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明月说的可是真的?”郭炜难得地打破了一本正经的面容,玩味地看着陈举。

    在进占金陵并且将李弘冀宫中的内侍宫女或留用、或遣散、或赐人的时候,郭炜虽然吩咐了人尽量尊重其个人意愿分别处置,却也没有那个闲工夫去亲力亲为,所以李弘冀宫中都有些什么样的宫人,她们的去向如何,都是谁被赐给了谁,这些情况郭炜是一概不知道的。

    此时听楚天舒提起来,如果说郭炜对“窅娘”其人的印象还不深的话,这个“以帛裹足”、“纤丽善舞”的形象可就太熟悉了……这不就是另一个时空中女子裹足潮流的起源么!

    裹足、小脚……这些在后来都成为了愚昧、野蛮文化的代表了,不过听楚天舒现在说起来的意思,倒是颇为风雅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根源还是在于这些潮流是不是会摧残人的健康吧。

    在另一个时空中,裹足的潮流就是李煜和窅娘共同带起来的,但是在始作俑者这里,其实还只是停留在自然美的阶段,或许李煜在用金莲台衬托窅娘舞姿和以帛裹窅娘足的时候,确实是有一点恋足癖的,但那终究还是利用的窅娘天生的本钱。

    何况就是在郭炜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上,足控、黑丝之类的,又会比李煜这样的做法更好吗?听楚天舒的陈述,那窅娘的舞姿怕是强过了芭蕾舞,而窅娘的足部健康多半要好于芭蕾舞的舞者。

    不过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女性被男性支配甚至物化,男性的这种正常或者不正常的审美,一旦形成了潮流,多半就会走向极端和变态,从窅娘天生的纤巧双足到后来摧折足弓的裹足,这样的发展仅仅是其中的一例而已。

    局限于足部的审美真的是沧海一粟,其他地方的例子多的是。

    当年的赵飞燕天生纤巧,据说是一阵风都可以把人吹起来,由此还产生了百褶裙的佳话,这就是脍炙人口;至于“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原始版和现代版就不是那么好听了,西方鲸骨束腰动辄晕倒的贵族少女比起同时代的小脚女人并不会高明到哪里去,而郭炜穿越前那个时代的节食减肥把自己饿成个骷髅样,显然也是无法和天生纤巧媲美的。

    环肥燕瘦,赵飞燕的纤巧能够风靡一时,杨玉环的丰腴也曾经倾倒一方,但是用硅胶填出来的“丰满”怕是不比小脚高明到哪里去了。

    那些罔顾自身健康把自己饿成枯骨,给自己动刀子抽脂、填硅胶,忍受着高跟鞋带来的畸形的人,还真没有什么资格嘲笑小脚女人,有资格这么做的,只能是那些真正能顶半边天的。

    当然,这一类的感慨,郭炜也就是在自己的心中转一转罢了,在西元九百多年的这个时代,哪怕是在文明发达的中国,解放妇女都要比“打土豪、分田地”更加不现实,有这个精神头,郭炜还不如多解放一点生产力。

    就像现在,众人话题中的这个窅娘,换一个时代可能就是著名的舞蹈艺术家了,可是眼下她就只能是一个物品,被李弘冀收入宫中,被周军俘获,被郭炜赐给了陈举……然后成为陈家的生育工具。

    郭炜如果想要打破这种局面,需要对抗的可不是敌国的军队、日薄西山的世家、个别地方的豪强,而是从上到下掌握着全部政治经济资源的男人,包括最底层的男人……甚至还包括女人自己。

    所以郭炜才不会干这种傻事呢,他又不是满怀圣洁理想的圣人解放者,解放妇女的阻力是如此巨大,而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这么做的收益却没有什么把握,真真是得不偿失。

    再说郭炜本人又是眼下这种社会形态的受益者,如果去解放妇女,那么他宫中的那些嫔妃还要不要了?今后还怎么纳妃?给大将、巧匠和勇士赏赐的手段也会少了一样重头,真是何苦来哉。

    就是眼下的调笑乐趣都会没有了啊……楚天舒之所以能够说得那么轻佻,还不是因为窅娘只是郭炜赐给陈举的,是妾而不是妻,如果是陈举明媒正娶的妻子,那别说是楚天舒了,就连郭炜都不便说得太露骨。

    按照郭炜给军器监定下的政策,这些工匠待诏们的妻子是完全有可能封夫人的。

    而在眼下,楚天舒的调笑就一点问题都没有,陈举面对这样的调笑根本就生不起气来,当郭炜再追问起来的时候,陈举就只剩下面红耳赤期期艾艾了。

    “哪有……那回伤得又不甚重,在太医看过了以后就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哪有什么不能人道……之前一直没能生养,那是因为开发署这边的事情多得忙不过来……”

    陈举涨红了脸为自己辩驳着,断根的事情可是好说不好听的,无论事实上有没有这个情况,在口头上那都是坚决不能认的。

    只不过他随后的话还是从侧面为这事做了一个注脚:“小人还是要感激陛下,窅娘有孕,陈家的香火可续,都是因为陛下的厚恩。”

    啊?郭炜听到这话就是一愣,陈家的香火可续,这事情感激感激自己也就算了,毕竟是自己给陈举赐了一个宫人,然后这个宫人让陈举重振雄风,于是这个宫人怀孕了……

    但是这个宫人本身有孕,为啥也要感谢自己呢?这不关我事吧……

    算了,郭炜其实也明白陈举的意思,这人多半就是嘴笨表达不好,其感激之情还是相当真切的。郭炜需要陈举的也不是他的表达能力,而是他做事的能力,现在他有这样的感激之情很好哇,后面还有很多事情得着落到他来干呢。

    “嗯,竭诚尽力为朕办事的人,朕是绝对不会亏待他的。你之前冒着危险炼丹,结果身负重伤,朕自然要给你医好;后来又有那么多的试验,你明知道极其危险,还是努力去做,朕赏你一两个宫人又算得了什么?”

    看着满面都是真诚感激之色的陈举,郭炜相当满意地勉励着:“好做!后面还有一个关键的试验,以前因为有诸多的条件不足而做不成,现在大略是可以做的了……只要这次做成了,还能用温度计和时钟定出标准的流程,朕就给你封妻荫子!”

    实在来说,这才是郭炜亲临军器监开发署的真正目的,想要看一看温度计什么的,其实完全可以让人把温度计送到宫中去的,需要郭炜亲临开发署,一则是为了激励这些工匠的工作热情,二则是要交代一个重要的试验。

    这个试验其实郭炜早就想做了,只不过前段时间他一直忙着平定四方呢,而且这事又不算很急,开发署的人力物力又扑在了军火生产和时钟、温度计这些东西的研制上面,一时间也是安排不来,所以郭炜暂时就搁置了。

    只是慕容英武这个人的存在,南唐山寨火器的努力初显成效,虽然还没有让南唐军具备挑战周军的能力,却也着实吓了郭炜一跳,让他意识到自己并没有领先这个时代太多,有些东西对手只是没有想到窍门,却不是做不出来。

    南唐是被灭了,南唐山寨火器的威胁得以解除,可是现在慕容英武逃到了南汉,而南汉主又拒绝交人,郭炜的这块心病还在那里碍眼,于是郭炜就不能不多想一想后续了。

    眼下运筹司还在细化攻略南汉的作战计划,相关的物资筹备工作远没有完成,近来又碰上河水暴涨多出决堤,今年看样子是打不成南汉的了,那么等到可以开仗的时候,慕容英武是不是已经在南汉弄出来火器部队了呢?

    本来说南汉的国力军力比南唐还要差,即便慕容英武用火器增强了也是无关紧要的,但是郭炜还是想让自己的技术代差保持住,让本方始终具备碾压式的优势——没办法,作为一个军事上的庸人、技术上的能手,当然得把希望寄托在技术优势上面。

    所以郭炜现在急着要做这个试验了。

………………………………

第十七章 试验

    

    第十七章 试验

    虽然郭炜的心中颇有些急切,但是他再一次亲临军器监开发署的日子还是延后到了显德十三年的冬十月,不过这一次他并不是来到开发署的公廨,而是到了东京西郊的试验场。

    很多事情是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将进行的试验和导致陈举不举的那次大事故危险性是差不多的,虽然现在有了温度计可以监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验的危险,但是有些意外仍然不敢说就可以避免了,所以能够利用的自然条件当然就要充分地利用起来。

    或许今后的正式生产就像生产硝化甘油一样,只需要避开盛暑天气就可以了,不过第一次的试验当然得选择冷一些的天气,如果不是郭炜知道这个试验最好选择在室外,他倒是很愿意在冰窖里面做。

    当然,以郭炜如今的千金之体,没有谁会同意由他自己来做这个试验的,哪怕他才是最熟悉流程的人,对这个试验最是心中有数。

    其实郭炜自己也不会傻乎乎地去冒险了,当初做黑火药的时候他还是皇孙,那个东西的危险性也很小,他手下当时又没有什么得力的人才,所以那时候的他才会事事亲力亲为。

    等到郭炜成为梁王的时候,那个试制硝化甘油的试验危险性太大,他就珍爱起自己的生命来了,即使手下的人对此严重缺乏经验,他都只是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本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在试验现场——如果当时他在现场,说不定也会受伤的呢,只是不至于落得陈举那般模样罢了。

    不过这一次郭炜还是到现场来了,原因无他,这次要做的东西比硝化甘油更复杂一些,在缺乏酸碱度测试和对试剂的纯度难以严格掌握的情况下,光是依靠郭炜手书的试验流程,实在是很难保证成功率,所以特别需要郭炜在现场进行指挥调配,相关的流程更改更是需要郭炜现场拍板。

    当然,这一次的试验危险性虽然比做黑火药要大,比起制备硝化甘油来还是要小一些的,郭炜这次当然只是远远地观察和指挥,并不上前亲自动手,倒是并不存在太大的安全性问题。

    试验既要等待天时,也要等待材料,试验所需的材料可也是军器监的军火生产所需,以军器监生产任务的饱满程度来说,想挤出足够的材料来却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好在禁军和北方的几个重镇已经基本上换装完毕,军器监已经不需要赶工制造大量的火铳、火药了,目前的生产基本上就是维持着补充消耗、替换寿命到期的火铳这样一个程度,当郭炜为试验列出相关的药品材料之后,军器监在一两个月之内倒是准备得相当齐全。

    东京西郊的禁军练兵场,禁军自在其中操练演兵,军器监开发署的一干人等却是集中在了这片旷野的西端,紧靠着汴水和金水河,取水相当的方便,外围则是殿前东西班拉开了警戒网,严禁闲杂人等靠近。

    虽然说现在已经入冬,而且是小雪节气了,开封府却还没有下雪,不过天气已经是相当的清冷,汴水的水温很凉,只有一丝微风,试验的安全性已经颇有保障。

    汴水岸边,众人已经清出来一块试验用地,枯树败草早已经被耕锄一空,然后铺上了一层细细的河沙,在场诸人都站在了沙地的外围,却是保证了十几步内空旷无人的试验环境。

    在那一块沙地的中间,摆放着一个盛水的大木盆,盆中的水看上去并不甚热,不过在清冷的环境下还是微微有些蒸汽缭绕,水中竖着一个温度计,还放置着一个透明琉璃制作的平底长颈烧瓶,瓶中装着清纯透明的液体。

    文思院从军器监接过琉璃制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任务之后,虽然没有更多的技术革新,原先的生产工艺倒是被雕琢得相当精细,相关制品的品质非常出色,开发署的这些炼丹用的瓶瓶罐罐,都被他们做得像工艺品一样漂亮,不光是那个烧瓶很精致,就连温度计都像是一件艺术品。

    烧瓶中盛放的却是高浓度的酒精,用水酒经过了多次蒸馏之后才得到那么几罐,这一次郭炜就命令开发署全部带出来了。

    虽然郭炜对酒精的比重还有些印象,控制酒精的纯度还是做得到的,但是他不可能记下其他试剂的比重,更不可能记住各种试剂的纯度要求,所以郭炜这一次就只有用笨办法了——先用化学式推导出反应过程,然后用化学式估算相关试剂的用量,至于纯度要求么,那就只能定出几个阈值慢慢地对比试验了。

    只是这样一来,各种试剂的消耗浪费就是相当的大了。

    昂贵的绿矾油且不说,反正军器监已经懂得用硫磺和硝石较大规模地制备了,无论如何比之前的道士们靠着蒸馏胆矾和绿矾获得绿矾油便宜多了。

    绿矾油便宜了,此次试验需要用到的冷硝酸自然也就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