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上官可真是奇特,马能远一边听着一人连点头,一边心里还在苦笑着想道:走马上任刚刚半天就想着摸鱼偷懒,这也真是没谁了!
之后沈渊召集全衙门的人开会,告诉大家各司其职,不得懈怠偷懒,沈渊还笑着说道:
从今天开始,大家都在一个锅里搅马勺。没说的,大家好好做事,把心放正了,我当你们是兄弟。
可谁要是因为懈怠糊涂犯了错,或者是故意捣乱的话……提前说好了,我下手可狠!哈哈哈!
沈渊说这话的时候面带微笑,他的目光甚至都根本没看那个庄不凡,不过旁边的朱常浩还是看到那位庄少卿的脑袋,都快缩到胸腔里去了!
……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长记性!朱常浩一边想着,一边同情地撇了撇嘴。
……
沈渊开完了会,直接就让大家散了,他跟朱常浩出门上马,直接奔教坊司。
等他们一到了本司胡同,远远的就听见隐隐的丝竹之声,从远处传来。
沈渊他们刚刚走到胡同口,就看见韩月奴姑娘在苏小棠的陪伴下,正站在胡同口等着。
朱常浩是见过韩月奴姑娘的,他在那天还加入了充门面的队伍,管张二狗叫张大哥来的。
这时他看到韩月奴和苏小棠在那里等着,当然知道这是沈渊提前通知了这二人。
于是王爷莫名其妙地看向了沈渊,不知道这个时候,沈渊把她们两个叫来干什么?
第1159章 二百秀色归与咱、长街春满、壮丽斑斓
“我给张大哥开了个点心铺,”沈渊笑着解释道:“韩姑娘一是老板娘,二是她一姑娘家,跟教坊司那些女孩们说话方便,所以我才让她来的。”
朱常浩听到这里摇了摇头,示意他还没明白,随即他就见沈渊笑着说道:“这点心铺要开还没开起来呢,需要一批姑娘卖货。”
“我也是担心教坊司的那些姑娘,她们原本就是罪臣之后,只怕有很多人都没了父兄,根本无人投靠。”
“你别看现在让她们离开教坊司这个牢笼,大家欢天喜地的。可是离开这里后她们又没有生计,又没有人保护,只怕到时候弄不好还要进火坑。”
“所以我这点心铺,能解决几个就是几个……行善积德的事儿。”
“明白明白!”听见这话朱常浩立刻就懂了,心说还是沈少爷考虑得周到!
可不是嘛?这些姑娘原本就是出自官宦人家,现在除了唱歌跳舞恐怕也不会别的。
这要是把她们放出去就不管了,姑娘们转上两圈恐怕又会被人弄进青楼……那还不如在教坊司里待着呢!
“那你是想要多少姑娘……买货?”朱常浩好奇地问道,现在他心里也在转着主意,看看是不是想法解救几个姑娘了。
而这时沈渊却笑着说道:“凡是没生计的,想要干活养活自己的,就先都带走再说吧。”
“到时候有原意买货的我都给她接走,先培训再考核,看着有合适的再留下。不合适的我也给她们安排地方先住着,免得给坏人盯上了,然后我再慢慢想办法……”
“好嘛!那不得让你都给弄去了啊?”
这时朱常浩算是听明白了,沈渊压根就没跟他说实话,多大点心铺啊居然要两百多姑娘?
……
在这之后沈渊和朱常浩这次的教坊司之行,不但极为顺利,而且也让他们的心里舒畅之极。
当那两百四十多个姑娘听说,太后决定将她们全都放归民间,赦免了她们的罪过,把这些姑娘顿时便高兴得喜极而泣。
我的天这满院子姑娘哇哇大哭,有的捂着脸哭,有的抱着同伴哭,有的跪在地上哭……场面真是壮观之极!
然后这些姑娘一起拜谢了瑞王殿下和沈状元,她们又说不管将来在哪儿,都要给太后立上长生牌位,日日上香祈祷她老人家千秋万岁,朱常浩也随即点头谢过。
在这之后这些姑娘们就应该回去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这里了,而这时姑娘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才好。
如今她们手里虽然有沈渊赏的银子,但是没奈何这些姑娘家哪怕出去住店都不安全。
你想想一个弱女子孤身住在外头,那真是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她们也没有养家糊口的本事啊?
就在这时,沈渊笑着跟大家说了一件事,就是自己家里的店铺要招女伙计的事……这些姑娘一听之下,便是喜出望外!
这样一来,她们不但暂时有了安稳的地方供吃供住,而且大家还是住在一起,根本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
更何况这位状元沈渊,大家还谁能信不过?谁现在要是敢说沈少爷对姑娘们有啥坏心,只怕立刻就会遭到两百多人粉拳玉腿的群殴!
所以这些姑娘们立刻纷纷答应,按照沈渊的要求站到了另一边。
结果在整个教坊司里面,除了有二十个姑娘在外面是有叔伯亲属可以去投靠的,剩下的二百二十名佳人全都成了沈渊麾下的女伙计。
沈渊让朱常浩派出卫队,把另外的二十个姑娘全都送到她们指定的亲属家中去,还要求那些卫士必须眼看着家中的叔伯,把她们安置好了才可以回来。
沈渊告诉这些姑娘,如果要是觉得在叔伯家住不下去,还可以找他过来投靠,一样可以自食其力。
至于其他的那二百多人,沈渊直接就让韩月奴姑娘把她们带到梁园去,接下来就是长时间的培训,这么多人地方小了还真住不下。
梁园那里又安全又安静,不失为一个好地方,至于说沈少爷一下子收留了二百多教坊司的姑娘,有可能会引起外面的议论……他才不管呢!咱们沈少爷啥时候在乎过这些?
……
“这下轻云你可糟了!”等到那些姑娘们收拾好了行李,一个个背着包裹,排着大队走出教坊司的时候,朱常浩还笑着向沈渊说道:
“往家里带姑娘的我见多了,一下二百多往家带的还真头一回见到,嫂夫人能不能活活打死你啊?”
而沈渊却淡淡的一笑道:“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慈悲……这是我媳妇昨天对我说,她喜欢上我的原因。”
“我特么要是个瞻前顾后的懦夫,配得上这么好的媳妇吗你说?”
说到这里沈渊仰天笑道:“所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你这一家子啊!”此时朱常浩听到这里,他愣了一下之后也是重重的一点头说道:
“你还别说,兄弟还真佩服你看女人的眼光,就你这媳妇儿……你说得一点没错。”
“我再送给你多少美人,也不过是野草而已,天下奇花都被你划拉家去了!”
……
等到沈渊和朱常浩带着这支脂粉兵团走在京师的大道上时,纷纷引得路边的行人惊讶地注视。
而这时的朱常浩也记住了那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或者是学会了沈少爷的厚脸皮。
只见他骑在马上抬着头昂然前行,对路边那些目光全然不屑一顾。
此时长街的尽头,夕阳西下,壮丽斑斓。
满街裙钗秀色,一路脂粉香风,沈少爷就这样带着两百多姑娘回了家。
走在路上,沈渊还想起了一件事……
“对了,那陆子刚的白玉簪,上回摔了。”
“我还有!”朱常浩没好气地说道:“没有我也给你找去,找到我就给你送过来!”
“王爷你把陆子刚的白玉簪拿来给我媳妇儿当暗器,你心疼不?”
“心疼个屁!我算看明白了……指不定啥时候,那玩意还能再救我一回命!”
第1160章 君臣奏对英格兰、海贸百年、银海金山
回到梁园之后,沈渊自然要先把这些姑娘们安排好了再说。
这件事由柳小智负责,因为怕他这个男子不太方便,沈渊又安排了韩月奴姑娘在旁边帮忙。
说到这位韩姑娘,她到梁园也已经快两个月,在蓝姑娘整日耳提面命的教导之下,现在的韩姑娘也颇有几分大掌柜的风采了。
至于安排这些姑娘,其实在梁园里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
这里原本就有两百多家丁,外加大几十名丫鬟婆子,现在梁园里面由于人口不多,另外还有保密的需要,沈渊已经把人员精简到只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不到。
所以梁园空置的房舍甚多,两百多位姑娘在各处几十人一伙儿,没两下就安排得妥妥当当。
然后还要给姑娘们准备被褥和伙食,这下子厨房这些大师傅们可忙开了。
柳小智里外指挥若定,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些教坊司的姑娘们一看到这位大管家如此年轻英俊,而且做事的时候简直就像行兵打仗的大将军一般。
但凡大事小情都被他安排得严谨细致,而且看起来还丝毫不费力气的样子,大家不由得都对这个英俊的大管家大感好奇。
同时让她们极为好奇的还有那位韩月奴姑娘……现在韩姑娘还没正式过门,所以还是做姑娘家的打扮。
韩姑娘知道突然换了新的环境,这些教坊司的姑娘们难免会心中焦虑担忧。所以她面带春风,言语和气,让这些姑娘们的心很快安定了下来。
等到这些姑娘们打听韩月奴的来历,一听说在庆典那天的晚上,也就是她们大家从同乐楼上纵身一跃的时候,这位韩姑娘还在街上卖唱,不由得心里又是惊讶万分。
因此她们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通过这段时间她们已经知道,不管什么人或什么事,只要跟那位沈状元扯上关系,一定都会变得面目全非。
尤其是那些善良的好人,沈少爷从来都会竭尽全力,回报他们的好意!
……
按照沈渊的安排,姑娘们就要开始学习接待顾客的礼仪和规矩,这些东西基本上都和商业有关。有的是属于商业礼仪的范畴,有的是最基本的商业知识。
此时梁园中的众人都不免暗自诧异,心说沈渊怎么能一次安排这么多姑娘的工作?毕竟这得多大的店铺,才用得上二百多个女伙计?
而这时的沈渊却是心中暗笑,对他而言这点人又算得了什么?只怕到了真要用的时候,他还嫌少呢!
……
转过天来,沈渊先到了鸿胪寺。
拿着制作完成的国书……经过昨天的赶工,这一卷两国语言对应的国书已经装裱好了,沈少爷就去宫门那边求见天子。
万历早有准备,当然是立刻传见,沈渊随即便在乾清宫见到了天子,然后就将这封英格兰国王的国书呈上。
等到万历天子看了以后,倒是对于这位国王言语中的谦卑态度甚是满意。
虽然在他而言,这封国书的格式措辞和行文方式都是别扭之极,但他也知道沈渊为了如实翻译,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万历倒是没着急回复这封国书,而是向沈渊问了一下英格兰的情况。
说实话在这个时代,真正要说到对世界各国有概念的,或者说在大明朝里对外部事物比较了解的顶尖人物,那还得说是万历皇帝和这些朝堂上的精英。
不过他们所知道的也毕竟是一鳞半爪,所以当沈渊说起英格兰的时候,万历皇帝也是越听越惊奇。
那个伊丽莎白一世国王居然是个女的,而且英格兰还是四个大岛组成的岛国,什么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把万历的头都听大了!
听了一会儿之后万历已经确定,他这次把沈渊派到鸿胪寺任职,还真是歪打正着。
用骆思恭的话来说,把沈渊放到那里简直是严丝合缝,这家伙对海外诸国的了解,还真的是满大明朝首屈一指!
随即万历还问沈渊,对这封国书上要求贸易的事,沈渊怎么看。
沈渊想了想之后回答道:“夫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万岁只看这封国书上满篇都是贸易和利益,就知道那位英格兰国王乃至于他们国家,对这件事都是极为看重的。”
“事实上他们英格兰在海贸方面非常厉害,而且由于他们是岛国,出产非常贫瘠,因此自古就有重视贸易的传统。”
“国书里面的那句话,微臣倒是甚为赞同。这件事若是万岁愿意恩准,实在是对于两国都很有利。”
“我大明近百年来,在海贸上所得的收益越来越大,但一直都是仅限于民间商人往来。”
“自本朝嘉靖以后,朝廷开始安排官员专治海贸,所得银钱对我大明不无小补……但是两国之间上升到朝廷高度的海贸,却还没有开展。”
“在这之前都是外洋的商人来此采购,说实话这些外洋商人你来我走,有投机取利者,有言而无信者,若是两国都能加以规范,倒也是一桩好事。”
沈渊这句话说得还是他一贯的风格,看起来好像是那么个意思,但是仔细思虑下去,里面蕴含的内容却往往更多。
就像这次他说的,“两国都能加以规范”,到底怎么规范,规范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