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钱渊也算看明白了,这三人早就商量好了,是铁了心要吞了老子的分红!
  难怪刚进门,胡宗宪这老货就那般殷勤!
  “要不贤弟先挑几栋宅子?”一直不吭声的胡宗宪轻声道:“不是愚兄……截留江南盐税,户部那帮人还不恨我入骨。”
  钱渊面无表情,在心里琢磨了会儿,竖起手指头,“第一,我要二十支鸟铳。”
  “没问题,此番大战后调拨给你。”胡宗宪拍着胸脯答应。
  “第二,我要五百亩良田,但必须换到台州府。”
  “没问题,回头行文给谭子理。”
  “第三,一万两银子必须调拨台州府。”
  胡宗宪犹豫了下,“那戚继光的军械就得由台州府负责。”
  钱渊点头应下,叹道:“今晚不慎进了狼窝,诸位,日后必有所报!”
  郑若曾笑道:“展才一向不肯吃亏,此番为了东南大局……可赞可叹。”
  好了,分赃事毕,一顶又一顶的高帽子又往钱渊头上扣去。
  王寅最后低声说:“展才,朝中还得你帮一把,毕竟这种事有点犯忌讳。”
  钱渊懒洋洋的说:“说个数目,我再往上报。”
  胡宗宪和郑若曾都傻了眼,什么意思?
  王寅追问道:“往上报,报给谁?”
  钱渊冷笑道:“其他人不知内情,但陛下是清清楚楚的。”
  憋屈了一晚上,钱渊总要讨回点利息,至少得出口气吧。
  胡宗宪有点坐立不安,他知道钱渊简在帝心,但没想到这种事陛下都知道,这证明了钱渊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
  郑若曾倒是一点都不慌,他给胡宗宪递去一个安慰的眼神,钱渊透露这个消息是在分赃之前还是之后,这是有不同意义的。


第365章 选兵
  自嘉靖二十九年以来,倭寇日渐猖獗,东南沿海卫所兵不堪战,一触即溃,嘉靖三十二年沥港被毁,倭寇开始大规模入侵,他们的目标大都是如绍兴、宁波、嘉兴、苏松这些富庶的地区。
  嘉靖三十二年,朝廷新设浙直总督一职,总领六省兵马专职剿倭,各地客兵云集东南,但除了狼土兵外,少有出色战绩。
  朝中有识之士建议重启募兵制,就地招兵抗倭,也能减轻钱粮的压力,最先付诸于行动的是台州谭纶,之后在钱渊的插手下,卢斌、戚继光、俞大猷都参与其中。
  戚继光原本想在饱受倭乱的宁波府、绍兴府、嘉兴府募兵,但他很快失望了,最终在钱渊来信的指引下,他的目光投向了金华府。
  说起来金华府并不临海,但在嘉靖三十二年后,倭寇大规模的入侵让金华受损颇重,虽然西侧有山脉遮挡,但倭寇几度侵袭绍兴府,分兵南下侵入金华,烧杀掳掠,惨不堪言,而这地方的百姓又是那种为了活下来敢玩命的,自然成了最好的兵源。
  虽然没有传说中的八宝山一战,但戚继光很快就在金华府义乌找到了最让他满意的士卒……其实压根就没有八宝山,只有八保山,也不产银矿,戚继光招兵主要是针对那些老实的农民。
  “倍磊?”钱渊站在镇子口微微摇头,前世毕竟不是历史专业,还真没听过这地方。
  “去年二月,倭寇犯绍兴,分兵南下侵入金华。”身旁的须发已白但腰板笔直的老人介绍道:“后绍兴大捷,但留在金华府的倭寇在义乌……本地两大氏族受损颇重,多人被杀,房屋被毁。”
  这位就是义乌县令赵大河,是钱渊的同年,嘉靖十三年中举,考了二十二年才中进士,今年三月被授义乌县令,南下之前,钱渊特地找到他细细说了募兵一事。
  钱渊依稀记得这个名字,似乎是戚家军的监军。
  后戚继光得胡宗宪允许再赴义乌募兵,赵大河前后奔走不遗余力,戚继光才能顺利的在本地募兵三千有余,又粮饷不缺。
  “义乌百姓生性彪悍凶猛,但也不无故生事,的确适合募兵。”赵大河解释道:“本地两大氏族,一是楼氏,二是陈氏,这倍磊镇就是陈氏宗族所在之处。”
  “都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去年初展才建议戚元敬来义乌募兵……以前来过?”吴百朋笑道。
  钱渊笑了笑没说话,说起来他自从见到戚继光的第一面开始,就对义乌这地方投入很高的关注度。
  义乌人吴百朋,如今的义乌知县赵大河,还有曾经担任过义乌知县的汪道昆,戚继光第一次赴义乌招兵困难重重,后来还是汪道昆出手,让戚继光和义乌戚氏认了亲,才能顺利招募千余新兵。
  “说是有族谱,但谁知道真假。”钱渊笑道:“据说戚元敬十三代祖从义乌迁往定远,之后太祖时期定居山东。”
  “戚氏不是大姓,总能扯得上关系。”吴百朋随口道,视线落在出来迎接的戚继美身上。
  戚继美拱手一一行礼,“营内还在练兵,兄长请诸位先去歇息,他稍后就到。”
  “去营地看看吧。”钱渊心里还有事,不想耽搁的太久,牢骚道:“就你们这麻烦多,南京运来的军械,别人能用,你们不能用?”
  钱渊在杭州停留了十日,第一批军械运来的时候,他就想抢了送到义乌来,结果戚继光上书请求拨银,部分军械要自行打造,胡宗宪无暇分身,这种协调工作一向是吴百朋来做的,正好钱渊要启程回台州,胡宗宪拜托钱渊顺路视察。
  钱渊心里有点纳闷,自己又没甚名义,去视察什么……不过胡宗宪先期拨付了四千两银子,让钱渊押送回台州府,他就顺路走这一趟。
  都说戚继光是史上最会练兵的名将,钱渊刚刚走近营地就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意,隔着栅栏看见,密密麻麻的士卒手持长枪整整齐齐的站成队列,没有喧哗声,没有操练声,没有号令声。
  沉默而压抑的气氛恰如天上密布的乌云,虽然远远眺望就看得出,有些士卒手里没有兵器军械,只拿了根木棍顶事,但森然林立的队列,无形的压力,让一行人的脚步不由自主的放缓下来。
  如钱渊和吴百朋,还有杨文等护卫都是历过战事,看得出些门道,神情凝重,收了笑容;如赵大河这种门外汉只知道嗓子发涩说不出话来,急促的喘气清晰可闻。
  钱渊有些意外,本来还想看看大名鼎鼎的戚家军的鸳鸯阵,没想到却是在排队列。
  这时候,一阵狂风挂过,吹的营地不远处的树林哗啦啦作响,刺眼的闪电划破昏暗的天幕,随即传来轰隆隆的雷声。
  “不好。”吴百朋脸色一变,“要下雨了,赵县令,可使人备了生姜?”
  “没……没有,我这就去。”赵大河看了眼仍然岿然不动的队列,带着几个衙役匆匆离去。
  东南天气就是这样,七月份的天,说下雨就下雨,赵大河才走,零星雨点已经落了下来,护卫们纷纷撑起伞遮在钱渊和吴百朋头顶,转瞬间,雨点变得密密麻麻,伴随着狂风呼啸,众人身上一片潮湿。
  吴百朋虽然文武双全,毕竟不下行伍,目瞪口呆的看着不远处营地里在倾盆大雨中屹立的队列,钱渊倒是不意外,据说历史上戚继光北调,边军多有不服军令……
  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
  里面的士卒屹立不动,外面一行人也僵在那傻傻的看着,不多时,大雨渐渐缓了下来,视野不再被雨幕遮挡。
  钱渊睁眼细看,有些士卒身子摇摇晃晃,有些士卒手中不稳落下兵器,这些人立即被带出队列送到后方。
  “应该是选兵。”钱渊喃喃道:“需要尽快成军……雨中选兵!”
  和历史上类似的雨中植立不同,那是显示军威,这是汰弱存强。
  “自古未闻。”吴百朋习惯性的捋须,却发现胡子被雨水打湿混成一片,“之前展才曾言,戚元敬有世之名将之风……还是展才你眼睛毒。”
  自从在吴江县郊外结识订交之后,吴百朋算是对钱渊很了解的,他知道,钱渊曾经大力襄助田洲狼兵,结果瓦老夫人、钟南率狼兵这两年多有战功。
  钱渊曾经是胡汝贞的支持者,甚至京中传闻胡汝贞升浙直总督有钱渊背后出力,结果是胡宗宪的确是东南抗倭的不二人选。
  而钱渊早在前年就在吴百朋面前提过戚继光,如今眼前发生的一切让吴百朋相信,钱渊是有识人之才的……的确,在这点上,只要辩证的去看待《明史》,钱渊的确是有识人之才的。
  又过了会儿,小雨淅淅沥沥,隐隐听得见吆喝声,营地主台上摇动旗帜,隐隐听得见鸣金声,多达数千的队列渐渐分散,陆续消失在空地上,整齐肃然,令行禁止,显然,虽然缺少军械,但戚继光没有浪费这几个月的时光。
  钱渊左顾右盼,戚继美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倒是赵大河带着人送了姜汤过来,杨文去舀了几碗过来分发。
  这时候,一员顶盔掼甲的武将在十几个亲兵的环绕下大步走出营门。
  “末将见过……”
  “好了,元敬何必如此。”吴百朋和戚继光也熟悉的很,立即上前扶住,虽然吴百朋只是个巡按御史,但至少在名义上是东南抗倭巨头,戚继光身为参将,却要行跪拜之礼。
  戚继光转头看向钱渊,自去年正月钱渊去徽州后,两人已经有一年半没见了。
  “展才……”
  钱渊行礼道:“姐夫,别来无恙。”


第366章 装备
  戚继光嘉靖三十二年调入浙江都指挥司任游击,他第一次听见钱渊这个名字是在巡抚衙门内,时任浙江巡抚的屠大山破口大骂华亭钱渊。
  后来戚继光才得知,屠大山召刚刚落败的俞大猷疾驰援桐乡,但崇德县城内,钱渊一力拒绝并驱逐信使。
  之后传来消息,俞大猷坚守城池,崇德大捷,斩首逾千,但徐海虚晃一枪从容遁去,戚继光追击路过崇德,才知道妻子王氏也在崇德,还和钱渊姐弟相称。
  从那之后,戚继光和钱渊就扯不开了,无论是临平山一战时的狼牙筅,还是胡宗宪对戚继光麾下军队的优先补充,还有之后戚继光义乌募兵成军,再到台州几番作战,钱渊的影子始终在戚继光背后若隐若现。
  曾经有人戏言戚继光向钱渊学兵法,戚继光本人倒没什么怨言只一笑了之,实际上他对这种说法暗地里推波助澜。
  戚继光是个很能钻营关系的人,消息也很灵通,钱渊在京中搅动风云,名声大噪,中进士选庶吉士,娶高门贵女,简在帝心,出入裕王府……戚继光都了然于心。
  离开军营,面对钱渊、吴百朋,戚继光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过,钱渊不禁在心里想,原时空中他选择了张居正,这一世他会不会换个目标?
  “不错,今日的确是选兵,当然了,突降大雨实是意外。”戚继光解释道:“第一批募兵千余,几番交战后,在下发现,军中迎敌士卒其他不论,一定要有胆气,要双臂有力,要有韧性。”
  “说起这个还要谢过展才,几度败倭,损伤极少,主要得力于狼牙筅。”
  “这个我知道,在陶宅镇见识过。”吴百朋啧啧道:“归顺州狼土兵在钱家护卫面前不堪一击,狼牙筅加上盾牌能稳住阵脚。”
  “不仅如此。”戚继光眉飞色舞道:“之前和倭寇接战,一旦近身,多张皇失措,但有狼牙筅在,可遮蔽全身,足以壮胆助气。”
  “明白了,狼牙筅……你改装过了,太重,所以要选兵。”钱渊瓮声瓮气的说,打了个喷嚏,转头问戚继美,“怎么着?还不上菜?以前你们兄弟两在食园可一点都不客气!”
  “马上就好,马上就好。”戚继美比他哥哥对钱渊还要恭敬,说不定这是他大舅子呢,“昨儿打了几只野鸡野兔,还有只麂子,烧烂点才好入味,杨兄还让人送了点干辣椒去添添味儿。”
  “麂子啊……”钱渊咽了口唾沫,这玩意他前世也就吃过一两次,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野生,“明儿给我带一只走?”
  “没问题!”戚继光一挥手,“立即让人上山去打……呃,天黑了,那就去附近村落问问。”
  “得是黄麂啊,黑麂肉太糙,都啃不动!”钱渊笑着说:“金华火腿名扬天下……”
  “有有有,放心就是,给你多备点,婶婶迁居台州我都不知道,回头让你姐姐去临海看看,她在新河所呢,离临海县不远。”
  吴百朋也是无语了,说着说着就歪了楼,现在是说饭菜的时候吗?
  “对了,惟锡兄,金华火腿你不稀罕,回头给你带上些山珍,今日下雨,明日一早我让人上山采摘。”
  吴百朋叹了口,顿了顿才说:“我幼年家贫……中进士后多年未返乡,任浙江巡按后这也是第三次回到义乌。”
  戚继光眨眨眼,“那也带几条金华火腿?”
  “他就喜欢吃肉。”钱渊随口道:“惟锡兄,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