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据枢密副使王德用所言,安乐侯想要提拔一名禁军士卒为殿直。想是便于指挥这些禁军士卒试用军器,才提出来的。不过,王曾相公觉得安乐侯不懂规矩,竟直接投书于枢密院,便没有批准,倒是让臣有些意外。”

    赵祯听到这里,便想到之前见到范宇,他也没提此事。

    “吕卿,王卿虽然有些不通情理,不过维护规矩也不算错。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安乐侯自己不懂这些,胡乱提要求也不合适。”赵祯很是公道,反而有维护王曾的意思。

    口夷简笑道:“臣可没有告状的意思,安乐侯做事有些莽撞也是有的。只是该如何来做,却也没人指点。由着安乐侯直接给枢密院上书,闹这等笑话有些不该。若是有人告知安乐侯一声,文书应投于通进司,方可转投枢密院才是。”

    赵祯脸上有些不好看了,“安乐侯不经通进司便投书,难道就没人提醒一声吗?”

    “想必某些人觉得,安乐侯是皇亲。直接给枢密院投书也没什么不妥,王相公也定会批下。”吕夷简话只说了一半,便转了话题道:“枢密副使王德用,私下找过臣,便是要臣与李迪相公通个气。由李相公去劝说王曾相公,将安乐侯这份文书批准下来。只是李相公也是个耿直的,他让臣不要多管枢密院的闲事。”

    听吕夷简说完过程,赵祯不由气道:“一点小事,便这样兜兜转转绕了这许多圈子。李相公王相公都是直臣诤臣,都没做错。可是朝廷的事情,却就这样耽误下来。既是相公,便要有担当。若安乐侯所提之事不合,将文书批驳复还也就是了。觉得安乐侯不懂规矩,便是叫去训斥一通,告之如何投书也可。王相公可算粗疏,但李相公却坐视观火实在不该!”

    吕夷简急忙道:“官家莫要生气,这不过是一件小事。而且确是安乐侯有错在先,不关两位相公的事。臣只是觉得安乐侯所为之事,前面已经得官家准其带五十名禁军试用军器,后面便不应该半途而废。臣可不是故意挑拨。”

 第135章 甚是痛快

    吕夷简越是如此说,赵祯的心中就越是有些不舒服。

    当然,赵祯并不是对吕夷简有意见,而是对李迪和王曾两位相公。范宇所做之事,是他这个官家给安排的,甚至之前还答应了调拨五十名禁军。按理说这是一体的事情,后继之事枢密院也理应跟进,不得推诿。可是王曾相公可好,竟然对于范宇的上书不理不采。

    这不只是扫了范宇这个安乐侯的脸面,其中当然还有赵祯这个官家的颜面。

    而李迪更是让赵祯生气,明明已经有枢密副使传话,这李迪相公若只是推辞不管也就罢了。可气的是,他这身居相位之人,据然将朝廷公务说成是闲事,还摆出揣着手看热闹的姿态来。

    越想此事,赵祯这心中就越是生气。可是当着吕夷简,他这官家又不能失仪,只能表面露出淡然之色。

    “吕卿,你用心国事,我心中有数。”赵祯淡淡的道:“可是这两位相公,实在是让我有些失望。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竟在一件小事上,都不能从朝廷的角度考虑。只因安乐侯投书的程序有误,便可不担宰执之责?”

    吕夷简几乎是看着官家长大的,他岂能不知赵祯已经生气,当即躬身劝道:“官家可能是多虑了,两位相公重要公务众多,不愿在小事上浪费时间也是有的。”

    虽然明着是在劝解赵祯,可是一句不愿浪费时间,是真的将赵祯怒火给拱了起来。吕夷简就是故意的,他若不将李迪从相位上赶下去,自己怎么会有机会。

    此人可算老奸巨滑,隐隐约约便给赵祯上了眼药,还把自己掩护的很好,有着非凡的手段。

    算小事吗?还真的是小事,不过是将一名禁军军卒提拔成殿直,一个九品武官而已。这等品级的官员,在汴梁连百姓都不会正眼看。

    “呵呵,小事?”赵祯冷笑起来,“小事也可以以小见大,我只看到两位宰执不能尽心任事。汉昭烈皇帝刘备曾经说过,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便是为了防微杜渐,警示后人。可是我朝的两位宰执,竟然也事小而不为了。今日可以事小而不为,明日便可事大也不为。大事小事都可不为,还要他们做这宰执干什么。”

    官家理由还挺充分的,吕夷简不由得在心中给官家点赞。

    “官家息怒,毕竟是两位宰执,平时动一位都会使得朝中人心动荡。他们两位相公即使有错,也并非大过,官家可莫要动了换相的心思。若是使得朝中大臣们心存疑虑,无心视事,恐非好事。而且,两位相公素有人望。官家只凭这等事情便要换相,只怕大多朝臣,都是不服的。”吕夷简连忙劝阻道。

    可是吕夷简这话里没安好心,明着是劝,可是旁敲侧击却是在说两位相公权势很大威望很高。

    这等话到了赵祯的耳中,便有了一丝忌惮。于是,这就更加让赵祯下定了换相的决心。

    “吕卿不必再说,陈琳,去传知制诰来。”赵祯意甚坚决的一挥手道。

    “唉!”吕夷简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做出极为失望的样子道:“官家既然已经有了决断,那么臣便告退。”

    赵祯也觉得自己刚才对吕夷简的态度不好,便略带歉意的道:“吕卿忧心朝局国事,我是心中有数的,你且去吧。”

    “谢官家褒奖,臣受之有愧。”吕夷简面带愧色,退出崇政殿。

    等出了崇政殿,刚一转身,吕夷简便露出微笑。那李迪自己可是点过他了,可惜对方根本就没有理会自己。这次被官家罢相,李迪也怨不到自己头上。

    至于枢密院使王曾,那就是个倒霉蛋,只是便宜了王德用。

    吕夷简自己都没想到,官家今日会见召见自己。郭氏的事情还只是官家宫闱内的事情,也不用多说。绕着绕着,便促成了罢相一事。如此的快,倒是出乎吕夷简的预料。

    赵祯待待吕夷简一走,便命人书写旨意。将李迪罢免,降职为刑部尚书。王曾也罢免,降为门下侍郎。

    至于吕夷简,赵祯想起吕夷简苦口婆心的样子,不由得有些有些感动,便让他重归相位,为同平章事。王曾既然降为门下侍郎,那么枢密院使,就落在了王德用的头上。

    旨意写好,赵祯看过没有疏漏之处,便用印发出。

    这一次罢相,并不是有攻讦李迪与王曾两位相公,而是官家直接指责。指责两人玩忽职守行事惰怠轻慢公务,特降其职以警示朝中众臣。这说明官家,对于这两人十分不满。

    赵祯的旨意一送到政事堂,大家就被震得懵了。李迪看到官家旨意,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官家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之间,便下了罢相的旨意,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参知政事蔡齐,却摇了摇头道:“李相公,刚刚官家可是召见了吕侍郎。你看这旨意,吕侍郎现在又一次成了吕相公,这可真是不得了,也了不得。一手翻掌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实在惊人。”

    蔡齐可不是在替李迪出什么主意,而是在给李迪拱火,给吕夷简树敌。若是这两人斗起来,他蔡齐这个参知政事,没准还能坐上同平章事的位置。

    李迪却不管那许多,如今看来,蔡齐却是说的最有道理。而且这也让李迪想起来,前几日吕夷简来找过自己,被自己当场羞辱之事。当时倒是痛快了嘴,可是风水轮流转,才过了这几日,便被吕夷简使阴招给拉下相位。

    正在李迪咬牙切齿之时,却见吕夷简从外面走进了政事堂。沿途政事堂的文吏见了吕夷简,无不纷纷露出笑脸打招呼。

    “李相公,今日我可在官家面前一直在替你说好话求情,可惜官家有自己的主意。”吕夷简摇头道:“前几日我便提醒过李相公,那安乐侯倍受李太后溺爱,你却不当回事。这下可好,惹怒了官家,你与王相公都被罢相。官家是至孝之人,李相公与王曾相公,你们两人但凡有一人对安乐侯重视一些,如今也不会被罢相。”

    吕夷简又将自己摘了出来,反手一锅就扣在了范宇的头上。可谓是未见其人,便已送锅一口。

    这话说的,李迪都有些信了。因为吕夷简前几日见自己,便是为了安乐侯之事。

    不过李迪还是没有好脸色,“吕夷简,你莫说你有多好的心肠。在官家面前,你定然没讲过本官的好话。哪怕是说好话,多半也是皮里阳秋阴阳怪调。”

    吕夷简面色一沉道:“李迪,你已被罢相。本官是来赴任的,政事堂公务甚重,可没时间与你磨牙。若误了朝中诸事,你怕是便会被贬出东京了。”

    前几是刚刚被这李迪羞辱,今日便还了回去,吕夷简心中甚是痛快。

 第136章 这谁受得了

    在不远的枢密院,枢密使王曾也刚刚看到官家旨意。

    虽然官家在旨意之中没说为了何事,可是王曾也想到了安乐侯上书之事。这都不用问,自己没有处理的,就只有安乐侯这一桩事情。

    想到这里,王曾便有些无话可说。这安乐侯是有多受皇家宠爱,竟然为了一件小事,便使得官家罢了两个相公。

    此时枢密副使王德用,见到王曾的脸色凝重,便也凑到了他的面前,看向官家旨意。

    当看到其中将自己升为枢密院使之时,王德用的心中简直是心花怒放。原本去找吕夷简,只是碰碰运气,谁成想这才不到十日,便真的将王曾相公拉下相位。

    而这接任枢密使之人,果然就成了王德用自己。

    王德用当着王曾,不好立时露出欣喜之意,便道:“王相公向来勤勤恳恳如履薄冰,对待公务,也没见王相公有何惰怠之处。为何官家会有这道旨意,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王曾看到王德用发问,他心情不好,便理都未理。这个态度对于自己的副职,那就是极不尊重的。

    他的这个态度,也让王德用非常不高兴。

    但是王德用也知道,王曾可是咸平五年的状元郎,而且是连中三元考上来的。一入侍起点就很高,倍受大家瞩目,那是天上星月一样的人物。

    也正是因此,王曾十分看不上自己的副手王德用。王德用出身将门,又是靠着恩荫入了行武,这才坐到了如今的位置。在王曾看来,与王德用讲话,都是自己赏他面子。

    现在王曾被罢相,他更是连装也不想装出客气的样子。

    王德用看王曾这个样,便想当场发作。但还是硬生生的忍住了这口气,转身不理对方罢了。

    范宇如今还在慈宁宫中,正陪着义母李太后和姨娘杨太后两人说话。

    忽然便听到外面有小黄门道:“官家驾到!”

    范宇急忙起身,垂手肃立,等着赵祯的到来。

    很快,赵祯便大步走了进来。

    “臣,恭迎官家。”范宇对赵祯躬身道。

    “安乐侯免礼。”赵祯抬手虚扶,然后便看向李太后与杨太后道:“见过大娘娘与小娘娘。”

    李太后却很是关心道:“官家无事吧?若是那郭氏不知好歹,我这便去痛斥她一番。”

    赵祯微微摇头道:“大娘娘,郭氏本就是废后,不用理会。她在宫中跋扈惯了,此次还以为寻死便可见我一面。我却不想去,由她闹吧。”

    “娘也在冷宫住过许久,倒是有些体会。”李太后点点头道:“冷宫之中遭人白眼,有些难受,但衣食是不缺的。若是民间中等人家,只怕也不过如此了。她如好好的,等过些时候再求见官家,便让她做个寻常美人,也不是不行。”

    李太后的心中也是复杂,官家是自己儿子,她对那抓伤过官家的郭氏并没半点好印象。可是说起冷宫来,又有些同病相怜,心却又软了一些。

    赵祯一看李太后还想再说,便立时岔开话题道:“不提此事,刚才我见过吕卿,却是听说了一桩与安乐侯有关之事。”

    范宇没想到官家会提自己,不由心中莫名一紧,“官家,我有何事,竟能惊动朝中的大臣?若是我做错了什么,改过来便是。怎的无人与我说起,反而传到了官家这里?”

    这些话放在赵祯耳中,便显得范宇更加无辜。

    “哼,朝中衮衮诸公,却办了些让人看不过去之事。”赵祯心中憋着许多气,此时正可与人倾诉,“安乐侯向枢密院上书……”

    赵祯将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是如何处理的,都说与了两位太后和范宇听。

    李太后自然是向着自己两个儿子的,她道:“这些人吃着朝廷的俸禄,却不肯多出一分力。这本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却偏要推诿。这些读书人,只看过几本孔孟之书,便将鼻孔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