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方首辅这个样子,倒不像是在考虑这件事该怎么做,而是在想着该怎么说,才能拒绝自己!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就任凭皇太子落在那个女人的手里,做那个李选侍和郑贵妃的傀儡,把大明朝政弄得一塌糊涂吗?
刘一燝正在暗自着急的时候,却听见方从哲慢慢地说道:“刚才老朽不是都劝过你了吗?有些事看起来虽然是正确的,但却不一定非要去做。”
“这怎么能行?”刘一燝听见这话,终于还是忍耐不住了。
他从椅子上直起腰板,向方从哲正色说道:“这可是事关朝政安危的大事!”
“万历皇爷因为身体不愉,多年未曾上朝,泰昌先皇又天不假年……眼看着皇太子即将登位。这正是咱们朝臣一展拳脚,中兴大明的时刻啊!”
“在这个时候,咱们怎么能不管呢?”
“中兴……大明?”此刻的方从哲慢慢靠到了椅子背上,他仰起头眯着眼睛,轻声说道:“要是有人不同意呢?”
“谁敢从中作梗,谁就是乱臣贼子……”这时的刘一燝正把话说到一半,却忽然间声音越来越小,最后这贼子俩字儿,说得就跟电池耗尽了似的。
因为一说到“乱臣贼子”,刘一燝就忽然间想到了一个人……江南沈渊!
……
“没错,有的时候,咱们明知道谁是乱臣贼子也没办法!”方从哲显然是知道刘一燝想到了那位江南王,于是他连头也没抬地淡淡说道:
“昨夜我收到消息,九月初七那天,江南大军攻下了南京。”
“之后江南大军开拔沿大运河北上,看他们的进兵速度,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就要抵达京师城下了。”
“啊!”
听见这话,刘一燝就觉得浑身上下从骨头缝里都在往外冒寒气,一霎时便惊呆在了当场!
江南大军抵达,这一直是所有朝臣的梦魇,是他们最担心的一件事!
可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江南都是毫无动静,这让这些京师朝臣以各式各样的借口与理由,给自己解释了沈渊为什么迟迟不向江北动兵。
曾经一度他们觉得那个天塌地陷一般的场面,似乎不会再出现了,那个巨大之极的危机也永远不会到来。
可是没想到他说来就来,而且还这么快!
明天或者后天,江南新军就将抵达京师城下,这仗能打吗?
刘一燝想到这里时,觉得自己的手脚冰凉,他心里陡然间升起了一股绝望和无力感,这仗根本就没法打啊!
且不说沈渊带兵打仗的能力如何,就说那些江南新军的战斗水准,哪是他们大明军队所能比的?
就在几年之前,人家江南冒出的一伙龙华会反贼,才两三千人左右,就把整个江南的大明官军祸害了个七七八八。所到之处,竟没有一处重镇能经得住反贼的强攻。
要是这样这反贼流窜到长江以北,甚至京畿震动,天下大乱也有可能……而这一样的一伙反贼军队竟然在沈渊手上,没多久就覆灭于无形。
要知道这还是几年前的事,那时候的沈渊兵不满万,武器装备比现在差得不止一筹。
刘一燝听说到后来,沈渊率领舰队强攻西域,一度横扫覆灭诸国,抢来了数以亿万计的金山银山!
所以现在的江南新军,战斗力已经远非龙华会那时候可比……可是大明呢?
且不说京营朽烂的速度一年快似一年,最近这几年来因为缺银子,他们的刀枪兵刃没钱更换,估计都烂得就剩个刀把儿了。
朝堂里仅有的那点银子,全都可着关宁军花,现在的京营简直穷得都尿血。
更何况就算京师大营能打又怎么样?现在他们也不在京师啊!前不久,内阁商议如何剿灭女真叛匪,不是把京营里边有限的那十几万精锐,都调到沈阳中卫打女真人去了吗?
所以你还真别嫌人家烂,京师此时连烂兵都没有几个。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大军一到,那还谈什么抵抗?整个京师就跟白给人家是一样的!
刘一燝现在总算知道了,为什么他聊起李选侍移宫这件事来,人家首辅方从哲大人根本不愿接这话茬儿。
因为跟即将到达的江南大军相比,他这点破事根本算不上什么危机,真正的滔天大祸在京师城外呢!
“原来如此!那……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这时的刘一燝大惊失色,六神无主的向方从哲问道。
“那江南大军和反贼沈渊,其实也并不是没办法对付。”
这时的方从哲若有所思,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新皇的人选……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呢?”
“嗯?”方从哲这轻声细语的一句话,刘一燝要是不凝神静听,几乎都听不到。
可是当他听到了其中的内容之后,却像是一记惊雷,在自己耳边炸响了一般!
这叫什么话?新皇的人选还用商量吗?此时的刘一燝,脑海中迅速地闪过了这句话。
然而就在他刚刚要向方从哲发出质疑的时候,突然间又硬生生地憋住了!
“没错啊!这新皇的人选……怎么不早点定下来啊!”此时的刘一燝好像一瞬间想通了什么。
他眼中兴奋的光芒一闪,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
第2218章 心惊心寒心哆嗦、一心求全、心急如火
书房里,大明首辅方从哲和辅政大臣刘一燝两个人,一起陷入了沉默。
刘一燝的脑海里迅速生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这位方从哲大人说要确认新皇的人选,他话中的意思虽然一时之间还难以猜测,但最起码有一层意思是不会错的。
就是那位皇太子朱由校是不是还能继位为皇帝,显然这件事还有商量的余地!
其实这么说也不合适,刘一燝心中暗自想道:要是皇太子朱由校真的是不二之选,那就不用再商量了吧?
不过这些猜测他却没法说出口,甚至“商量”这个词,此时他要是说出来,都是大不敬之罪!
因为身为人臣,妄议废立可是死罪,当年的岳飞就是因为这个获罪而死的。
按照王朝更替的规矩来讲,通常都是上一任的皇帝来指定继承人,也就是册立个太子。然后皇帝驾崩,太子自然登基为新皇,这种世袭制从来都没有臣子说话的余地。
所以这时刘一燝的心里还在飞快地思考,有关这件事却是一句话都没敢乱说,生怕自己说出什么话惹来杀身之祸。
不过在他脑海里却始终想着,除了皇太子朱由校之外,还有谁更合适呢?
万历皇帝的其他皇子?还是泰昌皇帝另外几个年纪幼小的孩子?
……不对!突然间刘一燝想到,方从哲说出那句话之前他们两个谈论的话题……那时候他们不是在说城外江南大军的事吗?
难道说册立新皇和即将到来的江南大军之间,还有什么联系?
啊!在这一刻,刘一燝脑海中瞬间闪过了一个身影,他一下就是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这个时候,刘一燝的脑海中一阵轰轰作响,他之前没想明白的事就像滚水浇到冰雪上一般,瞬间暴露出了真相!
瑞王……朱常浩!
正是这位爷,当年沈渊在京师的时候,那位新科状元就和瑞王相交莫逆,甚至还听说朱常浩对沈渊以师徒相称。
当年沈渊破案的时候,瑞王屡屡跟在沈渊的身边,后来沈渊创立了京师万国博览会,朱常浩又成了沈渊离去之后的接班人。
就他二人之间的关系,朱常浩要是能登基为新皇,对眼前的大兵压境的危机,可以说有着巨大的好处!
最起码他师徒二人平时关系不错,有什么事儿好歹可以商量,再怎么说也不至于打起来呀!
这要是不打仗了,京师就不至于被砸得一片稀烂,这些文武百官的地位说不定还可以维持下去。
即便是真的发生大明朝气数已尽,改朝换代的情况。那这一番朝代更迭,好歹也是平平安安进行的,不至于杀得满京城人头乱滚吧?
这还是一方面,万一要是朱常浩当上皇帝,沈渊愿意屈身投靠,大明朝还是之前那个囫囵个儿的大明朝,那不是更好吗?
甚至朱常浩当上皇帝以后,劝他的老师退兵回江南,大明与沈渊画江而治,还回复之前分而治之的样子,不也是一个最好不过的结局?
一想到这里,刘一燝就立刻意识到,或许让那位瑞王朱常浩登基为皇帝,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那位皇太子朱由校,要我说他还是算了吧,刘一燝忍不住心中暗想。
先别说他这个十六七岁名不见经传的少年了,就算他老爹先皇朱常洛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人家沈渊都没瞧得上他!
甚至沈渊还把朱常洛的谋士骨三先生,顺着长街一直提到太子东宫以外的东华门,亲自操刀枭首示众!
当年的沈渊狂傲之极,他何时把那位太子朱常洛放进过眼里?就更别提这位皇太子朱由校了,他要是当上皇帝,人家沈渊能服他?扶着他尿尿还差不多!
这脑海中的一来二去之间,刘一燝已经想明白了前后的紧要关窍之处,在这之后他又仔细琢磨了一番,这才谨慎地开口说道:
“如此看来,那个西李占据乾清宫,困住皇太子的事倒也不是当务之急,还是老大人想得稳妥啊,新皇登基确实是应该早定下来的。”
“嗯!”此时,那位方从哲大人见到刘一燝脸上神情变幻,犹豫了再三终于说出了这句话,方从哲的神情却是若有所思,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
等了这么半天,这个愣头青终于还是想明白了!此时的方从哲心里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
而在这一刻,就见刘一燝又接着说道:“至于这个人选嘛,这件事咱们当臣子的倒是难办。”
“毕竟泰昌先皇去得太急,也没留下个圣旨什么的让咱们照办,这个新皇是谁虽然不是咱们臣子应该谈论的,但现在毕竟咱们大明朝是多事之秋啊。”
“灾祸频发,江南不靖,朝廷财政捉襟见肘,现在北边的女真人又开兵见仗了。”
“如今的国事烦扰,实在是需要一位明主,这新皇要是一位智谋深远、做事稳当的年长之人就好了。”
刘一燝说出这些话来,中间斟酌了几次,来回来去绕了好几个弯子,但是话语之中的意思却是直指朱常浩。此时的方从哲在心中暗自确认,这家伙终于还是搞懂了一切。
其实早在昨天晚上,首辅方从哲得到了江南大军奔赴京城的消息之后,当时就把这位大明首辅吓得魂不附体。
不怕别的,他们这些做相国的人,最怕的就是在青史上留下骂名。
想他方从哲从万历年间就开始做首辅,算上即将登基坐殿的新皇,他都是三朝相国了!
要是大明朝“嘎锛儿”一下子折在他的手里,后世的人会怎么看他?大明不就是活生生在他手里散架的吗?
所以方从哲从昨晚到今早翻来覆去睡不着,左思右想到底还是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沈渊在京师的名声又横又愣,又精又猛,但好歹还有个重情重义的名声在呢。
毕竟当年在江南闹反贼的时候,沈渊孤身一人深入东南反贼腹地,把他老师陈眉公从贼窝里背到扬州的故事,这天下谁人不知?
所以对于沈渊,打肯定是打不过的,蒙也绝对不可能蒙得过去。只能在沈渊的性格弱点上想办法,至于他有什么弱点……那无非就是重情义呗!
第2219章 又当又立又孱弱、蝇营狗苟、自挂绳索
然后瑞王朱常浩就进入了方从哲的视野,方从哲一想到如果朱常浩登上皇位,大明朝之后面临的局势,他一下子就觉得危局豁然而解!
可不是吗?就凭朱常浩和沈渊的关系,朝廷没钱了,江南有的是钱啊,朝廷遭灾了,江南有的是粮食啊,朝廷在东北要打仗了,那沈渊多能打呀!
对吧?到时候京师不必人心惶惶了,说不定朝廷还能在沈渊那边得到很多的帮助和好处,于是方从哲早在昨晚后半夜的时候,就打定了这个主意。
在这之后一大早,他就看到这个刘一燝过来,于是就在一番谈话之后,拐弯抹角的终于还是把刘一燝引上了正题。
然后方从哲看到刘一燝满脸兴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他连忙抬起了手,阻止了刘一燝下面的话。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方从哲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摇了摇头,向刘一燝说道:“大事临头一定要待之以静,咱们这些内阁,可是天下臣子的主心骨!”
刘一燝听到方从哲的话,立刻就知道这位老大人必然有他做事的步骤和想法,于是刚刚躁动起来的心,霎时间便又镇定了下来。
他坐在那里,做出一幅谨慎的样子,示意方从哲大人接着教诲。
就见方从哲笑了笑说道:“所以说咱们不能着急,即便是有了万全之策,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