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磨石为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磨石为玉-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戴权吃惊不小,原来李修还藏着这么个秘密呢,自己还真以为他就是来科举求官的。

    天子给戴权解了惑:“敦煌李家世代镇守敦煌郡,不用朝廷颁旨,他家自己就世袭了下去。所以朕知道他来京城后,也是极为的困惑。你已经是敦煌郡太守了,还来考什么进士。现如今明白了,你是来中原求援的。”

    李修苦笑一下:“小小的敦煌城,还没有陛下的内城大呢,修这个虚职太守,也就是个县令的实权。敦煌李家历来是听调不听宣,修却认为不可与中原断了联系,故此才来的京城。以修之学识,搏杀个功名回去,将敦煌郡改为敦煌县,朝堂也可伸出救援之手救济也是我朝子民的敦煌百姓。”

    天子对李修微微一笑:“以你之能,救一城百姓果腹,应该不难。看来你求的是移民对不对?”

    李修再次撩衣服跪倒,向上叩首:“敦煌郡远离中原,戍边的凉州总兵又严控人口迁徙,致使我敦煌郡成了出不去进不来的死地。外有大小马匪并游牧族群时常觊觎甚至寇关;内却无一兵一卒来援,学生忝为敦煌郡守,不敢求着朝廷破费兵饷派兵,只求移一万户汉民入敦煌,敦煌就能再守五十年。”

    “不要兵,只要民?”

    “是!”

    “敦煌的生计又从何而来?”

    “学生控制着丝绸古道,又与西域诸多部落通商,这才养活了不到五万的人口。”

    天子接过来戴权进献的茶,缓缓的划着茶碗盖,深思了片刻,抬眼看向跪着的李修:“江南体仁院总裁甄应嘉,坐拥田庄无数,家里仆从三千,还有万余佃户和工户。朕给你留着,能不能拿走,就看你的本事了。”

    李修无奈的禀报:“那都是朝廷要罚没的,学生怎么能拿的走?”

    “钱和土地,朕留下。大小人口都归你。”

    “还是不够。”

    “莫急,还有京城的几家。”天子喝了一口茶,看了一眼腿都发软的卫若兰,笑了一下,卫若兰欢天喜地的退了下去。

    “朕不说,你心里也有数。”天子让李修重新坐下,低声的与他交代:“兵也不是没有!义忠手里的叛兵,就是你将来的府兵。朕还是那句话,能拿走多少,看你的本事。敦煌还是郡守,你中了举,朕封你个四品的太守,世袭不变。李敦煌,你可以在朕的面前自称是臣了。咱们君臣联手一次,你帮着朕肃清这些个内患,朕帮着你造福一个敦煌。如何?”

    “事关重大,请容。。。臣,多想想。”

    “你且想你的,明日午朝时,朕在京城宣林黛玉承继林家诰命。”

    李修又叩首谢恩,天子哈哈一笑:“果然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林家四代列侯,最后一个女儿给你去做夫人,不亏你们家。”

    “臣不敢想。”

    “由不得你,甄家若是不能除,朕也只能把林诰命指给甄家了。怀柔之策朕也是会用的。”

    李修满脑门子的汗流了下来。

    “退下吧,朕自己疏散一会儿。哦,给朕备些吃的,有些饿了。”

    戴权招手唤来十几位龙禁卫,与毕星一起把守住了草芦。

    带着李修退出了这里,两个人并肩而行默默无语。

    直到回了李修的木屋后,戴权才给了李修一脚:“瞒的咱家好苦,差点让咱家上你的当!”

    李修切了一声,扑拉扑拉后襟的脚印,指指自己胸口:“殴打朝廷命官,你该当何罪。”

    两个人相视一笑,彼此重新见过礼,一个还是戴内相,一个却成了李敦煌。

    “你的事,有多少人知道?”

    李修伸出一根手指头。

    “林家的小娘子?”

    李修点点头。

    “你还真是下血本!”

    “盟友吗!自然要如实相告的。”

    戴权对此嗤之以鼻。

    “你先给皇上做些吃的,就做你平常吃的就行,圣上保管着稀罕。”

    “您要是能帮我想想法子对付甄家,我做十顿都行。”

    戴权一皱眉:“读书人的事儿,我还真知道的不多。书院文比到底怎么个章程?赢了输了的,到底有什么讲?不过,怎么比斗都离不开人是不是,他们要是没人比了,你的赢面不就大了吗。”

    “合适吗?”

    “问你喽。”

 第六十七集 名利二字谁勘破

    烤馒头片,稻花米粥,荠菜调的凉菜,大葱炒鸡蛋,现烤的鱼。

    天子闻着叫花鸡的味道,吃着李修进献的饭食。

    “朕怎么没有那些鸡肉吃?”

    李修腼腆的一笑:“不敢给您吃那些东西,这些都是学生每天自己做自己吃的,敢用性命保证没事。那些土里烤出来的鸡肉,真不敢给您进献。”

    戴权也帮着说两句:“米面都是李大人屋子里的东西,芥菜是奴才看着他现采摘的,鸡蛋是龙禁卫们从庄子里拿过来的,鱼是毕家子捞的。只有这些东西,才是敢让天子进食的食材。”

    天子喝了口粥,许是瓦罐熬出来的香,倒是吃的香甜。

    “这是馒头?”

    李修点点头:“用火烤了后发脆,捏一把细盐撒上去,或是蘸点麻酱吃更香。”

    “嗯,去给朕找些麻酱来。”

    李修一躬身:“不敢。学生可没有,吃的都是庄子里百姓家做的,不敢给您进献。”

    天子差点没了食欲,用筷子一指外面,李修磕头退了出去。

    戴权跟了出来,自有小黄门在圣驾前伺候。

    “你就这么抠,怎么能给书院捞好处?”

    “内相,我要不这么抠,肯定捞不到好处。”

    “哦?”戴权凑近了李修:“给我说说这道理。”

    “您想啊,皇上是不是没钱?”

    戴权点头认可,三年来内库刚有进账的皇上,真是一个穷皇上。

    “圣上的心思我不猜,我猜的是穷人的心思。”

    “怎么讲?”

    “穷人最怕浪费!一文钱恨不得掰两半用的日子,我可是有过的。节俭是给有钱人说的话,穷人不用节,天天都是俭,所以他恨奢侈靡费的人。”

    戴权细细的品了一下这番话,神情莫测看着李修笑:“好小子,这么快就能揣摩到上意了啊。说下去,你打算怎么炮制甄家。”

    李修笑得比他还神秘:“我不说,说了就不灵了。”

    “圣上要是问呢?”

    “请您跟圣上这么说,主要矛盾是在上层。我这个学子能做的,不过是压压他们的气焰。要是想对他们伤筋动骨,就要和他们对赌!”

    两个人就在草芦外面交头接耳起来,嘀嘀咕咕好一阵,戴权一脸笑意的回来伺候圣驾。

    天子许是没吃过这样的野味,还真是吃的干干净净,小太监壮着胆子劝,莫要贪嘴,万一龙体受损,杀了李修都不值当。

    戴权打发小太监赶紧收拾了,重新泡茶来。

    天子吃饱了饭,兴致也高了起来,见戴权的神色,知道了李修是答应了下来。

    “他怎么说?”

    “他不信宫里的贵妃会甘心给她人做嫁衣裳。”

    “看的很准,朕也不信。贤德妃要真是这么做了,朕先灭了贾家。”

    戴权放低了声音:“故此,他想着为何不是甄、贾两家在京城来一场文斗呢?草木书院可以代贾家出战。”

    “想的是不错,贾家不会答应吧?”

    戴权笑看圣上而不语。

    天子恍然大悟,转了一圈,李修还是把花传回了自己手里。只要自己下旨,贾家不答应也得答应。

    慢着!

    天子又想起前面那句话,不信贵妃甘心让位,不就是说,不如让贵妃自己去说吗?

    “哈哈哈哈!”天子大笑起来,心底那点子怨气,都一扫而空。

    你们不是结盟么?朕就让你们心生间隙!

    “好!依了他的办法,让他在外面放手施为,朕给他找一个撑腰的来。”

    龙心甚慰的圣天子又去找国子监的教习们谈天说地去了,间或招呼一下王甲礼这样的学子,问问学业。

    眼瞅着夕阳西下,戴权才去请圣驾回京。

    临走时,天子戏问李修还有何求。

    李修端过笔墨纸砚来,请留御笔墨宝。

    “天下大同?”天子有些不太情愿。

    “竹鹤先生本来是想写的,学生以为还是圣上写来的好。贫也罢,富也罢,都是您的子民。若真能是天下大同,千古圣君非圣上莫属。”

    毕星等人鄙视之,浓眉大眼的李修也学坏了。

    天子哂笑一声,问过教习们的意思:“各位先生以为如何?朕的笔迹留在这里,可妥否?”

    教习们含笑颂圣:“诚如李修所言,天下大同乃是圣人心思,圣君当勉励。”

    戴权暗笑,天子此次私服来访,本来就有意亲笔写个书院名给他们。一来是显得草木书院确实是圣上为庇护寒门子弟所设,虽然没掏一分钱,但心意无价。

    二来也有把书院高高架起来的意思,有了他的御笔,草木书院想不和别家书院争斗都不能了。

    不成想,李修别出心裁要圣上留下《天下大同》的墨宝,其中必有机杼。

    天子略一思索,怎么也是留字,有了朕的墨宝在此,不怕别人不上钩。看了一眼备下的文房,对着一抬笔洗是赞不绝口:“竟然是徽宗旧物?”

    “林家的嫁妆。”李修赶紧堵住皇上的心思。孤儿的东西您不会来抢的吧?

    天子哼了一声,提笔写下了《天下大同》四个大字,留下穆姓名讳,点名书赠李、林两家,用了自己的私印,把笔扔进那笔洗里。

    “好好收着吧,别让别人连人带物的娶了走!”

    李修等恭送圣驾返京。

    走的远了,书院上下都长舒一口气,总算是熬过了今天。

    王甲礼凑上来要李修解惑:“不就是南北书院做过一场么,怎么连圣上都要下场帮咱们?”

    李修干脆趁着众人都在,爬上一块大石,站在上面朗声说道:“诸位先生、诸位同窗!我李修明人不说暗话,即将面对的将是金陵体仁书院。”

    “我等尽知啊。”

    “修要说的是你们不知道的事。甄家在江南之地堪称望族,本朝更是有太妃出自他家。原本这些也不与我们相干,可惜。”

    李修满脸的愧疚,冲着众人一躬倒地:“可惜修却将书院卷入了宫闱争斗。其中内情修不可说,只说一点让诸位知晓。圣上属意,草木书院必要胜出,压住体仁书院一筹。”

    诸位学子都被宫闱争斗的事吓住了,消化了片刻后,猛然间大呼起来:“读圣贤书,为君王事!吾等虽死无憾!”

    李修啊了一声,目瞪口呆!

    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到是这种的局面。

    还是远在京师国子监的范琴先生,看的清楚明白,对来访的黛玉劝慰说道:“李修是犯了魔怔,他以为旁人都与他一样的能看穿世事,却不知不论是贫与富,贵与贱,面临圣上的时候,都恨不得拼死效忠!否则他们吃苦受罪的留在京城做什么?”

    “先生所言是说书院不仅不会散,还会激起士气报君恩?”

    竹鹤先生捧起一杯茶,语带萧瑟之意:“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从古至今,莫不如是也。看穿了又如何呢,还不是随波逐流的过下去么。李修啊,看穿的太早太快,若没有相应的心性支撑,不是一件好事。”

    黛玉莞尔:“先生多虑了。他就是不顾上,也要顾下。承蒙先生给我解惑,草木书院的学子们,恐怕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一展身手了吧。”

    竹鹤先生默默的喝茶不语,圣上这手微服私访,收不收得了李修的心,他不好说。可那些无比期盼鱼跃龙门的学子们,肯定是要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诗书,期待着替君一战,天下扬名。

    名、利二字,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穿的。

    黛玉收下了竹鹤先生手书的“天下大同”四个字,歉意的说道:“委屈先生了。”

    范竹鹤摆摆手:“你让丫鬟跑一趟回去,想必也有要圣上留字的想法,只是不便明说。李修又是个熟知你的,定会留下圣上的墨宝。与御笔比起来,老夫这字还真是不委屈。”

    黛玉还是福身致歉:“先生的字是留给真正读书人的,黛玉谨藏起来,总有一天用得上它。”

    “那老夫还要先谢谢院首的垂青咯。”

    “学正又何须自谦,草木书院也有先生一份啊。”

    一老一小心意通明,以茶作酒饮了一口,畅快的笑了起来。

    既然是躲不开此番的争斗,那就拉张大大的虎皮,吓退一些胆气不够之人吧。天子乃是万人之上的存在,有他的墨宝在,不怕你多想,就怕你不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