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方从哲却没急着见他,而是撂着他在客厅里等了有小半个时辰,下人这才过来请刘一燝过去拜见。
刘一燝走进方从哲的书房之际,就看到这位首辅将一根线香点上,然后将这支微微颤动的香,插进了本朝宣德年造的香炉里。
“首辅大人……”这边刘一燝已经急得快要冒汗了,可是他一开口说话,却被方从哲抬手阻止了下来。
之后方从哲叹了口气,这位老臣靠在太师椅上,慢慢看着这支线香燃起的烟雾犹如一线高山流下的瀑布,升腾三尺有余,才慢慢化作云飞鹤卷,飘散在空中。
“这清心降真香,是我让府里的人自己合制的。”
就见这时方从哲一开口,说得却是一件毫不相干的事,而急匆匆的刘一燝心头一震,只好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显然这位辅政老臣有自己的心思,刘一燝趁着他说起题外话,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说辞又重新整理了一番。
就见方从哲淡淡地笑道:“这配方里的紫润降真香、栈香和黄熟香都是精选而来,其它的香料也是价值不菲。”
“可是我让下人调制配方的时候,却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这降真香,自古就被尊为诸香之首,据说道教祭祀时燃起它,都能引来仙鹤降临醮坛。”“白居易诗云‘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说得便是它了。若是调和好了,香韵果然是不同凡响。”
“可是其中一味药物,青州枣……看似在里边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你要是把它换成京师所产的枣子,那香合成之后,味道便会一落千丈。”
“还有这样的说法?”这时的刘一燝见到老相国说得饶有兴致,他故作惊奇的模样反问了一句。
“当然是真的,”就见老相国方从哲缓缓地说道:“世上的事大抵便是如此,成事的时候需要齐心合力,其中的每一味药不出力都是不成。”
“可是若想坏事,只要其中一味药味道不对,那一柱好香就会差得一塌糊涂。”
“嗯……”此时的刘一燝,觉得老相国的这番话里似乎暗有所指。
可是他心里仔细地想了一个来回,却也没猜出老相国口中那个坏了事的“京师枣”,到底是谁。
而这时方从哲却又接着说道:“说起这青州枣,我还在史书上读到过,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丕,有次对群臣说……”
“南方龙眼荔枝的味道,还不如我们北方普通的枣呢!更不用说安邑的御枣了……”
“南朝梁筒文帝萧纲也在一首诗里写过,他虽然远在江南,也是‘已闻安邑美’,这首诗里说的也是青州的枣子。”
“近年来老夫年老体衰,又兼德少福薄,只怕不久就要回家养老……”说到这里时,首辅方从哲却突然话风一变。
他旁边早就听得心中暗自无奈的刘一燝,顿时就是一惊!
……
就见方从哲接着说道:“待老夫离朝之后,朝中这些辅政大臣当中若论人品正直、心肠端正、锐意进取,当属刘大人您,是首辅的不二之选……”
“学生怎敢?”
这时的刘一燝听到老相国的话,忽然转到了自己的身上。听这意思还很看好自己作为首辅的接班人。他心中惊愕之际,连忙低头谦逊了一句。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位老大人,今天先是不让他说话,又是东拉西扯地说了半天降真香的事,然后居然又把话题说到接班人这件事上来了。
这时的方从哲叹了一口气道:“其实老朽看刘大人哪里都好,就是有一个地方似乎是白壁微瑕……就是我刚刚所说的‘锐意进取’这四个字。”
“……您太着急了,”
方从哲缓缓地说道:“凡事停下来稳一稳,静下来想一想,身为辅政大臣可以锐意进取,但刘大人真有一天成了首辅,您就会知道……”
“这世上不是所有对的事都要去做的,那些十万火急的事,也不是非得立刻办妥了才行。”
“老夫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刘大人肯定听烦了,您今天来有什么事?”
这时的刘一燝听到了方从哲的话,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说了这么半天,终于还是讲到正题了。
不过这位方从哲老大人,看来似乎是胸有成竹,刘一燝心中暗自佩服之余,没来得及仔细去想。在方相国的话里边,到底还有没有蕴含着什么其他的意思。
等他终于听到方从哲发问,于是急忙说道:“今天早上我去拜祭先皇,却不料想皇太子不在灵柩旁边。”
“我听说这个时候,太子应该在灵前行礼上香才对,就随口向旁边的太监问了一句。”
“不曾想我这一句刚刚出口,那些太监‘哗’一下全跑了!”
“哦?”首辅方从哲要听到这里,轻轻地回应了一声。
不过听他的口气,倒不像是恍然大悟的样子。而是给刘一燝的这一段叙述,有意加了个停顿。
……
刘一燝接着说道:“然后我就起身抓住了一个小内宦,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西李把皇太子扣住了!”
“西李……”方从哲重复了一句,然后示意刘一燝接着往下说。
“这西李,属实无礼!”就见刘一燝皱着眉头,愤然说道:“先皇驾崩之后,她不但没有让出乾清宫,而还占着紫禁城中的重地不放。”
“在这之后,她又和那个郑贵妃暗通款曲,先帝驾崩前弄出的那番丑态,您不也是亲眼看见了吗?”
第2216章 愚顽妇孺锦江山、妖孽丛生、国之将乱
“到现在,她还私自扣住皇太子不放,士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我这才来找相国,请您主持大局,西李必须搬家,皇太子绝不能落到她的手里,这件事只要您点点头,其余的全都由我去办!”
“你看你,又着急了不是?”这时的方从哲听到了刘一燝的话,这位老臣居然没有丝毫动容,而是神色一片淡然,反而故意劝起刘一燝来。
那么这西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原来西李是刚刚死去的泰昌皇帝,朱常洛的妃子,也被称作李选侍。
只因泰昌皇帝一共有两位选侍,却偏偏都姓李,为了区别开好称呼,就按照她们的住处分为东李西李。
所以这位爱妃李选侍,就被朝廷叫做“西李”了。要说这西李李选侍,真可谓是窝头掉地上又踩一脚……不是什么好饼!
因为她在朱常洛担任太子的时候甚是得宠,所以事事都要比别人强上一头,偏偏她心眼儿还没那么聪明,所以做出来的事往往十分离谱。
前不久这位西李李选侍,就在万历皇帝驾崩,自己的丈夫朱常洛登上皇位之后,接连干了几件蠢事。
第一件,就是她居然和郑贵妃勾搭在了一起。
现在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郑贵妃已经是一条快沉的船,她想害什么人也许还能做得到,但是想成就什么人却万万不能了。
而这个西李却完全不管这些,也不管万历皇帝在世时,郑贵妃和朱常洵把自己的丈夫朱常洛欺负成了什么样儿,而是俩人一头就扎到了一起。
在这之后郑贵妃也闹,李选侍也闹,不过这俩人却是相互抬高对方的身价。
这边李选侍让朱常洛加封郑贵妃,那边的郑贵妃也说,李选侍应该封为皇妃。
偏偏赶上那个时候,朱常洛守着郑贵妃送来的十个美女忙得不亦乐乎,身体状况也开始渐渐变差,他也架不住这俩女人的闹腾啊!
于是朱常洛就把朝臣喊过来,商量如何晋封李选侍为皇贵妃的事。可是就在他和朝臣正商量的时候,乾清宫的屏风后面,李选侍却和皇太子朱由校在后边偷听。
本来这件事商量商量就能妥了的,可是李选侍却把皇太子朱由校,突然从屏风后边推出来,让他说,要将李选侍直接封为皇后。
这件事就是刚刚刘一燝和方从哲所说的那场闹剧,也由此朝廷中的重臣对这位李选侍的看法,一下子就变得极为恶劣。
……
话说当时朱由校跑出来之后,方从哲处置太皇太子突然跑出来这件事的方法也很有意思。
他直接告诉泰昌皇帝朱常洛:你娘和你奶奶都还没加封,抢先加封自己的小老婆,好像顺序错了吧?
……你这么做我是没意见的,但天下不会笑话你吗?
于是李选侍闹了好久的这件事,就此半途而废,甚至她还连马上到手的皇贵妃都被自己弄没了。
而今天刘一燝来找方从哲,所说的这件事,显然又是李选侍弄出来的新把戏。
用后世的俏皮话来说,这个李选侍还真是光屁股打狼,胆儿大还不害臊。皇帝朱常洛死了之后,她居然能赖在乾清宫不走,还扣下了皇太子不放。
而且她还和郑贵妃两人勾搭成奸,刘一燝顾虑的原因是,这件事如果朝臣不管,任由两个女人把持住十六岁的皇太子朱由校,那就很容易形成垂帘听政的局面。
这么一来,国家大事就会操持在那两个女人手中……那大明得乱成什么样啊?
……
所以方从哲听到刘一燝讲了个开头,就知道他后面想要干什么,对于这个西李,方从哲的心里也是满心厌烦。
方从哲知道,早在泰昌皇帝朱常洛当皇太子的时候,李选侍就曾经用虐待的方法,杀害了皇太子的妃子……也就是朱由校的亲娘。
在这之后朱常洛把朱由校交给李选侍来抚养,她又使尽了手段,虐待朱由校这位皇孙。
也就是说李选侍和朱由校的关系非常不靠谱,朱由校对李选侍这个杀母仇人应该是切齿痛恨,甚至不共戴天才对。
可是那个朱由校偏偏是个记性不好的玩意,就这么短短一段时间,他居然把自己的杀母之仇都忘了,而且有什么事儿都听那位养母的。
这也是气数啊!方从哲想到这里,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
实际上他还不知道,在历史上李选侍今后的经历,比她的前半生还要离奇和辉煌。
……
在大明史实中,因为李选侍霸占乾清宫,挟持皇子的事件,被大臣联名要求释放太子搬出宫去。
在强大的压力下,李选侍终究还是没有办法相抗。于是她抱着自己幼小的女儿,徒步去了奉养前朝妃子和太妃的仁寿殿。
在她走了之后,李选侍身边的宫女和太监都知道,这个西李再也不会有风云再起的一天,于是七手八脚把李选侍一生搜刮积攒的首饰和珍宝抢夺了一空。
这件事在大明史上,被称为《移宫案》……要是沈渊在这里,他一定会大声发出感慨。
《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晚明三大奇案,就在京师接连发生。
可是无论是亲身见证其事还是参与破案,偏偏都没有咱们沈少爷的份儿!
这边再说李选侍后面的结局……皇太子朱由校登上了皇位之后,在魏忠贤的蛊惑之下,他四年的功夫就把他对李选侍的仇恨忘得一干二净,什么杀母之仇也不管了。
这位少年皇帝公开宣布西李无辜,并且一转脸就把李选侍尊奉为康妃……这也是李选侍当年在最为得宠的时候,都没有达到的位置。
在这之后,朱由校在登基七年之后死去,再次登上皇位的是他的兄弟崇祯……这位崇祯皇帝,偏偏少年时也是李选侍抚养的!
原本抚养过两代皇帝,李选侍无论如何也是个皇太妃的尊位,可是因为她同样虐待过崇祯皇帝……于是她还是康妃。
在这之后大明朝就完了,可是你以为李选侍的故事就这么完了吗?太天真了,我告诉你并没有!
第2217章 铁军横流势无边、山崩地陷、兵起南天
李自成进京之时,宫里的嫔妃纷纷自杀,这位李选侍就是不死,然后被李自成抓获。
接着清军打进京城,又是一大批人自杀,她居然还没死!
在此之后大清朝廷拨出了一点钱,让前朝的那些后妃不至于冻饿而死。这位康妃李选侍居然把顺治皇帝靠死了,她还没死。
到最后李选侍是康熙十三年死的,这位超长待机的康妃娘娘一生折腾个不休,到最后把大明朝都给靠倒了,她却活到了将近九十岁才寿终正寝……这也是一桩人间奇事。
……
今天刘一燝来拜访方从哲,显然是想要让这位内阁首辅牵头,带领他们一众大臣,逼迫李选侍移宫。
方从哲听他开了个头,当然立刻明白了刘一燝的意思,不过他的反应却是十分出乎刘一燝的预料。
方从哲慢慢梳理着自己的白胡子,未发一言却轻轻叹了口气,把个刘一燝在旁边看得心里十分狐疑。
看方首辅这个样子,倒不像是在考虑这件事该怎么做,而是在想着该怎么说,才能拒绝自己!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就任凭皇太子落在那个女人的手里,做那个李选侍和郑贵妃的傀儡,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