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意,所以他打算使用财税经济手段,那就是累进税制。

    合理地设计累进税制,完全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地兼并,甚至能够在不减少总税赋的情况下降低极贫农户的负担,譬如规定一个人均或者户均的免税田亩数。

    只是要想做到这些,就必然会加重大户的税赋,这就需要郭炜找准时机,在准备万全的情况下以雷霆手段推行之。

    另外累进税制必然会增加三司的工作量,其中需要用到的计算显然要比普通税制复杂得多,需要更好的计算工具,需要更多的算学人才,这都需要郭炜未雨绸缪,譬如增加算学的科举名额。

    清丈田亩这几年一直在持之以恒地做,增加算学的科举名额也可以从明年的春闱开始,“官绅一体纳粮”乃至累进税制也可以慢慢地进行铺垫,不过现在郭炜可不忙着做这些。

    向南汉提出来的索要慕容英武这个战争罪犯的要求,被刘鋹很干脆地拒绝了,虽然是在意料之中,郭炜还是略有不快地命令运筹司开始制定攻略南汉的军事计划。虽然今年肯定是无法出兵的,而且很多预案其实早就有了,但郭炜的要求却是将那些预案做成详尽的作战方案,所以相关的工作安排却是不少。

    除了这件事之外,郭炜这几个月的主要精力都扑在了宫中,成效那是相当的显著,李皇后、赵贵妃和李婕妤先后***,只剩下周淑妃还可以陪着郭炜在宫中享受生活。

    不过更令郭炜欣喜的消息却是来自军器监开发署。

    “陛下,臣等依照陛下的吩咐,几经试验,终于用琉璃包裹汞液制成了陛下所说的温度计,从今而后,物品的冷热已经是可以准确测量的了!”

    汇报的人是少府监、判将作部王昭诲,实际负责工作的则是马林溪、李火根和楚云飞、楚天舒这几个人,来自几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花了比十月怀胎还有漫长的时间,总算是把郭炜要求的温度计给做出来了。

    透明玻璃细管、装入水银、造出真空、给细管封口……这些工作郭炜都不甚了了,只能提出原则性的要求,然后让他们在开发署慢慢琢磨,也确实难为了他们许久。

    不过好在这些人都是才思敏捷,各种工匠技艺也是相当出色,花了一年多,终于还是弄出来合格的温度计了。

………………………………

第十五章 开发署

    

    第十五章 开发署

    “不错!不错!就是这个样子的……”

    军器监开发署的作坊公廨,郭炜拿着一根玻璃管仔细端详,口中连连称赞着。

    其实与他以前上医院用过的体温表比起来,眼前的这根玻璃管可是粗糙得多了,不光是体型相当的粗大,里面装水银的玻璃泡也是太大了,就是那根管子都有点不像是毛细管,甚至就连后世那些摆在地摊上当作玩具卖的室内温度计都比眼前这玩意儿要精致得多。

    不过眼前这东西却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温度计,而且一上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已经不是原始的温度计而应该算得上成熟产品了——

    这个温度计是使用水银而不是水来作为计量液体,测温的范围比较广,温度计的体积比较小(现在这个“体型粗大”只是相对于郭炜穿越之前所见而言,以同样的工艺,用水来做计量液体的话只会更加粗笨);

    玻璃管是完全密封的,基本上不受当地气压的影响,测温相当准确(也只是相对于不密封而言,原因见后);

    给出了明确的温度定义,以东京当地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度,以东京当地水的沸点为一百度,中间作等分刻度。

    因为是以东京当地的水的冰点和沸点为定温标准,这个零度和一百度显然与郭炜穿越之前的摄氏温度稍有差别,东京当地的大气压显然不等于海平面的大气压。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今正是百业待举的时候,郭炜哪里有那个时间让人跑去找一个合适的海平面进行科学实验啊……

    而且这年头大多数的加工设备都达不到太高的精度,度量衡的精度也就完全不必过于追求了,有现在这种水平的温度计,总比用手去试温度要准确多了吧。

    “开发署做得很好!就按照做这个温度计的方法慢慢定下来制作流程,以后还要逐步将其小型化……温度计的用途很广的,不光是开发署内炼丹有用,太医院也有用,司天监定天时物候同样有用。”

    对这帮子工匠不光是要称赞和用功名封赏激励他们,还要给他们明确的目标以鞭策,眼前的这个温度计也就是测量一下气温,或者是监测大型的化学实验过程,做体温表和试管化学反应的测温仪器都嫌粗笨了。

    老铁匠李火根却还感觉有一些遗憾:“可惜用汞水也只能测量到比滚水更热一点的温度,那些烧炭炼焦炼铁的炉子还是要用眼睛来看,要是找得到什么东西可以量铁水的温度就好了……那样炼出好钢的把握就会大好多……”

    专业人才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还挺快的,这温度计才刚刚搞出来没多久,李火根这个资深铁匠就已经开始使用“温度”这个概念了,而且从这个温度计可以在水的冰点到沸点之间准确定温,很快就联想到这种定温技术在本行业的应用来。

    确实,现在烧炉子炼铁都是要用眼睛看火和铁块的颜色来估算火候,不光是伤眼睛,对铁匠的经验要求也是相当高的,一个好铁匠没有十几年的时间根本就出不来。偏偏铁匠又是很费体力的,一个经验丰富的铁匠往往又到了体力精力开始衰竭的时候,年富力强能够好好干活的时间可没有几年。

    现在官家指导开发署弄了许多鼓风打铁的机器,帮铁匠省到了不少的力气,已经延长了很多老铁匠的职业寿命,不过要是有一种好的定温仪器可以让年轻学徒提前出师,那自然就更好了,眼下军器监的活可真是不老少的,能干活的铁匠一直都不够。

    不过李火根说到半截就想起来,眼前这个温度计都是完全遵照官家的吩咐做出来的,前前后后还花了上年时间,可是官家好像说了汞水已经是最好的测温材料了,并没有说过有什么东西可以测铁水的温度。

    就连无所不知的官家都不知道的东西,李火根不觉得还有谁找得到,想到这里,他就不由得把更多的话吞到了肚子里,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嗯,是很可惜啊……要是可以准确测量那些炉膛的温度该有多好!可惜眼下根本就做不来。”

    郭炜也是叹了一口气,很多能够用在钢铁业的先进的测温仪器,没有现代工业完全就不必指望了,郭炜能够想到的最简易的一种——温差电偶温度计,那对冶金工艺的要求都太高了,各种金属的提炼纯度与合金的配比,根本就不是当前的技术水平可以奢望的,再说还要转换成电信号,这个电路技术同样遥不可及。

    哪怕就是不用电信号,也不用复杂合金,光是用一条铜片和一条铁片焊在一起做一个温度计,利用两者的膨胀率区别测定温度,用几何放大变形的方法细化刻度,那郭炜目前也是搞不定的——眼下的炼铜和炼铁技术可控制不好产品的纯度,也就控制不好膨胀率,这样任意两个“温度计”之间都无法对比和互换,这种不具备互换性的“仪器”还不如老铁匠的肉眼呢。

    “不过能够做出这个水银温度计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有了它,再加上计时的时钟,至少在炼制丹药的时候会增加许多把握,二楚和陈举可以把你们以前做神药和新式**的过程用温度计和时钟标准化流程,最好给那些最危险的事情定一个准谱,今后做那些事情就不用每回都是陈举上了。”

    遗憾归遗憾,郭炜对开发署的成果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满意的,虽然它可以做出来的产品距离郭炜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差得很远,至少在这个时代是遥遥领先的,并且看不到有哪个潜在敌手能够逼近。

    那个慕容英武和南唐是曾经追得最近的,但是他们造出来的火铳和火药还是差了不只一点半点。

    在李弘冀献城投降之后,郭炜专门调出了南唐几个军器作坊的火药配方查看了一下,不得不说那个慕容英武确实有那么一点天分,他不光是找全了黑火药的三种基本材料,而且是把配方精简到了只有这三种材料,并且在反复试验之后定出了标准的配比,虽然由于材料纯度与试验水平的关系,这种配比与郭炜所知的配比尚有差距,却也是远超这个时代了。

    不过慕容英武搞出来的黑火药终究是没有达到最佳配比,也没有学会火药造粒,这样哪怕配方都完全山寨成功了,南唐的黑火药威力还是比大周的差不少。

    至于南唐在火铳上面的差距,则是冶铁技术的差距导致的。

    大周在火药技术方面真正甩开慕容英武山寨水平的,却是新式霹雳弹的装药,那里面已经不完全是普通的黑火药了。

    楚云飞、楚天舒和陈举等人在将甘油硝化得到神药之后,根据郭炜的指导继续努力,确实又得到了硝化棉和硝化淀粉,只可惜提纯技术一直难以过关,没法将它们用于发射药和**,而硝化甘油的不稳定性也让郭炜严禁军器监将其作为**使用。

    不过陈举还是找到了用硝化甘油增强霹雳弹威力的安全方法,那就是用柳木屑来处理硝化甘油,在黑火药中加入百分之七的硝化甘油,并掺入柳屑,就制成了大威力的霹雳弹,这才是周军的霹雳弹比南唐军的震天雷小得多威力却大得多的秘密所在。

    只是陈举为了这些试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第一次制出硝化甘油的时候就被爆炸掀出来的搪瓷盆砸到了***,差一点就此不举,虽然经过郭炜特派的太医多次治疗,熬过了明日再举的过程,后来还是时举时不举的。

    不过付出这些代价的陈举就此掌握了硝化甘油的制备技巧,结果后来的那些产品基本上都是陈举带着十几个学徒做出来的,而且陈举在这方面的经验越来越纯熟,那些学徒却是没有一个出师的。

    之所以会这样,除了陈举遭遇过的危险让其他人在做事的时候畏首畏尾之外,化学反应缺乏标准的计量仪器,难以总结出一套标准流程,只能严重地依赖个人经验,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现在有了温度计,而且马林溪和司天监合作研制的时钟也已经初步小型化了,化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就可以比较精确地定准了,这样陈举的个人经验就可以更容易地转化成标准流程了。

    这当然是一桩大好事,不光是可以降低陈举这个经验丰富的高级工匠面临的危险,而且可以迅速地扩大产能,而且从此陈举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搞进一步的研究。

    “对了,朕听太医说陈待诏自那次伤后一直是时举时不举的,对陈家传宗接代大是不利,因此在征伐江南之后赐了一个宫人给你,希望能够补偿一二,却不知道现在你的病况如何了?”

    陈举因为事故而不举,虽然在众人看来都是职责所在,是命不好导致的,郭炜却一直心怀歉意,之前专门让几个太医给他瞧病,总算让陈举恢复了一点功能,可是听说陈家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郭炜的歉意是更强烈了,所以从江南回来之后,还特意命人选了一个南唐的宫人赐给陈举,就看能不能有所改观呢。

………………………………

第十六章 窅娘

    

    第十六章 窅娘

    “陛下日理万机,还关照着小人的这点子事,小人肝脑涂地也不足以报答陛下的厚恩!谢过陛下的关怀,窅娘已经有了身孕,开发署做试验再有危险,小人都不会怕的。”

    郭炜关切的询问让陈举感激涕零,这个因为在开发署的几项危险试验当中尽心尽责而成为待诏的工匠,还没有习惯做官,被年轻的皇帝这么一关心,马上就是拜倒在地,一口一个“小人”的表起了忠心。

    楚天舒站在一旁就是一笑:“江南女子就是不一般,唐国主的宫人更非寻常可比,那个窅娘纤丽善舞,忒是勾人。子昂兄本来从那次被搪瓷盆砸坏了之后就一直是时举时不举的,听说都难以人道了,房中事已经断了许久,结果陛下把窅娘赐给子昂兄以后,那窅娘好像是以帛裹足在子昂面前舞了几回,子昂就重振雄风了……”

    楚云飞、楚天舒两人自小跟着陈抟走南闯北,见识与自我身份意识那是和马林溪、李火根、陈举等人迥然不同,对郭炜固然也是相当的恭敬,却不会战战兢兢地不敢太过随意,所以听郭炜问起陈举的这事不算很严肃,插起话来就不免大胆了些。

    “哦~明月说的可是真的?”郭炜难得地打破了一本正经的面容,玩味地看着陈举。

    在进占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