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都是最早跟随魏公的人。
    这些人都已经是位高权重之元老,各自有各自的势力,不是你可以触摸到的,你并非最早跟随魏公的人,所以去到魏公麾下,最重要的就是找对门路,对于你而言,所谓的门路,就是找对自己的籍贯所在地的一群人。”
    诸葛亮边听边点头,听到最后,询问道:“所以,小婿所需要找寻的门路,就是徐州人?”
    “对,你是徐州琅琊郡人,你自己也明白你在荆州为何连个孝廉都举不了,就是因为你不是荆州本地人,但是若你去了魏公麾下,便没有这样的烦恼了,魏公麾下各地的高人都有。”
    黄承彦点了点头,缓缓道:“除却最早跟随魏公的那一群人之外,之后所跟随的人若要确保自身的地位和权势,最有效的行为,就是与出身相同籍贯的人抱在一起,结成乡党,以为官场上的援助。
    需知官场险恶,独木难支,没有乡党的帮助,绝对不能成事,尤其是在魏公麾下,各州士人武将都互有认同,你若要进入魏公麾下,也需要如此,才能站稳脚跟,而现如今,魏公麾下地位最高权势最大的徐州人,当是糜竺。”
    “青州刺史,糜竺子仲。”
    诸葛亮轻声道。
    “对,青州刺史,糜竺子仲。”
    黄承彦笑道:“此人也是最早跟随魏公的人之一,依靠自己在徐州的家业和商路,为魏公贩卖北地战马至淮南和江南,获利颇丰,其所获巨资皆供给魏公养兵养民之用。
    魏公有感他的功劳,于是纳其妹为正妻之下的第一妾侍,以为贵妾,将其从县令提拔到了郡守,又将早年间魏公亲自担任的青州刺史一职与他,可谓是荣宠之至。”
    “原来如此。”
    诸葛亮点了点头:“徐州人投效于魏公麾下的时间很短,所以地位普遍不高,唯有糜使君早早投效了魏公,所以糜使君就是魏公麾下权势最大的徐州人。”
    “没错,不仅如此,糜子仲还是魏公的亲眷,备受信赖。”
    黄承彦严肃道:“糜子仲虽然出身商贾,但是既然成为魏公亲眷,地位超然,且有元从之功,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若抓住机遇,由商人家族转为士人家族也不是不可能。”
    诸葛亮深吸了一口气,算是大概弄明白了一些事情。
    “除此之外,也有徐州名士张昭张纮等人加入魏公麾下,为魏公办事,但是时日尚短,权势不显,他们也纷纷和糜子仲交好,你和你兄长都是徐州人,记得一定要和徐州人多亲近。”
    黄承彦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感慨不已,不过虽然心里明白,还是有些不舒服。
    “自古以来,官员结党就不是正道,丈人为何以此教我?”
    “帝王不喜,可为臣者为了保全身家性命,这也是无奈之举。”
    黄承彦摇了摇头:“你不结党,可万一你有了政敌,并且你的政敌结党,你的政敌纠集他的同党来攻击你,你只有孤身一人,又当如何保全自己?”
    诸葛亮不知道该怎么说。
    “官场上的事情,没有那么多正道邪道之说,你现在还不理解,但是等你以后真的为官,你就会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孔明啊,凡事多问问你兄长,你兄长比你年长,见识的也比你多,千万不要自作主张首发
    黄承彦拍了拍诸葛亮的手背:“这天下大势日趋明朗,北地士人返乡已成定局,你叔父在荆州所做的一切,怕是算不得数了,但是这不是你叔父的问题,只是这世道变得太快,让所有人都反应不及。”
    诸葛亮又沉默了,想起诸葛玄呕心沥血战战兢兢的钻营,心里非常不好受。
    “但是如果你能在魏公麾下做出一番事业,想来,也不会辜负你叔父的一片苦心。”
    黄承彦叹了口气:“天下大势,尽在魏公之手,这是无可逆转的局面了,你只需要攀上这最后的一道阶梯,就能拨云见日,看到希望了。”
    黄承彦把手指向了北边,诸葛亮也顺着黄承彦的指引向北望去,似乎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无限美好的未来。

六百四十五 篡位的科学流程(上)
    兴平六年六月末,汉中被攻克的消息传来。
    随后又传来了郭鹏新设上庸郡且屯兵一万在房陵的消息,魏军自此直接威胁襄阳,刘表的核心腹地受到严重威胁。
    刘表大为惊恐,开始和群臣闹腾着要迁移治所。
    此举更加促动了外地士人北返的风潮,而刘表已经无暇关注。
    学业堂散就散了,他现在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求生上,其他的事情,他是无暇关注了。
    得知此事,诸葛亮愈发急切,整顿行装,带着妻子黄氏和弟弟诸葛均,向长姐、二姐告别之后,与徐庶、孟建和石韬一起踏上了北返之路。
    他们从襄阳出发,经过南阳,抵达颍川,再从颍川抵达陈留,从陈留继续往北,渡过黄河,进入冀州,前往邺城寻找诸葛瑾,寻找属于他们的未来。
    徐庶石韬和孟建三人也不回家乡了,直接就往邺城去,想着要是能在郭鹏麾下混一个好的职位,还回什么家?
    直接就去邺城定居了,住在邺城不比住在已经不属于他们的家乡要好?
    一行人直接踏上了追求梦想的道路了。
    天下文人士子抛弃了曾经的避难天堂荆州,转而回到了北方,北方曾经流失的人才们在强烈的吸引之下,逐渐回归。
    当诸葛亮一行人抵达陈留郡的时候,郭鹏也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邺城。
    入城之后,他首先就回家见家人,见孩子,许久不见,甚是想念,抱着儿子女儿十分欣喜。
    可惜属于郭鹏的时间有限,属于魏公的时间却很多,所以稍微亲热一番,魏公郭子凤就离开家里到了官署召开大型官僚会议,前来参加的人非常多。
    商议的内容也非常惯例,和之前每一次远征归来的时候都一样,商议的事情很多,总结经验啊,讨论成败啊,统计获得和损失,商讨日后的治理问题之类的。
    不过这一回在商议的时候,郭鹏总是能感觉到氛围的不同。
    原先是那种昂扬向上的氛围,因为不断的胜利所带来的整个集团奋进的感觉,大家有劲儿都往一处使,就想着更加优秀,更加强大的感觉。
    但是这一次,感觉就有点不同,比起奋进……好像更加火热一点?
    这种火热的感觉,火热的冲动,提起一项项成就的时候那种感觉,就让郭鹏觉得整个集团好像都处在一种莫名的亢奋之中。
    是什么原因?
    是因为自己一口气攻下了关西和汉中,拓地千里的原因吗?
    要是这样的话,其实也好理解,因为自己经常打胜仗,打胜仗给整个集团带来的精神气上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胜利可以暂时掩盖一切问题,胜利带来的威势可以让郭鹏暂时拥有无限的权力,谁都不敢违逆郭鹏。
    只是因为胜利太过于激励和震慑人心了,胜利的意义实在是太重要了。
    对于郭鹏集团来说,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代表着集团随着郭鹏一起水涨船高,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都能获得想要的利益,且越来越多,越来越炽热。
    所以这种亢奋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不过这好像还不足以解释这个问题。
    随后,郭鹏意识到了。
    对于自己的死忠属下们和既得利益的属下们来说,似乎好像已经到了那个时候了。
    称帝。
    郭鹏的心脏瞬间开始剧烈的跳动。
    就算准备了那么多年,但是真的到了临近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的紧张,会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不过。
    他们那么激动,难道真的认为自己要在这个时候称帝吗?
    也不是说不行,因为皇帝已经没了很久了,新皇帝本来很快就应该选出来的,但是因为郭鹏去揍凉州人了,所以一直都拖着,没有提上日程。
    但是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郭鹏离开之后,不断有人写信给郭鹏,希望郭鹏可以尽早确立新的皇帝人选。
    击溃凉州集团,又击退了南方三大诸侯的侵袭之后,天下人都认同了,天下间唯一一个有资格立皇帝的人,就是郭鹏。
    要是说出征之前南方三大诸侯也有插手的资格,现在,是真的没有了。
    一波接触,将他们脆弱的本质暴露无遗,根本不能和郭鹏抗衡。
    那么天下人就都明白了,唯一可以拥立皇帝的人,只有郭鹏一人,只有郭鹏有资格,其他人都没有资格。
    甚至如果郭鹏打算称帝,他们也没有阻碍的能力,因为实力差距和威望差距摆在那里,都快众望所归了都。
    而对于郭鹏来说,这件事情其实还是蛮有可操作性的。
    想要做皇帝,不能没头没脑的就做个皇帝了,总得有个名目,让大家有迹可寻,让这件事情看上去具备操作性,能堵住天下人的嘴巴。
    毕竟对于上层社会的人来说,这世上最重要的就是『脸面』。
    你要干什么,总得有个说的过去的理由,不能没头没脑的就上了,得有一套看上去很科学很合理的流程以及依据。
    比如祥瑞啊,比如谶言啊,比如阴阳五行啊。
    你总要有个玄而又玄的理由,这样子,才能让众人心服口服。
    让大家表面上觉得你是顺应天意,大家的面子上都看得过去,大家都不是逆臣,而是天的顺臣。
    对,背锅的就是老天爷。
    所以说中国人读书人从来不信老天爷,也并不真的相信鬼神,只是需要的时候拿来背锅而已,不需要的时候……
    一边玩儿去!
    你就好比曹丕称帝和刘备称帝,那虽然也是由外部需求和内部影响的,也是有很多人劝他们称帝,顺势而为,但是一样少不了流程。
    就拿阴阳五行来说,古人信奉五行哲学,常说天下有德者居之,这个德字,既指人的品性,也指上天赐予的气运,符合气运的条件之一,就是符合五行的相互克生关系。
    金木水火土五行。
    刘邦为了登基,王莽为了篡位,给后来人整理出了一套登基称帝的标准流程,为后人所不断发展,发扬光大。
    曹丕是刘协禅让得到的天子之位,不是武力解决的朝代更迭,需要把承接的这个态势给表示出来。
    他要告诉大家,我是代汉而立,不是暴力夺取,我是干干净净的,是刘协自己不愿意做了主动让给我的,不是我强迫的。
    因此为曹丕找年号就要顺应五行相生的理念。
    东汉是火德,火生土,曹魏代汉而立,属土德,黄字属土,所以曹丕的第一个年号就叫做黄初,意为土德的开始,寓意国运长久。
    当然了,这玩意是纯粹的玄学,并没有什么卵用,国家气运的长久并不取决于什么金木水火土,只是为了糊弄不识字的老百姓,顺便让士人们脸上好看,心里过意的去,不至于让大家成为逆臣。
    可是如果不解决掉士族豪强在地方过于强大的问题,黄帝再生也没有用,该翻车照样翻车,跟阴阳五行和国号年号有什么关系?

六百四十六 篡位的科学流程(下)
    说完曹丕的科学操作,刘备的科学操作也很值得借鉴。
    曹丕代汉,刘备作为当时最后的汉室宗亲军阀,必须要扛起汉室大旗和曹丕抗争,不能让它倒了。
    于是称帝就成了一个现实因素,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但是称帝不是拍拍脑袋瓜子就称帝的,刘备没有刘协能禅让皇位,凭空造一个皇位出来,合理吗?合法吗?天下人认同吗?脸面上过得去吗?
    当时刘备虽然已经统治益州数年,但是要说反对刘备称帝的人,也不少。
    称帝是个技术活,不能随便拍脑瓜,于是在手下一群能人的帮助下,刘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称帝准备活动。
    年号上,为了表示自己承继汉室法统,那么自然不能背弃火德,章武年号的章字,五行属火,这个武,大概也是对刘备的一种吹捧吧?
    毕竟戎马一生……
    然后就是大杀器,谶言。
    刘秀靠头脑和运气和谶言糊弄天下人做皇帝,做了皇帝以后自然大兴谶言,以至于发展到了不相信谶言的大臣就要贬斥的地步。
    于是终东汉一朝,谶言始终占据官面上的崇高地位,始终能搅动天下风云,搅动的人心惶惶,人心思变。
    比如最著名的『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被断章取义的无聊谶言,居然变成了袁术和曹丕两人称帝的依据之一。
    刘备要做皇帝,也少不了谶言的支持,他需要找到他可以当皇帝的依据。
    于是刘备指派了一群谶纬学家趴在地上翻阅古籍,拼命的找啊找啊找啊……
    鲁迅说过,世上本来没有依据,当有野心家需要的时候,自然就有了依据。
    于是一群老学究呕心沥血,把眼睛都给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