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账房先生微笑着摆摆手,说道:“好汉今日路过我范家堡,便是与我范家堡有缘,一点心意,算是结个善缘,何来贵贱之分。”
李起听了他这话,也是不在扭捏了,心说既然你送了,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反正现在我手头也是不富裕,那么多人还要吃穿用度,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
想到这里,李起多多少少的也是有点得意,看来自己身上还是有点王八之气的,这样的年头,粮食宝贵,他们范家堡一见到自己,虽然没有纳头便拜,但是却送来了这么多的见面礼,足见自己的魅力非凡啊。
其实这就是李起不懂了,像范家堡这样的庄堡,在太平年月的时候,那是和寻常村庄无异,但是遇上战乱年月,那就是封堡锁门,自成一体,独自世界。
别管外面打成了什么样,可他们照样过他们的日子,外面的人想要打进去,那代价不小,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家族的,人心齐整啊,想要打下来,那自然是要无比费力,攻打的难度甚至比打县城还大。
所以即便是战火纷飞,他们也是照样可以传承下来,一个这样的家族,动不动的就是传个几百年,上千年,许多的王朝都覆灭了,他们还在。
他们可以传承,那自然除了庄堡,还有的就是那眼力劲,在乱世,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得罪,什么样的人需要结交,他们都是看的清楚,广撒网,多捕鱼,即便送出去了一百份人情,有一份得到回报,那他们也可以受益无穷。
当然,没有回报也无所谓,毕竟这也是他们在乱世存活的成本,这都是被他们算在里面去了的,所以都是无所谓,只要能够让他们远离危险,躲避战火,熬到再度天下太平就可以了。
而后李起又是问起了范家堡能不能卖些粮食给自己,因为这些粮食对自己来说还不够。
“好汉不是只带了一些家眷吗?这么如此之多的粮食,还不够好汉食用?”
听闻李起还要问范家堡再度购买,那账房先生有点诧异,莫不是这人贪心不足,还想要我们范家堡送更多的东西给他?
李起也没有隐瞒,道:“实不相瞒,在路上我们遇上了一些可怜的百姓,在下不忍他们自生自灭,这才是将他们带在身边,所以这些粮食也就不够了。
本来我是要前去密云县城采买的,但是担心那守门衙役为难在下,在下这才是前来范家堡采买!”
听了李起这话,账房先生也是明白了,呵呵笑了笑,而后对李起说道:“好汉无需担心,那看门班头与我范家堡有旧,好汉去时,只需报我范家堡名号,他自然不会为难于你。”
第五十七章 都是被谁逼的
李起听了,心里也是有数了,还是这坐地虎吃得开,黑道白道都能说上话,这底蕴,不是一般暴发户可以比的。
“如此,那就多谢先生了,也请先生代我向范老爷道声谢,就说在下李起,定当将今日范老爷的情分记下,他日范老爷若是有用得上我的地方,李起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会报答范老爷的恩德。”
那账房先生呵呵笑了笑,而后和李起拱手道别。
当他们进堡的时候,有些百姓对他们不停的跪地磕头,祈求他们可以发发慈悲,让自己也进堡。
但是账房先生和那些庄丁看也不看那些百姓一眼,还有的庄丁紧紧的拿着砍刀,恶狠狠的盯着那些百姓,一旦有人乱动,他们便是要杀人了。
“啪”的一声,堡门再一次的紧紧关闭,不留丝毫缝隙,一切又是回到了开始的样子,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不过范家堡没有指望,但是这边还有一个李起,于是百姓们又都是一个个的围到了李起的身边,磕头不止,求李起可以拿些粮食给他们吃。
李起哪里敢乱拿粮食给他们,要知道这些粮食还是生的,这要是直接拿给他们吃,不用想也知道他们一定是直接就生吃了的,那样的话,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被活活胀死!
但是他们显然也是饿的头晕眼花了,这里这么多粮食,李起又不可能一个人拿得动,一旦自己离开这里,前去叫岳来他们,这些百姓一定会饥不择食的胡吃海塞。
不过好在这时候刘凤成和关占山来了,原来岳来担心李起的安全,便是让他们两个来看看,李起正好让他们叫人来运粮食。
最后那些百姓也是跟着李起他们一道离开。
“大哥,你赶紧安排人熬粥,这些百姓太饿了,再要晚了,只怕他们就有人撑不住了。”
岳来郑重的点点头,也是不敢耽误,立即是叫来一些妇人,指挥她们熬粥。
大锅驾了起来,白花花的大米倒进了锅里,又倒上水,开始熬起了粥,那些百姓都是寸步不离的围在边上,眼睛直愣愣的看着锅里,喉咙也是不住的蠕动。
慢慢的,那大米特有的米香传了出来,百姓们更加是心痒难耐,眼睛里的光芒也是更加是浓烈了。
一旁的李起见粥马上就要熬好了,于是对他们说道:“你们不要急,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我李起保证你们人人有份!”
这时候也是对他们立规矩的时候,这规矩越早立越好,要是拖得久了,到时候反而要做恶人了。
百姓们听了李起的话,哪里敢不从,一个个的都是照着李起的话做,
一口锅前排的是老人,另一口锅前排的是孩子,他们尽管都是心急,但是也知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道理,既然想要吃人家的饭,那自然也是要听人家的话,没一会功夫,队伍就是排好了。
“开饭了!”
当那锅盖掀开的时候,那等候了好似半辈子的时间终于是结束了,大家终于有饭吃了。
小牛终于是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粥,不过他没有自己先吃,而是急匆匆的找到了他爷爷。
“爷爷,爷爷,有粥吃了,有粥吃了。”
小牛一边高兴的叫着,手里就是把粥送到了他爷爷的面前,“爷爷,你先吃。”
他爷爷欣慰了笑了,抚摸着小牛的头,说道:“爷爷不饿,爷爷马上就排到了,小牛乖,你自己吃。”
“不,爷爷你先吃,我替你排队。”
小牛爷爷看着小牛手里的粥,咽了咽口水,而后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李起,李起微笑着对他点点头。
于是小牛爷爷也不跟孙子推辞了,端起小牛手里的粥就是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他已经是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就连开始在范家堡的时候,李起给他的那个大饼,他也是只吃了两小口,剩下的都是被他骂着,让小牛吃了。
很快,小牛代替他爷爷也领到了粥,爷孙两个坐在一起,狼吞虎咽一般的喝着美味的米粥,尽管那粥很烫,烫的他们嗷嗷叫,但这都不算什么,此时的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和手里的粥相比的了。
吃着吃着,小牛爷爷就是哭了起来,眼泪哗啦啦的流淌,越是想要止住,可越是止不住,
不光是他,边上其他的人也是一个个的哭了起来,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有吃粥的时候,还有可以活下去的希望。
看着他们一个个哭的泪眼婆娑,一旁的李起和岳来,戚正,刘凤成,关占山他们也是只感到心头被一块大石压着,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只听李起眼中含着泪花说道:“百姓,为什么受苦受难的总是百姓?”
是啊,太平年月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乱世又有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说的,还不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吗?
你说他们活着怎么就这么难呢?
一旁的岳来听到李起的感慨,也是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他们,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啊!”
戚正听了李起和岳来的感慨,紧握双拳,说道:“只要把鞑子赶走了,我大明江山恢复了,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
“呵呵呵,,,”
谁知这时候的李起越是不屑的呵呵笑了笑,戚正见此,不禁对李起问道:“怎么,李兄觉得我说的话错了吗?”
“错,大错特错!大明江山自崇祯元年开始大乱,那个时候作乱的谁?还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他们这些人,他们来自哪里,难道他们也是鞑子吗?跟着他们作乱的又是谁?说到底,他们不都是我大明的百姓吗?”
听了李起的话,戚正,岳来,刘凤成,关占山他们这些大明死忠,都是激愤,想要辩驳,但是却又不知该如何说,因为李起说的没错,造反的确实是百姓,普普通通的大明百姓。
他们,又是被谁逼的呢!
第五十八章 你们自己想一想吧
戚正一脸肃然地看着李起,好半天,戚正才是对李起说道:“李兄,看样子你对我大明朝廷很没有好感啊,那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想着建立抗清根据地,光复我大明江山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岳来,刘凤成,关占山他们一直想要问的,在和李起的接触中,他们三人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李起对于大明朝廷的不屑,一直想要问,可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开口。
这时候,戚正代他们问了,他们也是很好奇李起的回答,都是将目光看向李起。
看着戚正,岳来,刘凤成,关占山他们四人,李起不想骗他们,于是李起说道:“在我看来,大明朝廷两百多年过去了,他就像一个果子一样,早已经过了生长和成熟的时期,现在已经烂透了!”
戚正,岳来,刘凤成,关占山他们听李起这样说,都是脸上浮现一阵温怒之色,
作为大明死忠,他们怎么可能会容忍李起这样说大明的不是,想要发火,却又是被李起压手制止。
“我知道你们听不惯我的话,但也请你们听我把话说完,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他们这些人,一无生世背景,二无天赋奇技,为什么可以把大明江山搅成这样?”
戚正,岳来他们四人无言以对。
“不管你们承不承认,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朝廷自己不行了。你们都是接触过军伍的人,我问你们,为什么一个人得了战功,明明可以都到十两银子的奖赏,可是到他的手里,却只有二三两银子?”
“我再问你们,为什么一个士兵,他明明每个月有二两银子和一石粮食的俸禄,但为什么到他的手里,却只有一两不到,粮食也只剩下两三斗,甚至干脆就不发银子和粮食,任由他们活活饿死?”
“这样的事情,如果只是发生在一城一县之地,那还罢了,可这却是整个大明江山普遍存在的现象,你们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李起的话掷地有声,事实清晰,戚正,岳来,刘凤成,关占山他们都没有能够回答。
“因为贪腐,大明的官员几乎无人不贪,没有什么地方是他们不敢伸手去贪的,他们无所顾忌,因为贪腐在官场上己经糜烂成风,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一丘之貉,没有人会去管他们,因为能够管他们的人,他自己也是一样的货色!”
“贪腐,无处不在,而这只是大明朝廷许许多多问题的一个而已,还有税收,为什么穷人需要负担整个国家的税收,而富人却是连一个铜板都不需要承担?”
“还有土地,为什么穷人连立锥之地都没有,而富人名下的土地却是跨县过州,以千亩计,万亩计!”
“这些,都是大明朝廷走到穷途末路的原因,不管你们相不相信,如果这些问题依然存在,那么即便我们有朝一日赶走了鞑子,大明朝廷也终将逃不过灭亡的下场!”
说到这里,李起不再多说,转身而去,最后走的时候,李起说道:“今天的话我言尽于此,你们自己在心里好好想想吧,以后我也不会再多说了。”
言罢,李起便是向着那密云县城走去。
队伍的人又多了,对粮食物资的需求也是更加大了,李起不得不去县城采买粮食和物资。
看着李起远去的背影,戚正,岳来,刘凤成,关占山,他们四人都是久久不语,陷入了沉思。
再说李起,一路走到密云县城,果然不出他之前所料,刚到城门口,便是被几个看守城门的衙役拦住。
李起知道他们想要搜刮自己身上的银子,于是赶紧说道:“在下李起,和范家堡的范老爷有旧,还请几位差爷通融一下,行个方便。”
那看门的班头一听李起报上姓名,先是一愣,然后笑道:“原来你就是李起啊,知道知道,刚刚范老爷派人过来打了招呼,你进去吧,城内若是有人为难你,你就报我的名号,我叫王有道。”
李起一听,自然也是高兴,抱拳谢过后,便是进城去了。
进去后,李起直奔卖粮食的商铺而去,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比粮食更珍贵的了。
一进商铺,李起便是对的商铺伙计说道:“伙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