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轻的李夫人不过二十许人,又柔柔道:“大人可要下棋,棋能静心。”
  马城一滞,点头道:“准。”
  四女方松了口气,收拾好地面去找了围棋,摆在案上,由马城和李氏夫人对弈,两个朝鲜贵女在旁服侍。
  一子落下,马城方沉声道:“你叫什么。”
  问女子名讳是极失礼的事情,李夫人却喜滋滋:“妾身乳名小奴,谢大人垂怜。”
  马城看她惊喜的俏脸,不免失笑,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懂得她心中所想所念,无非靠着年轻美貌是攀附上一位总镇大人,让两个妇人八个童子能活下去。两个纤弱妇人又不会做活,不牺牲色相怎么养的活八个童子。看她含羞带怯的神情,就在这里欺负了她,她也当是不会拒绝的。
  马城心中却是一软,安抚道:“你不必如此,下棋吧。”
  那小奴含羞带怯的落子,马城棋力倒也不差,小时候和邻居王大爷学过几年,也曾经摆弄过几本棋谱的,未至中盘却再也无法落子,往棋盘上一看一条大龙早被掐头去尾,被人杀了个七零八落,这纤弱女流棋风倒很凶悍,练过的呀。
  马城弃子认输,哭笑不得道:“你一个弱质女流,杀心怎的如此之重,不成体统!”
  小奴也不怕他,只捂着嘴笑:“大人心神不宁,再来过。”
  马城胸中怒火渐渐消了,左右还要在海上飘几天,索性打起精神摆好棋盘,打算认真教训她,杀回来。却没想到一来二去,杀至中盘又溃不成军,恼羞成怒将棋盘一推,不下了,难不成这大明朝人人都是围棋高手么,随便跳出来一个小妇人都如此犀利,心中一动,此女和柳自华当十分投缘的。
  稍一思索,马城便笑着道:“我有一位好友,家住京师国子监街,你姐妹可带着我的书信,自去京师寻她,照拂你等。”
  小奴翻身扑倒,惶恐道:“我姐妹只愿服侍大人,绝无二心。”
  马城哭笑不得道:“我那友人,呃,也是个女子,还是个奇女子呢。”
  小奴一脸茫然的抬起头,大眼睛转了一圈便破涕为笑:“不是送给人家为奴为妾,那便成了,不知大人那位友人,噢。”
  马城看着她好奇的眼神,干咳一声,自是有些心虚的,心中却又欢喜,给她找了十几个伴儿,她应是极高兴的。
  那位年长的李夫人,却扑通跪地,决然道:“谢大人收留,大人日后若有吩咐,我姐妹死也认了。”
  马城确有利用她们的想法,只得含糊道:“也不用死,只是少不得要受些委屈了。”
  两女对看一眼一起跪地,坚决道:“民女死而无憾。”
  马城轻一摆手让她两人退下,在舱中枯坐,脸色接连几个变化,两江水师么,老子先记下了。
第二百零九章 登莱巡抚
  远远避开了水师战船,在海面打了个转,那两江水师的战船见是朝鲜船,也自然无视了,大摇大摆护送着几百条商船,往朝鲜方向驶去。马城森然冷笑,难怪不让征讨朝鲜了,征了朝鲜,这么多走私船不就断了财路么。
  在海面上转了几天等到东风,才借着风势往皮岛方向飘去。船队很快在海面上,碰到沿海搜索的东江船只,搜索船打出信号,引领着运兵船队到了海中央一个大岛上,名海洋岛。数十里外还有另一座大岛,名长山岛,此地距金州八十里,风景优美,海面上飘着星星点点的小船,应是被戚金占据的两个大岛。
  两千残军下船登岛,如同一支叫花子大军,身上军服早破烂不堪,连甲胄也多有劈砍痕迹。附近岛民都惊呆了,看着这支叫化子军队窃窃私语,马城下船之后一脚踩在结实的地面上,哈哈一笑,老子没死有些人便要倒霉了,倒大霉。岛上守军慌忙来迎,预备了鱼鳖虾蟹给大军洗尘。
  一日夜后,戚金,秦邦屏众将从东江镇赶至,马城眼睛一酸和两人抱头痛哭,海州一别多日不见,恍如隔世。大军在海洋岛休整,各方消息传来,锦州城破被屠,城中五千士卒,两万百姓无一生还,建奴十万大军屠城后扬长而去,并毁了锦州城防。孙承宗在山海关集结二十万大军,以期反攻,熊廷弼锦州城破时重伤未死,革职下狱,议罪。
  后建奴尽起大军两路夹攻开原,铁岭,开原南关,北关同时陷入激战,任谁都知道建奴疯了,像一头发了疯的公牛四处乱撞,开原南北两关此时应是尸山血海。
  戚金尚宽慰道:“五日前,开原仍在令尊掌握,当是无碍。”
  马城却哈哈一笑极畅快,笑着说道:“兄长可知开原南北两关城防,是谁人所建?”
  戚金笑道:“不知,总归是稳如泰山的。”
  马城畅快笑道:“正是不才区区小弟在下我,亲手所建,开原当万无一失,兄长只管放心便是。”
  戚金众将自是恭维了一番,马城心中冷笑连连,开原北关是老子一寸一寸亲自量过的,炮打多远,仰角多少,装多少火药,用多重的炮弹都是老子亲手定下的规矩,不但有永备工事大炮台,内外城门还修了两道,不轰他个满头包,怎么对的起老子一番心血,北关就是个大屠宰场呀。
  南边广顺关没说的,绞肉机,关前狭窄摆不开大军,城关也加高了十几米。开原可用之兵不足两万,但是开原有庞大的武装商团呀,两三万商团武装也不是吃素的,当是人人肯拼命的。连声冷笑,你能全民皆兵,全家老小一起上,老子就不能弄出个武装商团么,讲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老子是你活祖宗!
  如此在岛上休整了几日,山海卫来信,开原南北两关血战十日,建奴伤亡惨重草草收兵了,开原无恙。岛上开原子弟振奋欢呼,马城特意破了例,三军上下大醉了一场,喝的人事不醒才被抬回房。醒来时海边多了个女子,海棠春睡,梨花带雨,显然是昨晚被摧残的不轻。
  马城拨开遮住额头的秀发,看到一张如花俏脸,自是李夫人小奴。
  那美妇也慢慢睁开眼睛,赧然垂首似极羞涩,也算不守妇道了。
  马城苦笑道:“你何必如此。”
  小奴凄然道:“是奴家自愿的,请大人责罚。”
  马城嘴角抽了抽,这万恶的大明朝啊,良家半夜摸上床,睡了她还要责罚她,实在太不人道了。起身,安抚几句便派了船,送两位李家夫人,八个童子去京师找柳自华,日后还有大用处。看着大船离开仍心如铁石,方知已深深融入这个时代,身边女人多了,便视女子如衣服了,自问在这大明朝,万万做不到专情如一。
  或者皇帝可以做到,大臣,将军却是万万做不到的,不近女色便是寡人有疾了。
  更因为马氏子嗣艰难,搞不好家中那位贤惠的二娘,还要逼着再娶几个美妾,敢不娶就是不孝。
  抛下诸多心思,这一日,登莱来使,登莱巡抚袁可立遣使而至,自山东送来二十船粮食米面,火药军需,还随船带来了千斤佛朗机炮十架,连炮手都一并送来了。戚金大喜,船队浩浩荡荡回了皮岛驻地,皮岛草木不生全靠后方支援,如今有登莱巡抚袁大人鼎立支持,便再无后患了。
  一任巡抚权力是极大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有调用军需粮草之权。
  马城贫瘠的历史知识里,对这位大人一无所知,恶补之后方知这位袁可立袁大人,真能臣也,万历十七年进士,从苏州推官做起至封疆大吏,虽得罪了神宗皇帝被弃用二十六年,却仍是大明最杰出的司法官员,擅长断案,也是三朝元老了。展开袁大人亲笔所书长信,只看了几眼便拍桌叫好。
  这位登莱巡抚实在是个大牛人,如此牛人,清人所著明史中,自然是声名不显,不为人知的。这位袁大人七项平辽条陈,条条老辣,让马城也看的眉飞色舞,先有王越,后有袁可立,这清人编的明史果然就是一堆大粪,一个字都不能信。
  袁可立条陈第一条,收辽东残兵,免为建虏所用,正说中马城心中所想,引为知己,这一路从镇江打到辽阳,杀汉军杀的手都软了,终于有个人理解老子了。
  这第二条,出奇兵,以图制胜,自登莱乘船督兵过海,乘虚捣,绝其粮饷,使力有所分,不敢深入,法曰,攻其必救也。
  马城哈哈一笑,更想见见这位袁大人了,这位大人是知兵的呀,早早认识到海路的重要性,实在难得。
  这第三条,明赏罚,以正法纪,主张提高士卒将领待遇。
  这第四条,主张坚守,不可浪战。
  这第五条,请陛下充实京营,以固根本,并慎重的提醒陛下及朝中诸公,防止建虏越过山海关自古北口,喜峰口进关掳掠,应该在桃林,古北,喜峰等险要关碍驻扎大军,严防死守,如常山率然以便策应。
  此一条马城便惊为天人,这位袁公太有战略眼光了,这是帅才。
  这第六条,提出储备军粮,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还提请朝廷专营盐铁。
第二百一十章 能臣
  这第七条,破格用人,提拔实用型人才,请陛下以公侯悬赏,欲得出奇建功之人,并请兵部,吏部出招贤榜文,不论出身不管家世,择优录用。
  马城看完七道条陈拍着叫好,还将信使吓了一跳,戚金众将也吓了一跳,马城反复揣摩这七条建议,越看越觉得高深莫测,条条切中要害,心中滋味有些古怪,到底老子是穿越众,还是这位袁大人是穿越众,这七则条陈若是能落到实处,大明中兴便有望了,这真是大明朝的大牛人。
  其中涉及盐铁由朝廷专营,收归国有,曰朝廷笼天下盐铁之利,则军帅无侵渔,九边无绝饷,则中国可高枕无忧也。估摸着这位袁大人还是收着说的,盐铁,药品,矿产这些战略资源,都应该朝廷专营才对,后世也正是这么做的。
  七道条陈从战略战术,说到吏治,经济,无一不精。
  马城叹道,袁公真宰辅之才也,早有这样的大牛人做内阁首辅,何至于闹成今天这副烂摊子。大明是不缺能臣良相的,前有张居正,后有袁可立,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能人,却也明白,出一个张居正已是侥幸,不可能再出一个袁可立。党争,党争,把持朝政的自然应该是道德君子,似袁可立这等精于实务的,自然是德行有亏的。
  由此可见,崇祯时把持朝政,大肆排除异己的东林党,便是大明覆灭的罪魁祸首,无可争议。
  然而这位袁大人不结党,不营私,便只能被发配登莱了。一夜无眠,动笔给袁可立写了一封回信,将辽东战事从头到尾,事无巨细回忆了一遍,写了下来,帮助袁大人修改他条陈中不足之处。马城自问只是一个骑兵连长,上过几年军校,论治国理政还是袁可立,周永春此等三朝元老,更擅长些。比如袁可立提请朝廷,将盐铁,战略物资由朝廷专营,便是马城这门外汉万万想不到的。一封回信火漆封好,用了印,又让戚金将海州城下缴获的建奴帽盔,甲胄军械挑了一批,送与袁大人做回礼,想来袁大人是极欢喜的。
  信使匆匆离去,留下十条大型海船充实东江水师,实属不易。
  送走信使和戚金,秦邦屏两人坐在房中,闲聊起来这位袁大人,实属不易,罢官削职二十六年,起复不易,难怪条陈中带着一些愤懑之气。说起来袁可立生平,在江南断过几次大案把人都得罪光了。
  戚金回忆道:“袁公在江浙做推官时,官声极佳,万历二十年时倭寇出没,吴中禁海,江浙世家动辄以通匪罪名互相栽赃,兴大狱,几次大案都是袁公所断。大人当不知这位袁公,万历二十二年还曾巡海,去硫球断过一件大案呢!”
  马城听的兴致大起,出海巡硫球,从未听过此事,十分有趣。
  戚金是浙人所知甚深,便说道起来,万历二十二年闹出一件通倭大案,一个李姓千总邀袁可立共饮,席间出赠三把倭寇武士刀,袁可立审视之,见刀面光洁如玉,十分精美,但最终谢绝千总将刀退还,袁可立凭经验发现这不是倭刀,而是来源于琉球之物。
  不数日,海上传来战报,说军队打了胜仗,击毙倭寇数百,擒获二十名俘虏和大量物资及船舰。但在审验时却没有战俘的口供,也没有证据,案件一筹莫展,但急于报功的军方要求草草结案将犯人处死。巡按感到棘手,交给推官袁可立查办。
  袁可立接手时,有两人已毙死杖下,另外的十八人也被以毒药致哑,即便不哑也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辩冤。袁可立据理力争,上奏朝廷将人犯缓死暂系狱中。袁可立仔细地查验了所有缴获的物品,惊讶地发现自己曾经见过的三把倭刀竟然也在其中,又被当作战利品上报。顿觉案件大有蹊跷,马上找来李姓千总对质,但千总死不承认诬良为盗,并一不做二不休一口咬定说就是在海上俘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