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爷所说的什么艾尔啊拉格啊,小人还弄不清楚。但是看这酒液相对清澈,想必应是侯爷所说的拉格一类。究其清爽可口的原因,想必是侯爷让小人往里添加了蛇麻草的花朵。虽然初饮之时有些微苦,可是喝了几口便能适应,反而让人总想着这一口。”

    冯三看到范宇表示赞同的点头,便又咳了一声,接着道:“此种啤酒乃是侯爷所首创,小人以身价性命担保,绝不敢外传。若是小人将这啤酒的配方外传,便让小人全身死于非命!”

    起初冯三是奔着丰厚的报酬来的,可是当范宇对冯三讲了这啤酒的酿制方法之后,冯三便一直担心祸事上门。

    现在终于将啤酒酿好,冯三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谁知道安乐侯会不会一狠心,便将他沉了黄河。要知道大宋的酒虽然是官卖,但是权贵们也可取得经营许可。

    冯三这几天为了把握啤酒是否酿造成功,这几天每天都要喝一坛。他喝了之后,便知道这等啤酒将会成为大宋又一名酒,而且是比较另类的一种名酒。此酒一旦售卖,便会风靡一时,其中的利益只怕绝不是个小数目。

    他自己若是不快一点表明态度,怕是在这权贵面前不会有好下场。

    范宇听完了冯三的话,不由得也沉吟了片刻。

    之前范宇酿啤酒,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是听了冯三的话之后,才想到这可以做成一门生意的。

    “冯师傅莫要担心,你既有功劳亦有苦劳,我并非过河拆桥之人。”范宇自然也听出了冯三的惧意,便安慰道:“你若是愿意留下为我酿酒,我便开一间酒坊,专门由冯师傅负责。至于报酬吗,便按现在的报酬如何。”

    冯三当然不会放过这自以为是的活命机会,急忙点头不已。只要贵人不起什么心思,饶过自己这条小命便好。

    可是他却没观察到,范宇对于啤酒的所谓配方并不是十分在意。

    在范宇自己看来,这是他想要推广的,不过要先自己推广出去,汴梁才有可能流行起来啤酒。

    “能给侯爷酿酒,是小人的福气。侯爷放心便是,小人一定会让侯爷的啤酒变成汴梁城的名酒招牌!”冯三指天发誓道。

    范宇勉励了冯三和孙有才几句,便让两人给自己马车上装几坛回去。

    在范宇打道回府没过多久,许当便登门来访。

    这一次,许当的手中捧着一只长条形的盒子,一见到范宇便有些眉飞色舞的道:“不负侯爷所托,这望远镜总算是制出来了。侯爷请看,这镜子可还有改正之处?”

    说着,许当便打开了手中的盒子,从中将一支竹筒取了出来。

    范宇看到,这竹筒两端都有玻璃镜片,打磨的极为精细光亮。

    许当将这竹筒一拉,便拉得长了,原来是两支粗细不同的竹筒套在一起。

    “侯爷,这是刚刚制出来的。只要伸缩这竹筒,便可看到不同远近的事物,当真是神奇的紧。下官也不知道侯爷哪里来的这许多妙想,真是让人佩服之至!”许当双手将这望远镜送到了范宇面前,还在赞叹道。

    范宇将这竹筒版的望远镜取在手中,对着远处的树梢望过去。那树梢的叶片,仿佛就在自己眼前,连叶片上有几根叶脉都看得清楚。

    “非常好,有了这东西,我大宋的官军便可料敌先机,事先便可知其虚实。许兄,这次又辛苦你了。”范宇将望远镜放下,由衷表示出褒奖之意道。

    “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只不过是跟据侯爷的授意,做起来并不难,中间可费不了多少力气。”许当不敢居功,急忙谦虚道。

    范宇拿着手中的竹筒望远镜,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才接着道:“这东西既然已经能做出来,那便可以再做的精细些。我看这镜片,都是镶到竹筒中的。可以让造作院的工匠们做几只铜管的,这镜片用螺丝口卡在两端。如此一来,望远镜便结实许多。而且镜片若是损坏了,也方便更换。”

    他这里先给了许当通夸奖,紧接着便提出了如何修改的意见。

    许当不由苦笑道:“侯爷你所说的螺丝口是什么,恕下官愚钝,并不明白这、这种东西。”

    范宇这时才想起来,中国古代好象就没有出现过螺丝连接件。他在后世之时,也没有见过相关的出土文物。不过,中国古代的榫铆结构连接,却是玩的独步全球出神入化。

    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拿着手中的竹筒望远镜比划,范宇笑道:“这螺丝接口却是异常简单,假若这是铜管,便在外面这里刻出如同螺丝的旋转纹路。另外一个大一些的铜管,便在内壁上刻出螺丝旋转纹路。如果两只铜管对好口,螺纹相扣然后拧紧,便可使之连接在一起。若是想要将之变短,那反向而拧,其螺纹便会松开,自然也就将铜管分开了。”

    螺纹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只不过工匠们并不屑于用这样简单的东西,那样可显示不出自家高超的技术来。却不想,只有这样简单的东西,才能工业化成规模的生产。

    许当听了范宇话,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侯爷学识当真广博,下官这便让人去改。”许当都懒得说佩服了,有些麻木。

 第391章 以贼练兵

    待许当走后,范宇才把玩着手中的竹筒望远镜。

    许当这次本就是送来请范宇指正的,因此并没将其带走。

    范宇拿着望远镜就东看看西看看,这东西如果窥人隐私也是一件利器。

    然后范宇便在镜筒里看到一张熟悉的大脸,也正对着他看。

    吓了范宇一跳,急忙将望远镜放下,便看到还玉公主出现在自己的对面,正好奇的盯着他手中的望远镜。

    “夫君拿的这是何物?”还玉公主不由好奇的伸手来拿。

    范宇只得将手中的望远镜交到了还玉公主手中,“这是望远镜,可以远观数里外的景物。”

    手把手的教给还玉公主如何使用,范宇就再也碰不到这支望远镜了。

    “快看!夫君快看那佛塔上的风铃,这都可以看得见啊!”还玉公主惊喜的叫道。

    范宇只能陪笑,这算是成了还玉公主的玩具。当然,这不过是竹筒试制的而已,也只是个玩具罢了。

    待许当制出更好的,那才是正经的军国重器。

    两日之后,杨文广、狄青、曹傅三人,再次来到范宇的府中。

    这一次范宇接见了三人。

    范宇请三人坐了,便笑道:“上次你们来,我正忙于城外的庄子。而且你们一回京便要来见我,于礼不合。新军乃是朝廷的新军,并非我安乐侯的私军。你们三人如今皆为新军之将领,当有所注意才是。”

    杨文广立时拱手道:“侯爷提醒的是,我等回京便来侯爷府上,实在是想见侯爷才会如此。不管如何,新军都是侯爷一手建成。而我们三人,也是由侯爷提拔上来的。若是连知遇之恩都能忘却,又凭什么报效朝廷与官家?”

    狄青与曹傅两人,也跟着点头,表示确是如此。

    如今新军的最高指挥官就是杨文广,为都指挥使。他与狄青和曹傅三个人,都因功被封为游击将军加骑都尉。

    狄青与曹傅两人,则是指挥使,在新军中仅为杨文广之下。

    看到三人这副模样,范宇不由笑了起来。

    “你们倒是心齐,但是这样好也不好。”范宇摇了摇头道:“新军我已经交到了你们手中,如何用好,便是你们三人的事情。首先一点,便是新军不能容不得他人。其次,莫要将新军的风气坏了,莫染了那些厢军禁军之中的陋习。最后,便是治军要严伙食要好。”

    范宇早在火山军驻地之时,便与他们说过,精兵的伙食一定要好一些。若有条件,每天吃点肉是要保证的。

    当兵要时常训练要上阵拼杀,如果营养都跟不上,其余的就都是笑话。

    曹傅这时拍了拍脑袋,看向杨文广道:“杨大哥,江指挥送咱们的时候,不是还托你给捎一封信回来吗?如今到了侯爷府上,却是不要忘了。”

    经曹傅提醒,杨文广拍了拍额头道:“确实是有此一事,我已经带来了,请侯爷过目便是。”

    接过杨文广送过来的信,范宇打开一眼,便将眉头皱起来。

    在信中江佑亭告知范宇,拔思母部虽然与大宋建立了贸易关系,但是近来辽皇要新征西夏,拔思母部也受到了影响。

    象拔思母这样的部族,并非是契丹的部族又不象汉人会耕作读书,因此在辽国倍受契丹人的歧视,被视为贱民。

    因此辽国大军一旦经过拔思母部,便会向他们征收粮草牛羊以供军中之用。

    拔思母部哪里能承受得了,因此格日勒汗便想着往北迁徙,以避开辽国的兵锋。除了免于被辽军盘剥,也免得到时候成了炮灰一样,被驱赶着去打头阵。

    得知这大宋战马的唯一来源居然迁徙去了北方,范宇也没有办法。阴差阳错的一系列事情,竟然是眼下这个样的结果。

    “好了,看来这次的辽皇亲征西夏要不分出个结果来,怕是拔思母部不会再回来。”范宇摇了摇头。

    虽然觉得大宋暂时没有了马匹来源有些可惜,但是范宇也很理解对方。拔思母部不可能冒着整个部族被灭亡的风险,留下来和大交易,那就分不清主次了。

    杨文广三人听到这里,也各自露出不同的表情来。

    “侯爷,拔思母部就这么跑了,那咱们大宋找谁去买马?万一再有些战事,怕是会坏事。”杨文广追问道。

    范宇笑道:“却也无妨,大宋擅守不擅攻,真的买了许多马匹,也没有合适的养马之地。眼下的马匹数量倒还够用,也不必急着采买。倒是新军的骑兵训练的如何,我亦不知。”

    新军的骑兵可是杨文广在带领,在范宇回京之时,也不过是刚刚组建罢了。

    杨文广拱手道:“侯爷放心,这些家伙可都没有闲着。在丰州之时,便每日操练。虽然每日队列练得甚勤,可是马上的训练也没有少了。若是侯爷往河阳军中一行,便可知道了。只是侯爷这样做有些不妥,我便不建议侯爷去看。”

    曹傅笑道:“杨大哥你不建议还说些什么,不如将这支骑兵交与我来统率,一两个月下来,必然会将他们练成能战敢战之士。”

    “曹傅,你就莫要再惦记这支新军骑兵了。”狄青拍了曹傅一下道:“好歹步卒龙鳞甲甚为实用。不但轻便,且绝大多数的箭矢都穿不透这些龙鳞甲。骑兵虽然威风,可是还没有披甲呢,战阵之上比龙鳞甲要危险的多。”

    “这不是已经回到汴梁。”曹傅哈哈笑道:“有侯爷在,还怕没有骑兵的铠甲吗。”

    范宇笑了笑道:“此次召新军作战,便有着给骑兵配甲的打算。否则的话,也不会让你们带着新军南下。”

    狄青这时问道:“侯爷,朝廷让我们去平乱,据说是均州张海。他们已经是三千人的大股叛逆,在大宋的叛逆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了。由此可见,这张海也不容小觑。若是与之交战,侯爷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是。”

    对此范宇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听到狄青问起,便道:“那张海本是起于商洛,如今叛乱已经有两年之久。其人作乱,常带着自己手下的叛逆四下游荡。因此,可以称之为流寇。新军与对方交战,只是堂堂正正的交锋,没有不胜之理。但是流寇最擅长的便是逃跑,而新军的骑兵正可以追击之。你们此去,便等于是以贼练兵。”

 第392章 不会让大宋闲着

    范宇就是告诉杨文广、狄青与曹傅三人,与流寇作战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要针对流寇的特性,运用自身的兵力特长,针对性的去破敌。

    而且这此流寇的战力并不强,让新军拿来练兵是最好不过。

    曹傅这时对杨文广道:“杨大哥,我想带骑兵。莫如此次平乱,便让我带着骑兵突击如何。在丰州之时,我便没少练马术。为此吃了许多苦头,你与狄大哥都是知道的。”

    因为一起想着带领一支铁骑奔突于草原大漠,实现自己的封狼居胥梦,所以曹傅一直都没放弃。只要一闲下来,便会跑到骑兵那里苦练骑射,与其他骑兵一同练习马上击刺。

    为了练马术,曹傅的裤子都磨破了好几条,大腿都磨出血数次,如今都已经磨的结了茧子。

    对此,杨文广与狄青确实都是知道的。现在他们两个听曹傅在这里恳求,不由都显出动容之色。

    这位可是大宋的国舅,什么也不做,一样可以富贵平生。他竟能痛下苦功,便由此可以看出来,其决心和毅力之强

    范宇看了曹傅一眼,自上次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