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外,还有郏亶关于水利的着作《吴门水利书》,陆佃关于生物学的着作《埤雅》,王灼对于种庶与制粮的专着《糖霜谱》,陈仁玉的菌类专着《菌谱》,蔡襄关于荔枝栽培的专着《荔枝谱》。
    甚至还有贾似道的专着《促织经》。
    相对于海东学院的图书管来说,这个书坊的图书数量确实不如。
    但这只是一家私人开设的,以卖书为目的的普通书坊。
    而且,整个泉州,这样的书坊起码还有十数家。
    也就是说,单单一个泉州,拥有的书籍,绝对远远超过整个东北!
    赵权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后人总是说,宋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为辉煌的文化成就。
    但是,这样辉煌的文化,到底给宋国朝廷、给宋国百姓能带来什么呢?
    权宋天下

第六百五十六章 泉州的海商
    文人着书,并非是为了推广知识,而是为了彰扬自己的名声。
    因此,赵权现在能看到的所有书籍,都是一家之言,根本成不了体系。这大概是这个时代无论哪种学科都无法成为科学的根本原因。
    当然,儒学除外。
    赵权对此实在提不起任何的研究兴趣。
    持敬书坊与伍宅,在同一条街上。
    两者之间,隔着一座院子。
    院墙很长院门却很小。素墙灰瓦,歇山压脊,衡门双柱。
    赵权对着身侧的李勇诚,随口问道:“那谁啊?”
    “哪个?”李勇诚不解地说道。
    “就是你准备勾引的那个小丫头。”
    “我……”李勇诚忍了忍气,才指着正在经过的路边宅院,答道:“就是这家的人。”
    赵权有些诧异地回过头来,看了看院门。
    门上却没有悬挂任何的牌匾。
    “这家人吗?是谁啊?”
    李勇诚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啊,要不要我去打听下?”
    “算了。”赵权摆了摆手。
    今天还有一个聚会,得去参加。
    这个时节,北风已去,南风未来,所有商船都窝在港湾之中。而所有的泉州人,似乎也都开始闲了下来。
    于是,城内城外,山里海边,四处都是在进行聚会的闲人。
    最多的,是文人书生组织的诗会。赵权做诗自然不擅长,只会背数首诗,却怕把其他人给吓着,因此这种聚会是肯定不敢参加的。
    最热闹的,则是各种商会。
    各地海内外的客商,利用这个时机,或大聚或小聚,寻找着各种新的商机以及更深入的合作机会。
    有伍家的作保,加上一个多月以来,这位来自淮北的权老板,不仅眼光不错,而且手头显然有足量的订单,已经吸引了泉州许多客商的注意。
    邀请函每天都不少,但是大多都被伍佑给推掉了。
    今天的聚会,是伍佑为赵权精挑细选的一场。
    聚会安排在泉州北外城的一个湖边水榭之上。
    水榭以朱栏长桥与岸相接,双层亭屋,绕以蓝色帐幔。
    一帘珍珠,将二楼厅室隔成内外两间。
    赵权被引入内间,在座诸人纷纷起身问候,一时热闹。
    此次的聚会的召集者,是泉州王家的家主王永昌。
    王永昌先祖王元懋曾经南下占城,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占城国附马,在占城居住十年之后,回归泉州。并且一度掌控了泉州至占城的绝大多数贸易。
    另外一个是朱家的朱化云,此人先祖朱纺以经营香料起家,曾控制三佛齐直至临安的香料贸易,十年时间便积累了二十万贯家产。
    第三位是李家,其先祖李充则是专营泉州至日本的生意,以丝织品与陶资的贩卖为主。
    显然,这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商业团体聚会。
    泉州的海商,如果单从明面上的贸易额来看,排在首位的自然是蒲家,即蒲寿庚与蒲寿宬兄弟,以及蒲寿庚的女婿佛莲。泉州往南洋大半的贸易,已经全被蒲家收归囊中。
    紧跟其后的,是施家。施家的先祖为大食人施那帏,早年寓居泉州,已过五代,成为泉州的永住者。
    也就是说,如今泉州至南洋的贸易,最少超过八成,都被这些蕃商所掌控。当然,他们的背后,还有皇族的力量夹杂其中。
    只是,到底是皇族控制了这些蕃商,还是蕃商控制了皇族,这就不得而知了。
    而今日在座几位,可以算是泉州海商的第二大势力。他们虽然是泉州最早从事海外贸易的家族,但如今已被挤入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南洋贸易的份额逐年下降,北上日本、高丽商路断绝。现如今,也只能做些与宋国其他地区的买卖。
    这些境内贸易,虽然交易额也是巨大,而且不受季风影响,一年可以行走多趟,但是与南洋贸易比起,利润薄了太多。
    就像一个每天可以赚一个亿的那只企鹅,让他花一个月去赚一千万的钱,可能会让他感觉到淡淡的污辱。
    内厅觥筹交错,外厅一个官装女子,在袅袅的香气中,操琴而歌。
    香是好香,女子技艺也不错,歌声婉转悦耳,琴声欢快而流畅。
    但是赵权心里,却感到一阵莫明的烦躁。
    他突然想起,每天早上,听到隔壁院中传出的,有些生涩却会让自己觉得心静的琴音,是那个称自己为“大叔”的小姑娘弹的吗?
    大叔?
    赵权再次摇头苦笑。
    “权爷,可是对在下安排有所不满?”问话的是年近五十的王永昌。
    赵权一怔,端起酒杯,说道:“王公为长者,千万不敢如此称呼小子。”
    王永昌捋了捋略有些发白的胡须,笑着说道:“如此,我就托大些,喊你一声兄弟吧!”
    未等赵权拒绝,王永昌也端起酒杯,朗声说道:“在座诸人,看得起王某,大家日后都以兄弟相称,若无异议,请共饮此杯!”
    桌上诸人,哄然响应。
    赵权微微一笑,也不甚在意,举杯而饮。
    “不知权兄弟,在北地主要做的什么生意?”
    赵权酒杯还未放下,一人便侧过身来问道。
    问话的是李家李维汝。
    赵权淡然一笑,说道:“某家,主营山东至辽东航路的商路。”
    在座诸人,眼睛一亮。
    包括伍佑在内,他隐隐知道自己的堂兄一直在山东,为贾家服务,包括自己与大伯一家之所以能在泉州立足,也多是依托贾家之势。
    不过堂兄从未与自己谈过关于山东的任何事情,虽然自己也很想开发一些山东的走私贸易,但并未获得堂兄的明确支持。
    眼前这位自己陪伴了许多的天,自称权之肖的人,伍佑并不太清楚他的真实身份。
    但是伍及知道,能让自己的堂兄如此重视的人,绝非一个简单的客商。如果能搭上他的势,在南北贸易中分上一杯羹,自然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往南洋的贸易,已经越来越不好做了。
    其他人,心思与伍及大体一样,都是颇为心动。
    尤其是李维汝,他自然是最清楚往高丽、日本的贸易,其利润绝不低于南洋。
    只是,现在黄水洋南北,就是连信息的传递都已经很困难,更别说进行正常的贸易。
    权宋天下

第六百五十七章 泉州的海贼
    “权兄弟家中,可有涉及高丽或是日本的生意?”李维汝试探性地问道。
    赵权摇了摇头,面露无奈之色,说道:“先祖父原本就是经营登州至高丽、日本商路。但是自高丽王室迁至江华岛后,商路已经被禁绝。
    因此现在只能与辽东交易。”
    “辽东,现在有人吗?”
    “是啊,那里不是野人出没之地吗?还有购买能力吗?”
    赵权脑上拉出数条黑线。
    却只能继续保持着淡然的神色说道:“诸位有所不知,南京府正在辽东攻城掠地,势力已经扩展至辽南及鸭绿江流域。
    登州至辽东海路,估计再有一两年就能打通。如此贸易不仅可覆盖辽东、辽南,还能涉及辽西、辽北,甚至北高丽。”
    “此事可是属实?”
    “辽西辽东有汉人居住吗?”
    “那里有什么特产?人参吗?那倒是好东西,在南方绝对可以售出高价!”
    几个人,眼里同时迸出亮光。
    赵权微微一笑,慢条斯理的说道:“权某此次南行,一来是看泉州这里,是否有充足的货源可供辽东。二来,也是想寻找一些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开发这条商路。
    这个市场,实在不是权某一家能承担得了。”
    的确,开发一条商路,需要探路、需要打点关系、需要寻找客源,这些前期的花费都是天文数字。
    不过,前期的投入还在其次,商路开通之后,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他人侵占,保证人货在海上的安全,这才是最关键的所在。
    王永昌与其他两人,不断地用眼神相互交流着。
    只有伍佑有些郁闷,这位被堂兄介绍过来的客商,是真的有这实力吗?为什么不直接找伍家合作?
    “当然,权某并不指望来一趟泉州,就能把这事情谈妥。家里也有人前往明州与杭州,寻找合作机会。”赵权继续说道。
    王永昌终于开口说道:“权兄弟年纪轻轻,便能有此担当,让老哥佩服!
    只是,老哥有些疑问,不知……”
    “王兄但说无妨!”
    “其一,商船北上,一过淮水,到了黄水洋,便算进入敌境。万一事情败露,风险不小啊……”
    赵权没有回答,而是示意王永昌继续往下说。
    “其二,过了淮水,万一遭遇水匪,该向谁求救?当然,吾等知道凡是出海,风险总是与利润并存,没有风险的地方就不可能有诱人的利润。
    只是,如果没有求存的机会,那利润再多也没了意义。
    还有,交易地点会在哪?是登州,还是得深入辽东交易?说实在,我们几人可没有人去过那些地方。”
    赵权点了点头,说道:“王兄说的有理!”
    “诸位也知道风险与利润共存的道理,这样就简单了。我的想法是,商船在淮水以南的风险由诸位自行承担;过了淮水,全由权某负责。”
    “你意思是,货物在海上交易?”伍佑忍不住地插嘴问道。
    赵权赞赏地看了他一眼,此人脑子倒是活络,要不是顾及贾家的关系,其实伍家倒是最佳的交易人选。
    不过不急,反正此次来泉州,本来也没有预定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海上交易?那怎么整?”
    “是啊,难道连船带货一起卖吗?”
    赵权眼睛微微一亮,答道:“诸位要愿意连船带货一起卖,权某自然可以全部接受,只是你们如何向市舶司解释船只丢失问题?”
    几个相视一笑,哈哈一笑说道:“船只在海上遭遇风浪颠覆,岂不是很正常的事!”
    赵权拍了拍额头,笑着说道:“这倒是。
    不过,北上船只,总是颠覆,也不是个事。
    我的想法是,准备在淮水以北,寻个海岛建个中转站,以接转南北交易的货物。”
    几人同时抽了口冷气,在海岛上建中转站,可不仅仅是建个码头那么简单,还得涉及避风港的建设,以及仓库。而岛上一旦有人生活的话,建房、拓地,粮食与淡水的供应设施都得跟上。
    这些费用,可远远超过一条商路的开拓。
    眼前此人,有这个实力吗?
    赵权看出这些人眼中的疑惑,带着随意的语气说道:“这当然只是我的一个设想。资金方面倒不是问题,现在我是缺海岛建设的人才。
    当然,如果能在泉州近海寻一个无人岛进行开发,也是可行的。”
    “这个,需要很多很多的资金啊——”
    赵权手一摆,“资金问题不是现在需要去考虑的,我觉得,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那就不叫问题!”
    赵权铿锵有力的语气,让王永昌几个不由诧异地看着伍佑,他们都有些好奇了,这小伍今天带来的人,到底是哪方神圣?
    还是说,只是一个吹牛皮的家伙?
    伍及只好摆出老神在在模样,说道:“伍家的财力,各位也算清楚。但是与权兄弟家族比起,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赵权自然不会去纠正伍及的谎言,要真算起财力,伍家可能连九十牛一毛都没有。
    其他人眼神都微微一震。
    伍家的财力在泉州,虽然比他们各家都有所不如,但是他们都知道,伍家在杭州以及其他地方,都有许多生意。真要算下来,可能比他们三家加起来还要略强一些。
    王永昌犹豫着说道:“想要占一个海岛,资金的确算不上大问题,就是官府这边关系的处理,各位也都有各自的门路,但是……”
    “蒲家的海贼!”朱化云低声说道。
    “是!”
    蒲家,赵权可以理解。海贼,赵权也一样可以理解。
    可是蒲家的海贼,什么情况?
    朱化云起身,走到外厅挥了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