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化兴冲冲的要先去天津拜会老师,马城准了,命他在天津等候,自家带着两营铁骑转道广东。两营铁骑去福建接收军火,自家带着数十亲兵离开南京,不紧不慢往福建方向而去,沿途陪着两女游山玩水,也是一桩乐事。此去福建也是和商队同行,是一支常大掌柜联络的山西商队,和商队同行总会方便许多。
临近福建,方感受到一丝大战过后的肃杀,街上行人都急匆匆的。
到了福建境内找了一家客栈住下,用些饭菜,雅间里客人都在谈论福建巡抚南居益,要和红毛人议和了,此事传的沸沸扬扬,民间难免又是一番争论,攻讦,打赢了还要议和,好没道理。可怜南老大人以年老体衰之躯,率领福建水师奇迹般打赢了澎湖海战,倒还在民间落下个大大的骂名。
此事古今如一,古来如此,能臣干吏有好下场的不多。
回了客栈,王月舒展着酸痛的腰身,叹息道:“果然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柳自华也沮丧道:“不是打赢了么,福建水师为何要和谈撤兵。”
马城只有苦笑的份,解释起来,大明水师有多少年没有造过船了,福建水师战船多是从老旧战船上拆下木料,拼凑而成的。主力战船还是极落后的福船,南居益能打赢澎湖海战真真是个奇迹呀。
三人唏嘘感慨了一阵,王月动情道:“月娘今日才知,久居江南如井底之蛙,人都痴呆愚笨了。”
马城侧目,这大明朝终于有个读书人承认自己痴呆愚笨了,却是个女子,实在讽刺。
翌日出了客栈往福州去,却又在官道上遇上一支去福州市泊司的番邦使臣。
两女看的啧啧称奇,马城指点起江山,这大明朝的市泊司废了又开,开了又废,直到万历年间才又重开了,可也不是朝廷取消海禁了,而是重新恢复了朝贡体系,这重开的市泊司,便是专用于接待外国使臣,仅仅是为了宣示大明天威。然而此时南洋已经是西人的天下,大明已经失去了曾经拥有过的制海权,大明水师已经沦落为一支近海舰队。
宋元时,市舶司的宗旨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历代皇帝对于市舶司官员的委任更是极其谨慎,宋高宗赵构更曾经说过,市舶司官员若是委托非人,则海商不至,损失极大。到了元朝,往往动辄以高官兼任市舶司提举。
然而,到了明朝,原本用来资国用的市舶司却变成了怀柔外夷的工具,重要性自然是不可与前代相提并论。而市舶司提举不过是区区从五品官,永乐朝开始又委派中官提督,于是隶属于布政司的市舶司更是愈发卑微,大小事务不能自专。
永乐之后,这福州市泊司几乎没有多少进项,抽分所得的象牙龙涎香等等货物送进宫内,来自江南的丝绸瓷器等赏赐则是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送出去,两边对比赏赐的还多些。至于坊市街的交易,也只是以三十税一的税率抽税。
市舶司没了实权不得收税抽分,市舶公馆名义上收着往宫里送,实质上却在各大坐商那里死命揩油,对于那些商船,十抽二的抽分送往朝廷的往往不过百之四五,相反落入市舶太监手中的却至少十分之一,甚至有时候直接把商船报成使船,于是满船在西洋各国不值钱的香料就变成了满船的丝绸载了回去。
贪图朝廷赏赐,但凡是来自番邦的船都敢自称商船,来大明骗贡。
万历年间,但凡五六七八月信风大起的时节,三大市舶司的码头上满满当当停泊的各国商船,赫然一番万国来朝的景象。这就是传说中的骗贡,堂堂大明天朝上国成了人傻钱多的冤大头,后世被无数人耻笑的二货行为,便近在眼前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所谓青天
既然来了便免不了拜访,福州市舶司。
提举李文昌却端端正正地坐在二堂中,面对马城如同刀子一般的目光。他却是怡然不惧,丝毫没有露怯的意思,言辞反而更加激烈。当着一个天子跟前的红人,二品武职,五品文职的李大人自是不会弱了气势。马城旁敲侧击,想问一问在市舶司加海关税的可行性,却不料被这五品提举生生教训了起来。
“治国若单单求利,则宋元缘何灭亡,宋时一年赋税乃是我朝数倍,元朝亦然,可结果如何,富商大贾用金钱交好朝中大臣,继而影响国政,正因为如此,太祖皇帝登基之后深恨奸商滑胥,兼且倭寇泛滥,这才施行禁海。如今一夕之间全盘破除禁令,岂不是重蹈宋元覆辙么!”
看着正襟危坐的李文昌,马城不禁异常恼火,此人据说耿直清廉,堂堂五品文官,放到地方上也是一位大员,愣是弄的家徒四壁,就连官服上也打着补丁。然而,真正在官场上,那些贪名图利的人反而好对付,反而是这些清廉却又固执的人最难打交道,张嘴闭嘴就要教训人。
历朝历代,古往今来从未听说过不收海关税的,简直荒谬,然而这位大清官却能讲出一番大道理。
马城耐心与他理论:“国富确实未必国强,然而若是国富,各地农田水利能够修得更完善,粮仓储备更丰裕,百姓自可丰衣足食!”
李大人眼皮一翻,不屑驳斥道:“民富则民滑胥,上古先民勤耕乐织自给自足,日子还不是过得其乐融融,利之一字,实在是最害人的东西!”
足足和这个顽固的五品大员,出了名的清官辩论了半个时辰,此时又听到了这么一句话,口干舌燥的马城实在是没了兴致,此时再也懒得再说。这大明到处都是这种又臭又硬的书呆子,将贸易,赋税,商业当成了洪水猛兽,和他讲道理是万万讲不通的,大明就是毁在这些人手里。
这些民间捧出来的青天大老爷,个个都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又好象豆腐掉进炉灰里,吹不得又打不得,真真就是属螃蟹的,连皇上见了都得躲着走。你若是与他议论,他满嘴的大道理,你若杀他的头,他视死如归,你名声臭了,他反倒落下个青天大老爷的美名,这是大明特色官场里,八股取士,儒学经义里催生出来的怪胎。
马城心中厌烦,便直接站起身说:“上古是上古,如今是如今。贵官若有异议,便上书言事好了。我只说一句,你甘于清贫固然人品高洁,但让天下百姓齐齐甘于清贫却未免严苛。经世济民这四个字,若是没了济民,便是一句空话!”
“总镇大人教训的是,送客!”
不欢而散,看到李文昌站起身来略一躬身,随即腰杆笔挺得扭头离去,马城不禁给气乐了。然而,眼下是大中午,他却没心思再去想这个书呆子如何,直接回到了客栈。仍觉得可笑,永乐之后,这广东市泊司几乎没有多少进项,诺大个国家居然不收一文钱的海关税,大明朝真是被活活穷死的呀。
生了一肚子闷气,从市舶司出来却又被堵住了,街上多了一些人气。问过方知,打了胜仗,福建巡抚南居益为了提振民心士气,由官府组织祭海,祭海仪式还有各种庆祝活动,庙会,赛龙舟,还要犒赏有功将士。
马城释然,这南居益是个大大的能臣,当宰辅的材料。
既来之则安之,在客栈安顿下来,便携两女出去走走看看,体察一番风土民情,正赶上赛龙舟,便让亲兵挤开人群霸占了个好位置,欣赏这难得一见的海上龙舟。海上龙舟,和内河龙舟又大不相同,海龙舟大的多了,每条都是十几丈长,六七尺高,龙舟上还有楼阁,上头涂漆绘彩,在炽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居中一条最显眼最华美的龙舟上载着将近百人,伸出船只的划桨多达四五十对。
划船的汉子个个精壮,一色着红布坎肩,穿红短裤扎红头巾。领头击鼓的那人更是赤裸上身,坟起的肌肉瞧上去硬梆梆油光光的,那鼓槌上绑着的红绸亦是迎风飘扬。而龙舟尾部的位置上,则是端坐着一个赤膊鼓手,马城也是见过大河大江的,可在内河赛龙舟,哪里比的上这海龙舟的霸气。
马城头回见识到这种民间游戏,观感自是大不相同。
龙舟上一百多条汉子抡起胳膊,浆叶上下翻飞,十分壮观,当真能提振民心士气。各条龙舟齐头并进,一时也分不出个胜负,岸上是万民欢呼鼓噪,气氛炽热到顶头了。从小处见真章,便可知福建巡抚南居益是个能人,官府出面将各类庆祝活动办了起来,福州城内顿时一扫阴霾,花小钱办大事呀,这是治世的能臣。
到了冲刺时气氛越加炽热,下了注买了盘口的,上蹿下跳,大嚷大叫几近疯狂了。
人潮汹涌,亏得马城领着亲兵在后头护着,两女总算还站得稳当,眯起眼睛分辨是哪艘龙舟先冲过的终点时,忽然只看见那艘最大的龙舟突然向一侧翻倒,上头所有人全都一下子翻落水中,一时间,围观的百姓自然大呼小叫了起来。
赛龙舟,偶尔也有翻船落水的往事,但由于划船的汉子都是水上好手,很少会闹出人命,岸上百姓惊呼了一阵之后,也都没往心里去。江边上也有好些精壮汉子猛地扎入了水中,下水的少说也有几十人。远远离着还有百多步远,马城隐约听到几个完全听不懂的口音,心中警觉将两女护在身后,左右亲兵都是身经百战的辽镇精锐,自然警觉起来握住衣内藏的短刃。
这是长期在战场养成的敏锐嗅觉,自然便嗅到了危险的气味。
人群里钻出几个蒙面汉子,手持明晃晃的短刀,往高台上南居益,一众福建三司官员杀
杀了上去,只一个照面,高台下的几个差役被刺客杀气所摄,一个被人一刀劈翻,一个吃人砍中手臂慌忙逃窜,其他的本能让出通路,竟是眼睁睁看着刺客冲过来了。斜次里一下子窜出了十几条彪形大汉,恰是把人堵了个正着,正是马城让亲兵冲了上去,怎也要保护好南巡抚。
第二百七十四章 海盗
虽说刺客悍勇,但马城的亲兵都是军中厮杀出来的硬汉,又是何等精锐。辽镇精锐甲兵结阵而战,一个照面就占了上风,砍翻了几个刺客,丁文朝生怕人群里还有刺客,不敢稍离身侧。
马城见惯了血肉纷飞的场面,眼看高台上,刚刚还风度翩翩的一群文官乱成一团,还有躲到桌子底下的,叹了口气,十余亲兵结阵而战,很快将刺客一一砍翻,还留了活口,都是做惯了这类活计的,干净利落。此时岸上一片凌乱,衙役,军兵虽竭力维持秩序,民众慌乱之下互相踩踏,怕不也得伤亡几百人。
马城胸中无名火起,命亲兵将几个活口捆住手脚,塞住嘴巴,就近送到知府衙门。
傍晚,福建知府衙门。
三个刺客活口都是死士,大刑之下仍死咬着牙,审了半夜也没审出个结果。
福州百姓死伤数百,马城心中恨极了这几个刺客,命丁文朝带人轮流刑讯,使尽了各种手段仍无可奈何。死士尽管嘴硬,然而马城心中一动,便猜到了幕后主使,左右跑不出几家做走私生意,与海寇勾结的海商。
大明朝的海商胆子可大的很,也厉害的很,大明海商就是倭寇,就是海盗,或者干脆说倭寇是给大明海商打工的,当年被诛杀的汪直,如今的东海大海盗皆是如此,后世的大海盗郑芝龙就是福建人,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还有个天主教名字叫作尼古拉,也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亲爹,活动在东南沿海,发迹于日本平户的武装海上商团。
后世历史,对大明海盗,武装海上商团避而不谈,愚笨痴呆的朝臣对待海盗的政策也极愚蠢。满清好歹还懂得利用这些下南洋的海盗,谋取利益,我大明的痴呆朝臣们可是联合过洋人围剿,这些变相进行中国大航海时代的海盗,为洋人盘踞我大明近海修桥铺路,真真是蠢的令人喷饭。
西方是如何做的呢,西方海盗又个诨号叫做皇家海盗。
两相比较,控制大明的文人集团之蠢笨痴呆,短视土鳖可见一斑了。大明朝的七大海盗有五个是被明军追杀万里而死,人家都跑到外国南洋做海盗了,大明水师还不远万里把人绑回来砍了,真真是虽远必诛。
梁道明,是巨港的统治者,居住在三佛齐的巨港。根据明朝的记录,梁道明在巨港拥有数以千计的追随者和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明内阁态度;打击剿灭后招安回老家了,硬生生将人家辛辛苦苦打下的海外领土交出去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林道干,漳州、海丰到海外的台湾高雄都有他的势力。北大年的湾港的管理官,后世林道干仍被住在北大年府的华侨视为英雄,明政府对其态度;打击剿灭。汪直 ,明代著名的武装海商集团首领;同时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商业贸易集团,愿意归顺明政府后,被明政府处死。
林凤,被明朝总兵胡守仁追击,逃窜至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