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要建立,乡也要建立起来,皇权不下乡,但是郭某人的权力必须要下到每家每户。
从占领青州开始就实施的教育黎庶识字的政策收获了一大批具备最低水准识字要求的识字人口。
从这些人之中,郭鹏可以选出足以担任村长和乡长的人才,让他们进入亲民署接受培训,然后出来担任村长和乡长。
最开始的草创阶段过去之后,选拔村长乡长的制度也逐渐确立,越发成熟,作为乡长村长培训机构的『亲民署』也越发成熟。
这一次,也是这些出身黎庶被郭鹏寄予厚望的村长和乡长们展现自己的机会。
他们当中工作优秀的会得到去学宫内进学的机会,为未来争取更多的可能。
而每一次扩充的新的地盘,也会有更多人得到被任用的机会,郭鹏希望这成为一种新的可能的开始,而不是终结。
当然,对于袁术来说,这就是终结。
东汉末年枭雄志
四百一十四 郭鹏真的越来越喜欢曹洪了
这些接触民众直接统治民众的基层官吏一般是两个来源。
其一是帮助郭鹏起家的寒门集团的子弟。
他们大部分都是郭鹏麾下各将领的家族子弟,曹氏夏侯氏就不必多说,关羽张飞赵云乐进李典张辽张郃许褚典韦他们各家族的子弟,还有少数官的子弟,比如程昱家族。
这些家族的子弟都会进入学宫内和郭氏本家子弟一起学习,然后会被郭鹏安放在身边实习一段时间,然后亲自安排下发到某个村落。
郭鹏让他们从村长开始做起,比如曹昂,被郭鹏调入府中跑腿一段时间之后,就被郭鹏派到了陈留郡的某个村担任村长去了。
其二就是黎庶了。
郭鹏以士族出身,合曹氏夏侯氏的力量为己用,拉起一支队伍,成为了少见的士族军阀,所以给他最大帮助的,还是曹氏和夏侯氏。
起家势力并无多少士族参与,元从集团大部分都是寒门地主出身,所以在郭鹏麾下,寒门地主出身的官武将势力比士族官僚的势力还要强大。
武将就不说了,清一色寒门地主或黎庶出身。
而郭鹏麾下五大州的刺史人选,除了郭鹏自己兼任的青州牧之外,四个里三个都不是士族出身。
兖州刺史鲍信,冀州刺史曹操,并州刺史臧洪,幽州刺史鲜于辅,四人中除了郭鹏的铁杆支持者鲍信之外,都不是士族出身。
曹操是宦官之后,臧洪是边将败将之子,鲜于辅是幽州豪强,三人的出身都是很受士族子弟们的歧视的。
所以一直以来,学宫内的士族子弟们都有那么一些人私底下嘲讽郭鹏是自降身份,自己降低自己的逼格跟那些寒门还有泥腿子为伍,一点都没有高贵之气,完全看不出颍川郭氏家世衣冠的贵气。
想来就是他那一支被主家放逐,只能做县令之后窘迫的现实吧?
那些士族子弟暗中交流着这样的观点,并且窃笑不已。
当然,这不是大多数,至少在舆论高地完全被郭鹏掌握的现在,他的黑点实在是少得可怜,以至于某些反对派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嘲讽他。
郭鹏麾下的士族势力主要集中在将军府、州牧府和郡县之中,这些中高级官都是士族子弟。
而下到乡村之中,则是识字的黎庶精英为主,寒门地主子弟为辅,没有一个士族子弟。
郭鹏不仅用自己身边核心集团内部的寒门子弟们做基层的村长和乡长,也通过教导黎庶识字,选拔聪明的进入亲民署培训,然后出来担任各村村长和乡长,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郭鹏对外说是实际需要,官员紧张,没有足够的官员可以下到基层管理区区几百户人家,所以他要从黎庶当中选择识字的精英来管理乡村机构。
而乡村往上,是士人当道。
官员紧张也不是捏造,也是事实,因此这方面并未引发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
郭鹏把黎庶精英们压制在乡村一级,而没有用谁担任郡县行政长官,最多也就是历练的不错了调入郡县一级的行政官府内充当办事吏员,给行政长官跑腿,维持了行政长官的身份优势。
所以这是大家都默认的事情。
在大家看来,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至少在乡村制度已经普遍的情况下,出身高贵的人不用去做村长乡长之类又累又脏的官职,而出身低贱的人也做不到高官,这并未触动根本规则的运行,没有遭到什么阻力。
况且只能打杂跑腿办事的黎庶根本不值得在意,识几个字也根本不值得在意,值得士族在意的还是郭鹏身边强大的寒门豪强地主的力量。
士族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寒门豪强,士族对于寒门豪强地主的提防一直不曾放松,而郭鹏对于寒门豪强的大力任用是他们最担心的一点。
这些人当中优秀的甚至会因为战争的问题而被任命为地方二千石的郡守乃至于州刺史,侵夺士族的权势,这一点很让士人们觉得不开心。
乱世之中,武力很重要,郭鹏已经通过讨伐袁绍的战争证明了四世三公抵不过强大的武力,宣告了乱世的降临,那么谁又能知道这些武夫会在未来做出什么呢?
士族普遍不掌握武力,和平时代,也不需要他们掌握武力。
尽管如此,郭鹏麾下的士族和豪强之间的关系也算是相对融洽,至少在乱世的大背景之下,有强大的共同敌人的前提之下,他们之间还能共事。
可之后呢?
这是郭鹏会考虑的问题,是郭鹏会在意并且为之默默做着准备的事情,而不是眼下全身心都投入了讨袁战争的部下们所关注的事情。
郭鹏麾下士族和寒门之间的斗争还没有爆发,没有成为主流,但是看上去,这一天似乎不会很远了。
是啊,没错,没钱的人一朝有权,很难不想着捞钱,因为穷怕了,想要钱。
因为太想要钱,也只是想要钱。
比如那个写悯农诗的李绅。
钻进钱眼里的人一点都不可怕,暴发户一点都不可怕,很好操控的。
但是有钱的人有了权,又会想要一些什么呢?
那是比钱更可怕的东西,比如某种垄断。
两害相权取其轻,郭某人选择前者,容易掌控,容易操纵,而后者,就不好说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郭鹏都更加喜欢贪财的人。
所以对于曹洪,他是真的很喜欢的,虽然该打还是要打,但是随着权势越来越大,郭鹏真的越来越喜欢曹洪了,也非常信任曹洪。
所以现在虽然还在让曹洪做都尉,但是很快就会让曹洪升职,做回他的中郎将。
兴平二年十二月初,郭鹏下令郭嘉领于禁和乐进两人率军一万先行南下到龙亢县会合夏侯渊,准备渡淮河作战。
郭鹏要在蕲县这里确定大军的粮道打通并且平稳运行之后,再带着大军南下龙亢县,坚决不蹈袁术的覆辙。
这一战获胜,胜利的是没什么悬念。
然而郭鹏却感到一种亢奋的情绪正在体内乱窜,他很难才将这种亢奋的情绪压制住,然后顺带着压制住了众将亢奋和飘飘然的情绪。
四百一十五 筹建水师
一战打崩了袁术的主力,摧毁了陈帝国的命脉,大家都是功臣,士武将们没有一个不是十分亢奋的,走路都像是在飘。
为此郭鹏召开会议,严肃宣布这一战还没有结束,庆功宴将在寿春进行,而不是蕲县,他要求所有人继续保持严肃和谨慎。
大战获胜,郭鹏的威望和威势进一步提升,部下们纷纷遵命,没有敢于违背郭鹏命令的存在。
于是大胜之后,全军依旧运转,该做什么做什么,并没有出现什么出格的事情。
战后,郭鹏立刻安排人手打通粮道,运送粮食到龙亢县,并且根据夏侯渊的回报,派人开始伐木作舟,准备强行渡河或搭建浮桥过河。
伐木作舟的过程之中,郭鹏开始考虑到了今后可能要面临的水战的问题。
他把戏忠叫到了身边来,想要和戏忠商量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确有些刻不容缓的意义。
江南水,大片大片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地,不利于北方骑兵突击。
淮河以南的地形还有气候以及水土条件和他过往习惯的战术战法都有很大的差异,现在是还好,将来总是要过江征战的。
那么,是时候将训练一支擅长在江南地带作战的军队这个问题提上日程了。
“建立水师?”
戏忠对郭鹏忽然提起的这个问题感觉有些惊讶。
不过旋即想到江南的各大势力,戏忠也就了然了。
郭鹏的目标显然不仅仅只是袁术而已,而是更多占地为王的家伙们。
袁术注定败亡的现在,郭鹏已经把眼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戏忠顿时有些激动。
“将军所言,属下以为是可以的,江南之地属下没有踏足过,但也知道江南水,多湖泊、河流、沼泽,不利于我军骑兵行动,反倒需要水师,所以我军需要建立水师。”
戏忠缓缓说道:“而且建立水师所需要的人才,我军并不缺少,将军常年指示糜氏商队从海路向辽东进发,糜氏商队有大量熟悉舰船的好手,还有航海的经验,将军可以收纳之,为我军建立水师打基础。”
郭鹏缓缓点头,而后问道:“操船好手并不缺少,缺的,是善于指挥水师进行水战的人才,志才,你说呢?”
这个问题还真是叫戏忠有些意外,因为郭鹏说的没错,建造水师对于郭鹏来说不是问题,打造战船,充实水兵,都不难,难的是能够指挥水战的人才,这对于北人来说并不轻松。
“这”
“武帝有杨仆做楼船将军,我的楼船将军又在何处呢?”
郭鹏不由得叹息,叹息人才少。
戏忠也觉得十分为难。
大家都是北方中原人,讲究步军,骑兵,谁去玩水师呢?
但是该说不说,江南之地若是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怕是的确不好拿下,遇到敌人的水师封锁,对大军不利。
郭鹏想要建立水师的话,还有投石机可以安置于船只之上,战斗力杠杠的,这天时地利都有,却少了人和。
“诸将之中没有参加过水师的,大汉水师也多年荒废不用,除了沿海商人行商会用到舰船和水手,但是却没有进行水战的经验,诸将都是北人,想让他们习水师,怕是难。”
戏忠如此说道。
郭鹏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儿,忽然睁开了眼睛。
“有水战经验的人怕是少之又少,但是懂水性坐过船只远行过的人,也不是没有。”
戏忠眨了眨眼睛,不知道郭鹏说的是谁。
郭鹏立刻找来了亲卫,让亲卫把正在虎卫军里面担任都尉的太史慈叫来了。
“太史子义曾经因为得罪了青州刺史而不得不渡海去辽东避难,之后又渡海而归,他本身又是东莱人,生长在海边,难道不习水性?”
郭鹏这样一说,戏忠恍然大悟,原来郭鹏把注意打到了太史慈身上去了。
不过郭鹏说的也有道理,诸将之中有过乘船经验的人都少得可怜,坐船还会有人晕船,十分不适,找个对船只熟悉的人实在是困难,而青州东莱郡出身的太史慈倒是可以。
太史慈很快来到了郭鹏的面前,抱拳行军礼之后站起了身子。
“将军叫属下来所为何事?”
“子义啊,我记得你曾经因为青州刺史的迫害而被迫逃到了辽东避难是不是?”
郭鹏站起身子走到了太史慈身边,抚着他的背缓缓询问。
“正是。”
太史慈点头。
“你是乘船去的?”
“对,乘大海船从海边起航,直抵辽东,跨越大海,约莫十数日,就能抵达辽东,走这条路线的人不少,当年经常有辽东商旅和青州商旅从这条路线来往两地行商,战乱之后倒是少了一些。”
太史慈老实回答。
“你可熟悉水性?”
“属下自幼长在海边,海里的什么东西都吃过,海水也喝过不少,怎么会不习水性?”
太史慈笑了笑。
“好。”
郭鹏点了点头:“子义啊,我筹划着建立一支水师,但是我很忧愁,我找不到合适的水战人才,我问你,这个职位,你可有想法?”
“水师?”
太史慈很是惊讶:“将军是希望属下为将军筹建水师?”
郭鹏点头。
“正是,我需要你为我筹备我的第一支水师,人数不用太多,舰船也不用太多,先把水师拉起来,操练一下看看,你有渡海经验,这是很多人都没有的,军中将领如你这般者,很少,我只能把这个职责交给你。”
郭鹏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你可愿意?”
“将军但凡有命令,属下无所不从。”
太史慈面对着郭鹏抱拳,单膝下跪:“愿为将军分忧。”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