细细研究过,兵家有云: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
  李争鸣又命令亲兵:“带上两百骑围过去,一个也不许放走。”
  又谨慎的问道,“除了游骑,大队人马见了没有?”
  那部下拍着胸脯答道:“营头,三十里之内没有敌踪。”
  李争鸣这才放心下来分出两百骑,围剿那些胆子很大的虏兵游骑,小心无大错呀,娘子说这是堂堂之战当越加小心谨慎,不求无功也要但求无过,小心些总是没错。既然三十里没有大队人马,那便可以尽情欺负那些建虏老寨里出来的杂兵了。两百骑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卒,沿着河畔摸过去果然在一处清水湾,找到了那群正在饮马喝水的虏骑。
  也不下马,两百铁骑踩着浅浅的河水踏了过去。
  五六十虏骑慌乱起来纷纷上马逃命,被明军用手弩射翻了十余人,才从马背上抽出武器竭力抵抗,却架不住明军人多势众战马又冲了起来,很快被砍瓜切菜般杀光了,明军骑兵四处收拢着跑散的战马,将尸体从河水中拖走,心中不免疑惑是下五旗的真虏没错呀,金钱尾,秃脑壳还讲满语,这战斗力未免太弱了。
  清理了尸体,李争鸣大惑不解命人回去报信,虏骑似是不堪一击,有诈。
  李争鸣凝神静思,他们距离虏寨不远,可虑者,这股游骑究竟是从虏寨来的探马,还是放出来的疑兵。
  李争鸣喃喃道:“两红旗的真虏呀,何时变的如此不堪了,大白天这么多人聚在一起饮马喝水,这不对呀。”
  左右部下们也十分困惑,这伙虏骑确是太大意了,但凡一个有经验的侦察骑兵,也不会大白天聚在河边饮马,这是十分愚蠢危险的一种行为,极易暴露行踪。以往建虏侦骑都是很精明,哪怕天气再热也会苦苦忍着,等天黑之后再来取水。精锐的侦骑也不会四五十人聚在一起,目标太大太容易被发现。
  “在前道设伏。”
  李争鸣咬了咬牙,再度传令:“游骑再放十五里,一丁点的风吹草动,都不许放过!”
  又冲一个哨官拱了拱手,道:“罗哨官,等鞑子真来了辛苦你一趟,前去诱敌。”
  那哨官毫无不豫的爽快接令,侦骑本就是伤亡率极高的兵种,大家伙都是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诱敌,疲敌都是寻常事。冲锋陷阵,他自认不如李争鸣,骑术却自认十分不错的,而且,临阵交托,不也正是信任的一种表现,李争鸣是军中后起之秀他有想法;可是对这位顶头上司的勇武,他还是十分佩服。
  不说别的,换成他,就不敢用两百骑和几千虏骑前锋对冲。
  开原军中极重军功,能当上一任营官的多是战功显赫之辈,军中上下无有不服,李争鸣便是其中佼佼者。
  稍一思索,罗哨官小声问道,“要不要请来后面诸位长官,商讨一下军情?”
  李争鸣摇了摇头,道:“鞑子要来,早晚要来。无非战、守两策,如此,战而已。”


第四百一十一章 战争潜力
  李争鸣停了一停又谨慎道:“突然之间把他们都叫过来,一样会引起士兵疑虑。自乱阵脚,派两个人去通报军情,让他们徐徐行军,过午即停,步营结寨而战,一定要把营地扎好。壁垒沟堑,旗帜警鼓,统统不能少。”
  连下几道命令,李争鸣仍觉不足,又吩咐道:“去请吴先生来。就说,我有事相商。”
  吴先生大名唤作吴宗道,是卢象升身边的随军参谋,负责联络帅营分析军情,这一套随军参谋制度逐渐成为常例。随军参谋身边配备轻骑二十,战时负责把情报送回帅营,由帅营参谋们分析过后得出结论,再传回来,极大减轻了前线将领的负担,也降低了前线将领做出错误选择的几率。
  军情紧急时,帅营也会派参谋官指导作战,这是垂直式的指挥体系,极大增加了主帅对各部兵马的掌控力,这也是开原辽军的独创。吴先生缩着脖子,鼻涕横流,半晌说不出一个字,应是昨夜染了伤寒,李争鸣看他不住地吞咽唾沫,一时无奈只得叫过来几个亲兵,命人保护好吴先生,寸步不离。他有什么闪失,提头来见。
  “报将军,前面包围了建虏游骑。”
  “虏骑几人?”
  “三十人。”
  “战况如何?”
  “尚在激战。”
  李争鸣直起身子,用千里镜观望了一会也看不到前面战况,足有两刻钟,前边军卒一阵骚动,不知是谁,先欢呼一声。随即,前呼后应,欢呼喝彩之声,一路波到李争鸣这里。随着欢呼声,一群麾下骑兵驰骋到来,人手高举一颗血肉模糊的人头。
  李争鸣长出一口气,松开握着刀柄的手,喜笑颜开:“报捷,报捷,有活的么,有没有活口?”
  稍停,几个活口被五花大绑拖拽过来,让李争鸣笑的更憨厚爽直。
  晚间,明军帅营。
  李争鸣报捷在北边界藩寨歼敌百二十骑,自身伤亡不足二十,眼下一支偏师已经牢牢控制了界藩外围。对这个一比十的伤亡比例马城大为意外,侦骑作战都是狡诈机敏的,一日间伤亡一百二十骑是极罕见的事情。侦察骑兵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老兵油子,少有如此辉煌的战绩。
  和卢象升对看一眼,看过俘虏的口供仍有些困惑,疑兵之计么可也不太像呀。
  疑兵,也没有拿精锐侦骑当诱饵的,这两个俘虏可都是下五旗的正牌子,两个都是正红旗的旗丁。
  沉吟良久,马城才释然笑道:“此可谓盛极而衰,建虏的战争潜力,尽了。”
  卢象升还是头回听说这么新奇的说法,细细思索一番便会意笑道:“然也,这都是皇太极的功劳。”
  两人深知建虏的底细,皇太极忙着打压诸位兄弟,将大量下五旗精兵集中到上三旗,将大量辽人,蒙人抬进下五旗,终于造成无可挽回的恶果,下五旗战斗力急速下降,稍一接触便在骑兵接触战中,被胆大心细的李争鸣打出了虚弱,弱点果然都是打出来的,开原长期以来的精兵策略终于见到了成效,这是实打实的正面碾压。开原铁骑人数虽少却始终秉承着精兵战略,此消彼长,便在骑兵接触战中大占上风。如今北路虏军连界藩老寨都出不了,轮到建虏尝到被堵在家门口挨打的难受滋味了。
  心中舒畅,马城调侃道:“建斗吾兄,你这个学生可了不得。”
  卢象升也忍不住失笑:“李争鸣么,这夯货倒是个妙人。”
  两人相视一笑颇觉有趣,也知此人的底细,这好运气的夯货只是貌似忠厚,不要被他憨厚爽直的外表骗了,此人拥有天生的敏锐战场嗅觉,每每能在关键时刻捕捉到一瞬即逝的战机,这便是一位名将生下来就拥有的天赋,俗称就象开了挂。卢象升收他做弟子也是心甘情愿,谁还不愿意有这样一个弟子呢。
  对马城这位主帅,卢象升是极感激的,这是在替他培植党羽。马城只是一笑了之,难道放着卢象升这样的帅才不用么,终究是要帮他撑腰网罗一批心腹的,假以时日卢象升自领一军,才真的是物尽其用,以卢象升之材领开原大军独挡一面,必然改写他悲催的人生,开原辽军和卢象升才是绝配。
  翌日行军三十里,游骑晚上报并无敌踪,李争鸣会见诸将,营中商讨。一半的意见是加急行军,一半的意见是不可急躁。李争鸣也不得得罪人取其折中,第二天稍微加快度,过午即停不变,两天下来,走了几十里。夜晚宿营辽河河畔一座小山之下。这个位置背山临水,地方宽平,非常适合扎营。营外掘壕、挖陷马坑、竖木栅、立拒马,营内高立瞭望塔,拉出一些小炮摆放辕门。
  得了嘉奖的李争鸣下令,将士夜寐不得脱甲,刀弓枕放头下,枪戈拢立架放在帐外七尺。如有警急,易取之作战。全军分成三营,步兵环绕在外,骑兵居中,火铳手扈卫大帐。在骑兵营地旁边,用索绳围成一个圆圈,骑兵所用的枪戈竖立其外,军马皆不去鞍,放在其中,指派专人看守。大营周边,备下一十二面警鼓,交待一些老卒彻夜守卫,但有敌情,鸣鼓示警。
  这一支偏师战斗力参差不齐,有正牌子的开原铁骑,有初次上阵的靖安堡新兵,还有大量商团武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开原军苦于兵力不足,只能用大量商团武装弥补,也并非是无懈可击。早在第一天扎营时,李争鸣就公布了一条紧急军令,高挂营中各处,派亲兵专门对新卒解释。新卒众多,聪愚混杂,操练又少,阵型什么的没习练过,所以军令不能繁杂。
  李争鸣思索半天,选了简单易记而最事关生死的一条。
  李争鸣口述,吴先生亲自提笔,写道:“吾与尔等,求活而已。然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诸将士从吾受敌,骑、步及炮:若骑失其骑,步炮失其械,虽破军皆无功。”
  不能指望这些新兵能像老兵一样,分旗语、辨金鼓、令行禁止。目前来说,只需要他们掌握军器,记得自己是在战场,任务是什么就可以了。其他组织,协调等等工作,自有领军将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