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军但凡有命令,属下无所不从。”
    太史慈面对着郭鹏抱拳,单膝下跪:“愿为将军分忧。”
    “好!”
    郭鹏很高兴,便拨给了太史慈一千名士兵,下令以太史慈为楼船校尉,率军先行练习水性,练习操船和船上作战。
    然后郭鹏下令给留守后方的程昱和荀彧,让程昱和荀彧配合糜竺,在相关事宜上大开绿灯,由糜竺全权负责筹建水师战船事宜。
    这件事情上,郭鹏的确需要糜氏给予帮助,所以郭鹏下令调任糜竺为东莱郡太守,方便他筹划建造水师战船的事情。

四百一十六 妙才,辛苦你了
    数年前,糜氏商队为了配合郭鹏的战马贸易,按照郭鹏的要求,放弃了危险的陆地道路。
    他们选择了相对更加安全的海上航线,并且随之开始大力发展造船业务。
    数年发展之下,糜氏已经有了一只人数达五百余人的专业造船队伍,经验丰富的造船大匠一百余人。
    此番得知郭鹏要建立水师,糜竺非常高兴。
    “糜氏终于又有可以回报明公恩德的机会了。”
    带着这样的激动,糜竺将自家的造船团队的百分之七十无偿交付给郭鹏麾下的工匠管理机构——神机司。
    郭鹏非常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传承。
    所以为了拥有天下能工巧匠为自己服务,并且为华夏技术发展做出贡献,成立了神机司这个专门管理各类工匠人才的机构。
    神机司的存在就是为了方便管理各类工匠。
    所有有一技之长的工匠都会在神机司登记造册,绘画相貌,发给名牌,安排家人住宿并且按照各自等级,按月发放给俸禄。
    如此提高工匠待遇,并且重赏有意义的发明创造,吸引各类能工巧匠到郭鹏手下为他服务,是郭鹏能在自己的领地内建立起完善的军械生产流水线的重要原因。
    没有谁比郭鹏更加在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
    投石机就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大量的蹶张弩和腰张弩也是,更加锋锐的兵器也是,这一切都少不了技术的进步。
    我有你没有,你有的我比你更强,技术每进步一点,硬实力就更强一点,强到了一定的地步,就能实现降维打击。
    到了那个时候,争雄什么的其实都毫无意义。
    现在郭鹏需要筹备水师,但是缺少造船工匠,糜竺二话不说献出了自家团队的百分之七十,直接补足了神机司的缺陷,郭鹏听闻大喜过望,专门写信感谢了糜竺。
    于是糜竺立刻就指挥着自家的造船团队,在荀彧的支持下调动足够的人力物力,征召农闲时节的民夫前来帮助造船,很快就把水师的建立带上了日程,开始发展了。
    那边水师筹划着建立,这边郭鹏也在按照以往的一贯做法重新建立起一个有秩序的沛国,并且筹备着渡江攻击寿春。
    袁术大军已经覆灭,袁术再也没有可以对抗他的兵力了,只剩下一个寿春,只要追过去,就能把袁术建立的陈帝国给一口气包圆了。
    汝南袁氏,百年望族,天下士人之首,竟然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这难道不是最好笑的事情吗?
    粮道在十二月上旬打通,运行顺畅,于是郭鹏率军前往龙亢县,会合了夏侯渊和于禁乐进三人之后,率领诸将一起去淮河沿岸观看具体的情况,并且考虑该在什么时候发起进攻。
    “虽然严寒,但是淮河并未上冻,若如同中原河流那般冬季上冻,我军也就不用担心船只什么的,直接就可以渡河了。”
    郭嘉很是不爽的看着依旧流淌着的淮河水道,满脸都是对淮河的嫌弃。
    郭鹏对此哭笑不得。
    淮河以南的河流不是不会上冻,而是次数稀少,很显然,他们没有撞上那样的时候。
    “纵使如此,也没有人可以阻挡我军渡河!”
    夏侯渊向郭鹏表示道“按照将军命令,属下已经安排部下伐木作舟,探测水道,很快就能搭建浮桥助大军渡河!届时只需要将军一声令下,大军立刻就可以渡河!”
    郭鹏点点头,握住了夏侯渊的手,笑道“妙才,辛苦你了。”
    “为将军办事,不幸苦。”
    夏侯渊满脸视死如归。
    “哈哈哈。”
    郭鹏笑道“咱们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阿琳很恭顺,我很喜欢,生下的孩子也很可爱,夏侯氏为我所做的一切,并不比曹氏要少,虽然你们一直都在为我镇守后方,但是你们的功劳一样大。”
    “多谢将军!”
    夏侯渊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次渡河作战,我将以你为先锋,为我打通从淮河到寿春的道路,你可有信心?”
    郭鹏伸手指向了寿春城的方向。
    “将军若有命令,属下就是不要这条性命,也要为将军办成此事!”
    夏侯渊听到郭鹏说要以他为先锋,顿时十分激动。
    “谁让你拼命了?为将者不要动不动就把生死挂在嘴边,你是军官,你的安危和胜负一样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亲自冲锋,不到关键时刻,不可轻身冒险,明白吗?”
    “是!”
    夏侯渊立刻应诺。
    “这样吧,我调一队五十人的虎卫军与你做亲兵,护卫你的安全,虎卫军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战场上无不以一当十,如此,我才放心。”
    郭鹏握紧了夏侯渊的手,夏侯渊只觉得一股暖流流过心底,面带激动之色的行军礼表示感恩。
    先锋渡江计划确定,郭鹏就带人在淮河北岸一带游走,观察淮河一带迥异于中原的生态和水文,观察到了大量原始丛林景观,大量未开发的罕见人烟的地段。
    “人皆言淮南地广人稀,土地多,而人少,大汉的人口多在中原和关中,而不在淮南,可是如此肥沃的土壤若不得人开发,岂不是暴殄天物?”
    郭鹏对跟在自己身边的郭嘉和戏忠缓缓说道。
    “将军所言自然是有道理的。”
    戏忠开口道;“不过淮南之地自古以来也不是人口充沛的地方,且水网密布,交通不便,大汉对南方的管控远不如对中原和关中的掌控重要,而且越往南,人口越少,南蛮越多,说是开发,其实还是要征战。”
    郭嘉也认同这个观点。
    “没错,越是往南,汉人越少,蛮夷越多,大江以南多为蛮夷居住地,荆州益州扬州南部都是蛮夷居住,山林密布,耕地甚少,交通不便,不说大汉官军,连当地豪强都不得深入,蛮夷剽悍,战力极强,称臣就够了。”
    郭鹏也不反对他们的看法,因为这很符合实际。
    要开发,总要搞定交通,总要搞定人口,这年头除了沿江一带,长江以南的外族人非常多,开发是得不偿失的。
    也就是秦始皇雄才大略搞了个百万人口移民计划,动用秦军五十万开发南方,流了不知道多少血才将这些土地象征性意义上划归中原管辖。
    可是那些地方依然只有少数汉人居住,基本上就在县城附近,出了县城就等于不是大汉的领土,扬州南部荆州南部的那些郡县特别大,一个会稽郡的行政区划抵得上关东河北的一个州,可想而知人口是多么的稀疏。
    开发比打仗还要花钱,历代皇帝自然也就不想开发了。
    不是什么人都能如同秦始皇那样可以并且愿意动员全国力量开发蛮荒之地的,举国家力量的大规模移民战略的好处,往往不是十年二十年能看出来的。
    尽管如此,开发江南依然是郭鹏的一个计划,一个未来计划。

四百一十七 我等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一战打完,郭鹏打算以寿春为中心,在淮河南岸练兵,练一支熟悉淮南暖湿气候且熟悉水性的军队,为未来跨越长江征战江南做准备。
    就目前来说,郭鹏并不打算渡江作战。
    的确没有这个准备,也没有这个计划,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过准备还是必须要有的。
    袁术已经不是阻碍了,袁术已经是冢中枯骨等待死亡了。
    郭鹏必须要开始考虑袁术死亡以后的事情,该怎么筹划每一步。
    这每一步必须要走好,无论如何都要走好,若是走不好,很有可能满盘皆输。
    之前的筹划布局不知道是否已经开始起作用了,但是多年布局筹划,郭鹏不相信就起不到一点作用。
    无论如何,这个时候不能慌,不能乱,要稳住。
    陆勉的想法也和郭鹏一样,越是危机时刻,越不能慌,不能乱,要稳住。
    对于风雨飘摇之中的陈帝国,陆勉作为大将军,作为擎天柱,他的所作所为就更加重要了。
    为了安定人心,他请出了皇太子袁耀代行监国之权,在袁术没有醒过来的时候代替袁术行使权力,在他的帮助下发布了多条政令,将大乱之中的寿春城稳定住。
    接着陆勉又派出军队四方宣谕,说小败一场不会动摇国本,以此安稳人心。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袁术是把本钱输了个精光,但是表面上还是要稳住,现在把寿春搞乱了,大家都要完蛋。
    尤其是接受了陈国官职的官员们,一个个的都等于是背叛了汉帝国,每个人都是行走的政治污点。
    他们贪图高位权势,本以为袁术那么嚣张的样子真的可以成事,谁曾想袁术居然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十万大军败的干干脆脆,一战被打崩,跟着陆陆续续逃回来的还不到一万人,要不是陆勉这个大将军勉力维持,估计寿春城已经乱作一团,陈帝国已经主动死亡了。
    袁术,似乎真的是个水货。
    眼看着寿春城保不住,袁氏帝国昙花一现行将覆灭,大家不得不为自己的性命和未来考虑。
    结果陆勉仿佛是看穿了某些人的所思所想一样,提前征召了城内各大户家族的私兵参军,以保家卫国,使他们连个能用的人手都没有。
    面对强势的陆勉,他们虽然内心痛恨,但是却无可奈何,十分为难。
    陆勉掌握着大军,掌握着武力,他们若是想要反抗,若是对陆勉不满并且表达出来,就会遭到陆勉的干脆彻底的打击,以谋逆的罪名拿下,关押,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战后。
    一番打压之后,没人敢于反对陆勉推行的战时政策了,也没有人对陆勉还抱有好感了。
    而陆勉身边其实也有不少亲信对眼下这个局面十分担忧,并不看好陆勉的选择,觉得陆勉的选择是有问题的。
    对于风雨飘摇一触即溃的陈帝国,陆勉还要做出这样的事情,这难道不是自寻死路?
    “陆公,眼下局势已经到了如此境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郭子凤大军濒临淮河,只要渡河,寿春城北则无险可守,郭子凤大军长驱直入将没有任何险阻,陆公为何不为自己考虑一二?”
    有亲信如此劝诫陆勉。
    陆勉摇头。
    “陛下待我恩重如山,简拔我于行伍之中,我决不能做出这种背叛陛下的事情。”
    “可是如今局面,陆公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人考虑,两军实力悬殊,寿春一旦失守,郭子凤必然清算我等,汉臣是不会放过我等的,陆公难道不考虑吗?”
    陆勉紧皱眉头。
    “我所受到的恩德,我的家人也享受了,他们一样深受陛下的恩德,为陛下而死,没有什么可说的。”
    “陆公!三思啊!最后关头还未到,若举城献降,及时反正赎罪,以为表率,则不失封侯拜将之礼遇,陆公还有什么值得疑虑的呢?”
    亲信还是不愿放弃,继续苦劝。
    “我意已决,不必再劝,你若要走,自行走了便是,我不会离开寿春,我会守卫陛下,直到最后一刻。”
    陆勉拂袖而去。
    亲信面色凄苦,连连摇头,长叹不已。
    “何苦?何苦?”
    陆勉这边是没有任何办法了,但是其他人的想法依然不会就此消除。
    他们也会为自己考虑一个未来。
    于是一群朝廷官员聚在一起商议,觉得要请尚书令韩胤出面去找陆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自己想死是自己的事情,不要让陆勉拖着大家一起去死。
    若是最后城池被郭子凤攻破,郭子凤一定会发动政治清算,搞不好还要屠城,到时候大家都是行走的政治污点,绝对逃不了的。
    韩胤对于这群人的所思所想一清二楚,长叹一声,他摇了摇头。
    “你们不明白陆勉对陛下的忠诚,陆勉绝对不会投降,也绝对不会背叛陛下,就算我出面,也是一样的。”
    韩胤继续批阅着已经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奏表,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
    “可是韩令君,我等都是拖家带口的,一人生死无所谓,但是要为此付出满门性命,这未免也太难为人了,我等一人性命不足惜,可一旦郭子凤大军入城,我等家眷又如何能保得住啊!”
    一名官员红着眼睛跪在地上哭。
    还有一名官员也跪在地上哭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