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已经淡却了。
世道不一样了。
老者略带讨好地笑着:“他这不是没有敢出去吗,你打他这一回,算是给他长长记性了,若是他没有记住,还有下回,不用你动手,我都狠狠地抽他!”
儿媳瞪了老者一眼,揉了揉扎木的脑袋:“算了,饶了你这一回!”
说着,她将扎木递给老者,自己又检查了一遍,确定门已经关好,这才放心地回到厨房。
老者正安慰小孙子,忽地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
“谁啊?”
“我,陈应。”门外的人回答:“开门,查一查你家的柴火。”
“欸,好嘞。”老者用不熟练的秦语回答。
随后家门打开。
风雪扑面。
大雪中,两个举着火把的人站在门外。
“您来啦。”老者殷勤笑着。
“查一查你家的柴火够不够数。”陈应开门见山地对着老者说道。
“欸,您请。”老者单手抱着小孙子,另一只手为陈应指路。
陈应身旁,曹驰看了一眼旁边关的严严实实的门窗,提醒说道:“门窗要留出缝隙,内地开始时候是有很多家庭因为门窗没有留缝隙透气而出事的。”
“好好。”
“雪太大了,大食堂最近十天都没法儿开,而且最近还要组织人手去清理积雪,所以是没有专人负责再为大家检查柴火和派送柴火的,所以家里一定要领足够的柴火!”
陈应检查过这一家的存量,点点头:“行吧,一定记得别让家里的火熄了,你家儿子为陛下出战,所以清理积雪的活儿,你家无需再派人手,老老实实留在家里,别叫你儿子惦记。”
“欸,好嘞。”老者规规矩矩地点头,似乎无意问道:“清理积雪是清理哪儿的积雪啊。”
“是城西恤子院的,要清理出恤子院到西十四食堂、西六仓的路。”
“是这样啊。”老者恍然大悟一样点点头。
“你年纪大了,就别惦记这事情了,老老实实在家养老。”陈应临走时排排老者肩膀。
“好好。”老者应声。
陈应两人离开之后,老者哄了一会儿孙子,吃过了晚饭,披上了发下来的羊毛大衣,戴上了手套和一水囊热水,拿了铁锹和火把便出门。
他是闲不住的。
而且,他也不想养老!
以前这里被叫做匈奴的时候,他这样已经失去大部分劳动能力的老人家,早应该走入风雪,归于天地了。
可如今秦王万善,他们得到了能够抵御风雪的屋子和能够一天两顿饱饭的粮食,老者是很满意的。
唯独不满意的,是秦人太仁善。
老了就不能干活了,这是谁说的?
老了就应该养老?
他不信!
他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做事情的。
他想要为这个给他带来了未曾想象到的美好的生活的集体做一些事情。
征战他是没有能力了,但清理积雪他还是可以的。
路上,遇到了很多他这样的人。
趟着雪走到目的地,好些个人已经热火朝天地在干活了。
有男有女,有老有壮。
跟熟识的人打个招呼,与身旁的人用带着口音的生硬秦语问个好。
老者喝了一大口热水,开始干活。
他现在,是秦人。
第二百一十七章 斩神圣 (二十七)
王二十八年十月,王起兵伐赵。
与兵士约不伤庶人、奴隶。
与国人约不擅夺别国财物、妇人。
与赵人约可分田地、减赋税、缮道路。
发兵之前,并与魏、齐、楚、偃等国递交国书。
有盟助赵人者,即为敌秦。
发大兵两万。
关内,秦人一万。
关外,韩地四郡抽调五千人、匈奴所部远离秦国本土,也抽调了五千。
每一夫兵士,至少供三人后勤保障。
两万战兵,共计消耗后勤人员七万有余。
十二月十五日,秦人拔赵城。
初与赵人战。
阵斩四百三十人,俘一千四百人。
十二月二十四日,李牧帅军围秦军。
与战。
赵人大溃。
两军沿大河对峙。
天寒,河水皆冰。
赵人畏秦人夜袭,每每到晚上便派人捣碎河上冰面。
有韩郡二十人兵士密谋。
他们觉得关内的秦人看不起自己关外的秦人。
不肯叫他们这些新秦人冲在第一线。
这对于他们是一种羞辱。
他们于是泅渡大河。
隆冬深夜,二十人横游过大河,潜入赵人营地。
得李牧头颅。
秦人大胜。
二十八年,携大胜之势,秦人划地、分田。
先前改变税制和建立底层监督体系侍候的异见也消失了。
国内于是开始建立军队中的完备的教育体系。
以三年为期限。
并在各郡郡城当中公费建立学校,招收分门别类的十二科学生。
秦国内部问题的确很多。
大到地区之间的矛盾,小到邻人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一直都存在,但在大多数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大多数人看来,因为不影响生活,所以无伤大雅。
即便是有了矛盾的人相互见着,也可以互帮互助,更可以相视一笑。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与矛盾的对方死磕没有什么好处。
国内的资源和机会也并不少。
你抢了我一个工作岗位,转眼之间上面又会安排另外一个。
工作是做什么,是不影响吃饱饭穿好衣的。
一定程度上,他们可以在自己生活的范畴中寻找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喜欢的工作。
工人的待遇好一些,但农民也不愁吃用、不愁婚姻、不愁孩子能否养活。
病了会有人来治。
治得了就活下去,治不了,到人死为止,也还是一直可以有医生为他治疗,有药物可以吃的。
凡是有异地的大工程招收人手,每一个少年人都会想去看看。
而大胜灭国之后的秦国,从来都不缺少这样的工程。
占据了更多的地区,对于底层秦人而言是大建。
凡是能够参与到大建当中,就可以获取到很大的利益。
而对于中底层,则意味着拔擢和升迁。
在升到一县农会会长之前的所有升迁,按照制度都不会给人带来太大的物质好处。
但那小小的可以四处选择搬迁的权力,以及为自己、为自己看的顺眼的人免除掉一部分本应该排队才能够办理的事情的权力,也足够他们受人尊敬。
受人尊敬,是一大好处!
比多吃几块儿肉都要大的好处。
到这一步,国家越是扩张,人们的日子往往也就越好过。
而对于真正的上层人物,开拓意味着自己损失的那一部分,都可以由外部填补回来。
对于每一个人,每一块儿地,他们可以剥削的越来越少了。
但人口多了,土地多了。
总体来看,还是占了一些优势的。
仔细想想,也并非不能接受。
这样一想,似乎大家都很开心。
——开心个屁。
越是扩张,这群吃别人劳动成果的人就越是怨恨那位压制着他们的秦王。
只是他们不敢去刺杀。
也不敢明着造反。
因此只能是在旁边流着尺长的涎水,努力地让自己笑出来,以确保人畜无害的形象,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
王翦破赵国之后生了一次病。
王氏因王翦的功勋,又扩张了一轮。
二十八年年底大统计时候,秦国的总人口数来到了一千四百万。
这其中固然有外扩的土地中附带的人口,但秦国国境之中的人口数,是更庞大的。
这些人中,七成五左右是专业的农民,还兼顾养一些家禽家畜。
余者才是工人、官僚、医师等职业者。
这些职业者大部分是集中的。
工人还好一些,大部分是农民转换而来。
但农民转换成医师、官僚、士人的比例极低。
国家公费的两年免费教育似乎对此也没有完全的帮助。
问题出也不是出在所谓生产力上面,而是地就这么大,萝卜坑被人占了不能让出来,若是不能挖新的坑,那就只能让不让位置的人去死。
如今土地开拓一些,也只是暂时多了些岗位。
纸的出现虽然降低了一些些学习成本,可更多的问题又出现。
秦王政想了很久,决定开始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商贸活动,并且推行了医师、伶人、教师的各地巡回游行。
二十八年,无事。
三十年开春,秦王政大病了一场。
万众关注。
不过幸而无事。
扶苏第二次被外派出去。
秦王政的第二子子高、三子子羽也被派出巡视各地。
国内又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除此之外,秦王陛下这一场大病也叫所有人都开始正视一个问题。
就是秦王的后继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
秦王陛下已经四十多岁,现在他固然是没有死去。
可生死天命,谁人说得清楚呢?
谁也不能保证秦王陛下明天不会死。
大家心里猜疑和期盼那一天。
这最关键的时刻里,扶苏其实并不想被外派出去。
但秦王陛下已经下了命令,他再不愿意,也得出去。
三十年无事。
税制没有再做改变。
反而是国家财政开支里,多了一项给孕期妇人的营养餐。
东西不多,平均每三天多了一只鸡蛋而已。
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只年底,在阴山城里修驰道的,那个叫做争流的年轻人任期满了,回到了咸阳。
这倒是一件大事。
不过依旧没有什么波澜。
因为病中的王翦又开始训练新兵了。
秦国这一次训练的兵员中,多了一千人的骑兵!
加上这一千人的话,未来秦国将会有总共六千人的专业骑兵。
但当然,这六千人不可能是同时服役的。
第二百一十八章 斩神圣 (二十八)
三十一年初,李信匹马伏羌人十五部。
校尉鱼马踏月氏,带回了几样新的农作物为秦王祈福。
农家十七院中,六百多名农家弟子开始摆弄这些新的农作物。
三十一年夏,楚王黄歇身死。
太子纠安即位。
新王锐意进取,起兵伐秦。
秋九月中,楚人破秦城,轻取秦地。
秦人大规模撤退。
十一月中,秦王抱病与众人盟,约为复仇。
十二月,大兵五万,骑兵五千,冬日里后勤保障需求多,征发二十万人。
这一年,是秦国有史以来,动员人数最多,花耗钱粮最巨,兵锋最盛的一刻。
各地年轻人踊跃报名,男女老少,无论阶级,都对楚国生出了一些敌意。
秦王政顺势推手,在这个档口推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做出了复仇的宣传。
国人因而生出了同仇敌忾的心理。
安置过因楚国兵锋而大量搬迁的平民百姓,秦国与楚国的战争开始了。
主军者王翦,副贰李信,佐使陈矩,后勤主官杨端和、副贰蒙武,安置所赵高、军法调度韩非、随军医官夏无且……
后备策应统军者韩缜,辅弼王弼、王贲、蒙恬、秦琼。
李斯调任内史,总领战时政务。
秦王政亲身赶往翦县,监督作战,并给将士以信心。
二十多万人的调动,对于这个人口数刚刚超过一千二百万的小国而言,已经是倾举国之力在打仗了。
但这一次,没有任何一个秦人觉得,自己的国家这一次的动兵行为是不应当的,是赌国运。
他们辛苦建设这一切,第一为的就是他们自己安定美好的生活。
其次才是身为领袖的秦王政承诺过的,要让天下人,让后来者们都过上不受压迫的生活。
无论是敢于效死,奋勇冲杀的寻常兵士卡,还是孤身远赴险境的李信、鱼等人,或者更早一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齐净、或是杀人如麻的陈矩,他们都是为此而努力的。
努力地冲杀,努力地生活,建设这个可以让他们充分享有自己劳动成果的国家。
但若是这个国家里的他们,受到了外力威胁而丧失正常的生活和生存的权力。
那么他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今日是边郡之人,明日是否就是他们这些内郡之人呢?
后天楚人是否就要剑指秦王,将一切秦人又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