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层叠叠的轰鸣随着一堵如墙的巨浪正在迅速逼近。
    淮河发大水了!
    王运头皮一阵发麻,淮河的大水他也经历过,但像这样夹着一层巨浪的大水,他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他来不及去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紧着一步跨上皂荚树,而后跃入水中。
    王运先游到李毅中身边,托住李勇诚往上一举,对着正在树干上慌乱无措的王铠喊道:“小铠,拉上去!”然后对李毅中与赵权大喊:“你们俩,赶紧到树上去,爬高些!”
    说着,王运猛吸一口气,身子斜着往水中一探,人便往陈耀那游了过去。赵权跟着划了两下,却看到王运朝后挥了挥手。王铠在树上扯着嗓子喊着:“小权,你别过去!我爷爷水性好着呢!”
    赵权只得停下身子,回到树下,拉住一根水中的树枝,焦虑地向河中望着。
    浪还不算大,但水流很急,而且上游不断地有乱七八糟的东西横冲直撞而下。王运只能一边尽力地躲闪这些杂物,一边向陈耀靠过去。
    陈耀的身体在水中沉沉浮浮,两只手已经不再动弹。
    终于拉住了陈耀的胳膊,王运一只手顺势夹住他的脖子,另一只手划着水,弯弯曲曲地逆流而回。
    赵权心急如焚地看着一边喘着气一边艰难往回游的王运。水流更急了,那堵浪墙如张开巨嘴的怪兽,离他们已经不到百丈的距离。
    轰鸣声一直在响,王运根本分不清是逼近的浪涛声,还是自己脑子中本来就存在的异响。心突突突地乱跳,直欲蹦出胸腔。他咬着牙,终于将陈耀送到树底下。
    陈耀已经人事不省,嘴里灌满了浑浊的河水。
    赵权接过陈耀的一只胳膊,王运抖着手,张着嘴猛地喘出几口粗气,说“来,一起推上去。”
    王运两手抓着陈耀的侧胸往上举,赵权托起陈耀的腿,树上的李毅中与王铠伸下手去接陈耀的两只手。突然赵权觉得身上一沉,陈耀的身子就摔到自己脸上,他感觉身边一空,转过头一看,王运不见了!随之眼前一暗,河水从四面八方向自己劈头盖脸砸下。
    “还是老了啊!”这是王运被巨浪裹去时,冒出的最后一个念头。

第四十八章 洪灾过后
    赵权牙齿紧紧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一手抓着一根树枝,一手死死地拽住陈耀。
    耳边传来“咔嚓”一声响,手里抓住的这根树枝已经被扭到了极致,转眼间就要断掉。赵权努力地想往上一节树枝挪过去,但陈耀身体实在是太沉了,赵权根本就挪不动身子。
    水流越急,赵权腰部一痛跟着一麻,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狠撞了一下,几乎半个身子都失去了知觉。他的手愈发失去了气力。
    慌乱之中,赵权悲痛欲绝:难道说我的穿越之旅就要以这种方式可笑地结束了吗?
    突然,眼前落下一片黑影,是李毅中从树上跳下来,手上扯着一张渔网,渔网的蹶子被绑在头顶的树杈上。
    落在赵权身边的李毅中,扯开网便往赵权与陈耀罩过去,随即一缠一绕,把自己跟他们俩一同裹在了一起。又伸出手抓住未断的一根树枝,带着他们俩个努力地向树干挪去。
    赵权稍松了一口气,跟着李毅中一起抓住那根树枝,另一手仍然紧紧地搂着陈耀,努力地把头探出水面。赵权万没想到,平日里自称水性绝佳的自己,反而是被水性最差的李毅中给救了。
    巨浪涌过,水流推着树枝四处漂浮,三个人的脑袋在水面上或隐或现。
    一阵噼哩啪啦的响声过后,王铠家的房子终于被冲垮了。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似乎又经历了一次穿越的漫长痛苦。水流终于缓缓地降下了速度。晕晕沉沉之中,岸上传来了焦急的呼喊声,是辛邦杰与梁申寻过来了。
    赵权终于又松了口气,疲惫感如黑暗中的天罗地网,从四方八面向他笼盖而来。
    赵权猛地把牙齿往嘴唇上一切,血顿时弥漫了整个口腔。他必须让自己清醒着,因为还有陈耀。
    当辛邦杰终于把几个人搬到岸上,解开渔网时,赵权看见梁申跪坐在仰面躺着的陈耀身前,已经泪流满面。
    赵权挣扎着爬起身,顾不上说一句话,挤开梁申。
    陈耀双眼紧闭,已经毫无意识,嘴里的水正缓缓地往外溢出。赵权趴在陈耀胸口,已经没了心跳。
    赵权伸出手指头,往陈耀的鼻孔里挖了挖,又在他嘴里掏出些泥。吸上一口气,捏住陈耀的鼻子,便往他嘴里吹去。吹上几口气,又叠起双手往胸部挤压,反反复复。
    几个人无法理解赵权的行为,但都围在边上静静地看着他。赵权一声不吭,只是咬着牙坚持着。
    吹气、压胸,再吹气、再压胸。
    终于,陈耀的胸口动了动,随之,水出他的口中喷出。伴着剧烈的咳嗽,陈耀“哇”的哭出声来。
    边上的人发出一声声惊喜。
    赵权软软地歪倒在陈耀身边,咧着嘴笑了笑,眼泪迸射而出。
    第二天,水便慢慢退去。
    王铠家的房子被冲垮了一大半,门、窗以及屋内的所有东西被冲刷一空。
    王铠在自家的房子边上对着淮水发了整整半天的呆之后,被赵权拉回家,就此在赵宅安置下来,跟赵权与陈耀住在了一起。
    赵权与几个小伙伴,陪着王铠一起在河岸上,恭恭敬敬地祭拜了王运。把他们家的房子清扫干净,整理出一个空房,在里面安了个王运的长生牌位,下书“孙:王铠、毅中、勇诚、赵权、陈耀立”。
    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让村子的谷场与道路全变得泥泞不堪。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除了王运与王家的房子,村子里其他人并没有受到伤害。
    村北的麦田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但是郭侃军在淮水边上的屯田却是损失巨大。
    湾河北岸拦出的水田被彻底冲垮,又恢复成了一片沼泽。南岸的那些水田也同样被水冲毁,洪峰过去之后,这里就成为一汪大水塘,里面鱼虾无数。
    事后,赵权跟梁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于这场突出其来的洪水也有了个大致的眉目。去年入冬开始,天气骤冷,一连下了三四个月的冻雨,淮水上游沿岸山上积雪肯定不少。进入三月份后,突然转暖的天气使山上积雪迅速融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挤入淮河,从而引发了这场大水。
    这种雪融性洪水,赵权上辈子倒是经常听说,不过主要发生在西北的新疆一带,淮河流域发生这样的大水,按标准也许得定为五百年一遇吧。
    受到惊吓的陈耀一直缓不过劲来,整天两眼呆滞,沉默不语,而且更粘着赵权,无论赵权去哪都得跟着。赵权与梁申只好每日里尽着心力照看。
    洪水过后,天气依然持续闷热。
    一直不见一丝雨滴,日子便变得有些艰难了。
    地里的小麦开始抽穗,但湾河里的水渐渐干枯,辛邦杰只好没日没夜的去淮河中挑水。来回一趟得走小半个时辰。李毅中领着小伙伴,也加入了挑水的行列,虽然每次挑的水都是少得可怜,但聊胜于无。也算是借机打熬自己的身体。
    夏天便在这样的艰难中熬过。总算付出有所得,基本保住了这近两百亩的旱地。
    看着辛邦杰照料下,不断茁壮起来的那些小麦,秦子绪的心情却是极度的恶劣。
    淮水边上的水田被冲垮后,他不敢再在那继续播种。而是把精力移到了村北剩余的那些旱地。他再垦了两千亩,为了赶上延误的农时,这次连他自己每天都去田里干活了。而蒋郁山手下的骑兵,也被全部赶去整地。每天一到日落,营房中便是骂声一遍。
    但农时终于没赶上。种子播下时,湾河已经断流,只能到闾河中挑水。挑着挑着,闾河的水就没了。好在此时田里需要的水量不算很多,勉勉强强地应付了过去,但麦芽东一茬西一茬,或长或短,一棵棵苗子还未出土便已先天不良的蔫样。
    五月初总算也开始抽穗了,此时别说是闾河,连淮河的水都很难挑得到,持续下降的水位,使河滩上裸露的大片的烂泥。对于任何人来说,穿过这样烂泥去河里挑水,都是一个巨大的折磨。
    在施玉田出面之后,蒋郁山总算没有跟秦子绪直接翻脸。但他对手下的懒散开始不闻不问,反正他自己是无论如何不会去挑水的。在他看来,这简直是骑兵的一种耻辱。

第四十九章 志向
    一整个夏天,秦子绪的脸总是黑中泛着绿。虽然施玉田一再安慰他,这是天灾并非人祸。但秦子绪心里却充满着不甘,如果整个村子都没收成,那也就罢了,偏偏一堆老弱病残的却种出了近两百亩地。而自己领着近百个人垦了两千亩地,出苗的不到五百亩,最后能有收成的最多三百亩。
    秦子绪一直觉得,作为郭侃军中最擅长用脑的部下,屯田对自己来说是小菜一碟。他并不是真的指望利用屯田来解决郭侃军的后勤问题,而是希望藉此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郭侃的重视,甚至是更上一级——史天泽将军的重视。
    然而,今年的这一切希望终将破灭。如何让辛邦杰的麦田颗粒无收,反而是秦子绪每日里巡逻在田间时,思考得更多的问题。
    但他终于没敢,也没有机会下手。
    李村长熬过了去年的冷冬,却终于没能熬过今年的炎夏,六月底辞世时,一手抓着赵权,另一只手抓着李毅中与李勇诚,没有太多的痛苦,走时一脸欣慰。
    李毅中与李勇诚干脆都搬到赵宅来住,五个孩子占据了一整个小院子。整天打打闹闹之中,陈耀的精神终于有所好转。
    为了辞世的李村长,郭侃回了趟长临村。
    看着秦子绪种的麦田,他皱了皱眉头,却没有多说什么,回去写了个条子甩给秦子绪,让他去蔡州找史天泽调些粮草。
    郭侃的确没在乎过长临村的屯田,与蒋郁山的想法一样,他觉得他的手下就不应该是过来种田的,没有出兵的机会,并不表明这近百个士卒就可以成为农夫。
    他这次来,主要是为了蒙古国的“括户”。
    去年——去年是哪一年来着?——郭侃每次只要计算年份,心里就一阵阵的烦躁。
    自蒙古入主中原以来,他们并没有很清楚的纪年方法,有用每年青草一枯一荣来纪一岁的,有用十二生肖纪年的,还有用天干配合地支的,乱成一团。
    窝阔台登上汗位这么多年,也没有使用年号。因此,中原所有的汉人使用的依然是金国天兴年号。
    但自去年金国灭亡后,就全乱套了。
    金国的天兴年号不敢用;宋国的端平年号不能用;只能凑合着记窝阔台汗已经在位了多少年。
    很乱、很乱。郭侃对此的唯一评价是“果然是还未开化的蛮胡!”
    当然,这种评价郭侃也只敢深埋在心底,万一被那些“蛮胡”知道了,可能这辈子自己就彻底毁了。
    去年金国灭亡后,窝阔台汗并没有过多在意河南的土地。他更大的兴趣在于西域,据说那边美女遍地,黄金俯手可得。今年年初开始,听说窝阔台汗就已经在着手准备西征事务了。
    西征,郭侃其实非常有兴趣,但显然自己现在还没有资格参加。南征也行啊,长这么大自己除了中原,哪都还没去过呢。
    在郭侃看来,窝阔台汗其实对金国都没有太多的兴趣,要不是成吉思汗的遗命,他可能都懒得过来攻打金国。
    战前蒙古和宋国好像达成了某种瓜分河南的协议,不过战后宋国想要回三京,蒙古不让。这才导致了宋国发动的北征。
    对于这点,郭侃有些鄙视蒙古人:自己不想要也不想管,却就是不想给宋国。而更让郭侃鄙视的是宋国军队,几万人过来,没打什么仗,就这么灰溜溜地扔下无数的辎重粮草,惨败而回。
    蒙古人果然有一点是说对了,打仗是可以发财的。去年那场仗,郭侃只是领着了些骑着马的步卒,都没动用蒋郁山的骑兵,一路追在宋军后面,每个人就发了笔小财。
    这场追击战,让中原的各家汉世侯全眼红起来了。大家似乎这时才发现,河南已经成为一个无主之地。于是纷纷要求南下,除了自己义父的真定军,还有山西的刘黑马、保州的张柔,甚至连东平的严实以及那个自称蒙古人的契丹种札剌儿,也想过来分杯羹。
    今年初,窝阔台汗颁布诏令开始在中原括户,以统计中原辖区的人口,但没有河南。这也是让大伙儿兴奋的原因,现在是圈地盘的关键时期,打不打得赢宋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抢在其他汉世侯之前,在河南圈一块既好且大的地盘出来。
    可笑的是,面对依然坚守在会州的郭虾蟆,却没人愿意去啃那块硬骨头。
    入春以来,已经有不少原金国降宋的“北军”发动叛乱。包括黄州克敌军范青与唐州的郭胜。在这些叛军的配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