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如汝南太守夏侯惇,比如豫州刺史满宠,比如青州刺史糜竺,还有魏国相曹操等。
    汉室宗亲们的丑态在这些官员眼中暴露无遗。
    失望者有之,鄙视者有之,厌弃者有之,当然也有接受贿赂写信到邺城拉关系的蠢货。
    然后又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到处宣扬这些汉室宗亲四处活动时候的丑态,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流言四起。
    但是这件事情是郭鹏的单项选择,而不是双向选择,这帮人没有选择权,只能等着被选中。
    他们这一搞搞的满满的都是乌烟瘴气的感觉,让很多人大失所望,觉得选择这些人做皇帝还得了?
    于是程昱趁机将自己看重的那位候选人推出,然后组织了一下,带着一群考察团去考察这位皇帝候选人了。

六百四十八 蔡邕一生的骄傲
    考察团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
    就是去看看这个刘健是不是真的没那么多亲戚而且孤弱无助,是不是真的身边没有亲信力量,易于操控,易于掌握,而且智商不高。
    要真是这样的话,程昱可以拍胸脯保证,皇帝就是他了。
    非他莫属我跟你讲。
    抵达平原之后,考察的结果程昱很满意。
    刘硕病重卧床,眼看着时日无多。
    刘健孤弱无依,而且接受的教育也不是很精良。
    他读书不多,知识层面有限,没有好的老师能传授经典讲解经义,而且在成长过程之中缺乏父母关爱,所以性格上也有些孤僻,不喜欢与人交流,见到生人颇有些畏缩,看上去胆量也不大。
    这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合适的皇帝人选。
    但是程昱却十分满意,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这就是符合郭鹏期待的皇帝人选,于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说自己认为刘健有『圣天子之像』。
    田丰和郭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露出了了然的神色,一句话也不说,认同程昱的看法。
    他们的心理再清楚不过了,程昱是郭鹏的绝对心腹,他所做出的选择,一定来自郭鹏的授意,而郭鹏的授意,直接代表着郭鹏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未来的打算。
    很显然,他的打算并不符合汉帝国的利益。
    倒是很符合魏公国的利益。
    陈纪盯着刘健看了好一会儿,心下有些黯然,随后默默叹了口气,认可了程昱的看法。
    他认同程昱,就是认同了郭鹏,臣服了郭鹏,彻底拜伏在郭鹏的强权之下,也跟着说此子颇有『圣天子之像』。
    陈纪早已经猜到了一些事情,他不敢多想,也不敢多说,觉得闭嘴才是最好的行为,眼下这个局势这个情况,什么都不做,静观其变,选择正确的队伍往那儿一站,就可以了。
    唯有蔡邕考校了刘健的学识水平之后,觉得不妥。
    他皱眉和程昱商议,说刘健性格孤僻懦弱,学识不足,不甚聪慧,也不太喜欢和人交流,怎么看也不想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人选,觉得还是另选他人比较好。
    “为君王者,不能连交流都不敢和外人交流,此子实在是不适合。”
    蔡邕如此表示。
    “此子年方十岁,没有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没有更好的老师教导他,学识不足反而是正常的,有些孤僻也是因为没有父母陪伴,所以如此,等到了宫里,有人陪伴,有人教导,一切都会好起来。”
    程昱如此说道。
    蔡邕还是觉得不妥。
    “如今天下纷乱,若要重整局面,应当选一个年富力强的天子,所谓主少国疑,此子年纪太幼,在这样的乱局之中担当天子,恐天下人不服,就算皇室大宗里没有合适人选,也可以放宽范围,选一个成年天子,岂不美哉?”
    程昱看着蔡邕,心中十分不满,但是念及他对郭鹏有恩的超然身份,选择了隐忍不发。
    “天子人选,还是要有血脉亲近的条件,大宗近支里有人不选,却选旁系,令皇位旁落,天下人又怎么会认同呢?眼下这个情况,正统最重要,天下人的认可最重要。”
    蔡邕虽然觉得成语说的有一点道理,但还是认为不好。
    “主少国疑啊,这个时候,其实就应该选一位成年天子来压服天下,则天下人心安,若非如此,天下人心不安,又怎么能安定天下呢?这个人选实在是不妥。”
    程昱深吸一口气,真的很想发火,真的很想狠狠的怼蔡邕一顿。
    就这政治觉悟,新朝建立第一批下手开刀就是你!
    程昱恶狠狠的想到。
    陈纪看出了程昱的面色不好,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连忙上前拉住了蔡邕。
    “伯喈啊,程令君也是在为皇室血脉考虑,有近支,就不该选择旁支,否则乱了伦理大道,才是要紧的,年龄,不过是小问题,天子也是会成长的,到时候,蔡邕可以为帝师,亲自教导,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陈纪陪着笑脸,从程昱面前把蔡邕拉开,蔡邕还有些迷迷糊糊的。
    “这……这未免也……”
    “伯喈!”
    眼看着蔡邕还要说话,陈纪忙说道:“伯喈当年可是魏公的引路人,如今魏公是我汉擎天一柱,这里面虽然有子干的教导,但是也有伯喈的引导,魏公曾说终身对伯喈执弟子礼,伯喈难道对自己还没有信心吗?”
    蔡邕被陈纪这样一说,顿时感觉还是有道理的。
    成年天子要是品行不端,到时候连矫正的机会都没有。
    未成年天子却还有矫正的机会,到天子成年亲政之前,都相当于是皇帝实习期,有一个缓冲期可以用起来,未必就不是好事。
    如此一说,蔡邕才算是点头认可,觉得这样的考虑也是不错的,也是有道理的,说的过去的。
    蔡邕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发掘提拔并且引导了郭鹏。
    一直以来,他都为此感到无比自豪,觉得郭鹏安定大汉的半壁江山,是大汉的擎天一柱,让大汉天下重新归于和平,这里头,怎么说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是自己赏识了郭鹏,把郭鹏带在身边,带入了东观,在东观内读书学习,又把郭鹏介绍给了卢植,让卢植收他为弟子,打通了郭鹏的上升之路。
    可以说没有蔡邕就没有今天的郭鹏,这怎么就不算是功劳呢?
    连郭鹏自己都是这样认为的,从未否认过这样的事实。
    两人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郭鹏对待自己也是极为尊敬的,对自己也是极为尊崇的。
    虽然之前在魏公的问题上有些小矛盾,不过后来也没什么问题,蔡邕也就揭过了这件事情。
    现在如果能成为帝师,教导出一代圣天子,在郭鹏的辅佐之下,未必不会缔造再一次的大汉盛世。
    在陈纪的忽悠之下,蔡邕露出了笑容,满意的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选择。
    程昱冷着脸盯着陈纪看了好一会儿,把陈纪看的背后发毛,然后才微微颔首,露出了一丝难看的笑容。
    陈纪重重的松了口气,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身为郭鹏的鹰犬爪牙,程昱的地位和威势随着郭鹏的权势上升而上升,妥妥的麾下文臣第一人,无可动摇。
    此人寒门出身,最早跟随郭鹏的元老之一,心思狠辣,手段毒辣,行事风格强硬,对郭鹏的命令是无有不遵从,所以素来受到郭鹏的关注和倚重,授予他很大的权力。
    无论是谁,要是和程昱产生了冲突和矛盾,一定没什么好下场,最好的下场都是降职,被免职的也屡见不鲜。
    郭鹏信任他,仰赖他,给他权力,给他撑腰,他就是郭鹏的意志体现。
    陈纪绝对不敢和程昱产生矛盾。
    田丰和郭嘉全程冷眼旁观,对于陈纪的行为不置可否。
    他们心里对于此番立新帝的事实已经是一清二楚,洞察的很透彻,所以在这场行动之中,他们也会努力观察一些行为迥异于旁人的人,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同志,是不是自己的朋首发
    这件事情上,朋友和敌人一定要区分得一清二楚,否则一旦东窗事发、图穷匕见之际,误伤怕也是在所难免的。
    政治清洗可从来不会谈交情,交情在政治利益面前就是狗屁,没有比政治利益更重要的。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内定了,不论外界是多么汹涌,汉室宗亲们是多么的努力,多么的喧嚣,结局已经内定了。
    刘硕得知了这个消息,躺在床上大半年的他居然兴奋的脸红了,然后愣是从床上撑着身子半坐了起来,吃了一碗粥,还强撑着病体说要和小孙孙一起去雒阳参加登基大典。
    程昱连忙让他躺下休息。
    好歹给我活到登基大典结束,现在可别死了,要是死了,登基大典就办不成了。
    程昱于是安排重兵将河间王府保护起来,派人把刘硕接到邺城的大医馆让华佗给他续命,然后自己回到邺城向郭鹏汇报具体情况,又定下公示日期和登基日期,把这个流程做足了。

六百四十九 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
    程昱回到了邺城,将具体情况向郭鹏一一汇报,郭鹏对这个人选也很满意,认同了这个选择,然后询问了一些别的事情。
    “他们的反应如何?”
    郭鹏询问道。
    眼下,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不多,也就那么几个,郭鹏所询问的人,自然就是一起去平原考察刘健的那几个人的反应。
    郭鹏需要从他们的反应之中得出自己的核心官集团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意见。
    “其他人都还好,不过陈纪和蔡公”
    “陈纪怎么了?”
    郭鹏放下了手里的笔,看向了程昱:“陈纪的儿子陈群之前出仕,现在就在我府里任职,陈纪应该已经看得很通透了吧?对这件事情,难道陈纪想反对我?”
    “并不是陈纪自己反对此事,而是在蔡公反对此事的时候,陈纪主动站出来把蔡公拉到一边,说服了蔡公支持此事,没有让蔡公继续反对,看起来,陈纪可能已经猜到了一些什么。”
    程昱照实汇报。
    “蔡公不支持我是一清二楚的,这件事情本身也不需要他的支持,他怎么做都无所谓。”
    郭鹏继续低头处理书:“至于陈纪,他是个明白人,就是心里多多少少还念着旧情,还念着往日的一些东西,没那么快能割舍掉。
    毕竟年纪大了,不像年轻人那么容易和过去切割,他还需要一些时间,对他而言,能做到这一步,我觉得已经算是比较难了,他大了我快四十岁,能有这份认识,不容易。”
    “那陈纪要不要”
    “不用,陈纪不会阻挠我,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对付陈纪这样的人,而是那些会明确站出来阻挠我的人,比如荀若那一帮人,陈纪这种人是可以拉拢的,不要针对他们。”
    郭鹏低声道:“等这个事情公布出去,我要看看还有多少人敢公开和我唱反调,说什么主少国疑的,甚至怀疑我居心不良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记下来。
    这群口口声声喊着主少国疑的,才是我们需要对付的,让他们继续喊下去,对咱们没好处,陈纪是知道好歹的,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是聪明人。”
    程昱点头。
    “属下知道了,不过主公,陈纪虽然可以不在意,但是臧子源和曹孟德,这两人可是对这件事情十分热切的。”
    郭鹏正在写字的笔一顿,抬起了头。
    “曹孟德是我妻兄,他也是个聪明人,虽然对汉有感情,却不会做出反对我的事情,他外表看似强硬,但是内里也有软弱的一面,我太了解他了。
    我八岁与他亲善,至今二十多年了,他的一举一动,我都清清楚楚,他逃不出我的掌心,这一点,我是能保证的,曹孟德可以放过,不用在意,至于臧子源”
    郭鹏顿了顿,看向了程昱:“先不要管,等皇帝人选公示之后再看他的反应,他要是老老实实默不作声,就当没有之前的事情,若是不识好歹口出狂悖之言,再收拾他。”
    “是,属下遵命。”
    程昱点了点头,随后离去,去办事了。
    此时,是兴平六年八月中旬,郭鹏正在紧急处理新皇帝登基的事情,而其他事情则相对的更少的过问。
    直到某一日诸葛瑾来身边汇报工作进度的时候,顺嘴提了一句他的兄弟已经到邺城安置下来了,向郭鹏表示感谢。
    诸葛亮来了?
    郭鹏抬起头看了看诸葛瑾,少倾,点了点头。
    “好,我知道了,对了,下个月举行的论才大典,你家兄弟是否参加?”
    “孔明对我说他就是来参加论才大典的,不过明公请放心,此番大典,属下绝对不会徇私,孔明无论选中与否,都是他自己的本领,属下以性命担保。”
    郭鹏笑了。
    “别动不动就拿命来作担保,子瑜为人忠厚,我是一清二楚的,若是子瑜徇私枉法,那我不如自毁双目,看人如此走眼,要这双眼睛做什么?”
    诸葛瑾闻言又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