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声说着,心里庆幸自己没碰到这种老娘。
  县衙后院,海瑞赤脚踏入田地,摘了几颗菜下厨做饭……钱渊是喜欢美食才下厨,海瑞是只能自己下厨。
  一段简单的饭菜后,海母放下饭碗,正襟危坐看向儿子,海瑞立即放下碗筷,跪拜在地聆听教诲。
  “前面是事我听说了。”海母轻声道:“听闻钱展才虽是世家子弟,却气节无双,屡屡上阵击倭,身边护卫更是名闻东南,屡破倭寇,这是真的吗?”
  “的确如此。”海瑞头也不抬,伏在地上回道:“松江、苏州、嘉兴、杭州四府遍传其名,又因和东南文武官员多为旧交,名声遍传东南。”
  “护卫闹市纵马踩伤路人,没有逃窜,而是下马致歉陪银,你为何为难他呢?”
  海瑞跪在地上一声不吭。
  海母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为修江堤一事夜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看到豪奴纵马,就想借此为百姓谋利。”
  “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你可想过?”
  “儿应该先问出来历……”海瑞微微抬头看见母亲脸色难看,赶紧又垂下头,“请母亲教诲。”
  “纵然一心为善,但不走正道,总归落了下乘。”海母叮嘱道:“人家现在占了理,到现在还没走,显然气还未消。”
  海瑞犹豫道:“那儿子去道歉?”
  “我儿为百姓谋利,为何要致歉?”海母哼了声,“所谓公生明,廉生威……”
  话说到一半,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海瑞两个女儿急匆匆的奔来,惹得海母脸色一变,训斥道:“没规矩!”
  已经十岁的长女赶紧拉住妹妹,规规矩矩的站在门边行礼,“祖母,父亲,外头有兵围了县衙。”
  海瑞大惊起身,对面的海母却道:“每逢大事有静气。”
  海瑞定定神,向母亲行礼缓缓后退出房,转身走向前院。
  县衙大堂内灯火通明,钱渊还在悠悠然品茶,不时和身边护卫说笑几句,周围七八个将官垂手肃立,王寅和郑若曾分坐在钱渊左右,面色凝重。
  看到海瑞出现在拐角处,钱渊放下茶盏,轻声道:“去吧,杨文你带两个衙役领路,务必一网打尽。”
  海瑞正要进大堂问个究竟,有护卫一手拦在面前,另一只手摁在刀柄上,低喝道:“止步。”
  王寅和郑若增转头看了眼,都漠然转回头,视线落在跪在地上的捕头身上。
  听见有马嘶声、吆喝声,七八个将官带兵扑向富阳县外西侧,跪在地上的刘捕头像没了骨头似的瘫下来。
  这个时代讲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讲究一人遭殃全家连坐,很难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至少,享用了倭寇的钱财,那就要被抄家、流放甚至被砍掉脑袋的觉悟。
  钱渊起身踱了几步,踢了踢捕头的小腿,“去年初搬家到富阳县,三个月后送了前任县令三百两纹银成了个捕快,又得海知县信任升为捕头,想必刘家应该家财万贯。”
  刘捕头精神一振,正要开口,但钱渊挥挥手,一个护卫将一块布塞进这厮的嘴里,他可不想听这厮唠叨。
  钱渊温和笑道:“刘捕头,吴大虎这个名字记得吧?他应该叫刘虎,对吧?”
  “还有过绰号叫花斑虎,据说十多年前就下海了。”
  “那日我把人交出去我就后悔了,第二天他暴毙在南京狱中,我更是悔恨。”
  “应该将他皮肉一块块挖出来,做一道菜,一定会卖的很好……至少严州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无数百姓肯花这个钱。”
  钱渊说话声音不大,语气也颇为温和,但周围人都能从话里听出丝丝血腥味。
  王寅回去报信,胡宗宪考虑再三还是点了头,郑若曾跟了过来,路上才知道,这刘家老二就是去年百余倭寇横行千里的向导。
  去年钱渊有意让人打探一二,但还没等布置下去就被召入京中,这次回东南他准备稍迟点再来处理,但没想到今天撞了个正着。
  捎带手的事,正好给胡宗宪那边总督府送点银子,也算个小小人情。
  “前几天你那般怂恿海知县,是因为你大哥死在总督大人手中?”钱渊笑着说:“真是蠢啊,不缩着脑袋……现在好了,一刀下来,一了百了。”
  钱渊轻声漫语,周围护卫脸上尽是一片狰狞,他们是钱渊身边的老人,都跟着杨文、徐渭千里追击倭寇,所过之处尽皆焦土,惨不忍睹。
  郑若曾和王寅两人面无表情,缓缓饮茶等着消息传来。
  而海瑞被拦在县衙大堂外不得入内,两眼喷火……可惜没人把他当回事。
  “海刚峰此人若是国朝初年,当为一代名臣。”郑若曾瞥了眼门外的海瑞。
  明朝初年,举人入仕比较常见,就算是国子监出身的监生也能做高官……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因是朱元璋喜欢清官,又喜欢剥皮充草,比较符合海瑞的脾气。
  王寅有不同意见,“太祖重实效,海刚峰无治政之才。”
  “难说,听闻他初到任就清丈土地,明断疑难案件。”郑若曾笑道:“据说就是为了修江堤,才找上展才的。”
  “这时候清丈土地……”钱渊忍不住摇头道:“蠢货一个,明断案件……他那不叫明断。”
  “怎么?”
  “与其冤屈小民,宁愿冤屈乡宦。”钱渊摊手道:“有人状告富者强占土地,他不问是非就让富者归还土地……那家的当家人是两榜进士,刚刚过世。”
  王寅和郑若曾都微微摇头,这种事太复杂了,海瑞处理的太粗暴。
  明朝中后期,一旦有人中进士,亲朋好友不说,就连附近的百姓都会为了免税赋而投献土地,等进士死了……那些人自然想把土地拿回来,于是很有些心思奸猾的人专门钻这个空子。
  其实如果海瑞能考中进士,人生轨迹就可能完全不同了,钱渊觉得,海瑞最佳位置是都察院御史……不过这厮的性子只怕是不肯给人当枪使的,不管是严嵩、徐阶、李默、高拱还是张居正,一律狂喷,估摸着御史当不了一个月就得滚蛋。
  大堂里,被堵着嘴的刘捕头被丢到角落处,护卫们肃立守卫,钱渊等三人随意聊天。
  大堂外的海瑞已经冷静下来了,如果仅仅是钱渊一人,那只能说前面几年天下人都看错了他,但还有王寅、郑若曾两位浙直总督的心腹幕僚,这让海瑞不得不多想一些。
  外间的消息也已经传来,刘家被抄,全家上下十三口人,并数十仆役都被扣押,海瑞让人去打听,报回来的罪名是通倭。
  听见外面马嘶声,喝了一肚子茶水的钱渊笑道:“来来来,看看胡汝贞今晚运气如何。”
  带队去抄家的是总督府的亲兵头领,但实际是胡宗宪长子胡桂奇在指挥,这家伙兴奋的快步走进来。


第364章 分赃
  刚开始王寅和郑若曾还故作姿态,虽然刘家的确通倭,有取死之道,虽然总督衙门的确缺银子,但毕竟名声不太好听。
  但随着胡桂奇滔滔不绝的话,王寅和郑若曾的脸色都变了,特么又一个张四维啊!
  三年前,钱渊施计搬倒张四维,以王民应为首的多少官僚吃了个饱,没想到三年后又来了一遭,而且还是钱渊起的头。
  王寅和郑若曾有些激动,不过钱渊倒是有点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失望,那刘虎也下海好些年了,居然就这点银子!
  当年抄张四维可是抄出一百多万两银子,还有大量房产、铺子、古董字画,而刘家只抄出现银才略略十万两,也没什么房产铺子,倒是田地不少,不过这时候很难出手。
  钱渊叹了口气,一成半,大概也就一万多两银子,算了,毕竟是白捡的。
  也是,张四维名义上只是个把总,但其实是海商和内地商人的中人,自己也参与海贸,还是倭寇销赃的渠道,自然所获颇丰,而刘虎不过是个小头目,如果地位重要,也不会被派出来做倭寇的向导了。
  “大堂还给海刚峰,我们走吧。”钱渊无聊的挥挥袖子,指着刘捕头道:“把这厮带上。”
  杨文一把将刘捕头拎过来,钱渊拍拍这厮的脸,笑道:“老老实实,说不定还能留条命,毕竟你不是倭寇嘛,好死不如赖活着。”
  郑若曾走过来低声说:“这事儿只怕有后患……”
  这是肯定的,那些曾经参与海贸甚至和海商、倭寇牵扯不清的富商难免心中惴惴不安,甚至有兔死狐悲之感,而朝中说不定还有御史、给事中弹劾胡宗宪。
  “那是胡汝贞的事。”钱渊可不管后患,大摇大摆出了县衙。接下来,自然是分赃了,毕竟一万多两银子呢,钱渊琢磨,这能买多少鸟铳。
  这些天钱渊多处打听,其实鸟铳在东南沿海并不罕见,只不过没有形成规模,而且质量堪忧,唯一形成战力的是钱渊的熟人,吴淞副总兵董邦政。
  董邦政文武双全,自幼习武,射得一手好弓箭,但并不以此自傲,四年前就开始钻研鸟铳,两年前倭寇犯松江,已经攻陷上海县城门,董邦政率军来援,二十支鸟铳齐射将倭寇驱逐出城,之后几年屡屡以此建功。
  抄家不是那么容易的,胡桂奇也只不过报了个大概的数目,后面还要仔细清点,钱渊等人径直回了总督府。
  书房里,自从上任浙直总督后官威甚重,不苟言笑的胡宗宪这次眉开眼笑,亲热的拉着钱渊坐下,口口声声贤弟愚兄。
  钱渊心里感慨,真是张狗脸啊,说变就变。
  胡宗宪也在心里感慨,几次碰上难题,都是钱展才帮的忙,要不是他,倭寇八成得打到南京,要不是他,浙直总督说不定轮不到自己……别人说他是扫帚星,却是自己的福星。
  胡宗宪不得不感激钱渊,虽然大力推行提编法,总督府过手的银钱如海,但都是有用的,现在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已经快没有墙拆了,他都把主意打到江南盐税上了。
  十来万两银子,说起来不多,但能让胡宗宪喘口气,熬过接下来的倭寇侵袭。
  客套话一番接着一番没完没了,一旁的王寅和郑若曾没掺和进去,都在拿着账本在心里估算。
  “差不多了。”郑若曾正色道:“各地饷银、军械都够了,卢斌、俞大猷、戚继光缺的军械……”
  说到这,王寅用力咳嗽了声。
  胡宗宪干笑两声看向钱渊,“那这次……就不用贤弟往南京跑一趟了,有银子,南京那帮大爷也拿的出军械。”
  钱渊眨眨眼这才听明白,感情之前让我去找操江提督高捷搞军械,你胡汝贞是不准备出银子的?!
  郑若曾一本正经的拿过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一阵,抬头道:“这样的话……算下来大概十一万两银子。”
  “多少?”胡宗宪大惊失色,“这次一共抄出的现银也就十万两吧?”
  郑若曾轻描淡写道:“东翁,之前卢斌、俞大猷那边安家银本来就有缺口。”
  “南京那帮大爷没吃饱哪里肯点头?”王寅劝道:“多少也是要打点的。”
  “其实还没算进接下来大战的军械折损,如果要临时调动,还得加赏银。”郑若曾添油加醋道:“嘉兴府卢总兵那边也有缺口,巡抚衙门那边也要留点,不然也看不过去。”
  胡宗宪为难的捋须,“这倒也是。”
  钱渊冷眼看着这三货在演戏,这三四年他和军中将领多有来往,多次助守城池,总理内政后勤……特么哪里用得完十万两银子!
  狗屁,你们是想黑老子的分红!
  郑若曾终于提起正事,“说起来展才那边暂时也没什么开销……”
  “呵呵。”钱渊皮笑肉不笑的哼哼,“总督大人这是要毁诺了?”
  刚才还在愚兄贤弟,现在就是总督大人了……以前钱渊称呼是汝贞兄。
  “哪里说得上毁诺,只是稍迟而已。”王寅皱眉道:“展才,大局为重!”
  看钱渊板着脸不说话,郑若曾轻声道:“刘家通倭,总督府抄没家产以充军资,没道理和展才分……”
  “分赃!”钱渊喷道:“难道有人拿着刀架在你脖子上,逼你去抄家了?”
  “先说好了,如若没有我钱展才一份文书,日后这官司就难说了……”
  “朝中御史群起弹劾,就算总督大人手掌六省兵马……”
  “展才慎言!”郑若曾喝道:“就算那一成半给你,也不能直接给你。”
  “什么?”
  “只能以军资的名义调拨台州府。”王寅忍笑道:“到时候展才再去台州府衙要……反正谭子理是你小舅。”
  钱渊都被气笑了,特么谭纶那货一天到晚愁银子不够使,如果真的调拨过去,能分一文钱出来,钱渊都敢赤身裸体绕着临海跑一圈。
  钱渊也算看明白了,这三人早就商量好了,是铁了心要吞了老子的分红!
  难怪刚进门,胡宗宪这老货就那般殷勤!
  “要不贤弟先挑几栋宅子?”一直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