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太后自然是向着自己两个儿子的,她道:“这些人吃着朝廷的俸禄,却不肯多出一分力。这本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却偏要推诿。这些读书人,只看过几本孔孟之书,便将鼻孔都翘到了天上去。宇儿不过是提拔一个禁军小卒为九品寄禄官,一个相公不批,一个相公看热闹,真是可气。官家做的对,这等尸位素餐之人,若不罢相岂不是害了大宋江山!”

    杨贵妃却有些迟疑道:“官家,你一口气换了两位相公,朝中不会有什么动荡吧?这两人位高权重,若是联络朝臣,一起向官家发难,恐不好收场。”

    范宇听着这些话,心里却已经沸腾了。官家真牛,你痛快的罢了两个相公,却是将自己架在了火上烤。

    只怕朝臣们互相传递的消息里,两位相公都是贤臣是君子,而自己这个安乐侯,只看封号就不是个正经东西。定然会有人说,是安乐侯依仗太后宠溺,要为手下帮闲狗腿子谋官。王曾相公一身正气断然拒绝,甚至理都不理。而李迪相公,则也不愿相助小人。想必是安乐侯这奸侯,在李太后面前哭诉被相公们欺负,惹得李太后大怒。

    而后,护短的李太后才强行逼着官家,将两位相公降职罢相。

    一个小丑的形象跃然而出,使得范宇不由打个冷战。

    他本就不想在朝廷之中有突出的存在感,只做个安安静静做些事情的美男子不好吗?也正是有这个想法,范宇才随波逐流的埋头于军器造作院,要做点实事。

    若是存在感太强,便会被卷入朝局争斗当中。那样危险不说,对自己没半点好处,想做些事也会很难。

    这下子可好,官家一道罢相的旨意,便将自己送到了风口浪尖。不管是谁问,两位相公如何会罢相,定然是绕不过自己这个安乐侯的。

    范宇甚至都能想象得到,弹劾自己的表章一定会如雪片一样的送到官家面前。

    此时赵祯对杨太后摆了摆手道:“怎么会,政事堂这边,我已经下旨让吕卿复归相位。以他的威望,朝中谁会反对?前次我废郭皇后,因与朝臣相持不下,还是以吕卿罢相结束。这一次,让吕卿重回相位,也算是个补偿吧。枢密院里,也是枢密副使王德用接掌正使之职,不会有什么事的。”

    “在官家身上,我竟看到有先帝的影子。”杨太后不由感叹道。

    范宇心中焦虑,要是满朝的官员都针对自己,这谁受得了。不要以为是个皇亲就可以横着走,有义母李太后维护又能怎么样。这些朝臣们坏着呢,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

    不过片刻,范宇眉头一展,却想到了一个主意。

 第137章 你做的过了

    见官家赵祯还在与两位太后说话,范宇却有些踌躇。

    本想回避两位太后时再与官家说的,但是范宇知道,若是现在不向官家提,便错过时机了。

    “官家。”范宇对着赵祯躬身道:“臣范宇,也有罪。”

    他的话一出口,赵祯便惊讶了。

    不只是官家惊讶,两位太后也都吃了一惊。

    义母李太后不由得问道:“宇儿,你有什么罪?明明是那两个相公不好好做事,你又何错之有?”

    官家赵祯却是相的多一些,他两眼微眯道:“安乐侯,你向我请罪,可是怕那两位相公找你的麻烦。”

    “臣并不认为只凭这两个相公,就可找臣的麻烦。”范宇知道瞒不住赵祯,便苦笑道:“此事终究因我而起,若不是我不懂文书传递的规矩,又如何会惹得两位相公生厌。如果不是两位相公心中生厌,又怎么会懈怠。若是从根源上看,归根结底还是臣自己疏忽,这才引出一连串的事故。至于两位相公报复我,我有何可怕的。大不了辞了实职只做个安乐侯,不用劳心劳力一样可以一辈子平安富贵。我不犯国法,两位相公还能吃了我不成。”

    听到范宇的这番话,赵祯有些出乎意料。他觉得范宇不是个贪恋权位之人,却是个懒散的家伙。有点小挫折,便想着撂挑子不干。

    “不做事只拿俸禄,快活的过一辈子,你倒是想的美。”赵祯不由得挑起眉头道:“连我这个天下之主,都不可能有这种福气。你可好,竟想轻轻松松的享清福?”

    范宇只得陪笑道:“这不是臣犯了错,使得两位相公都被罢相吗。要没有这种事,我多拿一份俸禄岂不是好。”

    赵祯哼哼了两声,却又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这家伙的着眼点竟是多拿一份俸禄。

    李太后看到赵祯似乎生气,便担心的道:“官家,宇儿初次做官,不懂规矩也是有的,你莫要强求。要做事,便要先学些朝廷里的规矩,你这个义兄也不派人教他。现在可好,惹了两个相公,你让他在朝中如何立足。”

    这怎么还成了我的不是?官家赵祯心中很是不愤,可是李太后哪里也没说错,只是让他感觉有些不得劲儿。

    范宇看到这是个机会,急忙再次躬身道:“这等事都是由臣惹出来的,恳请官家下旨降罪。臣并非胡闹,而是为了朝廷和睦,其理由有二。其一,此事的源头,本就是臣不懂文书传递的规矩,此事由我而起。其二,臣是皇亲,为免得朝臣们指责官家偏袒,招致众臣物议,也应做出处罚。否则的话,不只是两位相公心存怨念,众多朝臣恐也有同仇敌忾之心。”

    听到这里,赵祯恍然。

    “你的意思,是一定要让我处罚你了?”赵祯不由皱眉道。

    杨太后与李太后两人面面相窥,有些不太理解。

    “官家,宇哥儿既然说的有些道理,那你便处罚于他吧。”杨太后本想护着些范宇,可是听了他那番话,便转而支持他了,“不过,官家可要处罚的轻些,莫要真的处罚。”

    “正是,正是,宇儿委曲求全,还不是为了朝廷,为了官家好做?他能替你着想,你这义兄可也要替他着想。”李太后生怕官家处罚得范宇重了,便也急着开口道。

    赵祯又好气又好笑,深吸一口气,压下了自己的情绪。

    “好,安乐侯既然愿意自己领罚,那么我也不与你客气。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便罚你……罚你……”赵祯到这节骨眼上,却又想不起来要如何罚他。

    两位太后娘娘都在这里看着,处罚的重了,只怕当场就要自己改口。处罚的太轻了,他自己又有点不甘心。

    “臣如今正在军品造作院,官家不如罚我……三个月造出一千具铠甲如何?”范宇此时自己献策道。

    赵祯想了想,便点头道:“那便罚你三个月内,造出一千具铠甲。若是完不成,我便要扣你一牛的俸禄。等下我便会命人会下旨,你想抒反悔都不可能。”

    虽然赵祯是官家,可是他也知道一具铠甲有多复杂。范宇竟敢当着自己夸下海口,那多少也应有些把握。

    范宇对赵祯拱手道:“臣遵旨。”

    李太后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道:“宇儿,你三个月时间,可能造得出上千具铠甲?那可不是用布匹绸缎做衣衫,而是用铁料做的。只是打制一具铠甲,便动辄数百上千的甲片。三月之期,实在太短了吧。”

    “娘放心,军器造作院里可不是孩儿一人。”范宇安慰义母道:“弓弩院里可是有数千工匠,大家一同出手,应该不会误期。”

    “不误事便好,娘也就放心了。”李太后点头道。

    官家赵祯很快便让人将最新的旨意送出去,自然最先收到的,就是政事堂。

    吕夷简当然也看到了这一份官家的旨意,这让他也有些诧异。

    在吕夷简想来,官家定然不会处罚安乐侯。可是他却没能算计到,这一次是范宇自己要求的。

    范宇在宫里陪着义母用了饭,才出宫回府。

    他一回到府中,便看到了两个老熟人。一个是包拯,另一个就是公孙策了。

    两人正坐在侯府的正房之中喝茶,便看到了范宇从外面回来。

    包拯抬眼看到范宇,便与公孙策起身相迎道:“安乐侯总算是回来了,我与公孙先生,在你这侯府之中,可是等了大半个时辰。”

    范宇急忙拱手道:“失礼失礼,我今日被太后召入宫中,没能早些回来,有些对不住包知府了。”

    “侯爷今日可是甚为威风,不但将枢密院正使罢免,就连政事堂的同平章事也被罢免。”包拯淡然的道:“如今朝堂里可是都沸腾了,大家可都在议论安乐侯是何等样人。”

    范宇听到包拯不阴不阳的话,就知道对方也是为了罢相而来。

    他只能看着包拯道:“包知府此来,是向我问罪的?”

    “问罪不敢。”包拯面无表情的道:“我只想告诉安乐侯,你做的过了。”

 第138章 莫被人抢了

    刚回府就被包拯当面指责,范宇不但头大,而且很气愤。

    什么叫自己做的过了?明明就不关自己什么事,只不过是朝堂斗争波及到了自己。就因为自己是太后义子,因此被拉出来当了靶子。

    虽然心中气愤,可是范宇早就知道会是这个样子,因此也有心理准备。

    “包知府,你说我做的过了,那么请问我做了什么?”范宇径直坐到正堂的主座上,直视着包拯道。

    包拯身为权知开封府,也不是楞头青,一看范宇这反问的意思,好似受了委曲。

    “莫非,侯爷没有在太后和官家面前,鼓动罢相之事?若是与侯爷无关,又有谁能让官家震怒,同时将两位相公都给降职罢相。我想请问侯爷,只为了一点小事,官家便这样做,可值得?”包拯皱眉道。

    范宇伸手一指外面,对包拯道:“包知府不是坏人,奈何却总对我有成见。你三番两次质问于我,实在无礼,现在请回吧。我若能鼓动官家罢相,也定然能鼓动官家罢你的官。包知府尽可回府等上两天,你若没有丢官,便可证我清白。”

    后世的文学作品里,包拯就是个铁面无私的大清官。可是真与这等人打交道,就太难受了。动不动就怀疑自己,还跑上门来质问。

    范宇如今怎么也是个侯爷,自然不怕包拯,索性赶出府去,让他自己琢磨吧。如果包拯是清正之人,自然不会报复自己,如果心怀记恨,好象自己也没啥损失。

    公孙策此时出来打圆场,他对范宇一抱拳道:“侯爷莫要生气,今日之事是我等孟浪了。只因事由都是在侯爷这里起始的,所以包知府才会认为是侯爷所为。侯爷是包知府带入京的,若是所为不正,定会让包知府心中自责不安。而且,包知府向来认为侯爷极有才干,因此所担心的,便是怕侯爷走上邪路。实是爱之深责之切,对于侯爷却并无问罪之意。”

    “我们走吧。”包拯摇摇头,对公孙策说了一声,便当先出了门。

    公孙策看了包拯一眼,便对范宇拱了拱手,跟着去了。

    看到两人出府而去,范宇不由得用手拍了拍脑门。自己这是造了什么孽,竟然莫名的背了这么大一口黑锅。

    刚刚包拯所问的意思,他认为官家为了些许小事,便将两位相公降职罢相,实在是小题大作。只是他们都不明白,赵祯得知两个相公都不作为的时候,那等于老板看到员工上班时间有活不干在聊闲天嗑瓜子。这脾气一上来,能气的脑瓜子嗡嗡的,扣工资扣奖金没商量。

    范宇不是官家,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包拯来问也是白问,这让他根本无从回答。

    虽然罢相的动静不小,可是雷声大却雨点小,也没将两人赶出东京汴梁去。由此可见,官家还是手下留情了的。

    只不过是范宇倒霉,成了这件事的灯塔,为朝臣们所瞩目。

    府里的王小丁和陈芳陈圆三人,都躲的远远的。他们没想到,自家侯爷平时看起来挺温和,今日发起脾气来有些厉害,竟将包知府给赶出府去。

    范宇没人打扰,却也静下心来。他暗暗琢磨,罢相之事谁受益最大?是吕夷简吕相公。当时在宫中,官家也是见了吕夷简之后,才下了罢相的旨意。那么,自己身上的这口大黑锅,想必也是吕相公随手丢过来的了。

    甚至吕相公根本就没将自己这个安乐侯当回事,认为只要甩来一口黑锅,自己就要背着。

    想到这里,范宇是真的生气了。自己从来不想惹事,也不想参与到任何是非当中去。可是这也不代表,自己可以随意被人利用,随意的甩黑锅。如果不反击一下,只怕这位吕相公,便觉得安乐侯人小不懂事,且是个甩锅的好锅架。若是以后没完没了的甩,自己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包拯虽然可气,但是这吕夷简更可气。范宇不是一点就着的爆脾气,也不想迁怒于包拯。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