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4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一时停下争论,各自在脑中搜寻着自己的记忆。
    是啊,为什么要建大权国?
    为了让南京府可以正式脱离蒙古国名义上的隶属关系,而拥有对东北以及高丽不受任何羁绊的管辖权;
    为了能不受任何限制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与政策;
    为了以此对抗忽必烈对东北的觊觎之心;
    为了自己与亲人乃至后世子孙的富贵与荣华;
    为了……
    掌控这个天下?问鼎中原?
    此时,有些人眼中露出兴奋之色,有些人则陷入了迷茫。
    赵权缓缓而低沉地轻声吟道:
    “令万民不为奴为仆,
    让耕者有其田,
    让贫者有其屋,
    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受教育的权利,
    让每一个百姓,都能有活着的尊严!”
    诺大的会议室内,一片平静,落针可闻,只余赵权的余音缭绕其中。
    良久,侍其轴起身,整衣正冠,对着赵权躬身而拜:“国主大义,吾等惭愧!为国者,当以百姓为先,如此方不负我等平生之志!”
    赵权点了点头,说道:
    “我知道诸位,并非没有将百姓的生死放在自己的心上,只是从来没有去想过,元国百姓的困苦,是否该由大权国来负责。
    可是你们莫要忘了,中原所有的百姓,与我们同宗,与我们共祖。
    都是我们的族人,是我们的兄弟!
    这天下,若是没了百姓,还叫天下吗?
    忽必烈既然放弃中原、放弃曾经追随他的百姓、放弃一个人君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就让我们来!”
    这一刻,赵权神色凛然,全身上下,似乎洋溢着一股滔天的正气。
    没有人,会怀疑他只是在说说场面话。更没有人,会怀疑他眼中流露出那份坚定无比的意志。
    “传檄天下!
    告诉全下天的百姓,让他们知道,忽必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告诉中原所有士农工商与军队将士,他们追随的君主,是一个如何无耻与下作的蒙古余孽!
    告诉所有的人,只要愿意追随大权国,我将视之以国民而佑之!”
    安置老弱妇孺,这是一件几乎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大权国中枢,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所有大权国的军队立时全部暂停了中原北线各处的战事,转为协助从大权国内部紧急调配而来的民政官员,安置流离的中原百姓、建造临临避冬之所,又调来巨量的御寒棉衣与煤炉,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寒冬。
    对于依然据城而守的元军,大权国军队只是派兵在城外驻守。双方都维持着一个暂时的僵的状态,相互之间,既不攻也不打。
    十一月底时,大权国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后备力量,才勉强安置了陕北、凉州、晋南、翼北、益都等地百万的流民。
    这时候,若是有一支兵力能突袭至旅顺,很可能会一战而击穿防备已经完全空虚的东北。
    然而,没有!
    唯一能给大权国带来威胁的军队,只有依然坚守在海阳榆关的郭侃军队。
    阳光斜射在榆关城上,照着静坐于此的郭侃,全身上下泛出淡淡的金光。皱巴巴的脸上,如冰碴般、黑白相间的胡子,却显得分外的刺眼。
    郭侃已经在城墙之上,又静静地坐了一整天的时间,粒米未进。
    他的手上,捏着两封信件。
    一封来自于大权国的国主,赵权。信中没有一字一句的责骂或是劝降。只是用很平实的语气,告诉他,现在的河北现在的真定,是什么样的情况。有多少的百姓苦无所依,面临着即将到来了大面积饥荒。甚至在真定辖下的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
    真定,是大权国军队与民政官员如今还无法涉足之地。因此,赵权无奈之下,希望可以得到郭侃的帮助,尽可能的在这个寒冬中,救助各多的百姓,以熬到春天的来临。
    另一封信件,是忽必烈亲自签署的诏令。郭侃,被忽必烈正式任命为“辽王”,有权节制河北全境的所有驻军。并自即日起,起兵北上,再攻锦州!
    若是能平定东北,忽必烈便允诺他可建立“辽国”,并成为辽国之主。
    一辈子的梦想,似乎已经通过一纸薄薄的诏令实现了。然而,此时的郭侃,却没有任何的欣喜之情。
    他已经知道,大权国全兵出动,此时内防极为空虚。虽说未必就能一战而下锦州,起码比数年之前,可能性大了太多太多。
    可是,真的打下了锦州,打下了整个东北,又能如何?
    自己已经失去了与家人,所有的联系!
    史家全族,随着史天泽去了河南,没给自己留下只言片语。多年未见面的妻子、兄长,不知去向。
    麾下兄弟,如今还陪着自己的,只有两千余人。
    哪怕真的可以平定东北,自己也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了!
    这一生,自己到底在为什么而坚持?
    权宋天下

第1011章 嗣济王
    “大帅——”
    施玉田与秦子绪联袂而至,看着落漠的郭侃,眼中同时闪过深深的悔意。
    当年,如果不回中原就好了。跟随旭烈兀,留在伊儿汗国,肯定比现在更加的自在。
    或许回到中原之后,去真定去宋国前线,都比驻守在榆关更强。
    当然,最不应该的是,竟然会支持那个高天锡,实施劫掠郭筠母子的计划。
    还有蒋郁山。有他在,起码军心不会涣散如斯!
    郭侃鼻子中轻轻地哼出一声淡淡的回应。
    “大帅,军中粮草,只剩十日了……”
    “嗯……”
    榆关守将的粮草,一向都是顺天府负责。如今顺天府自顾不暇,已经有两个月没有送来粮草。
    如果郭侃不能凭着忽必烈的诏令,顺势接管顺天府军,榆关守卒,便得面对断粮危机。
    “大帅?”
    郭侃的终于动了动身子,抬起手揉着酸涩的双眼,肩上一层薄薄的灰土,竦竦而起。
    “怎么了?”
    “属下以为,如果无法催要到粮草,大帅可能得考虑撤兵事宜。”
    “撤兵?还能撤去哪?”郭侃喃喃说道。
    施玉田与秦子绪对视一眼,开口恭身问道:“真定,如何?”
    “真定?为什么是真定?”
    施玉田瞪着秦子绪,秦子绪只好无奈地开口回答道:“真定,可以找到供应我军之需的粮食。”
    郭侃眉头轻蹙。
    “除了真定城,真定还有六十多万百姓正在忍饥受冻,官府无力救助,我想也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哪来的粮食?”
    “如今榆关剩余的守卒,真定人氏占了大多数。听说家乡父老受困,都愿意回乡……”
    郭侃缓缓地转过身子,目光清冷。
    秦子绪咬着牙继续说道:“我等愿意追随元帅,重回真定,以尽绵薄之力……”
    “我问你们的是,真定哪来的粮食?”郭侃声音略高,带着些许的历色。
    秦子绪嚅嚅而言:“太行山中的那支军队,愿意提供粮食,只要我们回去,能够协助他们安置真定流离的百姓。”
    太行山?
    郭侃随即反应过来,怒道:“你们,好大胆子!”
    施玉田撩起甲裙,单膝跪下,双手抱拳说道:“大帅,回真定,是我们如今能找得到的最好出路的!忽必烈涂炭中原,数百万民众因为他的一念之差,而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大帅,咱们不能躲在此处,假装看不到,也假装听不到。”
    “忽必烈,这是在掘汉人之坟、灭汉族之根啊,大帅!”
    秦子绪也跪倒在地,语意恳切:“属下恳请大帅,领兵回归真定。哪怕只是救助了百人、千人,我等日后,也可无愧于先祖了……”
    郭侃颓然而坐,两眼重回呆滞,望向淡墨色的天际。
    ……
    宋景定八年,十一月丁卯日,在位四十年的宋皇赵昀病逝,享年六十岁,举国皆哀。
    太子赵禥继位,尊谢氏为皇太后,改元咸淳,定先帝庙号为“理宗”,大赦天下。
    赵禥即位,进叶梦鼎为参知政事,命马廷鸾、留梦炎兼侍读,李伯玉、陈宗礼、范东叟兼侍讲,何基、徐几兼崇政殿说书。
    并下诏追复济王赵竑少师、保静镇潼军节度使封号。并由其孙赵溢袭为“嗣济王”,授宁武军观察使。
    次年正月,悲恸难忍的贾似道,辞去左相之职,为理宗扶柩会稽永穆陵。
    同时,马廷鸾进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江万里为同知枢密院事。
    贾似道,终于离去,宋国朝堂诸君,扶额相庆。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从此之后,宋国当海晏河清,不再有人利用“打算法”清理军中异己;也不再有人会利用“公田法”盘剥无辜百姓。
    更不会有人敢公然宣扬“理学无用”之邪说!
    然而,没等他们高兴几天,便传来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元军,攻占了随州!
    随州,位于荆湖北路之北,距淮水北岸的信阳不过一百五十里,是宋国应元国的要求,已经开放的几个边境榷场之一。而且,还是宋元之间最为重要的战匹交易榷场。
    近万元兵,自桐柏山潜至随州,与扮作商贾混入随州城的内应配合,一夜之间便拿下随州以及屯集于此的万匹良马。
    与此同时,息州两万多元军南渡淮水,三日之内狂奔三百里余里,汇合自随州南下的一万骑兵与驻守在白鹿矶的张柔部,突袭鄂州。
    再三日而下。
    鄂州守将,湖北安抚副使高达弃城而走。
    惊怒交加的宋国朝廷,首先派出使者与攻战鄂州的元军交涉。而张柔给予的答复,是当年贾似道曾私下答应过忽必烈,会将鄂州城交予忽必烈处置。元军占据鄂州,不过是履行当年宋国的承诺而矣。
    正当宋国急着调兵遣将,反攻鄂州之时。二月初,三十五万元军在西起襄樊、东至楚州,长达近两千里的战线上,同时向宋国发动了进攻。
    宋元之战,以令世人难以想象的态势突然爆发。
    宋国北方防线线,全面告急。
    ……
    赵权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一撂情报,有些怀疑人生。
    他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搞不明白贾似道的所作所为了。
    辞相,是被挤出朝堂还是以退为进?
    为宋理宗守灵,是贾似道真的因为理宗的去世而痛苦吗?
    宋元大战爆发,贾似道是不是还安排了什么后手以期重返朝堂?他,还来得及挽救宋国吗?
    而且,封自己的儿子为宋国的“嗣济王”,还兼了个观察使,这又是什么鬼操作?
    赵权苦笑着把关于自己儿子的这份情报偷偷地抽出来,团成一团塞入袖中。
    这事,一旦为人所知,很可能便会成为一个笑柄!虽然未必能完全瞒得住,但瞒过一时便是一时吧。
    贾似道这一手可真够狠的,同时玩弄了宋国与权国的两家赵氏皇族。
    可是,偏偏赵权却根本搞不清楚,贾似道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过,从贾似道一向的举为行止来看,贾似道对于自己对于大权国,虽然始终抱着防备的心里,却从来没有想与己为敌。或者说,他根本没有余力与大权国为敌。
    看不懂贾似道,也就罢了,可以先放放。
    权宋天下

第1012章 绝户之计
    对于忽必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赵权却真的有些蒙了。
    把元国所有精锐,聚集于河南、鲁南,做出大举攻宋之势。忽必烈,真的这么有信心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吗?
    中原,显然已经被忽必烈放弃了,他若是攻宋不成,便彻底没了退路。这行径,哪是一个帝王能做得出来了?倒更像是一个愣头青。
    有点像是被逼得荒不择路的野狗,逮墙便跳。可是,自己都还没开始逼他啊!
    还是说,忽必烈依然有自己未曾了解的后手?
    赵权在脑中苦苦地寻找着忽必烈有可能埋藏的线索。
    这段时间收集上来关于元兵与忽必烈的情报,虽然很多,但是既杂且乱,要想从中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赵权只好又把高正源请了出来。
    高正源花费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才听完了近千份的情报资料。
    “三年之前,忽必烈曾经对中原进行过一次户口登录。河北一地,有民户九十五万,人口近三百万。
    顺天府军前后已经消耗了近二十万人,大都、燕京依然还有百姓约三十万。真定、保州、大名等府州,共留有老弱近一百六十万。这样算下来,单河北一路,便少了百姓八十余万人。
    这些人大多已随忽必烈南迁河南。
    加上河东、山东以及早已迁居河南的百姓,忽必烈手头应当裹胁着不少于三百万人的平民。”
    三百万人?众人悚然而惊。
    忽必烈往河东、高州及及登州的庙岛,总的投入了不到百万的民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