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的绿矾油且不说,反正军器监已经懂得用硫磺和硝石较大规模地制备了,无论如何比之前的道士们靠着蒸馏胆矾和绿矾获得绿矾油便宜多了。
绿矾油便宜了,此次试验需要用到的冷硝酸自然也就便宜下来了,事实上之前霹雳弹的装药之中已经用到了不少**,那时候军器监的硝酸产量和价格就已经大不同于神药刚刚制出来时的水平。
其实就是那些高浓度酒精的成本就很不低了。
军器监的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酒精,譬如黑火药的造粒就需要消耗大量的酒精,郭炜为了这些需要,特意批准军器监用木薯和高粱酿酒,已经是比用糯米或者黄小米酿酒节省粮食了,但是蒸馏出运到现场的这几罐高浓度酒精,却也不知道折腾掉了多少亩的高粱。
所以哪怕是这些试剂的产量都很大了,价格都相当的便宜了,这样消耗浪费起来还是很令人心疼的,好在这种浪费只会出现在第一次的试验当中,只要在郭威的指导下成功获得最终产品,开发署的人自然会记录下最佳流程,今后照着流程做就是了。
亲自动手的自然是经验丰富的陈举。
陈举自从那次大事故之后,就一直习惯于游走在危险边缘,现在他又获赐了窅娘,而且已经可以算是有后了,心中感激发愿为郭炜肝脑涂地的陈举自然是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操刀试验的资格。
不过陈举愿意肝脑涂地,郭炜可不希望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炼丹大师遭遇什么不测,这一次的试验即便爆炸,其规模也不会太大,而且操作者还可以暂时离开现场规避风险,但是这一次操作者中毒的可能性却是相当的大。
因为这一次试验要用到大量的水银,汞蒸气的毒性是很强烈的,这可不是温度计里面的那么一点点用量,所以试验必须在室外通风处进行。
这个试验不光是要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汞蒸气中毒,而且还需要防止酸液喷溅,所以保护陈举的措施还包括了护目镜和防酸手套。
护目镜倒是好说,能够做出来望远镜的文思院,或许还无法给人验光配制近视眼镜与老花眼镜,但是用光学玻璃制作一副大大的平光镜却是不难,那么只要用皮革将平光镜套到人的头上,也就是一副简易的护目镜了。
就是这防酸手套的制作却让郭炜很是头痛了一把。
现在郭炜的手头上可没有橡胶制品,他倒是想派一支航海队往南美洲跑几趟,好搬回来什么橡胶啊奎宁啊玉米啊土豆啊红薯啊辣椒啊之类的物产珍品,让中华大地上在工业革命之前首先爆发出一波农业革命来,但是这明显是太不现实了。
既然没有橡胶,那么又应该用什么东西来制作防酸手套呢?郭炜左想右想,曾经连生漆的主意都打上了,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替代品——用紫胶涂抹绸布手套,总算是做出来勉强能用的东西了,这种手套的成本很高昂,而且防酸性能并不好,但是在酸液喷溅上去的短时间内确实可以保护住里面的皮肤。
于是这就够了,紫胶虫是很稀少,紫胶是很昂贵,丝绸也不便宜——哪怕中国就是丝绸的故乡,大周每年收税就要收上来许多绸缎——这种手套又是差不多一次性的,但是它确实可以保护熟练工人。
就算是制造一批产品需要耗费四五双这种手套呢,冲着该产品将要发挥的效能,那也是相当的划算,更何况只要通过试验敲定了制作流程,在技术熟练之后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小事故。
沙地中间的水盆旁边,陈举的一个助手在监视着木盆中的水温,盯着温度计刻度的下降,时不时地舀出一部分清水,又从外面掺进去一些热水,让水温控制在郭炜交代的某个范围,等待着陈举的下一步行动。
随着郭炜身旁的时钟指向了辰时的刻度,陈举终于闪亮登场了。
一身精干的短打扮,护目镜的两个大镜片罩住了双眼,护目镜的皮革护套则把他的大半个脑袋都包裹起来,一双紫色的手套紧紧地裹住了双手,真让郭炜有一种目睹未来战士的既视感。
………………………………
第十八章 雷汞
第十八章 雷汞
用戥子称量冷硝酸、称量水银分别装入琉璃瓶,全副武装的陈举谨记着郭炜的吩咐,尽量让装着水银的瓶口远离自己,当然,此时的他更是远离了围观的众人。
微微地吸了一口气,陈举将称量好的水银倒入装着冷硝酸的瓶子,然后开始用手轻轻晃动,水银在瓶中缓缓地溶解,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即使是在这样的旷野之中,钟声还是那么的清晰。
郭炜几乎是屏息看着陈举的操作,他身边的一干人等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倒是陈举已经完全沉浸在奇妙的炼丹世界当中,看着瓶中的水银越来越少,坚持晃动琉璃瓶的双手一点都不觉得累。
约莫刻把钟过去,陈举凝神看了看手中的琉璃瓶,然后就转头向郭炜望去,见到他的这个动作,郭炜不由得吐出了一口浊气。
看样子,第一步进行得相当的顺利,自己在化学式的推导和分子式的计算方面与实际反应差距不大,就连冷硝酸的纯度都可以满足反应要求,还真是有够幸运的。
“准备计时!准备记录过程现象!”
郭炜向守在时钟旁边的楚云飞吩咐了一句,同时吩咐楚天舒注意观察,然后就向看着自己的陈举猛地点了点头。
虽然刚才陈举在冷硝酸中溶解水银制备硝酸汞的硝酸溶液的时候,楚云飞同样进行了计时,不过这第一步反应的时间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参考,真正能够把握整个过程的还得是实际操作的陈举本人,即使今后制定标准化流程,操作员仍然得以水银完全溶解为标准,而不是硬性的反应时间。
不过真正关键的步骤才刚刚到来,这个步骤才是危险而不确定的,说实话,穿越之前的郭炜从来就没有做过这一步的试验,哪怕他是一个军史爱好者,毕竟制造易燃易爆品可不是简单的兴趣爱好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他的专业并不是化学。
好在郭炜现在手头上有人有资源,而且作为一个前军史爱好者,他的理论知识倒是不缺的,理论上应该怎么做他是知道的,至于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那就要靠消耗资源来试验了。
具体的反应现象和产品制作流程,就用资源和时间堆出来吧,郭炜也不是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全能工程师,想要一步不差地完美复现最佳流程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比起需要在黑暗中摸索的同时代人来说,具备理论知识的郭炜可以给实验人员指明方向,这就已经是上天眷顾了。
接触过炼丹道士的人,又有心了解了周军的火器,就像慕容英武,这样的一个人或许能够山寨出黑火药来,如果缴获了周军那些火器的实物,或许还可以制作出逼近周军现役装备性能的火器,但是这种人绝对不可能山寨出郭炜现在要做的东西。
得到郭炜的示意,陈举当即用左手扶住木盆中装着高浓度酒精的平底长颈烧瓶,然后将右手拿着的那瓶硝酸汞的硝酸溶液迅速倒入平底长颈烧瓶中,稍微扶温了烧瓶,让它在木盆中保持安定,随即就从木盆边撤离。
不比制作**需要人在旁边持续操作,现在的这个反应暂时是不需要其他的操作了,伤不起技术人员的郭炜哪里还会让陈举守在旁边呢?那一次的大事故,即使在事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防,仍然还是伤了好几个人,还差一点让陈举断根,这种情况真的是能避免就要坚决避免。
“嚯嚯!”
这边陈举还在倒退着远离木盆,那边负责观察反应现象的楚天舒就已经霍然出声,即使隔着十几步的距离,还是可以看到烧瓶中的液体出现了剧烈的翻腾,瓶口冒出大量的黄白色烟雾,甚至还有少量液体从瓶口喷溅而出。
就算是见惯了各种炼丹过程中的异变,楚天舒还是惊叹出声了。
看着刚才还是平静得很的烧瓶突然就像沸腾起来的水一样,陈举也是心中一凛。虽然他戴着护目镜,手上也有紫胶手套防护,瓶中那种酸液的厉害他可是一清二楚的,护目镜和手套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还真是不好说,更不必说那些黄白色的烟雾一定是有毒的。
陛下真的是很体恤属下啊……
烧瓶中水波翻腾烟雾汹涌,郭炜看着却是心中大定。反应剧烈一点都不可怕,只要没有爆炸就成,如果是爆炸了,可就得重新估算各种试剂的纯度和用量了……像目前这种剧烈反应,那却是好过了没有什么动静。
时钟滴答,又是半刻多钟过去,烧瓶中的烟雾开始变色,烟雾的颜色骤然变浓,已经从白色和淡黄色变成了黄棕色。
“加酒精!”
郭炜把多次蒸馏提纯之后的烈酒称作酒精,开发署的工匠们倒是一听就懂,酒中精华么……听到郭炜的吩咐,退到外围已经用戥子称量出几份酒精的陈举马上取出其中的一瓶酒精,快步奔向木盆。
楚云飞和楚天舒则在时钟旁边奋笔疾书。
加一次酒精,烟雾变淡……烟雾再次转浓,又加一次酒精,烟雾变淡……间隔着加了两三次高浓度酒精之后,烧瓶中的液体终于渐趋平稳,烟雾也慢慢地消失。
“好了,加清水冷却结束吧……竟然一次就做成功了,陈待诏做得很不错!”
试验如此顺利,郭炜心中大喜过望,他可是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总觉得没有爆那么七八次,耽搁那么十多天,这个制作流程是复现不出来的,如今陈举居然仅仅是凭着郭炜给他的理论流程,就这样顺利地一次通过了,这不能不让他欣喜。
这样优秀的技术人员那是一定要重奖的,不过现在还不必许诺下来,等最终产品完成了再统一***行赏吧。
“陛下,后面就照着流程反复过滤、清洗,一直到洗掉酸液,然后就成了?”
别说是郭炜喜出望外了,在试验之前被郭炜反复叮嘱过的陈举,此时也是自觉得难以置信。当初做神药的时候,陛下也是反复交代,自己也是精心准备,结果仍然差一点丢掉了性命,这一次陛下对试验的危险强调得不次于做神药,大家也就相当的煞有介事,结果却是这么轻松。
所以早就得到后续操作要求的陈举,此时却是有些不自信地又问了一遍。
“嗯,最困难的步骤已经过去了,后面就是把炼丹产物反复过滤、清洗,一定要把酸液都洗干净了。可惜……我现在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石蕊试纸,没法测酸碱度……尽量多洗几次吧……”
提到清洗酸液的问题,郭炜就是一阵烦躁,自己毕竟不是百科全书啊……想要均衡地推进科技发展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像现在这样,某一点的技术突飞猛进却受限于其他方面的进步迟缓,而且自己明知道需要什么技术进步却做不到,这种情况今后可能会不断地发生。
算了,能做出来就已经不错了,事情哪里可能会那么十全十美顺心如意的?对酸碱度没有把握,那就让工人多洗几次好了,增加的无非是人工成本和清洗时的少许损耗,自己还承受得起。
“对了,清洗到了最后,要尽量倒去洗涤水,将试验产物用木质材料,比如用木头筷子小心地转移到琉璃碟中,然后自然晾干,不可加热,不可暴晒,不可撞击,不可遇明火。干燥后,还是用木质筷子,将其小心地转移至小琉璃瓶当中,用软木塞盖上,储存备用。这东西在敞开条件下不可大量堆积,切记!”
虽然这些注意事项都已经写在了流程当中,郭炜还是放心不下,顺着答复陈举的多余提问,又一次强调起来。
别说是皇帝陛下的严厉申明,就是郭炜这些年指导他们做出来的种种奇迹,那都是让二楚和陈举等人万份服帖的,此时听郭炜说得这么郑重,自然是一个个唯唯听命。
“好了,这东西的清洗和晾干尚需时日,到底成效如何眼下还不敢说,等你们把它晾干了之后再来告诉朕吧。”
郭炜对最终的结果其实已经有九成九的把握了,不过他一向为人谨慎小心,所以还没有经过他的最终验证,这时候却还是不愿意宣布这次试验的成功,对试验产品的命名也没有给一个说法。
半个月之后,军器监开发署的公廨,看着王昭诲呈上来的密封琉璃瓶当中的灰白色结晶,郭炜心中已经是百分之百地确定了,这就是他要的东西。
郭炜小心地拔开软木塞,用木筷轻轻地从瓶中夹取了一小粒结晶,放到预先准备好的厚木砧板上,然后拿起铁锤轻轻地敲了上去。
啪的一声,房内的王昭诲等人都是心中一跳,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