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笑过后,李起便是有意邀请戚正随自己一道同行,
    “戚兄,在下与我三位哥哥意在云蒙山建立抗清根据地,号召天下有志之士共同击杀鞑奴,还我汉家江山。今日你我相见,亦是天意,所以我想邀请戚兄与我一道上云蒙山,不知戚兄意下如何?”
    戚正听李起竟然有建立抗清根据地的打算,睛光一闪,想都没想,便是说道:“李兄有如此雄心壮志,我戚正敢不从命!”
    “好,有你相助,我汉家抗清大业必然如虎添翼!”
    李起是真的高兴,这戚正乃是戚爷爷后人,想来他必定是懂的许多练兵之法,还有那许多战阵之法,有他相助,以后对抗鞑子,必定事半功倍。
    这边事情一了,李起又是批评起那张长发张长贵两兄弟了。
    “你们两个刚才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跟我一道上去杀那几个汉人降兵?若是你们也跟上的话,又何至于让他们跑了一个!”
    面对着李起的质问,张长发张长贵两人吓得双腿打颤,不敢作声。
    这次在动手前,李起就跟他们两个交代了,只要李起一动手,他们两个也要一起动手,务必将那四个降兵一举擒杀。
    但是当李起动手的时候,他们还是怕了,不敢跟着上前去厮杀搏斗,这让李起很失望,幸亏刘三他们几个是酒囊饭袋,要不然,这次李起估计够呛!
    “李起哥,当时我看见你杀人,一下子脑子就空了,把你交代的话也给忘了,下次我不敢了。”
    “我也是吓傻了,李起哥,下次我也不敢了。”
    见他们这样,李起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什么鞑子举族不过几十万人,却是可以统治汉家江山几百年,就是因为像他们这样的软骨头太多,这才是造成了那样的局面。
    要是他们有汉唐时期的男儿那般敢打敢杀,别说大明有亿兆子民,便是只有几万,也能把鞑子干翻!
    “你们记住,一个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取决于他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自己不敢拼命,不敢厮杀,也就不要怪自己命苦,被这个杀了爹,被那个杀了娘,要是你们自己有能耐,别人敢动手吗?”
    李起最后也是懒得再和他们多说,他们两人在经历了鞑子屠村的惨剧后,竟然还没有成长,还是这般无能,以后有什么事,哪里还敢指望他们去做。
    被李起教训了一顿,张长发张长贵两兄弟都是低着头,不敢回嘴,任由李起骂。
    他们不知道,这一次是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胆量和魄力,使得李起以后再也不敢对他们有什么指望,无形之中,他们也是失去了很多机会,
    等到几十年后,当他们看到许多比他们资格还要不如的人,身份地位都是远远的超过了他们,他们只是在那里摇头叹息,说人家的命好,其实这都是他们自己不争气啊!
    “李兄,此处不宜久留,我看我们还是赶紧上路吧。”
    “好,只是戚兄行动不便,这可如何是好?”
    “无妨无妨,这点小伤算不得什么,李兄不必担心。”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上路吧,我估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追上我那三位哥哥,到时我为戚兄引荐。”
    一路上,戚正行走不便,李起便是一路搀扶,张长发,张长贵他们则是被李起训斥后,蔫吧着个脑袋,跟在后面。
    “哎,”
    李起见他们两个这样,无奈叹息一声,心说这样的人,骂了也是白骂,真是浪费口水。

第五十五章 范家堡
    第二天,当李起,戚正他们快要到达密云县的时候,终于是追上了岳来他们。
    李起赶紧是给他们引见,“大哥,二哥,三哥,这位好汉名叫戚正,字谷雨,乃是抗倭名将戚爷爷玄孙。”
    “戚兄,这位便是我那大哥岳来,二哥刘凤成,三哥关占山,另外我这大哥也和你一样,也是名将之后!”
    “哦?”
    戚正一听李起这话,“哦”了一声,而后便是不禁细细打量岳来,道:“难道这位仁兄便是精忠报国岳爷爷后人?”
    岳来微笑着点点头,道:“正是,今日我岳某有幸见得戚爷爷后人,三生有幸啊!”
    “哪里哪里,能够得见岳爷爷后人,我戚正也是感到荣光啊。”
    而后李起把戚正愿意加入他们,一同抗击鞑子的事情说了,岳来,刘凤成,关占山三人更加是欣喜不已,对戚正的到来更加是感到极其的兴奋,对以后的前途也是更有信心了。
    高兴过后,李起他们便是开始为上云蒙山做准备了。
    只听李起对岳来,戚正,刘凤成,关占山他们说道:“我们这么多人,每一天的物资消耗极大,即便是我们也可以在云蒙山种植和狩猎,但是一时之间,也不可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更加不要谈练兵了。
    所以我觉得既然如今我们到了这密云县城,不如就在这里采买一些物资上山,到时也可从容许多。”
    李起的话自然是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同,但是因为岳来,刘凤成,关占山,戚正他们都是没有剃发,不用问,这次采买的任务还是要落在李起的肩头。
    岳来说道:“四弟,我们前番从那几个鞑子身上搜到了两百余两银子,还有十几两的黄金,不如你都带去吧。”
    李起一股脑的全给接下了。
    这次在密云不比在三河,自己这些人是要去云蒙山的,这云蒙山就在密云边上,若是李起也像在三河那样打劫梁茂生,那必然是要惊动当地官府,这样对他们以后藏身云蒙山很不利,
    所以这一次李起只能是用银子去采买物资,毕竟以后还要在这一带发展,不能贸然就把自己搞的很被动。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李起想要独自去那密云县城采买物资,也是困难重重,因为这年头太乱,只怕李起背着银子上路,却是刚到县城,就要被那些看守城门的衙役给搜刮一空了,所以这年头,有钱还真的难用出去。
    最后李起想了半天,觉得与其自己去那县城采买,还不如直接向那些地主乡绅采买,这些人不管到什么年月,那是粮食物资一样不缺的。
    于是李起向附近的人打听了一下,得知密云县城外三十余里处,有一个范家堡,他们范家良田万亩,族人众多,乃是这密云一代数得着的豪门大户。
    打听清楚了,李起决定前去范家堡采买,就这样,李起一个人背着银子,前去范家堡了,也没带帮手,一个人去的。
    到了范家堡,只见这堡外或躺或坐,或跪或趴的有许多的百姓在这里,他们嘴里苦苦哀求,希望范家堡可以给他们一点吃的,
    但是范家堡大门紧闭,很显然,对于他们,范家堡选择了视而不见,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李起细看之下,发现这些百姓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就是年岁还小的孩子,年轻人却是一个也没有看见。
    这年头兵荒马乱,战乱不止,以至于百姓极其的困苦,如此这般惨烈之下,他们还要受到朝廷的盘剥,大明朝廷是这样,现在换了清朝,比以前更加是搜刮的厉害。
    另外鞑子还会四处抢掠青壮健妇,让他们给自己做奴隶,耕田,至于那些老弱,那是没有人会理会他们死活的。
    李起一来,那些老弱有的想要问李起讨点东西吃,但是又看见李起那锐利的眼神,蓬勃的气势,又都是不敢上前了。
    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一步一步,犹犹豫豫的走到李起的身边,对李起说道:“大伯,我爷爷就要饿死了,你可以给我一点吃的吗?”
    说着说着,这孩子已经是哭了出来,那眼泪顺着他那脏黑的小脸,落在了地上。
    李起心中不忍,说道:“你爷爷在哪里?”
    小孩似乎是感到一丝希望,赶紧拉着李起到了他爷爷身边。
    李起一见他爷爷,心里就是重重的一击,天可怜见,这个老人已经是瘦的皮包骨头,浑身骨骼都是看的清清楚楚,那迷糊的眼神,残喘的气息,都是一下又一下的击打着李起的心。
    李起蹲在了地上,将那老人托在怀里,从腰间先是取出一个水壶,喂了他几口水喝,然后又是拿出一个大饼,交到了他的手里,
    “老人家,快吃吧。”
    老人颤颤巍巍的接过李起手中的大饼,眼睛里面已经是如泉涌一般,眼泪是不住的流淌。
    “谢谢恩公,谢谢恩公,,,”
    “别说了,快吃吧。”
    老人没有吃,而是拿给了自己的孙子吃。
    “小牛,快吃,爷爷活不成了,你还年轻,你一定要活下来啊,等你长大了,你要好好做人,不要做坏事,知道吗?”
    小孩哪里肯吃,又是将大饼推到了他爷爷面前,
    “爷爷,你快吃吧,小牛不饿,小牛不饿。”
    那老人又是推了回去,“不饿也要吃,只要你能活着,爷爷就算死了,也没牵挂了。”
    见他们左推右推,李起便是直接将那大饼塞到了那老人手里,说道:“老人家,你快吃吧,你要是饿死了,以后孩子谁管!”
    “可是,”
    “别可是了,你不要担心,以后你们就跟着我,只要我李起有一口吃的,就有你们的份,你放心就是了!”
    那老人听到这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李起,好半天的都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身边的其他人见李起是个好人,也是一个个的跪在了李起的面前,求李起也可伶可怜他们,给他们一些吃的。

第五十六章 乱世存活
    “你们都起来吧,我就是来范家堡买粮食的,只要我买来了粮食,你们就有吃的了。”
    李起看着那些可怜的老头老太太,还有那些瘦弱的小孩,心里不由得就是同情心泛滥。
    李起知道自己只要给了他们一点粮食,那么他们就要赖上自己了,以后赶都赶不走。
    理智告诉李起,不要管他们,这样的乱世,像他们这样的人数不胜数,谁又管得过来,自己还要担负起复兴汉家江山的大业,为了自己的目标,每一粒粮食都无比宝贵,容不得浪费。
    但是李起的灵魂毕竟是来自于后世,要他选择视而不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些人听李起这样说,都是脸上涌现一阵希望之色,而后纷纷给李起让出一条道,好让他尽快从范家堡买来粮食。
    李起向着范家堡堡寨走去,当他走到还有三十步距离的时候,只听上面传来声音,
    “你是谁?你不要靠近范家堡,再走一步,我们就要放箭了!”
    李起见旁边竖着一块石碑,看来这就是他们划定的界限,只要有人越过,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放箭。
    “在下李起,携带家眷路过贵堡,想来贵堡买些粮食,还请通传你家家主,在下感激不尽!”
    见李起说话条理清晰,身上气质也是不俗,那堡墙上的人也是不敢擅专,于是又对李起喊了一句,然后便是前去通传了。
    不多时,一个挺着大肚子的中年老爷便是上了堡墙,远远的打量了一眼李起,那老爷便是对李起喊道:“鄙人范永严,乃是范家家主,不知这位好汉哪里人士,又是去往何处?”
    “在下李起,京城人士,携带家眷躲避战乱,如今粮食耗尽,这才是前来贵堡采买,还望贵堡伸出援手。”
    说着,李起便是将背上的包袱托在手里,又道:“这里有两百余两银子,十余两黄金,在下愿意全部用来采买粮食和生活物资,还望贵堡多多帮衬!”
    范永严听了李起这话,皱了皱眉头,而后便是说道:“好教好汉知道,如今这年月,我范家堡的存粮亦是不多,不过好汉既有难处,鄙人愿意略尽绵薄之力,帮衬一二。”
    说完,范永严叫来账房先生,对他一阵交代。
    不多时,范家堡堡门打开,那账房先生当先而出,身后跟着左右两排十几个青壮汉子,这些汉子个个都是挑着一个担子,担子里面是一袋袋粮食。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左右六个汉子手持砍刀,在一旁护卫。
    到了李起近前,那账房先生对李起拱手施礼,道:“学生王廷远,乃是范家堡的账房先生,奉我家老爷之命,前来为好汉无偿奉上十石粮食,十套衣装,二十斤精盐,五十斤油,另有笔墨纸砚两套,退烧止痛药材各十包,请好汉笑纳!”
    李起听他说这是无偿奉上的,不要钱,心里一阵惊奇,那范老爷怎么这么好,那为什么刚才他对那些可怜的百姓却是视而不见,任其活活饿死。
    要知道哪怕他只拿出一石粮食出来熬粥救济,也可以挽救不少的苦难百姓啊,怎么自己来了,就这么好的对待呢!
    “先生,这礼物太多,太重,在下怎敢接受啊!”
    那账房先生微笑着摆摆手,说道:“好汉今日路过我范家堡,便是与我范家堡有缘,一点心意,算是结个善缘,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