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蒋郁山的训练,对于赵权来说,还是有一点点的不习惯。之前,在每次训练的前一天晚上,赵权总是要跟辛邦杰与梁申商议半天,详细定出训练计划、时间、强度、目的要求,甚至有时会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
    蒋郁山却不,有次赵权问他训练计划,直接被揍了一顿,然后哈哈一笑,说这就是计划。
    他的训练极度率性,经常是正在跑步时就会飞过来一根棍子,然后开始练持枪;或是正在骑马时,却被突然赶下来追着马跑;有时会把一群人全摁进泥地里跟他摔跤,有时还会被扔到马厩里跟马睡一整个晚上。
    更奇葩的是,还经常被逼着站在马上尿尿。赵权有些怀疑,那厮是不是为了把自己这几个人卖到马戏团去,才逼着他们练这招术。
    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度,不仅要控制马速,还要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最关键的是,万一没测对风向,正在干活时迎面却刮来一阵风,那结局就不是一般的可怕了。每到这时候,赵权都会想起上辈子某个戏剧里的一对对子:“急水流沙粗在后,对风撒尿泼一身。”
    可怜的陈耀根本没办法站在马上干这种活,逼急了,他只能是坐在马上直接解决。数次之后,郭侃军中所有的马匹一见到他都绕道而走。只有更可怜的小马哥无处可逃,每次都嫌弃而无奈地驮着这个小胖子四处奔跑。
    蒋郁山对赵权他们虽然面狠话粗,但下手还是比较有分寸的。刮刮蹭蹭的外伤每天都有,伤筋动骨的情况却没发生过。而且不管是哪种项目的训练,蒋郁山都会在场盯着他们,不仅是督促也是在保护。
    长临村到褒信,差不多有五十里路,蒋郁山时不时就会拉着他们出来跑一趟。从天蒙蒙亮出发,回来时日正当午。还好沿途的小河里水量充足,他们时不时可以驱马下河,让马得以补足水分。
    路过村北的那块旱地时,赵权等人下马过去。
    这块地,靠近湾河。
    从西面山坡中迤逦而出的河水,在此处拐了个弯,从村西侧向南一直流入淮水。入村的道路下,有一条沟渠,将湾河水引入村北的旱地。水量不是很大,但应付这块近两百亩的旱地,已经是足够用了。因为用水方便,这块地算是长临村中条件最好的旱地了。虽然产量比不上村南的水田,但去年的亩产也接近了两石。
    这段时间,几个娃基本都是早上跟着蒋郁山四处乱窜,下午就在这里帮忙干活。
    因为是熟地,花费的人力不算很大,村子中老老少少全部动员,在主力辛邦杰的带领下,花了近十天时间,把地翻了一遍,整理清楚,种子也已经播下了。

第四十六章 面朝淮水
    辛邦杰虽然没怎么做过农活,但村子中的老人大多有一辈子的农活经验,大家配合起来,速度倒是快得很。
    炎热的三月天,催促着少数的麦苗开始挣扎着冒出地面,参差不齐,如瘌痢头上的毛发,稀疏而可怜。
    活已经不多了,辛邦杰现在就是把田里的沟壑再整一下挖深些,以备下雨时排水。再有就是给一些裸露在外的种子培下土。
    田边的树下,辛邦杰和梁申蹲坐在那,看见他们过来起身跟蒋郁山打了个招呼。小马哥一看到梁申就颠了起来,没等赵权给陈耀松开绑着的双腿,马屁股一抬一拱,就把陈耀掀翻。梁申很及时地接住了陈耀。不顾陈耀的破口大骂,小马哥已经撒着欢蹦开了。
    午饭是李遥夫妇俩送过来的,这两个算是李村长的远房亲戚,现在家中也只剩下他们老两口相依为伴。
    赵权等人都带有干粮,每匹马上也配了一个皮质水囊。一群人围在树下,嘻嘻哈哈地把午餐解决了。
    瞧着天实在太热了,蒋郁山嘴里骂了几声,抹了胸口的汹涌的汗水,宣布给小孩们放半天假。一群人便欢天喜地着起身回村子里去。
    毕竟还只是三月底,天虽然热,其实温度并不高。只是从冬天直接进入夏天,让每一个人的身体都觉得有些接受不了。
    一丝风都没有,山坡上一些树木刚抽出的嫩芽,已经变得有些蔫黄了。只有湾河边的的树木,因为充足的水流,显得郁郁葱葱。
    进了村后的小伙伴们突然发现自己没地方呆了。没有一个人希望回到闷热的家里。
    王铠在边上振臂大叫道:“这天气,只有在水里了,走,下淮水去!”
    王铠真的算是水边长大的孩子,整个村子里,只有他们家的房子是紧挨着淮河。只要天一热,王铠几乎是泡在水里的,他甚至自称已经可以在水里睡觉了,说自己泡在淮水里的时间,比呆在床上的时间还多。
    李毅中不同意,“现在天气虽然有些热,但这时下水还是有些危险,很容易寒气入体。”
    这次连陈耀都在嘲笑李毅中了,李毅中天生畏水,这批孩子里他的的水性是最差的,虽然现在游水是没问题,但平日里大多也就在湾河里泡泡,对于淮水却总是不肯下去。
    好汉架不住人多,李毅中再不乐意,也被扯着拉着推着往淮水边上而去。
    村南的水田中,一群人正在忙碌着,湾河那一侧的拦水坝已经基本筑好,只剩下了几个给排水的小缺口,估计再一两天就可以合拢了。
    遥遥望着的赵权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拦水坝高度不及成人腰部,也就是不到一米,而且主体的材料似乎就是沼泽地里的烂泥。
    湾河这一侧的水田,已经有人在往田里播着种子。赵权看着有些发怔:这些人貌似,没有先育苗再插秧,而是跟种小麦一样,直接把种子播在田垄上。
    田边,背着手的秦子绪向赵权等人望了过来,感受到秦子绪的目光,赵权便不再驻足,随着王铠往河边而去。
    天空一片碧蓝,水面上有些薄薄的雾气,虽然阳光晒得人有些晃眼,远处的景色便看得不太清楚。
    淮水边上,只有王铠一家把房子安在这,紧挨着旧码头。房子依着河边的一棵皂荚树,树干粗大,得三四个人才抱得过来,但中间已经半空。朝岸上的一侧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大树杈,上面挂着一张渔网。朝河的一侧却是枝繁叶茂。
    树干歪斜着往探向淮水,枝头的些许叶子正轻轻地扫着水面。
    “面朝淮水,春暖花开。”按赵权上一辈子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可以引诱文青们大发诗兴与情欲的绝佳所在。
    几个小孩子绕过房子的卧室,衣服都没脱,全扑通扑通地跳进水里。而正在做准备运动的李毅中却不知道自己是被谁给踹下去的。
    岸上闷热难耐,淮河的水却是冰冷刺骨。
    这种冰冷,感觉上比冬季时还让人难受。不过还好,这批人基本上都能承受得住。一阵叽哩呱啦乱叫之后,一个个又大叫着“爽”、“好爽”!
    大家每次在到淮水里戏耍时,都只在靠近岸边不远。
    水位淹至赵权脖颈处,比几天前下水时深了许多。
    “鱼!鱼!”李勇诚突然狂吼起来:“好多鱼啊!”
    淮水里一到夏季,鱼群不少,王铠爷爷之前也是以捕鱼为业,但都得在淮水中间水深处才捕得到。像这样在岸边看得如此多的鱼,还真是少见。
    “白鱼,那是白鱼!”王铠也跟着大叫起来。
    白鱼,体色发白,也称为“撅嘴鱼”,因为它的头尾向上翘起,像极一个人撅着嘴的样子。据说在夏禹进代就成为贡鱼了,是淮水独有的鱼儿。不过这鱼一向只有七、八月份盛夏时才见得到。
    “还有,草鱼、刀鱼、戈丫、鲤鱼。怎么什么鱼都跑出来了?”王铠继续大喊着,极度兴奋。
    靠近岸边,鱼虽然还谈不上密密码码,但让人看着也有些头皮发麻。这些鱼有的努力向上游挣扎着游去,有的顺流疯狂而下,还有的一直在冲撞着泥岸。搅着河底一片混浊。
    “我抓到一只了!”
    “快点,快点!”
    “用衣服兜!”
    “用裤子,用裤子肯定兜得住!”
    “你扯我裤子干吗?你自己没穿裤子吗?”
    “王铠、王铠,赶紧回去把渔网拿过来!”
    河里,掀起了一阵阵孩子们的狂叫声。王铠便向岸边挂着渔网的树干处游去。
    什么都没逮着,陈耀有点泄气地站起身,神情突然一滞,看着上游的方向,喃喃说道:“那,那是什么东东?”
    赵权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只见淮水上游,正漂来数块形状不一的东西,船?木板?都不像,倒是更像大石头。而在更远处,隐隐有一条横着的灰线,弯弯曲曲地向前移动着。
    漂在水面上的东西,似缓实快,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光。转眼间,已经有一两块横在了眼前。
    “冰?”赵权有些发蒙。可是为什么淮水上会有冰?
    据他所知,淮河应该是一条不冻河啊。他的心里莫明的生出一些惧意,即使是还在水里,他却觉得浑身冒出一些冷汗。

第四十七章 滔滔淮水
    似乎是突然之间,水就变得异常浑浊,李勇诚盯着一条鱼弯腰一扑,脚跟着往前一踏,身子却突然一空,人就不见了。
    跟着直起身的李毅中大惊,便往李勇诚方向冲去,随即也是一脚踏空,嘴里便灌了几口水进去。李毅中沉住气往下一蹲,定住脚,水下已经完全浑浊,根本看不见李勇诚的身影。他立起身,水竟然已经到了脖子处,他不敢再往前,朝四周大喊道“勇诚!勇诚!”
    听到声音的赵权回过头,看了不远处扑腾的水花,立即潜下水。
    赵权在水底摸了几把,总算摸到了李勇诚。不料却被李勇诚一扯,整个人顿时失去平衡,差点跟着歪倒在水里。赵权一脚顶住李勇诚的腰眼,两只手用劲地掰开李勇诚的手,再绕到他身后,双手夹住李劝诚肩膀,把他的脑袋贴紧自己的胸部,露出水面,仰着身子踩着水,挟着李勇诚游到李毅中身边。
    李勇诚总算不再挣扎了,李毅中与赵权夹着他往准备上岸。
    可是,河岸,竟然不见了。
    远处,传来一阵阵如雷般的轰鸣声,沉闷而让人颤抖,带着万马齐奔的声势,汹涌而来。
    “小舅!小舅!”突然传来一阵尖锐而恐惧的惊叫声,水面上的陈耀四肢乱摆,在水中奋力地划动,却被水流缓慢而坚决地冲向河水中央。
    ……
    天气实在是太热,热得王运一点都不想动弹。
    那群小孩子又下水了,听到声音的王运只是静静地躺在屋里的躺椅上,心里却烦躁不安。
    这些天,脑子里总是浮现出许许多的往事,以及一大堆他以为早已经忘掉的人。包括已经去世数十年的老伴,因难产而死的儿媳妇,从军的儿子,甚至还有遥远以及模糊的父亲母亲。
    王运总想尽力把脑子中乱七八糟的东西排空,却很悲哀地发现,如他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一样,他已经力不从心。
    从王运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唯一一艘渔船开始,他似乎就觉得无力控制自己了。无法下水,每天只能对着滔滔淮水发呆,身体却每况愈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弥留”吧。
    王运其实对自己不是很在乎,要不是为了儿子留下的一根独苗,他早就该走了。这辈子他经历了太多的苦痛与屈辱。
    幼年在山东梁山水泊中长大,被横行盗贼——也有人称之为“义军”的逼迫,背井离乡。在乡亲拉扯下,自己好不容易结亲,又遭遇蒙古侵掠,只好携妻带子南下,一路颠簸致妻子病故。费了许多辛苦南渡到宋国,半年没到,因为宋金签订合约,自己竟然被遣送回来。
    这是他这辈子遭受的最大屈辱。但他只能将这种屈辱深深地埋在心底,希望可以尽快忘记。
    得亏长临村的里正,为他隐瞒了经历,也按自己的要求把房子独自安置在淮水边上。还给弄了艘渔船为生。
    但安静的生活只有几年,儿子被征去当兵,死在战场上的消息传来后,儿媳妇悲痛而逝。终于只留下了王铠与自己相依为命。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王运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这辈子自己总是在挣扎地活着。而如今似乎已经挣扎不了多久了,可这个可怜的孙子,以后又该怎么办?
    每次想起王铠,王运的心里就会更加混乱,太阳穴又如雷般响起,一如屋外淮水的汹涌涛浪声。
    屋外淮水的浪声?
    王运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这时耳边传来一阵尖叫“小耀!”,是赵权的声音。随后又传来王铠的一声惊呼:“爷爷!爷爷!”
    王运猛地从躺椅上站立起来,屋子里地板上竟然已经漫进了一层水。王运跳出屋,河岸正在被水淹没,屋边的皂荚树似乎是孤零零地长在了水中央,许多枝条已经完全泡在水中,被水冲得更加的歪歪扭扭。远处,层层叠叠的轰鸣随着一堵如墙的巨浪正在迅速逼近。
    淮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