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位可是大宋的国舅,什么也不做,一样可以富贵平生。他竟能痛下苦功,便由此可以看出来,其决心和毅力之强

    范宇看了曹傅一眼,自上次自己离开之时,便是安排曹傅为步卒的指挥使。现在当着自己的面,再次提出来,显然是想在自己这里得到首肯。

    杨文广听了曹傅的话,果然看向范宇,露出询问的表情。

    说实话,范宇如今已经交卸了巡边钦差的差事,便没有了管军的权力。但是新军毕竟是他亲手所建,因此这威望是不可能消除的。

    “既然曹傅有心,那杨兄自可在在合适的时候,让他带领部分骑兵出击。”范宇笑道:“而且,我建议不要一直带一个兵种。如今新军虽然精锐,但是数量依旧不多。若是有合适的机会,狄青也应带一带骑兵作战。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将来你们高升之时,想必麾下也要带更多的兵。将兵种先熟悉了,不至于胡乱指挥,对以后是大有好处的。”

    范宇也并没有命令杨文广如何,而是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新军的管辖权力,如今已经交到了枢密院与三衙。不过新军特殊,虽然算作禁军,可也与寻常禁军不同。

    因此,三衙与枢密院,对于新军的事情都不怎么插手,其自主性便多一些。

    杨文广与狄青、曹傅三人恍然大悟,侯爷这是已经是认为,他们三人将来还会带更多的兵士。虽然范宇没有直说,但是这个意思是很明白的,一时间使得三人极为振奋。

    “侯爷的话,我们都记下了。”杨文广表态道:“下官定会按侯爷的意思来做。”

    范宇摆了摆手,笑道:“你们可不是我的私兵,如何能说是按我的意思来做。我建立新军,不过是看到边军废弛并无多少战力,这才有心建立新军,以免我大宋将来遇到战事,便无能战之后。而且,若是你们做的好,便可影响大宋各军,使之精简改变。”

    “最重要的,便是你们须知新军是官家授意我所组建的。若是有事,亦可直接向官家上本。如有人拦阻,可呈书到我这里,我替新军上本。”范宇提醒他们三人道:“有曹傅在新军之中,一般情况没人敢胡乱插手新军之事。你们可要好好的想一想,新军为何被称之为新军。从军制上,如何不使武将专兵且吃空饷,又如何保证军中军纪不废每战争先。若是谁能做好此事,将来枢密使也可做得。所以说,你们任重而道远啊。”

    经过范宇的指点,杨文广与狄青、曹傅三人面面相觑,这才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居然并不只是单纯的领兵作战。原来新军并不是新建一支军队便算结束,而是只不过开了个头。

    一时间三人都陷入沉思之中,半晌没有说话。

    范宇自己却乐得轻松,他只不过是组建新军,又指了一个方向而已。其余的事情便交由眼前这三个家伙去办,他自己乐得一身轻松。

    三人互相看了看彼此,都显得颇有压力。

    “多谢侯爷指点迷津,若非如此,我带领新军只怕还是会如以前的禁军厢军一般,最后将新军组毁了。如今得了侯爷教诲,定当尽力而为。”杨文广额头上见了冷汗,他只知领兵作战身先士卒,却没想过其中还有这样的任务。

    “你们三人可多读些书,除了兵书顺便看些典章,想必对于如何形成新的军制才会有所帮助。”范宇笑道:“若有所得,可先于新军之中试行。此为新军的新字所在,可与我大宋其他军中不同。只是此事,可由杨文广写成本章递至枢密院,以得在新军中试行军制之权。”

    曹傅这时皱眉道:“枢密院怕是不会轻易通过,莫如我寻个机会,去向官家求个情。”

    范宇斜了这家伙一眼道:“此是公事,你去向官家求情虽然自无不可,但是你岂能次次向官家求情。从私情上讲,官家是你姐夫,但是在公义上,官家与你是君臣。这点若分不清楚,早晚要在此事上吃亏。”

    若是别人数落他,曹傅定然是要抬一抬杠的。

    但是曹傅最服气的就是安乐侯范宇,当即陪笑点头道:“那我便听侯爷的,不擅自越权便是。”

    杨文广叹了口气道:“侯爷,其实我也想过,若是让曹傅来做这新军的都指挥使,应当是比我更合适。有他在,新军之事阻力便会小上许多,也更易得各个衙门的配合。”

    “杨大哥此言有失偏颇。”狄青却是有不同意见,“曹傅虽然身为皇亲,但毕竟经验少脾气急。若是不历练几年,怕是容易出错。若是有人相激,曹傅没受过委屈,只怕会意气用事。如是碰到这等事,新军便会受累。”

    对于狄青的话曹傅是不太服气的,刚想开口便被范宇瞪了一眼,这才忍下去没说什么。

    “刚刚说了怕你受激不过,你便忍不住了。”范宇看着曹傅道:“我觉得杨兄与狄兄两人说的都没错,只不过是需要些时间历练才是。若是历练的好,你们将来各领一军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大宋虽然已经三十年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事,但是这种平静马上就会打破。辽国与西夏虽有争端,但是他们也不会让大宋闲着,终要将大宋也卷入进去才能放心。

 第393章 心中苦闷

    杨文广、狄青、曹傅三人,对于范宇不服不行。

    谁让自己的理论水平跟不上,眼光也不如安乐侯看得长远呢。

    原本,三人在范宇再三强调自己已经没了领导新军的权力之后,还有些跃跃欲试,想放开手脚建立一番功业。

    可是听了安乐侯的这一席话,真的是有自惭形秽。自己的心思还停留在封妻荫子,而安乐侯的目光已经放到了国政上,高下立见。

    由是,三人对于范宇则更加敬重信服。

    又说了些闲话,范宇便留三人用饭。

    顺便也将自己从庄子里带回的啤酒,让王小丁取了两坛来,请三人痛饮。

    对于范宇这里出现的这种有苦味的啤酒,三人倒是很快便接受了。在三人的眼中,凡有苦味必然清热败火可去口疮,倒也是个好东西。

    起先是不习惯的,但是多喝了几盏啤酒之后,便有些爱不释手。

    曹傅先是看了看酒盏中的啤酒,又看了看范宇的脸色,才开口道:“侯爷这等好酒可还有多的,能不能再送我一坛。”

    不用看,范宇便知道曹傅喝的顺了口,“我这里还有几坛,你们一人带一坛走便是。”

    当下三人立时纷纷表示感谢,却都没有推辞。

    “侯爷这里总有些新奇东西,这等苦香味道的酒却是我从来没喝过的。”狄青不由赞叹道。

    听到狄青说起新奇的东西,范宇忽然想起,自己还有望远镜没让三人看过。

    “王小丁,你且去将望远镜拿来。”范宇当即便吩咐道。

    时间不长,王小丁便拿着那只作为样品的竹筒望远镜回来,“侯爷,东西我已经取来了。”

    将手中的望远镜送到了范宇手中,王小丁便退在一旁。

    狄青不由得很是惊奇,自己刚刚说了侯爷这里有新奇东西,侯爷就又取了一件。

    “侯爷所说的望远镜,便是此物?”狄青好奇的道:“顾名思义,这望远镜便是可以看得更远吧?”

    范宇看向狄青,难怪狄青将来会有不小的成就,看来还是人有灵性。

    “你猜的不错,这东西就是可以看得很远。”范宇将手中的望远镜交到狄青手中,“你可将之拉开,从细的筒口望出去便知。”

    狄青依言而为,果然吓了一跳。

    曹傅与杨文广两人,此时也坐不住了,两人也分别将望远镜拿来一观。

    三人都是军旅出身,不用范宇提醒,便已经想到了将望远镜用于行军战阵之上。

    “侯爷,这、这可是军国重器!”杨文广手中握着望远镜,便已经有些舍不得放开。

    “莫要心急,此镜也是刚刚试制出来。”范宇不以为意,现在这东西已经有了,以后就会止不住的出现更多。

    可是杨文广却不想放弃,“侯爷可否给我新军试用这望远镜。”

    狄青与曹傅两人,也盯着范宇不放,显然是现在就想将这支望远镜拿走。

    “你们回去带领新军作战之时,我自然会让造作院给你们三人一人一支。”范宇此时严肃道:“不过,这东西的用处可不小,你们不可丢失,更不可将此物落入敌手。这一支只是试制的样品,不能让你们拿走。”

    直到范宇将这三人送走,他们还时不时的瞄一眼范宇身后案几上的望远镜。

    然而这时,在宫内的崇政殿,官家赵祯面前摆了七几本弹劾范宇的本章。

    无一例外,这些本章都是弹劾安乐侯范宇奢靡无度假意挥霍。有人指责安乐侯私自酿酒不报官府,不但大兴土木修建庄园,还穷奢极欲到了用水精琉璃制作门窗。

    更有人引用《阿房宫赋》来形容范宇所修的庄园,什么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什么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不但暗指范宇有不臣之心,甚至更加指明了范宇所修庄园使用琉璃门窗有僭越之嫌。

    赵祯对于范宇大修庄园,并没有多反感,甚至是乐见其成。因为安乐侯立了足够大的功劳,若是还有更大大的抱负,岂不是大概率会有谋反的野心?

    既然安乐侯贪图享乐,那对官家赵祯来说,便再好不过。这样的臣子有能力,但是好享乐,关键还是皇亲,天然就是帝王的好邦手。贪图享乐有什么,皇帝富有天下,这点小事还是不在话下的。

    可是有的弹劾本章中提到范宇僭越,这便使得赵祯有些不开心。

    所谓帝王尊严,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真实存在。除了最大的权力是帝王的之外,还是最好的女人、最好的东西等等。反正只要帝王起了攀比之心,便不是什么好事情。

    赵祯就是看到本章中提到,范宇使用水晶琉璃制作门窗,据说天光柬直透房舍之内,反光之时还亮过铜镜。每到早晚之时,安乐侯庄园之中,便会泛起片片反光,如鳞甲辉煌之九天神龙盘于园内。视此盛景,常有村夫愚妇跪拜于外。

    不但指出安乐侯豪奢、僭越,更是指出来已经有些百姓在向安乐侯跪拜了。

    这样的弹劾又刁又毒,已经刺伤了官家赵祯的尊严。

    将这几本谏官的本章放到一起,赵祯有些犹豫。其中多半都是谏院的弹劾,显然是得了韩琦的授意,下面的谏官才会弹劾安乐侯。

    但是弹劾的本章中所言,也并不见得是假的。

    “陈琳,去将副知谏院包拯找来,我有事问他。”赵祯将几本黑安乐侯的本章放在旁边,对陈琳淡然道。

    得了官家的吩咐,陈琳不敢怠慢,急忙命一个小黄门去请包拯。

    包拯不知官家因何相召,但是他不敢有稍微的怠慢,急急的随着小黄门一同进了宫。

    进了崇政殿,包拯抖了抖衣冠,便对赵祯行礼道:“臣包拯,见过官家。”

    “包卿免礼。”赵祯笑着对包拯点了点头,“我是有一事,对此有些费解,包卿可知安乐侯大修庄园之事?”

    “臣知道此事。”包拯躬身道。

    赵祯不由得点点头,又道:“朝中诸臣中有些人在弹劾安乐侯,甚至有人弹劾他有僭越的嫌疑,更是有人说有百姓在跪拜于他。陈琳,将这几个本章给包卿看看。”

    看过了陈琳递过来的几个本章,包拯微微沉吟了一下才道:“据臣所知,安乐侯非常喜爱钱财亦喜口腹之欲,这等人往往行事轻浮,是个无行之辈。但是安乐不同,他是有才能之人。臣以为他这样做,或许是不能一展所长心中苦闷吧。”

 第394章 可有其事

    包拯是最早接触范宇的人,他也一直在注意着范宇的所作所为。

    要说大宋上下,谁最懂得范宇才能的厉害,只怕也就是包拯一个人。

    这世上怀才不遇之人很多,但是实际上有几个有真实才能?所谓怀才不遇,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

    但是在包拯的眼中,范宇却是有真实才能的,不但懂得机关百工之学,更有安邦之材。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为大宋作出了一些贡献,可还是被限制住了。

    因此,包拯才会说安乐侯不能一展所长心中苦闷。

    可这话听到了官家赵祯的耳中,却不是那么愉快了。你说安乐侯不能一展所长,岂不是说我这个当皇帝的不能人尽其才,这等于指责君王失德。

    不过赵祯终究是个仁厚之人,不高兴归不高兴,还是温言道:“包卿说安乐侯不能一展所长,却是为何?他在造作院中,已经制出斧枪、龙鳞铠,据说近日又搞出链甲。除此之外,巡边之时我也授意他组建新军,并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