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匹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匹夫-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纥干承基一边安排部分人快马回东宫取营帐,一边紧急布防。

    摊上那么个事多的太子,委实是一种麻烦。

    东宫的差使,有点费头颅。

    纥干承基虽然与称心不对付,却不妨碍他觉得兔死狐悲。

    兔字用得极好,可圈可点。

    现在脱离东宫体系,重新回到边军,可来得及否?

    楼观台只是无奈,东宫却是乱成一团。

    苏嫣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抱着李厥,要去终南山找太子。

    宦官与宫女声泪俱下地劝阻,奈何此时的苏嫣然毅然决然地踏出东宫,不顾天色已晚,悍然启程。

    还是李世民出来得及时,将太子妃劝了回去。

    连李世民都心乱了。

    楼观台当然没那么大胆子度化李承乾,可怕的是,李承乾似乎真的心灰意冷!

    这可是李世民的嫡长子,花了十六年时间培养的储君!

    十六年心血毁于一旦,还是因为自己蛮不讲理的高压造成!

    如果没有韦德妃一针见血的话,李世民还会自我麻痹的以为,朕是天子,天子无错,错在万方。

    被人揭了短的感觉真不好受。

    活该韦德妃登不上皇后宝座!

    “传令程处亮,带部分火枪手上终南山楼观台,守卫太子安全。”

    这就是当阿耶的复杂心态,明明恨不得将这忤逆子狠狠揍一顿,偏偏又怕娃儿真出甚么事。

    即便是身为帝王,李世民也还是一个阿耶啊!

    这一夜,东宫内尽是哭声。

    ……

    李承乾呆若木鸡,除了吃喝与出恭,其余时间只是无神地坐着,便是身边的宦官点着了蜡烛也视而不见。

    没有人敢叫李承乾。

    太子的暴戾众所周知,眼下的局势更是微妙,更没人敢招惹太子殿下,否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山中寂静,虫鸣蛙叫之声清晰入耳。

    楼观台外突然火光腾起,金铁交鸣之声骤起,呼喝惨叫声隐隐入耳。

    宦官腿一哆嗦,差点没尿出来。

    竟然,竟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行刺太子殿下?

    天可怜见,咱家还没活够啊!

    没奈何,胆战心惊的宦官只能提着烛台,哆哆嗦嗦地挪到大门后

    太子卫率只出动了左右卫率,接近万人的队伍,只是承担李承乾的护卫而已,简直轻而易举。

    “殿下勿惊,臣纥干承基在外护驾!”

    火光通明,纥干承基的声音让宦官的心安定下来。

    战战兢兢地打开一丝门缝,见到熟悉的身影,宦官才松了口气,开了半扇门让纥干承基进来。

    “臣纥干承基,参见太子殿下!此刻外围有贼子作乱,臣必须带人贴身保护殿下,打扰殿下清修,万望恕罪!”

    几句场面话出来,纥干承基带人四处护卫、搜索。

    李承乾继续呆若木鸡,仿佛隔绝在另一个世界。

    仔细搜索了一遍,纥干承基松了口气。

    很好,刺客看样子只抵达了外围,可以松一口气了。

    且慢!

    纥干承基瞳孔微缩,身子猛然跃起,抱着李承乾迅速地翻滚。

    轻微的响动中,箭矢插入纥干承基的肩头,血溅了李承乾一脸。

    “刺客在屋顶!”

    屋内的军士咆哮,迅速冲上去,在李承乾上方架起盾阵。

    屋外的军士立刻举盾、射箭、上屋顶,很快弄下两具尸体。

    尸体的脸是早已毁容的,这一点足以证明对方行事之缜密。

    随行医师为纥干承基取箭、上药、包扎。

    幸运的是,箭镝上没有毒。

    纥干承基顾不上这些,匆匆安排人手,护卫李承乾换房。

    所有人手心都出了把汗。

    万幸,纥干承基发现得及时,以身体护住太子殿下,才让大家免了灭顶之灾。

    太子真薨了,大家都等着陪葬吧!

    几块枪响,群山回荡。

    “这是火枪旅帅赶到外围了。”

    纥干承基神色复杂地开口。

    这对父子,还真是当世奇葩,闹是要闹到不可开交,背地里还增派兵力护持安全。

    可怜这些东宫下属哟,又要拼命,又要背锅。

    天色微微亮。

    太子卫率的自查已经筛了一遍,三名军士跪在地上,耷拉着脑袋,无话可说。

    楼观台的屋舍很多,没有人走漏消息,即便刺客知道太子抵达楼观台,也不可能如此准确地找到李承乾所在。

    干下这种杀头的勾当,死只是个开始。

    诛连九族倒未必,三族是少不了。

    左右卫率每人过来啐了一口,转眼这三人身上全是数十年老痰陈酿。

    由不得他们不恨,真要让他们得手了,大家的性命都得丢!

    “犯这种诛连的大罪,你们胆儿真够肥的。说吧,想怎么死?”

    纥干承基面容狰狞。

    “奉圣命,将所有涉案人员带回百骑审讯。”

    虽然有些不情愿,纥干承基还是将人全部交给了百骑鹰扬郎将霍燃。

    虽然不能立时斩了泄愤,但是,在百骑手下,他们会只求速死的。

    魏征也赶到楼观台,耐下性子,苦口婆心地对李承乾劝谏,生平第一次拿出最温和的态度。

    只可惜,任他说到口干舌燥,李承乾全无半点反应,除了基本的生理本能,再无丝毫反应。

    “哀莫大于心死?”魏征嘀咕了一句,心头暗暗叫苦。

    这趟差事,怕是没法完成了。

    自闭心灵,便是当世神医都只能徒呼奈何。

    李世民,你这孽造大发了。

    “师叔,道家多有神异,可有法子解开殿下心结?”

    魏征无奈找到岐晖。

    魏征上瓦岗之前正儿八经当过道士,叫岐晖一声师叔不为过。

    岐晖叹气摇头。

    “心病还须心药医。”

    贞观匹夫

 第四百七十八章 李泰的唠叨

    终究是魏征有主意些,趁着李承乾没有反应,指挥左右卫率将李承乾拥回东宫,虽然不治本,好歹治标了。

    长孙无忌下了朝,就匆忙地往东宫走去。

    纵有万般不是,李承乾还是他的大外甥,嫡亲妹子生的外甥啊!

    若不是妹夫太不像话,至于把娃儿逼到这地步么?

    为此,一肚子气的长孙无忌在朝堂上装聋作哑,连李世民都不理睬。

    李承乾回东宫,虽然两眼无神,却执拗地往曲室走,谁也拦不住。

    无论是苏嫣然的啜泣、还是李厥的撒娇,或是长孙无忌的劝慰,都无法让李承乾恢复过来。

    尚药局的御医与太医署的太医联合会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锁魂症。

    抛开神神道道的晦涩术语而言,就是严重的自闭症。

    药是不敢轻易开的,针灸也不敢乱下手。

    毕竟这疾病,到后世都是以引导为主要治疗方式。

    这病症,虽然以儿童患者为主,却不意味着没有成年患者。

    像李承乾这种因为极度刺激自闭的,才叫麻烦。

    由于李承乾身份尊贵,太医与御医就更不敢胡乱医治了。

    没本事医治只是无能而已,医出个好歹来,你陪葬么?

    ……

    李世民听到锁魂症的诊断,如闻晴天霹雳,呆坐在榻上半晌无语。

    论私,这是自已扶持了十六年的嫡长子;

    论公,这是大唐贞观朝精心培养的储君啊!

    朝堂上,或许不喜欢李承乾飞扬性子的人很多,但别忘了,李承乾的亲娘舅,是中书令、赵国公长孙无忌!

    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清楚长孙无忌的分量,大舅兄可是为他游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多年,根深蒂固!

    如果逼得大舅兄彻底反目,江山固然不至于倾覆,时局却要艰难得多。

    世事总有阴阳两面,朝堂是阳面,自然也少不了阴面。

    百骑本也是阴面,却被王恶带到了半阴半阳的层面。

    皇帝也是人,也有脾气,也会迁怒。

    所以,调任安州右司马的杜正伦,路上突然变成了发配安州的贼配军。

    王恶其实不想这个时候进宫,奈何推托不掉,审讯刺客的结果必须报到御前。

    周兴那小子,据说最近化身解剖学家,当着那些刺客的面,从他们中间抽了两个人出来,解剖得可以当成标本,骨架上干净得没有一丝肉芽、脂肪、筋膜,几乎到了庖丁解牛的水准。

    然后,刺客们直接呕吐了半天,终于招供了。

    毕竟,按周兴的自吹自擂,刀法只是他微不足道的成就罢了。

    李世民看着供词,暴怒之色浮现。

    十六年了,还有人忠心于大兄?

    哄鬼吧!

    能如当初薛万彻一般,都是极了不得的汉子了。

    “深挖!所有涉事的,夷三族!”

    这才是李世民的本性,甚么虚心纳谏、大度能容,不过是为了利益压制本心的伪装。

    老军头、糙汉子,恩怨分明,这才是真正的天策上将啊!

    发了一通无名火,李世民的神情渐渐颓然。

    “王端正,你一向主意多,锁魂症有没有办法医治?”

    李世民这是没奈何,病急乱投医了。

    王恶其实也大致知道事情经过,除了腹诽李家父子能折腾之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有甚么主意,只管说罢,朕不会怪罪你的。”

    王恶踌躇了一阵,缓缓开口:“其实吧,臣以为所谓的锁魂症,不如叫自闭症来得贴切。直白的说,就是将自已的心灵关闭了,不再与外界进行交流,患者除了天生有此症状的孩童,便是因为受到重大刺激而心灰意冷者。”

    “一般而言,药石难愈,最好还是靠亲近之人温言细语召唤回来,切忌大吼大叫、悲泣、抱怨。”

    李世民霍然起身,一把抓住王恶:“朕的心乱了,卿出主意直接到位吧。”

    王恶点头:“据臣所知,太子是纯孝之人,与文德皇后最为亲近,臣觉得,在太子臣处多摆几幅文德皇后的画像,再让他的嫡子李厥时常陪伴,或能加快太子走出心结的时间。”

    李世民立刻让力士召阎立本入宫,求他画两幅文德皇后画像。

    按王恶的主意,把文德皇后画像悬于东宫曲室,同时让李厥陪伴太子,令太子妃注意情绪稳定。

    其余的,尽人事听天命了。

    ……

    李泰离开魏王府,乘着马车进入东宫,拎着一个食盒,艰难地挪到了曲室。

    诶,这身子,忒痴肥了。

    可惜这个时代是没人去过南极,否则就会发现,李泰的步履,与一种叫企鹅的生物相仿。

    这个时候,李承乾的身边自然是防守严密的,除了太子左右卫率、百骑,还有两名内侍省的宦官在守着。

    李泰放下食盒,对着文德皇后的画像作揖,然后吃力地挪到李承乾身前,打开食盒,端出平平无奇的角子,还有两碟放好蒜蓉、葱白、醋、茱萸、蜀椒(花椒)的蘸水。

    按理此时不应该让太子吃外来的食物,但这是魏王亲自送来的角子啊!

    “大兄,还记得这猪肉角子不?就是当年秦王府左近小巷子里那一家,那时候只觉得好吃,还是大兄带额去找的地方。”

    “后面才知道,猪肉也就罢了,他家买的还是脖项肉。奸商!”

    “和现在的膳食比起来,他家的角子确实没甚么出彩的。可是,那是额们最欢快的时光了。”

    “还记得那一次额们偷偷跑出府去吃角子,让秦王府的护卫着急地寻找,后来阿娘第一次举起绣棒打人,是大兄咬牙替额顶住了责罚。”

    “大兄,醒醒吧,弟弟还等着你的庇护。”

    “太子之位,如坐针毡,还得大兄能者多劳,记得给额多分点实食邑就好。”

    “你也知道,李欣他们长得很快的,好歹得为他们谋一些便利,日后好娶妻生子不是?”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为纪念阿娘凿的,快要完工了,大兄记得去看看。”

    絮絮叨叨的,李泰蘸好了角子,慢慢地喂着李承乾。

    双目无神的李承乾,机械地咀嚼着味道并不怎么好的猪肉角子,眼睛慢慢地湿润了。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一家子吃货

    太子解开心结,从自闭中走出来,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让诸多人失望的是,居然是魏王李泰为太子解开的心结!

    不知多少文臣在痛心疾首。

    要是太子真的走不出来,魏王可是排行第一的天然顺位继承人!

    魏王竟然放弃了登临储位的最佳机会,何其可惜!

    可是,从儒家经义来说,兄友弟恭,不正是他们应该推崇的么?

    朝堂上却是松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