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而化工外行的刘翰解释相关原理,那也忒为难他了。
不过刘翰却用他自己的常识帮郭炜解了围,听了郭炜的话,刘翰连连点头,颇为信服地说道:“嗯,此言有理,微臣早就听说炼丹师在炼丹时常常引发大火,有时候火光可以烧穿屋顶直冲天际,也有出名的炼丹师被火烧去须发眉毛的记载,这求取人间真道还真是充满了艰险。”
感慨赞叹了一番,刘翰又思忖了片刻,然后对郭炜慨然应允:“那陈举虽然只是一个平凡工匠,却能为造福民生之举出大力,微臣定当竭力使其康复,明日,明日微臣就配好药材给他医治。”
结果刘翰这个“明日”就成了明日复明日,药材先后换过了许多,针灸按摩也做过了多次,陈举却还是有待明日再举。郭炜都已经开始失望了,可是看看刘翰那张混杂了自责和坚毅等诸般神情的面孔,所有的指责和催促就都没法说出口了,郭炜只得叹了口气,就等着刘翰在某个明日让陈举可以子昂吧……
明日复明日,转眼间就来到了显德六年。
在整个显德五年,大周的建设与发展是蒸蒸日上的,收取淮南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好处自不必多谈,《大周刑统》、《大周通礼》、《大周正乐》、《大周钦天历》和《律准》也依次完成,郭炜在其中也是出了一点力的。
均定田赋的工作也基本告成,夏秋两税的税制基本得以确定。郭炜对这事本来也是想去掺一脚的,他原想撺掇着郭荣顺势搞出一个累进制的田赋制度,利用郭荣已经牢固树立起来的威望,一劳永逸地建立起预防缓解土地兼并的法律。不过后来想想朝廷需要为此增加的基层官吏数量,还有大量的土地丈量工作与财务统计工作,郭炜也就只能作罢不提了。
进入了新年的初春,正是河流的封冻和枯水季节,也是麦苗返青之前的农闲时节,郭荣又组织了大规模的修河筑堤工作,侍卫亲军司的将士几乎全部参加。
枢密使王朴被派往河阴督促河堤的修筑,并且在汴口更立斗门,以调节河水入汴的流量,完善汴水的漕运体系;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韩通则和宣徽南院使吴廷祚负责疏浚汴水的工程;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则主持在东京城东导通汴水与蔡水的工程;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袁彦负责的五丈渠挖掘工程则是连通汴水和曹水、济水、梁山泊以接青州、郓州等地漕粮。
显德六年三月十五,王朴在工程限期内督工完成了河堤和斗门的修筑,返京途中路过因病致仕的司空李谷宅第,二人进入正堂对坐相谈正欢,王朴突然发病僵仆在座位上。
河阴:唐开元二十二年,为便利东南漕运,在今河南荥阳北古汴河口筑河阴仓,并置县。今河南广武县的一部分。
………………………………
第二十九章 抢救王朴
第二十九章 抢救王朴
刚才还在和自己谈笑风生的一个人,于旦夕之间就仰倒在了座位上,双目紧闭牙关紧咬的,面色却在那一瞬间红了起来,又不是通常的那种红润,而是红得相当的诡异,右手则扣紧了案几的边缘,左手伸到了胸前似乎是要抓挠什么。亲眼看到这种场景,那还是非常有震撼力的,更不必说这个人曾经与自己同殿为臣,目前又是朝廷重臣、天子股肱。
饶是李谷历世弥深,也有些经不住吓,在慌乱之中他就忘记了自己是患有风痹症的人,并且自己还是因为此病才主动请辞宰相致仕的。这时候李谷只是急切地想走过去看一看王朴的状况,结果努力了好一会都起不了身,一直到双手撑住了案几还是难以站起来,这才想到了自己的风痹症。
“来人!快快来人!”
本来二人相谈的话题就比较广,其中涉及朝政的言论相当之多,所以李谷就把仆役们都打发到了厅堂外伺候,不料中途居然会发生这种变故,家人一时间也没有听到堂屋里面的异常响动,并没有闯进来救助。等到李谷发现就连自己想起身都需要靠人扶持,这才连忙大声地招呼家人进屋。
听到家主那有些变了调子的呼叫声,一直候在门外的管家李牧渔慌慌张张地领着两个家丁冲了进来,一进门就看见屋中的这副景象,也是猛然间呆了一呆。还好李牧渔是做久了管家的,也就是稍一迟疑,转头小声吩咐一个家丁出去办事,自己则和另一个家丁上前扶着李谷挪向王朴。
这个时候王朴已经气息微弱了,脸上那诡异的血色退了下去,却显出面如金纸的样子,牙关仍然是咬得紧紧的,嘴唇乌青。李谷心下着慌,想要去伸手唤醒王朴,右手伸出来却是抖抖索索的落不下去。
“阿郎,我们不知道王枢密平日里都有什么痼疾,这能否轻动也是不知道的,可不敢折腾。小人刚刚着李三去请王枢密的伴当王老德去了,等他们过来了再看怎么办吧。”见李谷在一时间失了主意,李牧渔只能在他耳边轻轻地提醒着。
听了管家的说话,李谷心中稍微镇定了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也不是抖得那么厉害了。想想自己本来也是一筹莫展,两个儿子又在朝中,再看了看王朴的样子,只好在两人的扶持下又坐了回去,然后焦急地望着门口。
正在李谷府第的中门外门馆里歇息的王老德,本来是在慢悠悠地吃着茶,努力地用自己一身土气的衣物整出个文雅模样来,突然就看见那个引他们进门的李三风风火火地跑来,一把拽了他就往主院里面去。
王老德压根就没有什么准备,吃李三这一拽,虽然是全身肥肉比李三重得多了,却还是跌跌撞撞地就跟着走,一边走一边惊问李三所为何事。李三拽了他头也没回,只是一边往前冲一边简略说了堂屋内的状况,直说得王老德腮帮子上的肥肉一阵乱颤,两只黑眼珠在眯缝眼里面滴溜溜地乱转。
来到李府的中堂,看到王朴的那副模样,虽然一路上经过李三解说已经有些心理准备了,王老德还是很惶恐,凑近前去看了一眼,说话时已经带上了哭腔:“阿郎,这是怎么的了……这要俺怎生办才好?”
李谷听了这话一时大皱眉头,这来了和没来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多了一个没了主张的人。
“王伴当,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你仔细想想,你家家主平日可有什么痼疾?发作的时候要怎么处置?”要说还是李牧渔够冷静,或许是因为隔得比较远,他的情绪基本上没有剧烈波动,一直保持着正常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这时候要向王老德问话,自然是身份相若的他合适:“现在是让王枢密就留在此地,赶紧去请太医来诊治;还是你们赶紧抬了王枢密回府,再去请平日看顾过王枢密的太医?”
“不能搬动……”王老德下意识地就冒出来半句话,结果马上又卡壳了。
李牧渔困惑了,这说话只说半句是搞什么名堂:“王伴当,这个不能搬动的说法,是说将王枢密留在此处,另外去请太医过来吗?”
王老德抓抓发髻,拧着眉毛自己也是万分困惑地答道:“俺就记得有谁吩咐过俺,碰上这种状况就不能胡乱搬动,还要做什么来着……”
“谁?是谁吩咐过你?是不是王枢密从前有过这病?现在是不是要去请吩咐你的那位医生来?”李牧渔那个气啊,这是啥浑人嘛,这种性命攸关的吩咐也能半记半忘的。
“是谁来着……”王老德继续挠发髻,挠着挠着好像突然就开窍了:“啊!是梁王殿下吩咐过的,刘医官当时就在边上,说是阿郎身体有啥不适的赶紧找他。”
李谷马上接过话茬:“是卫尉寺主簿、翰林医官刘翰?牧渔,赶快有请。”
李牧渔得了吩咐,转身就要出去,不料王老德又有补充:“梁王殿下吩咐,像是阿郎现在这个样子,要喂一种药剂到阿郎的舌下含服,同时去请刘医官,这样方才保险。”
说着话,王老德这时候却不迷糊了,伸手就从怀中掏出来一个绸布扎着的瓷瓶,瓶口却是用软木塞子蜡封了。
既然问清楚了情况,李牧渔当即出府直奔太常寺而去,这边王老德将瓷瓶启封,两个家丁帮着王老德轻轻撬开了王朴的牙关,再用舌笏稍稍顶开王朴的舌头,王老德将瓷瓶中的药剂通过舌笏缓缓滴入王朴舌下。
等刘翰跟着李牧渔匆匆进屋的时候,王朴已经苏醒过来,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气息已经逐渐趋于平缓有力,只是脸色还有一些发白。
刘翰神情凝重地给王朴望闻问切了一番,得出结论两个——首先,王朴犯病是因为积劳所致,这种心疾来得猛烈,又很难断根,今后王朴需要万分注意作息安排;其次,梁王殿下搜寻配方炼制出来的确实是神药,刘翰又交给了王老德几瓶,要他须臾不可离开王朴身边,自己身上须臾不可忘了携带药剂。
一场虚惊就此过去,此事的余波却在东京荡漾开来,有不少自觉犯有心疾隐疾的高官显贵都来向刘翰求药,郭荣也专门召来郭炜和刘翰详细问了全部情况。
随后,在太常寺下就设立了太医局,负责整理编纂各类医书本草,像这种速效救心神药也由太医局保管,并且与国子监合办医科学校,选翰林医官以下与上等学生及在外良医为教授。护理一项也被提出,由郭炜和诸翰林医官共同斟酌提出护理的规程,然后从官员们的仆役和不入队的辅兵当中选取伶俐者教授之。
不过郭炜的这项编写教材的工作没能干多久,显德六年三月十九,郭荣颁诏预备亲征,征伐的对象却不是盛传已久的蜀国——早在显德五年南征胜利没多久,郭荣就派宋州节度使向训去替换安审琦为襄州节度使,并且兼任西南面水陆发运招讨使,任命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玉为西南面水陆转运判官,完全是一副整军经武筹谋伐蜀的架势。
这类举动甚至不能被认为是佯动,因为高防确实多次组织发运刍粮至凤州积储;荆南节度使高保融更是多次遣使劝蜀主孟昶向中朝称臣,在被拒绝之后高保融还向郭荣上书主动请战,并且得到褒奖;李玉则是自称奉密旨,从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手中要来二百名士卒去奇袭蜀边——当然是全军覆没了。
到了显德六年的三月十九,一切战争疑云终于消散,郭荣的亲征目标直指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北部边境各州,前线的集结地就定在沧州。当日,诏令义武节度使孙行友守卫定州西山路;三月二十二,诏令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韩通率侍卫亲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亲军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张令铎等领水陆军先赴沧州;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率部先赴大名。
显德六年三月二十九,郭荣亲率殿前司和锦衣卫亲军司各部离开东京,两司军将一体随驾出征,东京的防务交给留下的侍卫亲军龙捷右厢都指挥使柴贵和侍卫亲军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张光翰。枢密使王朴大病初愈,着留守枢密院;宰相范质因病暂留京师,赐钱百万以市医药,冀早日康复追随圣驾;以宣徽南院使吴廷祚为权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宣徽北院使昝居润为东京副留守,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其余重臣宿将大多随驾出征。
义武节度使:驻定州的藩镇,定州即今河北定县。
………………………………
第三十章 北望幽蓟
第三十章 北望幽蓟
大周显德六年五月二十八晨,固安县城北桑干水的岔流南岸河滩上,郭炜手持竹笛向北而立,笛声清亮入云,曲调深沉悲怆,朝阳打在他的右脸上,映衬出有如铜塑斧凿的轮廓,阳光从他的眼角扫过,隐隐可以看见那里有泪光闪过。
锦衣卫亲军众将牵马环立于郭炜身后十来步的地方,都有些束手无策的样子,一会儿看着郭炜,一会儿又面面相觑,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劝解。再望望郭炜现在的亲卫楚白,此时正一脸憨相地站在郭炜身旁,远没有当初苻俊的伶俐,指望他来进言那更是奢想。
就在这样一片奇诡的肃穆之中,一曲《松花江上》吹毕,郭炜抬头向北眺望,心中不禁自嘲着,别说是松花江了,眼下就是连桑干河也没有能渡过去啊……自己的家乡倒也不在松花江上,眼下有没有松花江还不知道呢,自己的家乡,现在是被叫做苏州吧……真是可笑,几乎是四面环海的地方,又有哪一点像苏州了?就因为城边都是水吗?
又看了北方一眼,郭炜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闭目沉思了片刻,蓦然睁眼转身扫视了麾下众将一番,然后开口下令:“王春领龙枪军右厢第一军随我回京,每人备马三匹,另加火铳一杆,备弹三百发,备马和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