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刘备指派了一群谶纬学家趴在地上翻阅古籍,拼命的找啊找啊找啊……
    鲁迅说过,世上本来没有依据,当有野心家需要的时候,自然就有了依据。
    于是一群老学究呕心沥血,把眼睛都给熬瞎了,终于在《洛书甄曜度》这一篇章上找到了『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这句话。
    他们对这句话进行了独家解释,解释出来的意思就是说具备火德气运的王朝,要有经历三次昌盛,经过数代,有一位叫备的人会成为皇帝。
    当然了,这句话的最终解释权掌握在蜀汉官方手里,不接受任何私人解读。
    私人解读犯法,要砍脑袋的。
    终于找到了证据了!
    老学究们热泪盈眶,蜀汉臣子们大喜过望,大家纷纷长出一口气。
    果然,一辈子被打的东逃西窜没个安身立命之所的刘备才是天命注定承继汉室帝位的真命天子!
    所以说皇天不负苦心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备终于找到了符合自己条件的谶言了。
    好了,谶言有了,法理依据有了,条件有了,祥瑞嘛……我说有就有!
    万事俱备,八百多位官员瞅准时机联名上书——
    于是乎凤凰涅磐,大汉帝国重生于神州大地的西南边陲。
    郭鹏从这些煞费苦心的故事当中汲取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也从董卓李傕郭汜这些人鲁莽的行为之中汲取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结果怎样是早就注定的,大家心照不宣,所以关键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自己虽然是实力到位了,要篡位称帝,因为毕竟是造反,是个反贼,所以无论怎么说,都不能太明显的去抢,那样的话吃相太难看,不符合自己一直以来的人设。
    自己做皇帝已经是很多人所认同的事情了,话虽如此,这个过程也要柔和,要符合儒家思想当中的核心要义——仁。
    要为这场充满阴谋算计卑鄙无耻刷新下限的篡位行动粉刷上满满的仁义道德,不能有任何血腥与不和谐。
    必须要让大家都能感觉到这是上古贤王的德政之下才会出现的场景。
    皇帝是圣君,不是逆贼,群臣也不是反臣,而是顺应天意,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那就顺理成章的认同了。
    简单来说就是既要做那啥,又要立那啥,缺一不可。
    郭某人这位天下实力最强的人注定会成为皇帝,注定会取代汉室,这是天意,不是人意,所以开创新时代也是天意,并非是造反,没有任何不合法的地方,一切都是天的意思。
    郭某人受命于天啊!
    于是大家与有荣焉。
    大家快乐,大家快乐。
    这样,就好接受了。
    脸面,脸面,脸面!
    既定事实面前,脸面最重要!
    这就是郭鹏眼下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感受到了这股火热的情绪之后,郭某人也洞悉了一切,他知道自己现在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也知道这个事情该怎么具体来个操作。
    于是当天晚上,郭某人就把程昱喊了过来,秘密交给了程昱三个任务。
    第一,从河间王刘开的后裔之中找一个未成年的小娃娃带来邺城,方便他立为新帝。
    第二,从成书距今一百年以上的所有能搜寻到的谶纬学书籍之中找到郭某人是上天注定的皇帝的证据——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就可以利用。
    要找有名气的谶纬学家进行独家解释,把解释权掌握在手,不能给其他人瞎解释的机会。
    第三,为郭某人思考一个符合魏代汉之后适用的符合土德气运的年号。
    第一个可以公之于众,反正是暗箱操作,选谁当皇帝,决定权在郭鹏手里。
    第二和第三需要小心翼翼的找人去办,偷偷的干活,打枪的不要,程昱要特别小心,不能走漏了风声。
    程昱立刻十分激动的表示他全都知道了,郭鹏的要求他会全部照做,全部都悄悄的来,绝对不会有任何任何一丁点的疏漏。
    同时,程昱也将他的激动之情全部表露了出来。
    “主公将此等心意告知属下时,还是中平五年的事情,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十余年间,恍若梦境,时至今日,属下还时常有不真切之感,无法相信当初,主公不过是北地一中郎将,可如今,主公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程昱抹着眼泪,声音哽咽。
    郭鹏也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眼泪。
    想起过往种种,将唯一一个知道他心中部分黑暗情绪的程昱的手紧紧握住,笑道:“苦尽甘来了,这十多年,我辛苦,仲德也辛苦,一路走来,对我不离不弃,任劳任怨,仲德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此生,郭子凤必不负程仲德。”
    “主公!”
    程昱瞬间泪奔,痛哭失声,仿佛要将这许多年间所积累的压力一起倾泻出来一般。
    人长大了之后,能流眼泪的地方就不多了,不像小的时候,想什么时候哭就什么时候哭,有压力了立刻就哭出来,哭出来了,压力没了,心情好了。
    可是长大了就不能想哭就哭了,能哭的地方也几乎没有了,积累的压力只能慢慢积累着,直到某一刻某根弦忽然断掉,然后有些突兀的泪如雨下。
    所以成年人是不如小孩子那般快乐的。
    郭某人还记得自己上一次真心实意的哭,还是在知道卢植去世的消息之后,一转眼,已经不少年过去了,不知道下一次真心实意的哭会在什么时候。
    他这个地位的人,流眼泪是一种必备的生存表演技能,说流就流,但是这种技能用的多了,反而压力会更大。
    所以即使是郭某人,偶尔也是想找个地方狠狠的哭一下,痛骂一下卑劣无耻的自己。
    只是没那个时间罢了。
    这边稍微哭一下,那边还要赶快计划着演下一场戏,抓紧时间把汉臣的戏份演完,他还要演皇帝的戏份,当皇帝,办更多的事情。
    他都三十四岁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会很多了。
    争分夺秒,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六百四十七 新皇帝的人选
    郭鹏在争分夺秒的时候,程昱也在争分夺秒。
    他在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筛选合适的皇帝人选。
    按照郭鹏的需要,未成年,最好还是没有爹妈的,亲戚最好也少一点,方便他就近操控玩弄,当作他的棋子,然后随时抛弃。
    从蝼蚁进化到棋子再进化到执棋人的郭某人还是很喜欢下棋的。
    等拥立新帝前后,应该会有一些牛鬼蛇神跳出来,然后来一波大清洗,清洗掉一些不确定因素和闹事分子。
    从灵魂到肉体上的全方位消灭。
    然后再找个借口进位魏王,直接挑衅刘邦,打破汉代异姓不得封王的规矩,如此再揪出一群隐藏在郭魏政治集团内部的异议分子,一起消灭掉。
    这样,就足以为称帝彻底铺平道路了,前方再无阻碍。
    他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他是要科学合理的代汉的。
    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谶言就可以好好地利用一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来个歪曲解释。
    小皇帝也不能少。
    该有的流程一个都不能少。
    虽然郭某人很想做皇帝,但是他能按耐住自己的野心,他能坚持到最合适的时机,一把将所有想做的事情做到位。
    程昱的工作效率一贯很高,他对于郭鹏所吩咐下来的事情从来都是不打任何折扣的坚决执行。
    于是他很快就拉起了一个选拔皇帝的领导班子,选拔年龄比较大而且比较有声望的老臣进入,比如陈纪和蔡邕。
    蔡邕就不说了,随着郭鹏的权势水涨船高,蔡邕的名望也越来越大,被捧为了一代宗师,而陈纪的年龄比蔡邕还大,宦海沉浮数十年,又是颍川陈氏的代表人物,身份自然尊贵。
    有这两人加入背书,皇帝的人选就不会受到任何质疑。
    然后按照一定的政治规则,从与桓灵二帝血脉最为亲近的近支血脉里寻找适合担任皇帝的人选。
    当然了,主导权掌握在程昱手里,而非其他人手里。
    选来选去,两个月之后,诸葛亮等人顺利抵达邺城的时候,程昱发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平原王刘硕的幼孙,年仅十岁的刘健。
    平原王刘硕是汉桓帝刘志的亲弟弟,刘志死去之后,刘硕的年龄已经比较大,而且有嗜酒的名声,没有进入朝廷的眼中,反倒是刘宏入选了。
    这一次按照郭鹏的需求,要找尽可能血缘亲近而且身边亲戚数量很少的皇族子弟。
    于是刘健就进入了程昱的视野。
    年幼丧母丧父,就剩下一个年龄老迈在病床上苟延残喘的刘硕这个爷爷,这样的人选实在是再优秀不过了。
    于是程昱立刻亲自带队,带着担任过平原相的陈纪,名望很大的蔡邕,还有田丰、郭嘉等位高权重的人一起前往平原『考察』这位皇帝人选。
    其实郭鹏有意选择优秀的皇族子弟继承皇位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在整个邺城官场上没有得到什么反响。
    心向郭鹏的魏臣都觉得莫名的不舒服。
    通过临淄营密探们的秘密汇报,郭鹏得知有一些军中将领私下里议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表示了对郭鹏要选择汉室宗亲继任皇帝这一事实的不满。
    一些武将已经在暗中开始交流与其让汉室宗亲做皇帝,不如郭鹏做皇帝比较好,现在选一个汉室宗亲做皇帝,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是最好的选择。
    持有此类观点的武将人数还不首发
    而官场上的官员们也有一部分在私下里进行了类似的交流,更多的则是默不作声,静观局势变化。
    只有少数心向汉室的士人为此感到欢欣鼓舞,称赞郭鹏是大汉忠臣。
    然后地方上的反应也非常平淡,特别是掌握实权的官员们,反应基本上都很平淡,没什么表示,似乎知道这件事情并不一般。
    倒是各地的刘氏宗亲们沸腾了。
    说真的,这些刘氏宗亲们这段时间的日子确实很惨。
    一个八国分封就不知道废了多少刘氏宗亲的王位、侯位,很多刘氏宗亲都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爵位,被统一迁移到一些穷乡僻壤里,吃不到俸禄,守着一些荒废的田地和房屋艰难度日。
    汉室自己都自身难保,谁去管这些刘氏宗亲呢?
    他们被各地官员欺负,被山贼欺负,欺负的不要不要的,但是就是没人管,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别提多惨了。
    于是有些宗亲受不了,纷纷前往荆州和益州投靠刘璋和刘表,或者投靠其他没有失去爵位和俸禄的亲戚,试图得到好的待遇。
    但是这些有地位的汉室宗亲自己的日子也不说多好,对于这些来投靠的穷亲戚,心里烦躁,表面上还要做些功夫,好歹给碗饭吃,不能看着他们饿死。
    这场大规模迫害汉室宗亲的行动之中,数量庞大的汉室宗亲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苛对待,数量上遭到的很大的打击而缩减。
    有影响力的人之中很少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的,当然也有,可是不足以养活那么多汉室宗亲。
    反正有一个算一个都被临淄营密探给记录下来,统一送到邺城留存档案。
    在这个敏感时刻,什么都不做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自然,落井下石也不行。
    郭某人擅长落井下石,却最讨厌和他一样落井下石的人,他觉得那样的人和他一样很卑鄙很无耻,那就不行了。
    郭某人可以卑鄙无耻,但是郭某人不允许其他人卑鄙无耻的程度和他比肩,否则,就是在觊觎郭某人的地位。
    记在小本本上,以后慢慢收拾。
    于是剩下来的汉室宗亲们苟延残喘艰难度日,守着一亩三分地,也不知道明天在什么地方。
    然后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郭鹏要选拔新皇帝的消息,不由得欢欣鼓舞,激昂振奋。
    诸侯乱战之后,悬而未决一年之久的汉皇帝位终于要迎来新的主人了。
    灵帝刘宏一脉绝后,没了皇帝人选,所以按照规矩,新皇帝必然在皇室大宗的亲近支系当中寻找。
    可是天下落魄的汉室宗亲实在是太多了,为了成为皇帝一步登天摆脱现在的困局,大量汉室宗亲开始向邺城前进,写信投递到邺城给郭鹏,希望可以赚个印象分。
    因为大家都知道,手握决定权的不是别人,而是郭鹏。
    郭鹏想让谁当皇帝,谁就可以当皇帝,得到荣华富贵和至高无上的地位,谁管你是不是皇室大宗的亲近支系?
    他们并不清楚郭鹏的想法,还以为只要表现的足够优秀就可以做皇帝。
    还有不少人求爷爷告奶奶希望地方官员可以向郭鹏说说情,讲讲好,还为此拿出自己仅剩不多的财产去贿赂郭鹏所设置的地方官员,尤其是与郭鹏亲近的地方官员。
    比如汝南太守夏侯惇,比如豫州刺史满宠,比如青州刺史糜竺,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